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繁荣的时期,它不仅在艺术、文学和科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对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音乐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了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进行概述。
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1. 人文主义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思想在音乐中得到了体现。
音乐家开始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并且音乐作品中的人声成为了重要的表现形式。
2. 多声部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部音乐开始兴起。
在这个时期,音乐家开始使用多个声部进行创作,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复杂。
这种多声部的发展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宗教音乐的繁荣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成为了当时音乐的主要形式。
教堂音乐和宗教仪式密切相关,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宗教音乐作品,如赞美诗和弥撒曲等。
这些作品以其庄严肃穆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表达了对上帝的崇敬和虔诚。
4. 人声音乐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声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合唱团和合唱音乐成为了当时音乐的重要形式。
音乐家们开始创作多声部的合唱作品,通过人声的和谐演唱,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
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1. 节奏和音乐形式的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节奏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音乐家们开始注重节奏的变化和灵活性,使得音乐更加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此外,音乐的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如奏鸣曲、赋格曲等。
2. 音乐乐器的改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乐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发展。
乐器的改进使得音乐家们能够创作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例如,弦乐器的改进使得弦乐合奏成为了当时音乐的重要形式。
3. 音乐家的兴起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杰出的音乐家涌现出来,他们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意大利的蒙特威尔第和法国的德彪西等音乐家都是当时音乐界的重要人物。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三、16世纪促使世俗音乐发展的重要变化
1、音乐印刷术的改进 2、在市民阶层中音乐爱好者的出现 3、市民中音乐功能观念的改变 4、世俗歌曲集及乐器演奏书籍的相继出版
四、16世纪欧洲世俗音乐显示出丰富多彩的 局面
五、受人文主义影响使音乐与文学艺术结合在 一起(16世纪末歌剧的产生)
h
18
第三节 16世纪的世俗声乐音乐(三)
2、音乐是一种自律的艺术**
3、音乐应当表现情感**
四、音乐家的来源及社会地位
贵族小教堂、教会大教堂
教士(主体)、游吟艺人(俗人)
五、意大利成为欧洲15世纪中后叶音乐发展的重 要国家
1、一方面保持保守的宗教音乐传统,另一方面又有较为 丰富的世俗音乐生活。
2、音乐家的世俗化倾向
如:蒙特威尔第、拉索
曲例:蒙特威尔第牧歌《残酷的h 牧羊女》
5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
六、世俗音乐体裁得到重要发展,新音乐体裁不 断出现。 *音乐与文学艺术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歌剧) *法国尚松、意大利牧歌等。 *各种乐器及器乐题材如:阿勒芒德舞曲 (allemende)、库朗舞曲(courante)等
曲例:琉特琴舞曲
七、15世纪末欧洲活字印刷术的改进造就了“音 乐爱好者”阶层的出现。
1、古代著作中关于音乐的论述不断被翻译介绍 出来。
亚里士多德《政治篇》
柏拉图《国家篇》、《法律篇》
2、部分音乐家借助古代音乐理论来支持自己的 新观点
卡梅拉塔会社对古希腊诗歌、戏剧精神的复兴**
h
4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
三、新的音乐观念——(重点)
1、音乐必须是谐和悦耳、能满足听觉需要的**
加布利埃里 坎佐(带合唱)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新艺术

9
薄伽丘——《十日谈》:
.
《十日谈》创作的背景是 1348年遭受黑死病大灾难侵袭后 的佛罗伦萨。故事里,几个贵 族青年人──三位青年与七位 少女,决定离开这危險之地, 前往山丘上的一座阳光别墅。 过了几天快乐生活后,为调剂 生活而相约每日每人讲一个有 趣的故事,书中收集了那十日 所讲的一百篇故事。
法国新艺术时期的最重要的音乐家,也是与彼特拉克齐名的诗人。他把 艺术创作作为情感的表述,认为真正的歌和诗只能出自心灵。他的经文歌更 为世俗化,他把宗教音乐的复调技巧用于世俗音乐,是最早创作完整mass套 曲的作曲家, 是西方音乐史上完整保存作品的第一位音乐家。
马肖的作品几乎涉及14世纪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 。 ⑴经文歌23首 ⑵弥撒歌曲 (《圣母弥撒》将五段常规弥撒套曲化。形成各个乐章对比 的,有联系的统一整) 马肖《弥撒曲》之“羔羊经” ⑶世俗歌曲 单声:18首游唱歌体,33首维特莱;
.
Ars Nova and Renaissance music
“新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1300——1600)
1
.
一、概述(教材冯:P.20、沈:P.52)
“新艺术”的概念源自14世纪法国音乐理论家维特里 (P.de.Vitry)一篇论文题目。
1、古艺术与新艺术 “古艺术” Ars Antique 泛指12—13世纪以圣母院派与经文歌 以及弗朗科的有量记谱法为主要特征的欧洲音乐创作风格。 “新艺术”Ars Nova 以法国作曲家马肖为代表的14——15世纪 的欧洲音乐,其主要特征表现在:1、世俗音乐得到迅速发展;2、
22
10
.
文艺复兴三杰
达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约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欧洲艺术和思想领域的重要历史时期,标志着从中世纪晚期向现代时代的转变。
在这一时期,音乐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以及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2.1 神职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教堂仍然是音乐表演和创作的重要场所。
作曲家们主要创作了一系列宗教音乐作品,如宗教合唱、宗教器乐等。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庄严、神圣的氛围而闻名,体现了当时基督教的信仰与精神。
其中,著名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的作品《天地荣光》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神职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2.2 人声合唱的兴起在文艺复兴时期,人声合唱成为了当时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这种形式的流行源自于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研究和追溯。
人声合唱追求和声的和谐,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作曲家们致力于探索不同音乐声部的组合和对位法的应用,使得合唱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2.3 科学思想对音乐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也是科学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
科学家们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促使作曲家们开始探索音乐的物理属性。
例如,音乐家们开始研究音符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音乐效果之间的关系。
这种对于科学原理的探索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创作技巧,还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文艺复兴音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延续至今,对于当代音乐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1 和声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对和声的探索促进了和声的发展。
和声是音乐中不同声部音符之间的关系,通过和声可以创造丰富的音乐效果。
至今,和声仍然是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和声的运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3.2 合唱音乐的传承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声合唱对当代合唱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合唱团成为了音乐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在古典音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流行音乐中也广泛运用。
合唱音乐不仅能够展示人声的魅力,还能够给听众带来共鸣和压倒性的情感冲击。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音乐风格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音乐风格西方音乐史各时期音乐风格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风格: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音乐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战争激励。
古希腊音乐注重旋律与节奏的结合,使用了各种乐器,如独奏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
而古罗马音乐受古希腊音乐的影响,但更加注重音乐的表演和娱乐性。
中世纪音乐风格:中世纪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以教会颂歌为主要形式。
教会颂歌分为声乐和无伴奏合唱两种形式,以拉丁文演唱。
此外,也有民间音乐形式,如吟唱诗歌和舞曲。
文艺复兴音乐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注重和声的发展,以多声部合唱音乐为主。
器乐音乐也开始兴起,多使用键盘乐器和弦乐器。
此时期的音乐作品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和声,代表作品有多声部合唱作品。
巴洛克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追求华丽、夸张的表现形式,注重音乐的装饰性和复杂性。
巴洛克音乐中经常使用富有装饰性的滑音和急速的音乐变化。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代表作品有巴赫的管风琴曲和手风琴协奏曲。
古典音乐风格:古典音乐注重音乐的平衡和对称,强调清晰的结构和简洁的表达。
古典音乐中常见的形式有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等。
此时期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经典之作,代表作家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浪漫音乐风格:浪漫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创作,注重音乐的主观性和个性化。
浪漫音乐中常见的形式有交响诗、室内乐和歌曲等。
浪漫音乐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有舒曼、肖邦和柴可夫斯基等。
现代音乐风格:现代音乐追求创新和实验,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自由性。
现代音乐中常见的形式有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和即兴音乐等。
现代音乐代表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韦伯恩和斯托克豪森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1. 《古希腊音乐样例》2. 《中世纪音乐合集》3. 《文艺复兴音乐选集》4. 《巴洛克音乐精选》5. 《古典音乐经典作品集》6. 《浪漫音乐世纪盛宴》7. 《现代音乐创新之旅》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著作权法:保护音乐作品的创作权和表演权。
2. 版权:音乐作品的独占权,包括原创作品和改编作品。
考研中西方音乐史习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史

文艺复兴时期1.文艺复兴时期主观题•简述“文艺复兴”的含义。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哪些新教音乐?•简介罗马乐派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的音乐风格。
•威尼斯乐派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简述宗教改革对天主教音乐的影响。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牧歌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有哪些?•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哪些具有独立意义的器乐体裁?2.名词解释:文艺复兴含义•“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ssance”,原指“复活”、“再生”,表达复兴古希腊艺术之意。
•当时的文人希望借此含义,在思想上摆脱封建宗教的束缚,要求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予人性自由。
•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文艺复兴”的思想实质。
•“文艺复兴”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和一场文化思想的变革,•西方音乐史把1430—1600年这一百七十年间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3.名词解释:尼德兰乐派•十五世纪上半叶至十六世纪下半叶,在尼德兰(今天的比利时、荷兰、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形成了一个音乐学派。
•这个乐派经过三代作曲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继“古艺术”和“新艺术”之后的复调音乐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由于尼德兰乐派的代表人物杜费和本舒瓦的主要艺术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勃艮第公爵领地内,也称“勃艮第乐派”。
•稍后的音乐家奥克冈、若斯坎等人出自尼德兰南部的佛兰德和法国北部,故也称“法-佛兰德乐派”。
填空:•_______乐派是指1450—1600年在法国北部、比利时及荷兰南部地区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
因这一地区在当时被称为尼德兰区域,20世纪初史学家们常把尼德兰第一乐派称为_______乐派,把尼德兰第二乐派、第三乐派称为_______乐派。
4.迪费(Guillaume Dufay,1400-1474)•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撒曲中;•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织体运用到弥撒曲中;•第一次在定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对位的低声部在弥撒曲中运用。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件:西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

雅典学院 拉裴尔(意大利)
7
达芬奇(意大利)
• “眼睛叫做心 灵的窗子,它是知 解力用来最完美最 大量地欣赏自然的 无限的作品的主要复兴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9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名 称:最后的审判
时 期:1535-1541年 创作者:米开朗基罗·博 纳罗蒂 材 料:壁画 存藏处:梵蒂冈西斯廷教 堂
38
3、杰苏阿尔多(C.Gesualdo,1560-1613) 文艺复兴
• 欣赏: • 意大利牧歌《我离去,不再说话》 • 将半音体系引入牧歌,这并非装
模作样的仿古,而是对于歌词的深刻 动人的表现。
39
《我离去,不再说话》 文艺复兴
40
4、蒙特维尔第
(C.Montevirdi,1567-1643)
19
福 布 尔 东(Fauxbourdon) 文艺复兴
•
“福布尔东”一词意为“假低音”。演唱时在高声
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
往未写明。由于强调三度、六度音程,限制不协和音,
因而音响和谐、悦耳。
20
英国音乐
文艺复兴
3、最重要的作曲家: 约翰• 邓斯泰布尔 (1390---1453年),创作涉及经文歌、 弥撒曲等各种体裁,约有70首。
• 尼德兰乐派的三个时期:第一即勃艮第乐派, 第二、三常称为“佛兰德乐派”。分散分布,时 间跨度大,前后音乐风格变化很大。
• 第三代的约斯堪,把复调技巧和旋律熔于一 炉。
• 作品 (包括宗教作品)风格清新、具有感染人 的力量。
29
1、奥克冈(Johannes Ockeghem,
1430——1495)
主要成就在弥撒曲方面。 13首弥撒曲,一半采用了定 旋律弥撒曲的创作方法,选用的 定旋律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定 旋律是乐曲的主要结构因素,每 个乐章都要至少完整地呈示一次。 奥克冈也有些弥撒曲没有引 用定旋律,较自由地进行创作, 常常使用“卡农”手法,包括复 杂的有量卡农 。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简介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在欧洲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其优雅、精致和和谐的特点而闻名,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中的一些著名作曲家和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主义盛行的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尊严和价值,这一思潮也对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作品在这一时期趋向于表达人类情感和内心世界,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
2.多声部和和声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中,多声部的创作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曲家们开始探索不同声部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且在音乐中注重声部之间的对位关系,使音乐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
3.宗教音乐的繁荣: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宗教音乐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教堂成为了音乐创作和表演的重要场所,许多著名的宗教合唱团和合唱音乐作品应运而生。
4.器乐音乐的兴起:与此同时,文艺复兴时期也见证了器乐音乐的兴起。
许多作曲家开始创作大量的器乐作品,如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和协奏曲。
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约翰内斯·奥克岛海姆(Johannes Ockeghem)约翰内斯·奥克岛海姆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复杂的多声部写作技巧而闻名。
奥克岛海姆的代表作品包括《曲检谱》和《弥撒曲》等。
托马斯·塔利斯(Thomas Tallis)托马斯·塔利斯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对英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为英国皇室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作品,如《40声祈祷》和《思索之诗》等。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被认为是歌剧的创始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概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按照西方音乐史的习惯,有一个词专指从1430年到1600年前后这一段时期;这个时期与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社会、艺术和科技的巨大发展(1300-1600)相吻合,这就是法文词汇“文艺复兴”(Renaissance)。
该词由米什莱(Michelet)首先提出,用来表示一个广义的历史时期。
1 绪论米什莱的观点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是由于布尔克哈特(J.Burckhardt,1860),他的文章影响巨大,认为意大利是一场巨大的文化变革的策源地。
这场变革始于十四世纪,1500年以后,逐渐将新思想传播到欧洲北部,它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出现,在某些领域甚至影响到十七世纪末。
就字面意思来说,这个词的含义就是“重生”,这并不是一种不顾历史事实的夸张的说法,而是反映了1400-1600年间有影响的思想家和作家公开地否定“中世纪”(这个词当时还未使用),崇尚古代的倾向。
鉴于观点不一,先将历史学家赋予“文艺复兴”一词常见的两种不同含意分清是有好处的:狭义的观点认为,它基本上是一场意在恢复古代哲学和艺术价值的运动;广义的观点则认为,这是一个由个人到社会都产生了新的理想和观念的时期,一个发现和飞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新发明都和往旧的“黄金时代”联系起来,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布尔克哈特和其他一些文艺复兴支专家强调,这一时期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关于这一点虽然尚有争论,但只是就程度而言,其重要性是没有人怀疑的。
这些进步包括:非宗教的人文主义兴起,提出了重视语法修辞和伦理哲学的教育观点,与中世纪形而上学的经院哲学针锋相对;发展了的历史观念和对古籍的发掘与考证,为“新学问”打下了基础;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由于发现新大陆和哥白尼的革命,在宇宙和地理两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概念;新教改革运动使中世纪基督教遭受沉重的打击,使得过去那种虽然错综复杂、但还算稳定的局面安生激变;在视觉艺术方面,对古典的形式产生新的兴趣,追求直接地表现人类的生活和感情,这些都与更富于宗教气息的、抽象的和缺乏表现力的中世纪艺术思想正相抵触。
2 音乐史学与文艺复兴布尔克哈特的看法迷住了十九世纪中叶的知识阶层,其中也包括音乐史家,很快就激起对于音乐中的“文艺复兴”的深入研究。
人们使用文艺复兴这一词汇时,时常将其广义和狭义混为一谈。
在音乐史上这种情况亦不罕见,这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布尔克哈特原先提出的概念很快就被突破了,实际上,在公认的年代界限内所发生的一切现象都被纳入了“文艺复兴”一词的范围之中。
早在1868年,安布罗斯(A.W.Ambros)就提出将十五、十六世纪看作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历史阶段,他的观点被包括皮洛(Pirro)在内的许多后来人所接受,但他们未必使用“文艺复兴”这一特定的词汇。
在安布罗斯之后,有两个人提出过对于时代划分的不同看法,里曼(Riemann)认为应将1300-1500年划为“早期文艺复兴”,而登特(Edward J.Dent)则认为应当以1600年左右单旋律乐曲(monody)的兴起作为“文艺复兴”的标志(见其著作《A.斯卡拉蒂》,1905)。
对时代下限的看法近乎一致,都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结束在十七世纪上叶,而将后来从美术史中借用的(主要是C.萨克斯,1919年)“巴罗克”一词、以及歌剧的兴起和其他相应的发展视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曾有人认为(例如韦勒斯,Wellesz),巴罗克时期的开始应该推前到1540年左右。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之间再分出一个“矫饰主义”(Mannerism)时期(这又是一个从美术史借过来的名词),但这一观点遭到反对,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
目前一致的看法是。
到十五世纪下半叶时,在音乐观念和音乐语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概念,标志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直至1625年左右,其基本原则还役有被彻底取代。
大家都同意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文艺复兴”,之所以如此称呼没有别的缘故,主要是因为它发生在广义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时间上处于文艺复兴的范围之内;这是一种折衷的办法,等于说二者只是在时间上巧合,里斯(Reese)在所著《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书中,悄悄地采纳了此说。
另一种观点所引起的争议更大,也更有挑战胜。
此说认为狭义的“文艺复兴”—也就是复古—对于音乐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显著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音乐中对于古典精神的崇拜。
当然,这影响不象在美术和建筑上那样,表现得直接了当。
3 音乐和复兴的概念“复兴”的观念先是在文学和视觉艺术中站稳了脚跟,之后才波及音乐.从十四世纪起,意大利、尤其是佛罗伦萨的学者就经常举出某某文学家或者艺术家的名字,说是地唤醒了某种在“黑暗时代”被湮灭了的古代艺术。
1350年左右,薄伽丘曾提出焦托(Giotto),说是他“使使得几百年来埋藏在尘垢之下的艺术再现昔日的光辉’;1400年,佛罗伦萨的历史学家维拉尼(Filippo Villani)在其著作中说但丁“从黑暗的深渊中将诗歌艺术领回到明媚的阳光之下”。
瓦萨里(Vasari)在其著作《名画家传》的前言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最具权威性的系统阐述,使此说在十六世纪盛行一时。
他认为,早期美术史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蛮族”入侵意大利时期彻底的毁灭和十三世纪的复兴,这一复兴始于奇马布埃(Cimabue)和焦托,经过以后几个阶段不断地完善,终于达到完美的顶峰,其代表人物就是作者的同代人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在音乐理论界,第一个表达某些类似观点的是坦克托里(Tinctoris),但从他的一系列文章(写于1474-1484年)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方法仍然是属于中世纪的,有点象是对当时所有音乐知识的总结概括。
可是这些文章也表明作者明显地倾向人文主义学说,这一点可能反映了十五世纪末那不勒斯的一般倾向。
在为其著作《均衡》(Proportionale,1476)所写的前言中,坦克托里引用相拉图的话来证明古希腊时的观点,认为关于音乐的科学“至高无上”,一个不懂得音乐的人不能被认为是受过教育的。
在他的想象中,音乐的力量能够感动“众神、亡灵、恶魔、群兽,乃至于没有生命的万物”他指出在近些年来,尤其是1440年前后,由于邓斯特布尔(Dunstable)及其同代人的贡献,音乐的表现力有了惊人的提高。
在为其关于对位法的文章所写的前言中(1477),坦克托里断言专家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专门的音乐创作不过是近四十年来的事情,认为邓斯特布尔及其后继者迪费(Dufay)、班舒瓦(Binchois)以及后来的其他大师的音乐是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
到十六世纪,大概是随着音乐家们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接受,复兴的概念更多地从文学和美术中借用过来。
佛罗伦萨学者巴尔托利(Cosimo Bartoli)在一篇对话体文章中(该文1567年发表,但其写作时间据推断是1543年)以明显的折衷态度提出,是奥克冈(Ockeghem)“重新发现”了事实上已经消亡的音乐,并将他与雕刻艺术的“重新发现者”多那太罗(Donatello)相提并论。
此后,巴尔托利又将若斯坎(Josquin)与米开朗琪罗比作“自然界的奇迹”,说他们两人都是循着前人的足迹,成了自己艺术领域中独一无二的大师。
在1558年,扎利诺(Zarlino)全面接受了反中世纪的观点,显然,无论是总体看法还是具体问题他都受到瓦萨里的影响。
在他的笔下,古代音乐体现了“完美的境界”,中世纪音乐则是“无底的深渊”,并且将他本人在威尼斯时的老师维拉尔特(Willaert)奉为“当代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他开拓了新的可能性,使音乐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
除了这种种主张和比喻,人文主义者还做出了更有实际意义的贡献,他们将古文原著逐步地翻译出来,使得现代的学者得以从古希腊音乐著作中汲取知识。
由于没有古代音乐的实际作品,在这方面的知识是十分欠缺而又不准确的,但当时的学者们还是。
弄明白了全部古代理论文献中的一大部分,并付诸实践;他们的成就是无庸置疑的,早在十六世纪末,他们在古代文献方面掌握的知识就和我们今天所掌握的不相上下。
至1470年为止,研究古代音乐知识的主要材料又是波伊提乌(Boethius)的著作。
但是到了十五世纪的后三分之一,教育和百科性书籍的大量出版使塞维尔的伊西多(lsidore of Seville)和昆蒂利安(Quintilian)的著作得以流传于世;这二人的著作都是在1470年出版的,其中后者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1500年,由菲奇诺(Marsilio Ficino)翻译的柏拉图全集的拉丁文本问世,同时翻译出版的还有亚里土多德的《诗论》。
虽然在中世纪的音乐理论的早期就可以看出亚里土多德的观点对经院哲学的影响,但他的这本《诗论》却无人知晓;到十六世纪,在音乐思想的重要程度上,柏拉图赶上了亚里土多德,但柏拉图的影响并非直接施于传统范围的音乐理论,而常常是先出现在文人学者的著作中,然后才被音乐家们接受。
1518年,加富里乌斯(Caffuriue)就准备翻译巴凯乌斯(Baccheus)、普多莱米(Ptolemy)和昆蒂利安遗存的全部音乐论文。
到1588年,扎利瑶(在其著作《音乐示遗》中)声称他已经读过这些著作、以及欧基里德(Euclid)、尼科马库斯(Nicomachus)等其他一些人的著作;在他的鼓动下。
1562年出版了阿里斯托克森诺斯(Aristoxenus)的《泛音》。
根据这些材料,萨利纳斯(Salinas)在1577年发起了一场关于古希腊学说的深入的讨论。
时至1581年,在加利莱伊(Vincenzo Galilei)的《关于古代音乐和近代音乐的对话》一书中,第一次发表了三首古希腊的作品—即闻名于拜占庭时期的米堤亚人的颂歌。
这个时期,“崇古”之风在大量的其他著述中亦时有所见,但多是以此为新事物辩护,而不是意图复古。
格拉雷安(Glarean)的《十二调式论》(1547)就是其中之一,其要点是用十二种调式来取代波伊提乌的八调式系统,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其名称与所谓仿古代调式统一起来,由此改变了传统的调式体系。
维琴蒂诺(Nicola Vicentino)的著作《现代音乐实践中的古代音乐体系》(1555)则更为彻底,他试图证实古代不仅存在自然音体系,甚至还有变化音和等音体系,并阐述了在近代定调音乐中如何应用。
在梅伊(Girolamo Mei)、加利莱伊、巴尔迪(Giovanni de Bardi)。
以及与佛罗伦萨社(Florentine Camerata)有联系的其他人所写的、有关古代音乐的本质和特征的论著中,占上风的仍然是古代文化复兴的观点,这些论著为富有感染力的诗剧(dramatic Poetry)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典据,正是诗剧,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导致了歌剧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