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我用铅笔丈量。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 读后感

合集下载

【我是一支笔】《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

【我是一支笔】《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

【我是一支笔】《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自我鉴定书】南乐县李艳萍《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不由得喜欢上了。

“我是一支……铅笔”,多么有趣的比喻。

“写作”,是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呀!从题目就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丰富而有趣。

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

在前勒口处我看到了关于这本书的内容简介。

从中我了解到斯沃普老师是一名专门教孩子们写作的老师,针对班级里不同的孩子,他精心设计了各种教学计划。

而在斯沃普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手中的铅笔成为了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

什么方法如此神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向后翻页。

“序”记录了第一节写作课的一个片段,虽然简短,但是很有趣。

面对孩子们畏惧写作的心理,斯沃普老师以聊天的方式与孩子们谈论,又以游戏的方式神秘地介绍写作的秘密,最后假扮自己是一名不会写作的学生运用写作的秘密进行写作。

其中,面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他不仅有肯定,也有否决。

整个过程好像是做游戏一样好玩。

斯沃普老师深谙孩子们的心理,他懂得如何帮助孩子消灭对于写作的畏惧感,如何激发和调动孩子们对于写作的兴趣。

他就像是一位神奇而充满智慧的长者,面对茫然无措的孩子们,他不慌不忙地循循善诱。

由斯沃普老师的教学,不由想到的课堂,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是:1课堂要有趣味我们的班级是大班额,教室内有86名学生,所以课堂纪律是老师上课反复强调的,但即使这样,教室内依然是说小话、搞小动作的现象层出不断。

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地讲课,绝对不能给学生以任何可乘之机。

过去我认为这才是一节课纪律良好的保障,但是,每节课依旧会有情况不断出现。

在斯沃普老师的课堂上,不是老师板着面孔,郑重严肃地向学生讲述怎样学习写作,他采用幽默的语言,聊天的方式,就像做游戏一样地轻松,向学生讲述写作的秘诀。

就在这不知不觉之间,孩子们对于写作的畏惧感消失了,都拿起笔开始自己的创作。

2方法巧,鼓励多写作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向山姆·史沃普学习什么——《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

向山姆·史沃普学习什么——《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

做 名 儿 童 研 究 者
课 堂上 , 当老师抛 出一个 问题后 , 没有人举手 ,
所 有 学 生 都 把 目光 移 开 , 不敢 与老师对视。 空气快
要 凝固 了, 令 人不 安的寂静。 这样 的冷场是不 是很
令老师头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魔法 的钥匙 。 他们 欢乐地记录生活、 表达情感 、 放 飞想 象 , 写出一个个 精彩 的故事、 一 篇篇优 美的诗
种直观 的形式调 动了学 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 激发学
生学 习的兴趣 , 诱 发他们探 究的激情 , 使他 们全 力
以赴 地 投 入 到 阅读 过 程 之 中。 这 条 阅读 技 巧和 策 略
还要 求读 者在对文本 材料作深 入细致 的理解 的过 程 中能识 别和 牢记这些符号 , 主动思考这些符号使
E 5 4、 一

友情极 度依 赖。
也 因此和史沃普老师建立非比寻常的默契 。 教 师应当是 儿童研 究者。 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充 分 了解学 生的基础 之上 的, 否则, 再高 超 的技艺都 有可能南辕北辙 。 正如成尚荣在《 教学改革与儿童研 究》 一文中提 到的 : “ ‘ 学’ 的问题说到底是 ‘ 学生 ’ 的 问题 , 关注学 , 必须关注学生 ; 研究学 , 必须研究学生。 忘掉 了学生 , 甚至只 是轻慢 了学 生 , ‘ 教学 生学 ’ 必 定 仍是一句 空洞 的口号。 因此 , 课 堂教学改 革的起 点 与关键应 当是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
解 每 一 个 学 生— —
真正精美 的书
树之书 》 。 而同校别的班级的孩
子, 可能连 像样 的句子都 写不 出来 , 就更 别提写一 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了。 山姆 ・ 史沃普把这三年 的经历 写成一本书—— 《 我是一支爱写作 的铅 笔 习作教 学是 难 啃的 “ 硬 骨头 ” , 为什 么在史 沃 普 的课 堂上 , 学生 能够 如此 享 受写作 的 乐趣 呢? 史 沃 普 老 师难 道 具 有 某 种 神 奇 的、 不 可复 制 的 能 量吗?从他 的身上 , 我们 应该 学 习或 思考 些什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当当约评)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当当约评)

文/飞舞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日志;与其说这是一本日志,不如说这是一本课堂随笔;看完整本书,我只能说,这是个很用心生活的人。

不仅用心,还用情,对学生给予最大的宽容和等待。

谁都知道等待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在课堂上的老师,如果关注点在于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上的话,那么这个老师一定是个好老师。

这个进步的点,有关成绩,也无关成绩。

翻译者廖建容,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研究所毕业。

曾在外商公司工作多年,目前在大学担任英文讲师,同时从事翻译工作。

1、这世上最棒的是文字,以及它们结交朋友的方式,一个接一个的。

2、当你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只管下笔就对了。

3、写一个故事,任何故事都可以。

只要是自己创作出来的都可以,不可以抄袭电视或书里的故事。

写点大家想不到的东西、让我吓一跳的故事。

开心地写吧!4、我要求孩子们来和我讨论故事之前,要先对自己的故事有个想法,但只有少数人办到了,而我不能责怪他们。

5、要孩子们告诉我他们的故事,算是容易的,要他们写出来,就难多了。

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写的作品,比在家里写的还要好。

6、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一些你觉得我想要知道的事。

(引导学生如何写信,并亲自邮寄不能代劳)7、在附近走一走,找一棵愿意告诉你故事的树。

你们不一定要写故事,也可以写诗,或是自然写作。

不论树木给你的灵感是什么,我都可以接受,只要你们有些东西就好。

8、灵感是个善变的女神。

你永远不知道她何时会拜访谁,带给人灵感。

9、到外面去进行夜间写作。

就像自然写作一样,只不过你是到外面的街上去写个十五分钟。

不要忘了描写你的树在晚上时候的样子。

就算很难看清楚,你也可以描写你到底看到了什么。

这才是夜间写作的重点。

10、告诉你们的树,你坐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你的心灵自由飞翔,带你领悟更深远的思绪。

让大自然发挥神奇的力量。

我希望你们像英国诗人布莱克一样,看见“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11、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木,提醒他们再过几个月就是夏天了。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经常事倍功半,于是我经常幻想假如我有一把能开启学生写作魔法的钥匙那该多好。

暑假中逛书店时,顺便给自己买了一本《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

我读完此书后,犹如关上了一扇刻板教育的门,打开了一扇灵动教育之窗。

这本书是美国童书作家山姆·史沃普在三年之间教导一群小朋友创意写作的记录。

史沃普老师在美国纽约皇后区的一所小学开办写作工作坊,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写作。

这是个极大的挑战,因为这个班级里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28位小朋友来自21个不同国家,说着11种不同的母语。

史沃普老师陪伴着这群多元肤色、精力旺盛的孩子从三年级成长到五年级,为他们精心设计了各种教学计划:带他们到博物馆看盒子展,再让他们制作盒子,创作一本诉说盒子故事的“盒中书”;让他们把身体的轮廓画成一座小岛,写出自己的小岛故事;带他们到中央公园各自认养一棵树,观察树的变化,并写信给它……他耐心地诱导他们写出一个个故事,看着他们的才能开花、结果。

在史沃普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手里的铅笔成为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原来只要用对方法,点燃孩子的'创作热情,他们都拥有独特且令人期待的天赋与才能。

对于刚起步学写作文的孩子来说,不是飞得多高,而是如何飞得起来;不是按固有的模式飞,而是有创意地飞;不是迫于无奈地飞,而是超级享受地飞……从这几点来说,无疑,做史沃普老师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

“给孩子一个绿色空间,回报你一个多彩世界。

”史沃普老师用尊重、关爱、分享和激励的魔法,走进孩子的心田,激发真情表达潜能。

孩子用手中充满生命活力的笔,书写纯真美好的生活。

回想我们的常态作文教学,总是喜欢成人化、模式化、无趣化、去个性化,教给学生考场作文的应试技巧,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构思作文的框架,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帮助学生拟出作文提纲,让学生往框架里填内容。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书心得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书心得

开启写作之门的魔法钥匙——《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书心得“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并不难,重要的是找到一把准确的钥匙。

”美国童书作家山姆.史沃普的《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就是这样一本教我们找魔法钥匙的书。

于是有许多个夜晚,时间在书页翻动的轻响中滑落,细嚼慢咽中,我有时赞同他的观点,有时边看边和他辩论;有时奋笔疾书,摘录备用;有时合书而思,辗转回味……这种思考和磨砺的过程,让我感到幸福和充实。

创意写作课堂----因爱而生美国童书作家山姆.史沃普最初只是为美国纽约皇后区一所小学设计了一个大约10天的写作课程,教一群来自世界各地三年级的孩子们写作。

这个班级里的28位学生,来自21个不同国家,说着11种不同的母语,在这10天里,他爱上了这一群聪明可爱的孩子,最后选择陪伴他们3年,而且是免费为他们教学。

这是个极大的挑战!史沃普觉得了解孩子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情,学校举行亲师会那天,史沃普利用一切时间与家长沟通。

27组家长,一个紧接着一个,时间显然不够用,因为史沃普想要了解的内容很多。

亲师会结束后,史沃普又走进每个家庭进行家访。

难以想象山姆.史沃普在教这群孩子写作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因为这些孩子文化背景和学习基础都不同,有的孩子连单词也不认识几个;有的家庭由于宗教信仰,不允许孩子参与活动,史沃普老师得花费很多精力,耐心地说服家长……更令人感动的是:史沃普,这个被孩子家长亲切地称为“史沃普老师”的老师,通过他的写作教学,深切地了解到孩子所面对的压力,面对的生活、家庭、社会问题,以及内心的彷徨焦虑等,并深深地同情他们,为他们担忧、焦虑,甚至,为他们奔走,为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就这样,史沃普老师凭着这份“爱”,陪伴着这群多元肤色、精力旺盛的孩子从三年级成长到五年级。

三年的时间,他为这群家庭背景复杂、贫穷的移民学生精心设计创意课堂,拟定了各种写作主题计划:三年级盒子计划,带他们到博物馆看盒子展,再让他们制作盒子,创作一本诉说盒子故事的“盒中书”;四年级小岛计划,让他们把身体的轮廓画成一座小岛,创编自己的小岛故事;五年级大树计划,带他们到中央公园各自认养一棵树,观察树的变化,并写信给它……不断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写作的世界,耐心地诱导他们写出一个个故事,看着他们的才能开花、结果。

《我,铅笔》读后感

《我,铅笔》读后感

《我,铅笔》读后感《我,铅笔》这一经典之作如此简洁、令人信服和有力地举例说明斯密的看[1]不见的手——没有强迫的合作的可能性——哈耶克强调分散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价格体系传递的信息,使个人做值得做的事情而无需告知他们如何去做。

铅笔通过讲述自己的“家谱”,引出与种植业、伐木业、加工制造业、运输业等等各行各业的关系,从而充分证明它有无数祖先的历史背景与事实。

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直纹雪松,经过砍伐、粗加工,运输到再加工的工厂,工序之繁多让人惊愕。

并且铅笔还联想到这一整个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例如锯子、斧子、发动机等;还有交通工具,例如汽车、轮船等;进一步深究,制作麻绳的大麻的种植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广大劳动者,还有那些运输工具的制造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原料和工人……终于在读完“我有无数个祖先”这一段的时候,应了铅笔的那句话——就像你无法把你的家谱追溯很远一样,我也不可能说出我的所有祖先,不过我还是尽可能多的回忆起他们,让你对我丰富和复杂的背景有个印象。

是的,通过铅笔尽可能多的联想与回忆,我对铅笔的生产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

“地球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制造我”,我也不会挑战他的说法。

千万人制造了它,甚至他们之中谁都不能清楚的知道整个过程。

每个参与铅笔自述诞生过程的人,并不都是主观上想制造铅笔的,可以说大部分人的劳动动机都不是铅笔,而是他们的“工资”,或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没有一个人会为能够使用一支铅笔而去独立完成这一庞大的生产过程,包括树木的种植,机械的制造,运输等等各个生产环节,当然也没有哪个个人会有这样的能力。

一个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是:没有一个总指挥,没有人命令或强制指挥这无数生产活动。

根本找不出这样一个人的踪迹。

相反,我们发现,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铅笔的整个生产过程,按照它自述的家族史来说,确实很复杂,甚至看似繁乱,但是为什么在这一个庞大且错综复杂的系统里面,生产铅笔的证过程却没有出现任何扰乱秩序的大事故呢,这也许是我们对整篇文章最感兴趣的地方了。

《我,铅笔》读后感

《我,铅笔》读后感

《我,铅笔》读后感《我,铅笔》这一经典之作如此简洁、令人信服和有力地举例说明斯密的看[1]不见的手——没有强迫的合作的可能性——哈耶克强调分散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价格体系传递的信息,使个人做值得做的事情而无需告知他们如何去做。

铅笔通过讲述自己的“家谱”,引出与种植业、伐木业、加工制造业、运输业等等各行各业的关系,从而充分证明它有无数祖先的历史背景与事实。

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直纹雪松,经过砍伐、粗加工,运输到再加工的工厂,工序之繁多让人惊愕。

并且铅笔还联想到这一整个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例如锯子、斧子、发动机等;还有交通工具,例如汽车、轮船等;进一步深究,制作麻绳的大麻的种植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广大劳动者,还有那些运输工具的制造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原料和工人……终于在读完“我有无数个祖先”这一段的时候,应了铅笔的那句话——就像你无法把你的家谱追溯很远一样,我也不可能说出我的所有祖先,不过我还是尽可能多的回忆起他们,让你对我丰富和复杂的背景有个印象。

是的,通过铅笔尽可能多的联想与回忆,我对铅笔的生产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

“地球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制造我”,我也不会挑战他的说法。

千万人制造了它,甚至他们之中谁都不能清楚的知道整个过程。

每个参与铅笔自述诞生过程的人,并不都是主观上想制造铅笔的,可以说大部分人的劳动动机都不是铅笔,而是他们的“工资”,或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没有一个人会为能够使用一支铅笔而去独立完成这一庞大的生产过程,包括树木的种植,机械的制造,运输等等各个生产环节,当然也没有哪个个人会有这样的能力。

一个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是:没有一个总指挥,没有人命令或强制指挥这无数生产活动。

根本找不出这样一个人的踪迹。

相反,我们发现,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铅笔的整个生产过程,按照它自述的家族史来说,确实很复杂,甚至看似繁乱,但是为什么在这一个庞大且错综复杂的系统里面,生产铅笔的证过程却没有出现任何扰乱秩序的大事故呢,这也许是我们对整篇文章最感兴趣的地方了。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第一篇:《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南乐县李艳萍《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不由得喜欢上了。

“我是一支……铅笔”,多么有趣的比喻。

“写作”,是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呀!从题目就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丰富而有趣。

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

在前勒口处我看到了关于这本书的内容简介。

从中我了解到斯沃普老师是一名专门教孩子们写作的老师,针对班级里不同的孩子,他精心设计了各种教学计划。

而在斯沃普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手中的铅笔成为了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

什么方法如此神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向后翻页。

“序”记录了第一节写作课的一个片段,虽然简短,但是很有趣。

面对孩子们畏惧写作的心理,斯沃普老师以聊天的方式与孩子们谈论,又以游戏的方式神秘地介绍写作的秘密,最后假扮自己是一名不会写作的学生运用写作的秘密进行写作。

其中,面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他不仅有肯定,也有否决。

整个过程好像是做游戏一样好玩。

斯沃普老师深谙孩子们的心理,他懂得如何帮助孩子消灭对于写作的畏惧感,如何激发和调动孩子们对于写作的兴趣。

他就像是一位神奇而充满智慧的长者,面对茫然无措的孩子们,他不慌不忙地循循善诱。

由斯沃普老师的教学,不由想到的课堂,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是:1课堂要有趣味我们的班级是大班额,教室内有86名学生,所以课堂纪律是老师上课反复强调的,但即使这样,教室内依然是说小话、搞小动作的现象层出不断。

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地讲课,绝对不能给学生以任何可乘之机。

过去我认为这才是一节课纪律良好的保障,但是,每节课依旧会有情况不断出现。

在斯沃普老师的课堂上,不是老师板着面孔,郑重严肃地向学生讲述怎样学习写作,他采用幽默的语言,聊天的方式,就像做游戏一样地轻松,向学生讲述写作的秘诀。

就在这不知不觉之间,孩子们对于写作的畏惧感消失了,都拿起笔开始自己的创作。

2方法巧,鼓励多写作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这么大,我用铅笔丈量
读《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有感
跟着“好人”,就总能读到“好书”,幸运的是,我身边有一群好人,总能从他们的口中、笔下看到好多“好书”。

这几天,我就正在读一本好书,山姆斯沃普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世界——《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教孩子们如何写作的书。

读着读着,却发现这是一本传递教育之美的书。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1、斯沃普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他本来不是这个学校的专职教师,却非常关心孩子们的神态表情以及家庭情况,多次走进孩子的家庭与父母沟通。

三年级毕业的暑假都在备课,开学时站在教室外面偷偷看孩子们的表情我特别能体会,那就是一种深沉的爱呀。

2、斯沃普老师对孩子们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启发。

其实,写作真的很难吗?本书一开头就说了欧亨利的一首小诗“这世上最棒的是文字,以及他们结交朋友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地”其实写作就是把一个个看似陌生,没有联系的词汇以一种最巧妙的方式组合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文本。

我想,之所以孩子们会不喜欢写作,无非是因为受到了太多的限制,而斯沃普老师给了孩子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

他的语言幽默,生动,仿佛每一个词语都变成了富含感情的精灵,孩子们自然会和文字交上朋友,让文字和文字也交上朋友。

从而写作就不难了。

书的内衬有一首小诗:我是一支铅笔,
已准备好
写下我的人生。

但你没想到吧,这首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文字干净美好的小诗居然出自于斯沃普老师的一位学生,一位才上三年级的学生。

那么,斯沃普老师的厉害就暂且从这堂课说起吧。

这堂课老师的给的标题是“诗歌入门”,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第一步,他也会让学生背一些韵律感很强的诗歌,原因是“用心记住的诗篇最能让语言的美渗入你的血液。

”(见P122)第二步,教大家“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也是我在课堂上会遇到的知识点。

孩子因为年龄小,单纯从语法角度讲,可能理解不到,且看斯沃普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举例子,总结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参与实践练习。

老师给出的题目是“现在我们来多想一些自己的比喻,想一些像自己的东西,什么都可以……一块嚼过的口香糖……”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比喻原来可以从学生最贴近的自己来进行拓展,斯沃普老师的这一做法让我很感兴趣。

继续看下面发生了什么,学生说的五花八门,有的说“我像一道闪电”“我像一本书“”我是个谜“……只要你能讲出原因,都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于是自然而然地,第三步来了,教学生对句子进行划分。

学生很有意思,有的可能会将句子划分地很碎,但斯沃普老师说:”学会分割句子没有那
么容易,我总要做一些敢于,就像个编辑,给他们一切建议,他们可以采用,也可以拒绝。

“这句话打动了我。

老师对于学生给与了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这是对学生想象力最有力度的保护。

正是因为老师这样的宽容和保护,才会有后面更加精彩的呈现。

“我是一块黑板“”我是一只鞋“”我时一根折断的树枝“”我时一个大红的75“以及最后的那一首”我是一支铅笔“。

其实,孩子的天真和单纯给了他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如果老师能用像海洋一样广阔的标尺去肯定孩子,孩子们怎会发愁无从下笔呢。

斯沃普老师还特别关注孩子,他常常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并且多次提到一句话:“多给孩子读书吧,父亲(母亲)读故事的声音对孩子来说会是很重要的记忆,这种记忆非常重要。


在书中,我还特别关注了作者对于“难搞的学生“以及”难搞的家长“的一些做法。

比如当他对米格尔的妈妈提出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时,只信奉上帝的妈妈说:”我告诉儿子,只有父母,上帝和你们弟弟们才是你的朋友,其他人,你以为是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会给你带来麻烦。

“斯沃普老师很难过,就如同我也经常的难过和无奈,然后他说:”虽然我宁可米格尔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童年,但我安慰自己,加入他日后成为作家,他会有很多素材。

“比如对于交第二稿仍然不满意的阿伦,他用最严厉的语气说:“我很失望。

“接着说”现在,我要你重写,我要你向我保证,你会写一个迄今为止最好的故事。

“这是鼓励式的批评。

这本书作者对于课堂的还原非常真实,比如淑永的沉默。

作者从一开始的循循善诱,鼓励,耐心地启发,到试着严厉起来,依然换来的是沉默。

有时候也也会放弃,有时候也会继续诱导,直到孩子说话,然后他激动地说:“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
阅读,还在继续。

对于我这样一个很幸运地能和写作交上朋友的人来说,内心的满足,有时候简单到“世界很大,我愿意用铅笔丈量”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