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合集下载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运用,并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因为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产物。

而社会革命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历史任务。

3.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一个物质活动的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

这包括历史的主要内容、历史的基本规律等。

4.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条件下的,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关系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特殊历史时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地方性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文化性和市场经济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全党要向党中央看齐,作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决策,全党一定要毫无犹豫地信任党中央,不得有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行。

2.党的领导七项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落实到公司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道路、纲目、步骤)、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基本经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总路线。

3.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指党的领导核心在进行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格的党纪党风、自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纲、实现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基本领导理论现实体系的特点。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其含义有二:(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2)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

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3、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方面去理解:(1)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2)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考研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考察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考研政治考试的必备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唯物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2. 邓小平理论: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经济与政治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体系。

2.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要求公民履行相应的义务。

3. 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关注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等时事政治,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考研政治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考研政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学科。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政治参与、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也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1.1 国家国家是一个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具有完整的领土、人民和政权。

国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核心,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对象。

1.2 政权政权是国家行使国家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的机构和权力,是国家的根本权力。

1.3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机构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政治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1.4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和群众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主体地位、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1.5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公民、政党、政府和其他政治组织在政治领域内所进行的行为和活动,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等形式的政治参与和政治争取。

以上是政治学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将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为考研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思想、政治学学派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对于考研政治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1 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方法论是研究政治学实践和现象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手段。

常见的政治学方法论包括历史比较法、政治学模型法、实证研究法等。

2.2 政治学思想政治学思想是政治学家对于政治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观点,包括古典政治哲学、近代政治思想、现代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2.3 政治学学派政治学学派是指在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学术流派和观点,包括自由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学术思潮和观点。

政治学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对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思想和政治学学派的了解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为考研政治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考研政治背诵(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完整版)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定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5. 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社会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2.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4.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2.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3.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4. 法律与公民生活- 法律与公民权利- 法律与公民义务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和特点2.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影响3.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实践4. 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 全球问题的类型和特点- 国际合作的机制和途径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大纲,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扩展。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观
3.意识观
4.实践观
5.运动观
6.矛盾观
7.真理观
8.社会历史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科学发展观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全面深化改革
5.全面依法治国
6.全面从严治党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
3.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4.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
5.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
3.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4.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
4.中国外交政策和发展道路
5.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

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

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考研政治必背的考点知识归纳考研政治科目,是一个文科科目,在备考阶段,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试题主要考察的也是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考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考研政治知识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3)爱好和平。

爱好和平表现在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对外: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4)勤劳勇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5)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自强不息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和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包括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情感和意志等。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
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既是客观存在的,又需要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

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还有一中介,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它可以有效地反对二元论、多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以及宗教神学世界观。

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

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认为“物无孤立之理”,并提出了“阴阳”、“八卦”之说、古代哲人“五行”说以及在老子和XXX哲学中的“道”。

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世界是联系的,又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
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变化、发展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是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