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名著阅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七上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一)、题目解说“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二)知识点1、请用一句话概括《朝花夕拾》的内容(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2、《朝花夕拾》共十篇,分别简要概括主题:《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原因)《阿长与山海经》——(怀念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无常》——(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感受)《父亲的病》——(揭露了庸医害人的实质)《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生活,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藤野先生》——(写作者与最使作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交往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范爱农》——(追叙作者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朝花夕拾》中六个主要人物形象:长妈妈:——勤劳质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平等待人,毫无民族偏见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妥协懦弱父亲:——严厉慈爱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4、《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他儿子还阳片刻.理性的批判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中去看赛回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8.小文同学读完《西游记》后,特别喜欢孙悟空。
以下是小文同学摘抄的片段,请你帮她完成孙悟空形象分析。
(6分)(1)片段一: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勾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拉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孙悟空形象特点:▲(2)片段二: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孙悟空形象特点:▲9.语文课上分四人小组探讨《西游记》的写作特色,组长小孔同学记得《法国大百科全书》有这样的评价:“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请你作为小组代表,就这句话试举一例,发表看法。
(3分)▲8.(6分)(1)武艺高强、身手敏捷、神通广大(2)不甘受冤、懂得感恩、有情有义9.(3分)示例1:取经途中,黎山老母等四位神仙化作美女,考验师徒四人的求佛之心。
猪八戒与众女玩起了“撞天婚招女婿”的游戏,穿上了“珍珠汗衫”,惨遭惩戒。
整个过程的描写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示例2:在车迟国,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假扮三清殿的三位仙人,以尿水代替圣水,欺骗虎力、鹿力、羊力大仙喝下,狠狠地将三个妖精戏弄了一番。
整个经过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7. 下列关于名著《西游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B.唐三藏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了沙和尚,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C.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
人教七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专项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散文《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4.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5.《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国籍)文学家。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6.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7.《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她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8.《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9.《诫子书》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10.《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国籍)童话作家。
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11.寓言《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本书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
二、名著阅读(一)《朝花夕拾》1.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共收入鲁迅的10篇作品。
其中有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
(2)《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联系《西游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
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
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解析】【分析】唐僧、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生动感人的行善者形象,都具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行善思想。
唐僧广施仁慈,注重劝善;孙悟空嫉恶如仇,注重惩恶。
通过对他俩行善思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艺术构思,以及他俩在行善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对于当今的行善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孙悟空并不认同唐僧“劝善”就是“惩恶”的看法。
“劝善”可以治本,“惩恶”可以治标。
没有“惩恶”,就等于没有了规矩方圆,不知悔改的坏人就可作恶多端。
所以两者都不能缺少。
可举白骨精之例证明之。
故答案为: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
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
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点评】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2.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名著阅读

专题三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
(10分)(1)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中清风、明月二位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里,将树推倒,人参果也遇土而入。
观主镇元大仙以袖笼擒师徒三人,后来孙悟空请得观音菩萨用净瓶中的甘露才让人参树起死回生。
B.唐僧师徒三人途经流沙河,遇到一河怪,猪八戒与之在水面上大战三次,不能取胜。
后来孙悟空到观音菩萨处请来金叉行者,金叉行者捧定葫芦,在流沙河水面上厉声高叫,才把河怪唤出水面,并使之归属取经队伍。
C.凤仙郡之所以连年干早,是因为三年前玉帝出门视察,刚好碰上郡侯与他的儿子斗言,一怒之下,推倒供桌,把斋天的素供喂了野狗,冒犯了玉帝。
玉帝降罪凤仙郡,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到此三事倒断,才能下雨救灾。
D.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为报私仇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
她摄去女儿国公主,扮成假公主。
知道唐僧要路经女儿国,想招其为丈夫,采取元阳,以得道成仙。
孙悟空识破妖精,纵金箍棒打得妖怪化作清风,遁入山中。
最终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把妖怪带回天宫。
(2)唐僧师徒一行取经途中,经过了许多国家,请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内容概括,对应写出国名。
(4分)A B C D(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3分)却说那鹿力大仙在绣墩上坐看多时,他两个在高台上,不分胜负,这遗士就助他师兄一功:将脑后短发,拔了一根,捻着一团,弹将上去,径至唐僧头上,变作一个大臭虫,咬住长老。
那长老先前觉痒,然后觉疼。
原来坐禅的不许动手,动手算榆,一时间疼痛难禁,他缩着头,就着衣襟擦痒。
八戒道:“不好了!师父羊儿风发了。
”沙僧道:“不是,是头风发了。
”上述文段内容是发生在取经途中的哪个国家?描写的是唐僧与鹿力大仙哪一种斗法的场面?最终唐僧是怎么取胜的?解析:(1)A。
B选项中无计可施的时候,是惠安行者主动来了带着观音的意旨来收付妖精,唐僧给妖精起名沙悟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题文)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
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________②________(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答案】(1)《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2)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该题考查的是对《朝花夕拾》的内容以及人物的识记和阅读感受。
故答案为:⑴《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⑵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把握《朝花夕拾》的作品,根据语段内容把握出处。
⑵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注意结合名著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名著阅读。
(1)“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这段话选自哪部作品?我没有那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写出人物)【答案】(1)选自《朝花夕拾》;当我准备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父亲让我背《鉴略》,等我背完的时候我已经没兴趣了。
(2)藤野先生【解析】【分析】(1)《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专题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专题练习,“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10.(6分)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1)上面文字写的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里。
(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清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和内容的积累。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本题中的“盛事”指迎神赛会,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里。
(2)本题考查对《西游记》内容的理解。
《西游记》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情节很多,任举一个言之有理即可。
如白鼠精曾受恩于托塔李天王父子,所以在无底洞中供奉他们的牌位,同时,托塔天王父子一来,她就受降伏罪,显出了重义报恩的一面。
又如铁扇公主因和孙悟空有仇,不肯将扇子借给孙悟空,还想加害孙悟空为儿子报仇,可以看出她重亲情,也可以看出她心胸狭窄。
【解答】答案:(1)迎神赛会五猖会(2)示例:白鼠精曾受恩于托塔李天王父子,所以在无底洞中供奉他们的牌位,同时,托塔天王父子一来,她就受降伏罪,显出了重义报恩的一面。
【点评】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名著,必须要了解作品的相关常识,如作品基本情节涉及到的人物和作者,必要时可以死记硬背。
同时还要熟悉情节,对作品要有自己的见解。
8.下面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见闻录的形式创作,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 专题六 名著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六名著阅读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狗·猫·鼠》中写猫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直待自己玩厌了才吃下去,颇与人们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回忆了早年在私塾里的读书生活,对封建主义的旧式教育有批评的意味。
C.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让“我”一时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D. 《父亲的病》写“我”在父亲要断气时听从衍太太的催促大叫“父亲”,这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2.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是( )A.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须菩提祖师,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B.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C. 《西游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世音菩萨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3.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等等。
B. 《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写给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赞歌,尤其是《荷花淀》和《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
C. 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向我们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猎人笔记》通过工人、县城医生、磨坊主等众多人物形象,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
D. 鲁迅这样评价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
此书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
(10分)(1)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中清风、明月二位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里,将树推倒,人参果也遇土而入。
观主镇元大仙以袖笼擒师徒三人,后来孙悟空请得观音菩萨用净瓶中的甘露才让人参树起死回生。
B.唐僧师徒三人途经流沙河,遇到一河怪,猪八戒与之在水面上大战三次,不能取胜。
后来孙悟空到观音菩萨处请来金叉行者,金叉行者捧定葫芦,在流沙河水面上厉声高叫,才把河怪唤出水面,并使之归属取经队伍。
C.凤仙郡之所以连年干早,是因为三年前玉帝出门视察,刚好碰上郡侯与他的儿子斗言,一怒之下,推倒供桌,把斋天的素供喂了野狗,冒犯了玉帝。
玉帝降罪凤仙郡,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到此三事倒断,才能下雨救灾。
D.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为报私仇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
她摄去女儿国公主,扮成假公主。
知道唐僧要路经女儿国,想招其为丈夫,采取元阳,以得道成仙。
孙悟空识破妖精,纵金箍棒打得妖怪化作清风,遁入山中。
最终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把妖怪带回天宫。
(2)唐僧师徒一行取经途中,经过了许多国家,请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内容概括,对应写出国名。
(4分)A B C D(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3分)却说那鹿力大仙在绣墩上坐看多时,他两个在高台上,不分胜负,这遗士就助他师兄一功:将脑后短发,拔了一根,捻着一团,弹将上去,径至唐僧头上,变作一个大臭虫,咬住长老。
那长老先前觉痒,然后觉疼。
原来坐禅的不许动手,动手算榆,一时间疼痛难禁,他缩着头,就着衣襟擦痒。
八戒道:“不好了!师父羊儿风发了。
”沙僧道:“不是,是头风发了。
”上述文段内容是发生在取经途中的哪个国家?描写的是唐僧与鹿力大仙哪一种斗法的场面?最终唐僧是怎么取胜的?解析:(1)A。
B选项中无计可施的时候,是惠安行者主动来了带着观音的意旨来收付妖精,唐僧给妖精起名沙悟净。
C选项凤仙郡候是因为家中的妻子不够贤惠,恶语相向,郡候心中异常郁闷,到了祭坛哪里准备祭坛拜天,一时间怒火上涌,一气之下将斋天的素供推到喂狗,冒犯了玉帝。
D选项中玉兔摄取的是天竺国的公主。
(2)朱紫国祭赛国狮驼国宝象国(3)车迟国;高台坐禅(云台显圣);最终孙悟空变作一条七寸长的蜈蚣,在道士鼻凹里叮了一下。
那道士坐不稳,一个筋斗翻将下去,几乎丧了性命。
2.阅读下面一段名著《西游记》的节选,回答问题。
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在街市上行彀多时,看不尽繁华气概,但只见家门口一个鹅笼。
三藏道:“徒弟啊,此处人家,都将鹅笼放在门首,何也?”八戒听说,左右观之,果是鹅笼,排列五色彩缎遮幔。
呆子笑道:“师父,今日想是黄道良辰,宜结婚姻会友,都行礼哩。
”行者道:“胡谈!那里就家家都行礼!其问必有缘故,等我上前看看,”三藏扯住道:“你莫去,你嘴脸丑陋,怕人怪你。
”行者道:“我变化个儿去来:”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蜜蜂儿,展开翅,飞近边前,钻进幔里观看,原来里面坐的那个小孩儿!再去第二家笼里看,也是个小孩儿!连看八九家,都是个小孩儿,却是男身,更无女子,有的坐在笼中顽耍,有的坐在里边啼哭,有的吃果子,有的或睡坐。
行者看罢,现原身回报唐僧道:“群笼里是些小孩子,大者不满七岁,小者只有五岁,不知何故。
”三藏见说,疑思不定。
(1)上述情节发生在取经途中的哪个国家?为何家家户户门口的鹅笼中坐着小孩?(3分)(2) 作家林语堂说,孙悟空代表了“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种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
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解析:(1)比丘国;因为比丘国国王精神瘦倦,饮食少进,命在旦夕。
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治。
那时献美后的道人(国丈)自称有能延寿的海外秘方,药引子是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
这些鹅笼里的小儿,都是选就养在鹅笼里面的。
(2)在被压五行山之前,孙悟空夺走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等等),这个时期的孙悟空充分体现了“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从五行山出来以后,紧箍咒使孙悟空归顺、听话了,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真经。
虽然在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桥段里,唐僧冤枉孙悟空,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一路保驾唐僧西天取经。
这代表了“神圣的规范”。
3.名著阅读。
(9分)(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猎人笔记》描绘了俄国乡村秀丽的自然风光,塑造了许多伪善、冷酷、残暴的地主形象,揭示了广大农民惨遭欺凌的真相,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B.《猎人笔记》中刻画的最出色的典型形象之一是地主佩诺奇金,他善于利用总管、村长之类的人去管理田庄,当他光临该村时,村子里便会扩散着惊惶不安的气氛。
C.《镜花缘》中,唐敖奉女皇武则天之命跟随妻兄林之洋出使了三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各地奇人异事和奇风异俗,开展了友好的文化交流,出色地完成了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
D.《镜花缘》中,黑齿国的人把书籍深藏内室,非至亲好友不能借观。
君子国会出现“凡买物只有卖者讨价,买者还价;今卖者虽讨过价,那买者并不还价,却要添价”的情况。
(2)参照示例,正确连接《西游记》中部分妖怪与神仙的对应关系。
①天竺国假公主 A.观音菩萨座前莲花池中金鱼②独角兕大王 B.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③比丘国国丈 C.太上老君坐骑青牛④灵感大王 D.太阴星君广寒宫捣玄霜仙药的玉兔⑤乌鸡国假国王 E.南极老人星坐骑白鹿(3)《西游记》第八十九回的回目“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中的“金木土”指什么?设了什么计?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解答此题,要逐一对照选项,联系《猎人笔记》和《镜花缘》的相关知识,判断对错。
ABD.正确。
C.有误。
“奉女皇武则天之命”有误。
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
有奸人陷害唐敖,说她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对应关系。
解答此题,结合自己对名著的记忆情况作答即可。
天竺国假公主是太阴星君广寒宫捣玄霜仙药的玉兔;独角兕大王是太上老君坐骑青牛;比丘国国丈是南极老人星坐骑白鹿;灵感大王是观音菩萨座前莲花池中金鱼;乌鸡国假国王是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
(3)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解答此题,结合所给章节内容作答即可。
该章节中的“金木土”分别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三人探得豹头山虎口洞要办庆钉钯会,便扮作两个洞中小妖和一个贩猪羊的客人前往洞中取回兵器。
4.(1)下面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录的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
你认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A.阿长B.寿镜吾C.藤野严九郎D.范爱农(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经历的磨难,大部分是因为妖怪垂涎于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唐僧肉”。
下面哪一个妖怪是个例外?他与唐僧师徒的矛盾因何而起?请简述事件经过。
A.红孩儿B.熊罴怪C.蜘蛛精D.白骨精解析:(1)示例一:A.阿长。
长妈妈是“我”儿时的保姆,她虽然有愚昧可恨的一面,比如谋死了“我”的隐鼠,睡觉摆成“大”字,但她更有善良可爱的一面,特别是为“我”买来《山海经》一事。
多年后回忆起长妈妈的生活点滴,“我”满怀着同情与怀念。
示例二:B.寿镜吾。
老先生是“我”童年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老师。
虽然外表古板严肃,但确是一位学识渊博、严而不厉、宽厚有趣的先生,令“我”充满崇敬与怀念。
示例三:C.藤野严九郎。
他是“我”留学日本时遇到的老师。
帮“我”修改讲义,修正解剖图,鼓励“我”不放弃学业,希望能把好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种种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情怀,“我”对他充满感激和崇敬例四:D.范爱农。
他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与“我”志趣相投。
“我”回忆起与他相识、喝酒的场面,对他遭遇迫害的经历,满怀同情与悼念。
(2)B锦襕异宝袈裟(七宝袈裟)。
唐僧师徒一行来到观音院,金池长老因时贪念想烧死唐僧,侵吞锦襕袈裟。
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打劫将袈裟偷去,并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
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熊罴怪。
5.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完成下列问题。
(5分)(1)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的是哪一项?(▲)(2分)A.《五猖会》主要记叙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和父亲逼我背诵诗经的痛苦感受,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C.《琐记》记叙鲁迅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描写了一个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同时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
D.《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⑵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行者是谁?他为什么称罗刹女为“嫂嫂”?罗刹女说的“夺子之仇”指什么?(3分)▲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表述正误的判断。
ABD.正确;C.有误,《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
根据《西游记》一书的阅读,可知行者就是悟空,因为唐三藏看孙悟空颇像佛教中的行者,所以给其起了这个别名。
孙悟空大闹天宫前后,曾经结交过七兄弟,论起排行,牛魔王还是大哥,所以悟空此处称罗刹女为嫂嫂。
而牛魔王与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因为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后来悟空请观音帮忙,红孩儿被观音收作善财童子,造成了他们母子分离。
答案:1)C(2)孙悟空;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6.名著(5分)(1).选出下面对《西游记》内容陈述准确的一项()(2分)A、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观音率惠岸,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一路上收伏了两个妖怪,分别起法号为沙悟净、猪悟能。
B、在车迟国,唐僧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比求雨、坐禅、隔板猜枚;悟空与虎力大仙比砍头,与鹿力大仙比剖腹挖心,与羊力大仙比油锅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