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1

合集下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园林景观设计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结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首先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人类活动的考虑。

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在空间布局、景点设置、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人类活动提供便利和舒适。

在公园设计中,通常会设置锻炼区、娱乐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这样的设计既能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也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园林景观设计也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在设计中要尽量保留和改善原有的生态系统,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到它们的适应性和生长习性,尽量选择本地种植,减少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在水系和湿地的设计中,也要注重水质的保护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造成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园林景观设计还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体现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

有些园林景区会在设计中采用传统的建筑、雕塑、装饰等元素,以展示地域独特的文化风貌。

例如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往往会采用传统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以及传统的石桥、石舫等装饰,展示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欣赏体验,还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息息相关。

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活动环境,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融入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

通过这些努力,人们可以在欣赏自然美景的感受到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家庭庭院的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家庭庭院的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家庭庭院的园林景观设计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们在追求舒适住房的同时,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现在有不少家庭已拥有私家别墅或楼的底层带院的房屋,庭院的面积大到30~50m2,小到20~30m2,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从庭院设计的几个注意事项,庭院造景的类型以及庭院植物自身的文化性和寓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创造一个休闲、舒适、宁静的庭院环境。

目前人们都急切地期望通过庭院美化来达到自己对于高雅环境的要求,所以庭院景观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庭院设计;植物配置;植物的寓意营造一个美丽庭院的第一步是在定植植物之前搞好庭院园林景观设计。

庭院园林景观设计犹如画家绘画有法而无定式,不同的设计人员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只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就可以了。

1 庭院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1 首先确定宅院面积的大小庭院中的配置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设计,若把植物杂乱无章地种植在庭院内,就达不到美化和景观艺术的效果。

所以先要考虑庭院面积的大小,大有大的规划,小有小的灵巧布局,那么就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环境。

若庭院较小,可用面积有限,须有周密的配置计划,所栽的植物种类应少一些。

尤其在正面的,那就不适宜种植过多的花木,尤其高大粗壮,会遮住视线,给自己活动带来不便。

如果庭院较大,建什么风格的花园都行。

面积越大可选的植物种类越多,组培方式也可复杂一些,但在种植时必须顾及到整体的一致性,不要不伦不类。

阳光较好,空气流畅,湿度不大的可以栽种一些喜光性的阳性花卉,如石榴、牡丹、月季、梅花等也可以在离门窗近的地方,砌一个花槽,长约达2~3m,宽0.5~1m,栽植一些球根,宿根性的草本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矮牵牛、萱草、金盏菊、三色堇等形成花境,在庭院中间或一旁可再造花架,种上攀缘葡萄、紫藤、木香、凌霄等。

现在还盛行挖一小池,置以卵石,养几尾金鱼,循环小泵水声潺潺,美不胜收。

1.2 决定庭院的风格与建筑物一样,庭院也有不同的风格,目前从风格上私家庭院可分为四大流派:亚洲的中国式、日本式,欧洲的法国式和英国式。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疋,塑璺凰浅谈园林景观设计邹恒[}商要】本文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笔者就目前园林景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强:措施。

D蝴】园林景明.;设计;问题;撕包1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1.1景现环境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

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会让居民领略到鸟语花吞、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

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是消费者环境主义意识的复苏。

1.2社会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

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

住区公共场所不仅可以通过绿化的环境、美化的围墙、小品设施吸引住户走出居室,为住户提供与自然界万物的交往空间,还可以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软质和硬质活动场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13经济价值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

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忘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因为景观是活的,景观随时间而生长、扩大、美化,与建筑不同,景观从来都是随时间推移而增值。

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

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1.4生态效益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其生态服务功能体现在:维持碳循环和保持供氧平衡:减少空气污染:刚氏空气粉尘;保持水土维护水循环:刚氐环境温度和提高环境湿熏:减弱噪音:安全防护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饱受混凝土森林般城市的困扰,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园林美学中的造园原理、规划布局、建筑艺术、植物景观以及水景设计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气质。

古典园林的美学追求以自然为基调,以清雅、谦逊的姿态展示出东方文化的精髓。

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布局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启示作用,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古典园林美学的永恒魅力体现在其深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韵味、文化传承、地位与价值、造园原理、规划布局、建筑艺术、植物景观、水景设计、永恒魅力、现代园林设计、文化价值。

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明。

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古代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不仅是皇帝们休憩游玩的场所,更是展示皇家气派和文化品位的象征。

而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则更多地表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的独特诠释和审美追求。

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其建筑风格和景观布局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池塘等元素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符号和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追求。

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后人能够深刻领略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精髓所在。

1.2 古典园林的地位与价值古典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古典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通过古典园林的建筑、景观和设计,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它丰富的文化气息。

这些古典园林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雕塑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旨在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之美进行研究。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感受,它来源于园林的建筑设计、景观布局、艺术装饰以及自然环境。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布局严谨、雅致,在有限的空间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园林的宏大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布局也是独特的,它采用弯曲的道路、精心布局的池塘、树木、院落等元素,以及优美的雕塑,使得园林整体形成一个宁静、雅致、安详的气氛。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还以它天然而优美的风光,如湖泊、小河、山川、树木、花草以及自然形成的山水地形,为整个园林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意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体验1. 宁静气氛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布局、雕塑装饰以及自然风光都具有一种宁静的气氛。

这种宁静感可以帮助人们忘却世俗的杂念,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这里的优雅宁静。

2. 安详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布局是以安详为主,在这里不会有任何吵杂的声音。

这里是一个安详而优雅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能够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宁静。

3. 自然风光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如树木、小河、湖泊、山川以及天然形成的山水地形。

这些风光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优雅的感受,而且也能够带来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感受。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对人们的影响1. 精神上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能够为人们带来宁静、平和、安详的感受,有助于人们净化心灵,忘却世俗之杂念,使人们能够看到真正想要看到的东西。

2. 生理上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除了宁静、优雅之外,还有大量的自然风光,能够使人们得到休闲和舒适。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园林景观设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科,是集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为一体的学科。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将审美情感体现出来,在设计风格中,应具备个性化的显现,同时形成视觉变化中的愉悦,创造出温馨的环境,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

园林景观的产生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当今社会已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

因而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与更新的。

能否创造温馨的意境之美,是21世纪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主要原则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外部空间环境中的“精神家园”是否优雅的标准之一,其审美性显得日益重要。

设计师在创造园林景观使用价值的同时,应赋予其审美设计以情感和生命的意味。

所谓审美设计,简言之是具有美的形式,能引起美感的设计。

园林景观既要是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新场所,又要是一个空间的合理区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便于人们生活与活动的理想场所。

任何一种美都有较明确的审美对象。

西方解构主义理论那种对整体和谐的结构所进行的拆卸方式,被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屈米设计的法国拉维莱特公园,满目纷呈犹如工厂厂房般外露的红色构件,恰恰正是对这一理论最准确的诠释。

①中国园林景观以自然景观为蓝本“模山范水”,并融入诗话意境与传统的美学思想,成为造园活动中的主要手段。

但艺术美主要以人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

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基本上具备文化所包含的广延性和包容性。

②那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

具体如何将审美设计以情感和生命的意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体现,笔者认为,则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格中的个性化显现二、所谓园林景观,简言之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优美而舒适的第二自然外部空间环境。

园林一词从广义上讲,包括公园、广场、自然景物、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庭院等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

而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以物质化的手段表现出文化的精神价值。

古典园林之美范文

古典园林之美范文

古典园林之美范文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细腻的细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惊叹。

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园林的布局通常是以一池清水为中心,周围绿树成荫,花草葳蕤。

水面上倒映着精雕细琢的亭台楼阁,或者是曲桥弯道。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漫步其间,感受到水波荡漾带来的清凉,享受到绿意环绕带来的宁静。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也是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形态各异。

有的是仿古的宝塔,有的是精美的亭台。

这些建筑不仅是人们休憩的场所,更是展示主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在园林中的建筑上,人们可以看到雕刻精细的石狮、石桥,以及巧妙设计的廊柱和栏杆。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整个园林更加精致而富有魅力。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也是其美的重要元素。

在园林中,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争奇斗艳。

有的是绽放着艳丽花朵的牡丹,有的是吐露着淡雅香气的茉莉,还有的是挺拔高大的松柏。

这些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体现出园林主人的审美和品位。

它们给园林增添了生机和色彩,让人们在其中流连忘返。

古典园林中的细节也是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园林的角落里,人们可以看到精雕细琢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还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整个园林更加精致而有趣。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看到精心设计的小桥流水,还有巧妙安排的景观点。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而有趣。

古典园林之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可以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园林的宁静和和谐,让人们远离喧嚣和压力,得到放松和舒缓。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放飞自我,享受生活的美好。

古典园林之美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细腻的细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惊叹。

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享受到宁静和放松。

古典园林之美,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园林景观设计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提升生活质量,更能够和谐自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当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实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通过对自然的利用和再创造,来提供人们更好的生活体验。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文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其和谐美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自然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注重保护当地的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尊重自然的生态平衡,避免破坏自然环境。

2. 注重人文情怀:园林景观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文情怀。

通过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的考量,设计师可以打造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园林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3. 利用自然元素: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如树木、水体、山石等,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和谐美好的自然风景。

合理地运用自然元素可以使人们在园林景观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放松。

4. 塑造宜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旨在为人们打造一个宜居的环境,提供各类休闲娱乐的场所。

通过设计合理的休闲区域、休闲设施、绿化带等,可以让人们在园林景观中享受到自然的美好,感受到和谐共生的生活氛围。

在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法和建议。

1. 充分研究当地文化和历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尊重当地的传统和特色,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设计出符合人文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

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还要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造和再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班级:中导0912:晓烨学号:目录第一部分:摘要第二部分: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第三部分: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科,是集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为一体的学科。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将审美情感体现出来,在设计风格中,应具备个性化的显现,同时形成视觉变化中的愉悦,创造出温馨的环境,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

园林景观的产生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当今社会已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

因而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与更新的。

能否创造温馨的意境之美,是21世纪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主要原则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外部空间环境中的“精神家园”是否优雅的标准之一,其审美性显得日益重要。

其中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模山水的景观类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

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不拘泥于庭院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

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

“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

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涵和景观厚度。

设计师在创造园林景观使用价值的同时,应赋予其审美设计以情感和生命的意味。

所谓审美设计,简言之是具有美的形式,能引起美感的设计。

园林景观既要是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涵的新场所,又要是一个空间的合理区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便于人们生活与活动的理想场所。

任何一种美都有较明确的审美对象。

所以设计师的审美设计以情感和生命的意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体现,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

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

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

一、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其自然美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

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

“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

“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

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

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

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指一般的总体季相演变)。

这种随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

二、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

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

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

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

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

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

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

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

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如我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

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

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

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

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三、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材料的组合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及雕塑、喷泉等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1、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景观的作用(1)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的景观有着明显的衬托作用。

首先是色彩的衬托,用植物的绿色中性色调衬托以红、白、黄为主的建筑色调,可突出建筑色彩;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质感衬托用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建筑形体。

另外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绿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强烈所以在明暗对比中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

(2)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有着自然的隐露作用,“露则浅,隐则深”,园林建筑在园林植物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可以形成“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问路鸟先知”的绿色景深和层次,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理追求。

同时从建筑向外观景时,窗前檐下的树干、树叶又可以成为“前景”和“添景”。

(3)植物造景能改善园林建筑的环境质量。

以建筑围合的庭院式空间往往建筑与铺装面积较大,游人停留时间较长,由硬质材料产生的日照热辐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高温与污浊空气均可被园林植物调节,为建筑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质量。

另外,园林建筑在空间组合中作为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须借助园林植物来装饰和点缀。

2.植物造景对山石水体的作用“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

虽然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还须有植物、建筑'和道路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园林植物覆盖山体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还如同华丽的服装使山体呈现出层林叠翠,“山花红紫树高低”的山地植物景观。

丰富的空间层次将山上的建筑和道路掩映在绿荫之中。

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

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是水体和陆地的融合媒介。

如在韶山故居前的池塘水面上种植几处荷花、蒲草,既可增加水面的绿色层次,又有“荷花映日红”的自然野趣。

另外,在雨湖公园蜿蜓的湖岸旁斜植垂柳,林木倒映在水中;水面上下两层天,使公园更显得秀丽多姿。

3.植物造景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

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

自然式园林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

自然式园林化。

曲折的道路若无必要的视线遮挡,不能有空间实分,就只有曲折之趣而无通幽之感。

虽然可用山岗、建筑物进行分隔,但都不如园林植物灵活机动。

而且可以用乔木构”成疏透的空间分隔,也可用乔、灌组合进行封闭性分隔。

这也说明园林植物还是障景、框景、漏景的构景材料。

四、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

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

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

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

正如板桥的七绝“咬定青山不放松,主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百击还坚韧,任凭东南西北风”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

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等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

同样,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偃而犹起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

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触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

因此,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五、植物造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

诸如:以蔷薇、杜鹃、牡丹、梅花等观赏植物为容的专类园。

在大型园林中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如樱花、月季、荷花、槭树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园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

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

如我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不论是生态习性还是季相景观表现,都有很大的差异,各有自己的景观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