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管控规范

实验室温湿度管控规范
适用于公司品质实验室内的温湿度控制.
1.0 目的
为保证实验室的温湿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确保试验过程的有效性.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3.0 职责及权限
3.1 检测人员负责每日对温湿度的观测和记录.
3.2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所使用的温湿度计进行检定与校准.
4.0运行程序
4.1 温湿度控制范围:
根据公司产品的特点和检验仪器与设备的要求,实验室的温度标准:
25±3℃,湿度控制在湿度标准:30%-70%RH.
4.2 观测频次与记录:
每日两次,每次观测时应填写《温湿度记录表》.
4.3 温湿度计的校准:
温湿度计每年应进行一次校准,经校准后的温湿度计方可使用.
4.4 纠正措施:
温度不符合时,打开空调调节温度;若湿度低于30%,可对实验室内进行喷雾加水或打开加湿机增加湿度;若湿度高于70%,打开空调进行抽湿。
4.5 注意事项:
4.5.1温湿度计应挂置在通风良好处,不得装在阳光直射的墙面和空调机出气口,且30min后可指示正确值.
4.5.2室验室温湿度监测值为静态指示值.
4.5.3温湿度计外型结构完好,无机械损伤,表面无划痕和锈蚀,无影响计量性能的缺陷.
5.0 相关记录
《温湿度记录表》。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范文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实验室内温湿度的合适程度,保障实验室设备及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准确性,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学生等。
第三条温湿度管理主要职责由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技术人员协助具体实施。
第二章温湿度标准及测量方法第四条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6℃,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
第五条实验室温湿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定期使用温湿度计测量,记录温湿度数据。
2. 使用自动化温湿度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第六条温湿度测量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准确记录温湿度数据。
第三章温湿度管理措施第七条实验室温湿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 设备保养:定期对实验室内的空调设备、加湿设备等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空调系统:实验室空调系统可根据不同季节和温湿度要求进行调节和运行,并定期清洁滤网。
3. 加湿设备:根据需要设置加湿设备,确保实验室湿度适宜。
4. 通风换气:及时开启实验室门窗,保持通风,调节室内空气流通。
5. 人员行为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应合理使用实验仪器设备,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过热或过湿。
第八条实验室主任应负责制定具体的温湿度管理细则,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第九条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应与其他实验室管理制度相协调,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温湿度异常处理第十条实验室温湿度异常包括温度过高、过低、湿度过高、过低等情况。
第十一条当实验室温度或湿度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对实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第十二条处理异常的具体措施包括:1. 温度异常:开启或调整空调系统,确保实验室内温度恢复到正常范围。
2. 湿度异常:开启或调整加湿设备,确保实验室内湿度恢复到正常范围。
3. 通风换气:及时开启实验室门窗,进行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感控温湿度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之迟辟智美创作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把持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法式各个过程的需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法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而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法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坚持和监控.通过各项办法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越允许范围及时采用办法,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三楼实验室监控房间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寄存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管材试验室温湿度要求规范

管材试验室温湿度要求规范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
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
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实验室的标准温度为20℃,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应在20±5℃,线值计量标准间为20±2℃,电工与无线电专业的标准间和线值计量的计量检测仪器间为20±3℃,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70%。
恒温恒湿实验室工程技术规程

恒温恒湿实验室工程技术规程恒温恒湿实验室是一种特殊的实验室,其环境条件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恒温恒湿实验室的设计、建设、操作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设计要求(一)环境条件要求1. 温度控制范围:20℃~28℃。
2. 湿度控制范围:40%~60%。
3. 温度和湿度波动范围均应在±1℃/±5%RH以内。
4. 控制精度应达到±0.5℃/±3%RH以内。
(二)实验室布局1. 设计应满足实验室布局的要求,包括实验台、操作区、存储区、备件区、样品处理区等。
2.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同时应配备相应的通风设备。
3. 实验室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设备要求1. 温湿度控制系统应选用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控制器、传感器及执行器。
2. 恒温恒湿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制冷、制热、加湿、除湿等设备,以保证实验室内环境条件的恒定。
3. 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应满足防爆、防水、防腐蚀等要求。
三、建设要求(一)建设前的准备工作1. 应进行实验室选址、环境评估等前期工作,确保建设地点的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实验室的要求。
2. 应进行建设方案的编制,确保建设方案合理、可行。
(二)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工作1. 建设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监督,确保建设过程顺利、按时完成。
2. 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
(三)建设后的验收工作1. 建设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实验室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要求。
2. 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应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实验室设备和环境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四、操作与维护要求(一)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实验室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室内环境条件的恒定,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出现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要求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
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三楼实验室监控房间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
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微生物室的温度和湿度有何要求
温度规模为20~25摄氏度,湿度规模为45~60%RH。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一、前言实验室的温湿度管理是保证实验环境稳定性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讨论与分析,以期为实验室的温湿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实验室的温湿度管理对于各种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会导致实验仪器的故障或者试剂的失效,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也会导致试剂的变质或者实验装置的腐蚀,同样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验室温湿度管理制度的内容1. 温湿度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实验室应当配备专门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安装在实验室内的合适位置。
监测设备应当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耐用性等特点,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设备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温湿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实验室应当指定专门的温湿度管理人员,负责监测温湿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温湿度调节。
温湿度管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并且需要严格管理,确保其执行职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温湿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实验室应当制定相应的温湿度管理制度,明确温湿度管理的具体要求、责任、流程和监管措施,以确保温湿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制度的执行需要得到实验室各级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确保温湿度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4. 温湿度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当温湿度发生异常情况时,实验室应当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需要明确温湿度异常的具体原因、应对措施、责任人等内容,以确保温湿度异常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5. 温湿度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实验室需要建立相应的温湿度管理监督机制,并对温湿度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
品质室温湿度标准

品质室温湿度标准一、目的本标准旨在明确品质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温湿度要求,确保实验室环境满足测试、实验和研究所需的基本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实验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等。
三、温湿度要求1. 温度要求: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至25℃之间,允许波动范围为±2℃。
2. 湿度要求:实验室湿度应保持在50%至70%之间,允许波动范围为±5%。
四、温湿度监测与记录1. 实验室应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确保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
2. 实验室应建立温湿度记录表,记录每日的温湿度数据以及监测设备的校准证明。
记录应妥善保存,可供随时查阅。
五、温湿度控制设备1. 实验室应配备空调、加湿器、除湿器等温湿度控制设备,以确保室内温湿度的稳定。
2. 温湿度控制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停用并联系维修人员修复。
六、储存物品管理1. 实验室内存储的物品应按照其性质和储存要求分类存放,并确保存储条件符合相关规定。
例如,某些化学试剂可能需要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储存。
2. 存储物品应定期检查其质量和有效期,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
如发现物品过期或变质,应立即停用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七、员工培训与意识教育1. 实验室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实验室的温湿度要求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员工应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温湿度控制设备,以确保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
2. 员工应定期接受温湿度监测和记录方面的培训,确保能够准确记录数据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3. 实验室应开展意识教育,强调温湿度对实验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对环境条件的重视程度。
4. 对于新员工,应在入职后立即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适应并遵守实验室的温湿度要求。
八、检查与评估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温湿度检查,确保满足规定的标准。
检查应由专业人员或授权人员进行,并记录检查结果及采取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四: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一、水泥试验
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试验室相对湿度不大于50%。
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2)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3、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二、水泥混凝土试验
1、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养护:
(1)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其它保持湿度方法),在室温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静放一个到二个昼夜,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对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或人工补平。
(2)将完好的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试件宜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间距至少10—20cm,试件表面应保持一层水膜,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
当无标准养护室时,将试件放入温度20℃±2℃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从试模内脱出并称重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进行保温保湿养生。
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覆。
有条件时,可采用蜡封保湿养生。
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控制,通常都只取7天。
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应保持20℃±2℃。
湿度95%以上
三、钢筋试验
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2、焊接接头拉伸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3、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10℃—35℃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四、沥青试验
大部分沥青原材试验均有试验温度要求,为使沥青试验尽可能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对试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在沥青室中应装冷热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