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只注重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而忽略了使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注重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所以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注重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种因素的整体。有些教师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课文的整体,在教学课文时,只偏重认识生字,只注意某些词句,只注意开头结尾,只讲求思想教育……这些,都忽视了课文的整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自始至终贯彻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何一篇文章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组的地位、作用和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深入钻研教材也是贯彻整体观念的前提,钻研教材时不但应该把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而且还应掌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对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作为一种学习
方式,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它促使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积淀,增加自己的学识水平,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作为新时期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把教学变成一个意义重组与再生的过程,把课堂变成思维碰撞、心灵陶冶、知识传承、精神升华的场所。
二、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说、读、写,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阅读指导的过程。我们可以用有趣的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广阔的自然界,了解自然,无形中激发起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情感打下基础。
三、注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应该培养问题意识、协作精神、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一些例子引起一场智慧
的交锋,利用课文的一些例子让学生领略依次探究的历程,利用课文的一些例子引申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四、注重积极的评价方式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的结合。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感情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将过去那种“答案标准化”的僵化模式改为“答案多元化”的弹性模式,以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允许多种观点并存,提倡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以《鸟的天堂》为例,在学习了榕树的“大”“美”的特点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5~8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眼想象榕树的样子。通过想象,学生表达了不同的感受:生a说:“这棵树像个绿色的大帐篷,和我们的院子后的树差不多。”生b说:“这棵树像一片树林。”……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充分证明:只要教给学生方法,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领充满灵气的心去展开想象,学生的个性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了学生的个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古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