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1新人教版
一、经济的繁荣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 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 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师「: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 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 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 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
训练同学们独 立思考的能力 和概括表达能 力。
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
生: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得到周边民族的拥戴, 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 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
通过分析盛唐 繁荣表现,使 学生对盛唐时 期人民丰富多 彩的物质生活 感同身受。
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 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 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 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 南王。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 天山南北地区。
设计:让学生们小组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小结:诗中描写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
多,衣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的繁荣景象。盛唐是指唐 玄宗统治前期和中期,那时国家统一、安定,经济L繁荣发展,
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频繁,盛唐不 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盛唐气象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盛唐时期的历史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分析,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盛唐气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盛唐气象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初唐的经济繁荣,了解唐朝的民族交流、民族融合和社会风气,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统一的历史贡献。

2。

过程和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阅读和欣赏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盛唐的天气,并分析相关现象的原因。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盛唐,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在学习唐代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了解到各民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与融合困难:民族沟通和融合[教学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课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子项目,即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与融合、开放的社会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这四个子项目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

四者相互关联,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展现了唐代的盛世。

2。

学习情况分析(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3。

教学方法阅读与解释法、材料分析法、图解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第1页:共9页设置场景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引入新班级的地名被称为“唐人街”?1.经济繁荣(1)农业展示“雨中耕作”并提出问题:雨中耕作”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农业的发展。

从图片中你能找到什么关于农业的信息?通过对《雨中耕作》的观察,可以看出唐代农民有弯犁等,进而产生了下水管等灌溉工具。

(显示屈原犁和下轮的示意图)显示唐代水利工程介绍中的古坝文字和图片探索新知识展示敦煌莫高窟“农事图”图片、问题极性看图片,回答问题。

请看图片,了解唐代农具的改进。

观察图片看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唐代农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唐代水利工程建设、耕作技术、蔬菜新品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第3课 盛唐气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第3课 盛唐气象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唐玄宗时唐蕃“和同为一家”.蕃相宗唐穆时唐 .约盟誓,互不侵犯分学生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论从析材料,回答问题史出的能力,培养唐蕃友好关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系有哪些意义?唐蕃和得出结论:教师分析材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也增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回答问题. 分培养学生归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弈棋等活动,这些反应唐朝什么射箭、学生搜集资料,组. 唐朝的文学艺术知础巩固基识,激发学生的学巩固练习回答问题..习积极性“自古皆贵中华,.唐太宗曾说:2”唐朝统治者.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当时“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这种(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统治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板书设计盛唐气象课第3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发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1)垦田面积扩大(2)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3)水利工程兴修2.手工业发展丝织业、瓷器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3.商业繁荣繁华的唐都长安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蕃和亲与汉藏的交融2.民族交融发展(1)杂居、通婚(2)“天可汗”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开放的社会风气2.兼容并蓄地吸收异域文化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的繁荣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2.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发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重点:经济繁荣、民族交融、诗歌成就。

教学难点: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百花行》中的诗句,诗中描写了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什么样的辉煌局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一)经济的繁荣展示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线之作有四……练染之作有六……——[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二二《织染署》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展示材料: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

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的原因。

提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

2.展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概述唐朝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师: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重,便于操作,犁铧为v型,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

教师: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
展示:“白瓷”“青瓷”和“唐三彩”图片
它“类玉”“类冰”。

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

教师: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故称为“唐三彩”思考:列举唐朝的陶瓷业有哪些成就?
展示:陶瓷业有重要发展。

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是唐三彩、刑窑白瓷、越窑青瓷
教师:唐朝的农业、手工业的繁荣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唐朝商业的兴盛。

展示:材料——(一)长安城内两个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
教师: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人民带去了什么?
学生: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了大批手。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一、课程标准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第一部分是经济的繁荣,第二部分是民族交往与交融,第三部分是开放的社会风气,第四部分是多彩的文学艺术。

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到盛唐社会的经济、民族关系、社会风气和文学艺术,涵盖面非常广、容量大。

从结构上看,四部分内容表面似平是平行的:但从逻辑上分析,第一部分经济的繁荣是后三部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它们之间既是平行的关系,又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而这样的逻辑关系,抽象性强,课堂的呈现比较困难,但它又正体现着盛唐的社会气象,是学生理解历史的基础。

从纵向联系上看,本课是上一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继续与发展,是下一课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与前奏,起承上启下作用,纵向上要实现知识与情感的融会贯通。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融合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2. 通过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和鉴赏,了解盛唐气象;3. 体悟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了解各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在农业上的表现、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盛唐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2.教学难点:盛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社会风气。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活动:同学们,在假期大家阅读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故事梗概呢?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写的一部畅销历史小说,可读性强。

书中讲述了一个九品小官李善德为皇帝从岭南向长安运送新鲜荔枝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设计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的民族关系,尤其是唐与吐蕃的关系,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重要影响;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三大诗人的相关诗句,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情感态度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解唐朝的民族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及重要影响。

唐朝的诗歌成就教学难点唐朝的民族关系,从历史角度去理解唐与吐蕃的交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展示刘禹锡《百花行》诗引入新课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

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描写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诗描述描述了当时长安春天的景象和风俗。

长安作为唐朝帝都,物阜民丰,繁华异常,春天百花开放,人们饮酒行乐,赏花游玩,其乐融融。

唐朝社会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影响。

唐朝盛世,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怎样呢?当时的民族关系怎样?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的辉煌局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了解唐朝前期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

新课讲述一、经济的繁荣(一)关于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它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也从另一侧面体现社会经济状况。

(二)唐朝社会经济繁荣表现:唐朝前期百年中,历史“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经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农业:(多媒体展示图片:农业生产工具、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从几幅图反映的内容来看,唐朝前期农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唐朝前期,几代皇帝重视农业,农民积极性得以提高,大量荒地得以开垦,《雨中耕作图》生动反映了开垦耕作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
人教版
《盛唐气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教学难点】
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
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经济的繁荣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生: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国家富足的景象。

师:*经济的繁荣——农
思考: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呢?
生: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相关史事:曲辕犁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材料研读: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师:*经济的繁荣——工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多媒体展示纺织业代表作品
师: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多媒体展示陶瓷器代表作品师:*经济的繁荣——商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长安城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多媒体展示长安城景图
师:从唐初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的特点。

生: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相关史事: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

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族交往与交融
师: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多媒体展示步辇图
师:此画以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辇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多媒体展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以及布达拉宫
师:为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

师:吐蕃人民赞扬文成公主的诗歌有什么意义?
生: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师: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

但在唐朝初期,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

相关史事: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

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

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开放的社会风气师: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多彩的文学艺术
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师:*多彩的文学艺术——诗歌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图片师:李白“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
既豪迈又奔
放,既清新又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凝重
白居易唐朝中期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多彩的文学艺术——书法多媒体展示书法代表作
师: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他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等。

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顔体”。

《赋得古草原送别》《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
盛唐转衰
“三吏”“三别”等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炼
师:你们对颜真卿了解多少
生: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作品特点:雄浑敦厚,人称“颜体”
地位: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多彩的文学艺术——绘画多媒体展示绘画代表作
师: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师: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共画了13个皇帝及一些侍从。

画家根据其人的经历,画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使观者如见其人。

《历代帝王图》今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绘画特点: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思考: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去了什么?
生:内地的文化,如历法、绘画、书法、书籍、医药等;
内地的生产技术,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建筑房屋等;内地的优良品种,如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等。

三、课堂总结
盛唐气象经济繁荣→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手工业:丝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出现繁华的大都市
民族交往→西南唐蕃和亲;北方、西北各族通婚、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官职、政权交往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积极向上
文学艺术→诗歌: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书法:著名的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欧阳询;绘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四、课堂练习
王虎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可能经历的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去看关汉卿的戏剧 C.去景德镇购买青花瓷 D.到广州十三行经营海外贸易
如果你生活在唐朝,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唐三彩
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使用纸币 D.到都城长安旅游
唐朝时期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A.吴道子B.阎立本 C.董其昌D.徐渭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经济的繁荣盛唐气象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