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麻醉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

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标签: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腹股沟径路闭孔闭孔神经分为两支,前支行于长收肌与短收肌之间,后支行于短收肌与大收肌之间。

临床医生闭孔神经阻滞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表标志来定位,但是有学者指出闭孔神经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异度很高,导致神经阻滞术失败率达到25%~45%。

超声对血管、神经等组织显示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52.2±15.6)岁,男24人,女2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3.6±14.9)岁,男21人,女3人。

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排除标准1)妊娠、神经病变、下肢行动障碍、闭孔神经感染者;2)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麻醉前准备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常规消毒、铺菌,局麻药为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必备知识—常用的超声探头
线阵探头 (高频)
• 表浅的神经,不超过6cm --颈丛神经、臂丛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
--坐骨神经(臀下入路、腘窝入路) --胸椎旁神经阻滞等
•分辨率高
--声束宽度约为普通银行卡厚度
凸阵探头 (低频)
• 深层的神经
--腰丛、骶丛神经 --坐骨神经(经典入路、转子间入路、前路) --胸椎旁阻滞
股二头肌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阻滞—腘窝入路
• 初学者容易操作 • 阻滞坐骨神经分合处
--效果更佳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位置较深,需用低频凸阵探头 将探头在股骨小转子水平横置于股
骨前内侧 短轴平面内技术,探头外侧进针 在股动脉、股骨小转子之间,把针
尖推进至坐骨神经表面,注射 20ml局麻药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女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3小时”入院 既往病史: 3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 诊断资料: 1.多发伤:脑损伤,双肺挫裂伤,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 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2.失血性休克 手术方式:左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肢部分—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大腿外侧皮肤,减轻止血带反应 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寻三角,再追踪 仅有脂肪垫包饶,易损伤,尤其产科
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可能是最痛的骨科手术 始终显示股动脉,髂筋膜内,外角进针,水分离技术 阔筋膜与髂筋膜之间--生殖股神经股支 三合一?
髂腰肌
隐神经阻滞
感觉神经,用于膝关节手术后镇痛,有利于早期运动 缝匠肌下,股动脉外侧---初学者的福音
外侧
肌 皮 神 经
• 肱二头肌和喙肱肌之间 • 无需阻滞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皮神经
肋间臂神经阻滞
• 胸骨角寻第二肋骨 • 胸小肌和前锯肌之间 • 不走行腋鞘,T2N皮支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指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区域麻醉学组近年来,超声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现有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腋路臂丛神经、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对超声引导下腰丛、腹腔神经丛及星状神经节阻滞也有报道。

已经证实,使用超声引导可明显降低成人、儿童及临产孕妇神经轴阻滞的难度。

传统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没有可视化引导,主要依赖体表解剖标志来定位神经,有可能针尖或注药位置不理想而导致阻滞失败;在解剖定位困难的病人,反复穿刺和操作时间的延长导致病人不必要的疼痛,并使操作者产生挫败感。

在区域阻滞中使用超声引导,可清晰看到神经结构及神经周围的血管、肌肉、骨骼及内脏结构;进针过程中可提供穿刺针行进的实时影像,以便在进针同时随时调整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以更好地接近目标结构;注药时可以看到药液扩散,甄别无意识的血管内注射和无意识的神经内注射;此外,有证据表明,与神经刺激器相比,使用超声引导可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神经损伤。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的基础是超声图像的获取和组织结构的辨识。

在日常区域阻滞工作中熟练使用超声,需要熟练掌握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超声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扫描部位的解剖结构,并能选择适宜的扫描技术获得更好的超声影像,且熟练掌握进针技术,使穿刺针能顺利到达目标结构。

一、推荐操作者需掌握的超声知识1.超声仪的基本结构2.各类超声探头成像特点3.超声仪各功能键的使用4.了解医学领域超声波的常用频率及不同超声频率与穿透性和成像质量的关系5.超声波与组织接触后发生的声学反应及生物学效应6.理解高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的含义及人体不同组织、结构表现在超声图上的回声特点7.熟悉脂肪、肌肉、骨骼、血管、神经、肌腱等常见组织的超声影像学特点8.了解超声实时成像、血流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成像的基本原理9.常见伪像的识别10.能够对静态影像及动态视频进行存储及记录,并能将其归档二、推荐操作者需掌握的操作技能(一)超声仪器常用的参数设置1.图像深度的调节选择适宜的深度可更好地显示目标结构。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

7 mHgV 6 1 m m S 6 _ 9 mHg P 00 1 . h lc u c s rt i go p UO B w sh g e a h to O B + , = .0 ) T ebo k S c e s ae n ru N a ih rt n ta f N h T
汀创 伤外科 2 1 年 2月第 l 卷第 1 01 6 期
Z J Tam t 。em n 21 .o1 .0 H J ru acFb a『0 1V 16N . i . 1

合1 . L荽 』
超 声 引导 下 腹 股 沟径 路 闭孔 神 经 阻滞 的应 用
董 晓 西 刘 付 丽 施 克 俭 王 权 光 陈 丽 梅 刘 乐 徐 旭 仲
【 要 】 目的 摘 源自观 察 超 声 引 导 下 腹 股 沟 径 路 闭 孔 神 经 阻 滞 在 经 尿 道 膀 胱 肿 瘤 电切 术 中 预 防 闭 孔 神 经 反 射 的 临 床 效 果 和并 发症 。 方 法
行经 尿道膀胱肿瘤 电切术患者 5 0例 , 机 分 为 2组 : 声 引 导 腹 股 沟 径 路 闭 L 经 阻 滞 组 ( N 随 超 神 UO B组 ,5例 ) 2 和传 统 闭 孔 神 经 阻 滞 组 ( O B T N
d n eo ie efcs Re u t Th te gh o ih a d cin i ru e c fsd fe t. s ls esrn t ft g d u t ng o p UONB atro trtrn rebo k wa o e n ta ngo p T h o fe buao e lc slw rt h ti ru ONB ( 2 v ha 5+
阻滞成功率为 9 . , 著高于 T N 74 显 % O B组 ( 42 )( = . ) 7- % P 0叭 。 术闭孔神经反射。 结论 超 声 引导 闭孔 神 经 阻 滞 成 功 率 高 , 以安 全 、 效 的 预 防 膀 胱 肿 瘤 电切 可 有

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导航”作用

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导航”作用

健康域影像传统神经阻滞的操作方式是根据体表标志、动脉搏动等局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再利用神经刺激仪探查准确部位。

此过程比较繁琐,也容易增加神经阻滞的难度。

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逐渐成为神经阻滞的首选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可以让麻醉医生清楚地看到神经、血管、穿刺针的位置、穿刺处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有效避免了穿刺针误入血管、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等情况,能够有效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性。

另外,麻醉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掌控麻醉药物注射的过程,确保局部麻醉药物可以均匀分布于神经附近,由此提高神经阻滞麻醉的精准性。

什么是超声技术认识超声技术下的神经阻滞麻醉,首先应该深入剖析什么是超声,围绕临床视角,第一个关键概念是穿透性、第二个关键概念是分辨率。

每一种形式波,即超声波或者声波,均涉及对应波长、对应频率以及分辨率。

实际的波长也受穿透性影响,临床多选取20兆赫兹的超声频率,准确来讲大于10兆赫兹的高频率超声便能够清晰地呈现表浅机体神经组织结构,如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结构即在表浅的部位,用高频超声探头可显示神经的清晰图像。

在频率增加的过程中,波长会有所减小,所以穿透性和分辨率之间呈现反比关系,此时利用高频超声无法清晰化呈现机体深部神经结构。

临床领域内,若以全方位研究斜角肌间隙和腋窝臂丛神经为目的,可挑选大于8兆赫兹探头,最佳设定为12~14兆赫兹。

而探查机体锁骨下神经或者喙突区神经,调整频率为6~10兆赫兹更佳。

越低频的超声,穿透性越强,对深部神经定位就更为清晰准确。

相关人员要在应用超声引导时和神经解剖学理论加以融合,选取相应频率的超声探头,方便目标神经及目标神经周围血管组织的显示,为诊断疾病和神经阻滞操作提供参考。

超声指导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1978年,应用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静脉旁进行神经阻滞的案例被首次报道,其中指出利用超声指导可使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提高超过98%,且可避免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你了解吗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你了解吗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你了解吗超声技术具有强大功能,在医疗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最常见的是临床超声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明显优势,是一项新的技术,有效利用超声技术,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那么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以往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在开展神经阻滞时,要利用体表标志才能找到神经。

超声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这种情况,改变了神经阻滞方式,医生利用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结构,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保证神经阻滞的准确性。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术已经被广泛运用。

超声超声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反射能力强等优点,可以获得比较集中的声能,相比较于空气中传播,水中传播距离要更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包括工业、医学等,实际效果显著。

之所以被称为超声波,是因为人类听不到,已经超过了人的听觉上限。

超声技术在医学方面有着较高应用价值,超声诊断学在上世纪初开始运用,随着技术的成熟,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诊断主要手段。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医生会采用专业技术设备,将探头放在患者身上进行移动扫查,超声检查被用于多个科室,例如心脏科、消化科等。

借助于超声检查,可以生成图像,通过分析来进行诊断。

目前使用的设备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例如便携式扫描仪。

相比较于其他检查方式,超声检查的价格更低,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因此应用范围很广。

关于超声检查是否对人体会产生损伤,这是人们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但实践证明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是比较安全的,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核心技术是超声,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清楚了解神经走向,保证神经阻滞针穿刺到准确位置上,对患者实施麻醉,阻滞冲动传导,保证局部区域处于麻醉状态。

神经阻滞只需要注射一处,就可以起到良好阵痛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优势分析一是可以实现精准定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⑻药物及用量:注入1%罗哌卡因20-40ml。
解剖
缝 匠 肌
• FA = 股动脉FN = 股神经FV = 股静脉
耻骨肌
示意图
髂耻弓 (髂筋膜)
示意图
股环
• FI = 髂筋膜 FL = 阔筋膜 FS = 股鞘 IPM = 髂腰肌 PECT = 耻骨肌
扫描技术
• 探头位于右侧腹股沟皱褶上方
•白色方框 = 扫描区 域
【禁忌症】 ⑴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 ⑵注射同侧伴有股疝或鼠蹊疝者。 ⑶有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 ⑴体位:患者仰卧位,双下肢稍分开,患侧足向外
旋。 ⑵体表定位:沿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1~2cm,首
先触及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在其外侧2cm处做一标 记为进针点。 ⑶常规皮肤消毒。
⑷采用4~5cm长的7号无菌穿刺针。
⑴穿刺进针时注意穿刺的角度,避免刺伤股动静 脉。
⑵应注意缓慢注药,注药后按压注射局部片刻, 避免药液向下肢远端扩散。
⑶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⑷穿刺部位需要使用无菌敷料保护,并在24h内 避免接触水污染,防止局部感染。
⑸应注意判断效果,其标准:①症状缓解或消失; ②股前区、膝下、小腿内侧感觉迟钝;③股四 头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小腿伸直受限;④膝部 腱反射减弱。
• FA = 股动脉 •FN = 股神经 •FV = 股静脉 •IPM = 髂腰肌 •sartorius 缝匠肌 [sɑ:'tɔ:rɪəs] • Iliopsoas髂腰肌
• [ɪlɪəʊ'səʊəs] • Pectineus耻骨肌
• ['pektɪnju:s]
神经定位
• 由内侧向外侧,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的解剖观察。

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

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

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在医疗卫生行业麻醉医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应用在众多方面,比如:疼痛医学、重症监护医学、围手术期临床麻醉等。

在麻醉过程中超声技术的运用已经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而且凭借可重复、实时性、无创性、便携性等特点,比传统的MRI、CT等影像技术更受到认可。

那么,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具体的应用及效果如何,本文做全面讲解。

一、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在临床中椎管麻醉有着比较广的应用范围,不过在麻醉操作中存在盲目性,麻醉医生在确定导管位置时,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依据落空感、体表标志,再结合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定位的硬膜外隙,之后再实施麻醉。

操作中容易定位有偏差、解剖标志不清。

尤其是孕妇、肥胖等患者,体表标志确定困难,如果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方法行椎管内麻醉,容易降低穿刺成功率。

而先进的超声技术应用到操作过程中,能弥补传统操作的不足,穿刺过程可以在超声辅助下完成,首先可以将患者体表标志快速、准确的定位到,其次在硬膜外穿刺置管时借助超声技术,能最大程度减少反复穿刺率,降低多次穿刺而诱发不良反应。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操作容易受到患者骨骼影响,一般要有两人相配合才能完成超声引导硬膜外穿刺,一人负责固定超声探头位置,另一人负责硬膜外穿刺;另外,受到操作空间的影响,也难以充分发挥超声技术的效用。

二、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1、气道管理:因为从下颚顶端开始至气管中段之间的组织可以通过超声技术显示出来,所以可以应用到全身麻醉困难评估中。

通过术前超声检查,能够对肥胖患者麻醉困难程度进行有效预测,指导后续操作,同时还能在超声中评估气管狭窄、喉部狭窄等情况。

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操作中,超声技术的应用能防止导管误入食道。

此外,超声扫描还能有效确定环甲膜和气管,给环甲膜穿剌、气管切开提供指导意见。

2、术中血容量评估:全身麻醉患者在容量复苏过程中,为了准确判断容量,呼吸和下腔静脉直径变化是重要指标,而剑突下经胸超声可以准确观察和测量下腔静脉变化,所以有助于指导容量复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穿刺技术(三) 闭孔神经阻滞麻醉
大同市五医院麻醉科
主要内容
解剖相关知识 临床应用 操作技术
解剖相关知识
解剖相关知识
解剖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
解剖相关知识 临床应用 操作技术
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TURBT是治疗膀胱侧壁浅表肿瘤首选方法 闭孔神经反射 闭孔神经阻滞最有效的方法
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不全
全身麻醉费用、风险高
主要内容
解剖相关知识 临床应用 操作技术
the left leg is slightly externally rotated.
high frequency ar transducer is placed on the medial side of the left thigh below the inguinal crease.
谢谢聆听
椎管内麻醉不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
郭应禄. 腔内泌尿外科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69. OngEL,ChanST.Transurethralsurgeryandthe adductorspasm.AnnAcadMedSingapore,2000,29(2):259
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