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3
第一节 早期诸子散文 《老子》 绝学无忧(二十章) [1]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2],相去几何?善之与 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3], 其未央哉[4]!众人熙熙[5],如享太牢[6],如 春登台。我独泊兮[7],其未兆[8],如婴儿之未 孩[9];傫傫兮[10],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11 ] ,而我独若遗[12]。我愚人之心也哉[13],沌沌 兮[14]!俗人昭昭[15],我独昏昏[16]。俗人察 察[17],我独闷闷[18]。澹兮其若海[19],扬兮 若无止[20]。众人皆有以[21],而我独顽且鄙[2 2]。我独异人,而贵食母[23] 。
7
【注释】 [1]本 章说 明 ‚道‛隐奥 难见,凡 人 不 易体 会,唯 ‚上 士‛可 践 行 之。[2]建 言: 古 之 立 言 者。[3]夷道:平坦之道。颣:不平 。[4]辱:黑垢。[5]建:通‚健‛。偷:通 ‚婾‛,苟且。[6]渝:污浊。[7]隅:棱角 。[8]贷:施予。
8
圣人无为故无败(六十四章)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2] ,其微 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3]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 之[5]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6 ]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7] ,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9]孩:通‚咳‛;《说文解字》:‚咳, 小儿笑也。‛[10]傫傫:懒散疲倦貌。[11 ]有余:有余财以为奢,有余智以为诈。[12] 遗:通‚匮‛,不足。[13]愚人:纯朴之人。 [14]沌沌:混混沌沌貌。[15]昭昭:自我 炫耀貌。[16]昏昏:暗昧貌。[17]察察: 严苛貌。[18]闷闷:纯朴貌。[19]澹:沉 静貌。[20]扬:飘逸。[21]以:有为也。 [22]顽且鄙:愚笨。且:底本原作‚似‛,据 传奕《道德经古本篇》改。[23]贵食母:以守 道为本。河上公注:‚母,道也。‛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必背隋唐古诗整理

中国古代⽂学第三册必背隋唐古诗整理⼀、唐诗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岐路,⼉⼥共沾⼱。
从军⾏唐·杨炯烽⽕照西京,⼼中⾃不平。
⽛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书⽣。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鬓影,来对⽩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信⾼洁,谁为表予⼼。
陈⼦昂感遇其⼆兰若⽣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朱蕤冒紫茎。
迟迟⽩⽇晚,袅袅秋风⽣。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少⼩离乡⽼⼤回,乡⾳难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多,近来⼈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春风不改旧时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唐)⼋⽉湖⽔平,涵虚混太清。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泊烟渚,⽇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春江花⽉夜[ 唐] 张若虚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照花林皆似霰,空⾥流霜不觉飞,汀上⽩沙看不见。
江天⼀⾊⽆纤尘,皎皎空中孤⽉轮。
江畔何⼈初见⽉?江⽉何年初照⼈?⼈⽣代代⽆穷已,江⽉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照何⼈,但见长江送流⽔。
⽩云⼀⽚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何处相思明⽉楼?可怜楼上⽉徘徊,应照离⼈妆镜台。
⽟户帘中卷不去,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流春去欲尽,江潭落⽉复西斜。
斜⽉沉沉藏海雾,碣⽯潇湘⽆限路。
不知乘⽉⼏⼈归,落⽉摇情满江树。
九⽉九⽇忆⼭东兄弟作者: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郭兴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教材: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2、《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79年版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5、《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秦汉魏晋南北朝)郭预衡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8一先秦文学参考书目:1、范文澜《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先秦部中华书局1962.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3、《古神话选释》袁珂辑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4、《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巴蜀书社,1993年。
5、《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年。
6、《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7、《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8、《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69、《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9010、《左传译文》沈玉成译中华书局,1982年。
11、《战国策笺注》张清常、王延栋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12、《战国策全译》王延栋、孙淑兰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4、《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12.15、《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01.16、《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2001.0817、《庄子集释》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
18、《楚辞集注》,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9、《楚词通故》姜亮夫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120、《屈原集校注》(上下)金开诚等中华书局1996.821、《楚辞补注》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22、《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
23、《经学历史》皮锡瑞著中华书局,1959年。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精髓,而高中语文必修三专设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古代文学中的文化思想,更好地融入当今社会。
高中语文必修三中重要的必背篇目一共十七篇,阐述了古代的文化精神,推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
下面介绍一下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1、《滕王阁序》是文言文中经典之作,撰写于两千多年前,由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所作,是一篇祝酒歌赋。
文章描写滕王阁位于江西绥德之上,因滕王公孟轲求学而受到深山草莽中对这种“学”报之以热烈的好评,其中深沉的意蕴堪引人深思。
2、《古柳》是晚唐月令承欢的诗篇,描述的是登柳庄的罗敷的古柳的变迁,诠释了时代在变迁中,一贯的精神不变。
这篇诗深刻描绘了柳树“朝发夕落无义”的景象,勾勒出古柳的惆怅,反映出人生的短暂,与月令的深刻思考。
3、《荆轲刺秦王》是古代篇章,属于《史记》中的精彩之作,描写了汉朝著名忠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文章以荆轲刺秦王名利双收的忠勇历程为中心,反映出中华民族意志坚强的特点,堪称为符合民族英雄精神的反映。
4、《业馀集》是一部唐代史部小说,描写了唐朝革新朝臣慎裒的故事。
故事从慎裒踏入唐朝当官的开始到他差一筹落魄的结局,穿插着他在唐朝的经历,反映出中国的历史变迁过程,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政治上的变迁以及朝野之间的纷争。
5、《论语》是儒家经典,由西楚霸王项羽所著,记录了西楚儒家学派核心思想的发展。
文章展示了项羽认为应该遵循的伦理道德准则,深刻地体现出了项羽的谋略和才华,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准则和观念。
6、《桃花源记》是唐代儒家文学家陶渊明著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关于被称作桃花源的乡村的故事。
围绕着桃花源的自然风光,以及桃花源里的和谐人际,陶渊明用一句句深刻、独特的文字,把这里景色描绘得如同一幅清新脱俗的图画,深受读者赞赏。
7、《论衡》是一部唐代著作,由唐代思想家韩愈所著,是一部关于儒家哲学的著作。
本文论证了哲学上范畴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范畴学把握客观现象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书目及必背篇目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书目及必背篇目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新的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还要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新课标课外必读书目及必背篇目,供大家参考。
一、小说类书目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荒谬。
阅读《红楼梦》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艺术。
2.《活着》《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夫妻的悲惨命运。
通过描写主人公福贵的奋斗和遭遇,作品深刻地展示了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和生命的尊严。
阅读《活着》,学生可以思考人的尊严与价值,对社会变革和人生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3.《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以讽刺的手法描写了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荒谬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变革。
作品通过婚姻生活的揭示,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人们对个体幸福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抉择。
学生通过阅读《围城》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理解和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二、诗歌类书目1.《长恨歌》《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杨贵妃的生死离别为主题,咏史唱史,抒发诗人对美和爱情的渴望。
通过诗人巧妙的描写和抒发,使诗人的思想和感情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楚天远望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对家园的热爱,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力量。
三、散文类书目1.《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狂言狂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愚昧。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背诵篇目(先秦至两汉)

背诵篇目(先秦部分)诗歌:《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古代文学背诵篇目(全文)

中国古代文学(三)背诵篇目△1.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夕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难过?村桥原树似吾乡。
△2. 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清香浮动月傍晚。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3. 仲淹《渔家傲》 ( 塞下秋来景色异 )塞下秋来景色异,雁去无留神。
周围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4. 仲淹《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建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楼之大观也,古人之述备矣。
然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可以,樯倾楫摧;黄昏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浪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居神清气爽,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乐融融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而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 晏殊《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哪处△6. 柳永《望浪潮》 ( 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本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是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
这本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古文、现代文和诗歌篇目,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下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必背内容。
古诗文篇目《古诗三百首》选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古诗三百首的选诗在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具体如下:•《静夜思》——李白•《将进酒》——李白•《长恨歌》——白居易•《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将军令》——杜甫•《春望》——望舒•《悯农》——李时中上述选诗字里行间,蕴含着极具哲理和感悟性的思想,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启蒙、文化熏陶。
《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经典之一,被誉为“立学之本”,用其所陈述的德行规范,塑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形象。
小学生应当学习其中的“弟子规前五章”、“弟子规慎独”、“弟子规母仪篇”,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现代文篇目《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中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现代文阅读材料。
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小蝌蚪通过不断寻找和找到妈妈的过程,表达了深刻的母爱思想和情感。
除了情节生动之外,《小蝌蚪找妈妈》还以单一的观察角度,生动地描绘出了蝌蚪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
这样,也为孩子们的科学启蒙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模型。
《日月长明》《日月长明》是张天翼所作的一篇选自《小记者》的图文阅读材料。
这篇现代饱含着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抒发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革命英雄牺牲奉献的赞颂。
其中,对于接受公民基本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发人深省的提示,可以为孩子们在生活中做出榜样东西。
《电车上的女孩》《电车上的女孩》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带有地方色彩的现代故事,通过描述小女孩在电车上的种种趣事,描绘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与人物形象。
小女孩“杨柳腰”,出生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家庭,典型地表现了完全获得父母关爱和眷顾的小女孩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经历。
阅读这篇故事,不仅可以学习语文,还可以感受生活与人性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知识及概念
西昆体
北宋初期的诗歌流派
柳永及其词集
贺铸的号(庆湖遗老)
李清照词论
苏轼“以诗为词”
辛弃疾“以文为词”
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
姜夔及其词集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对宋诗特点的概括
江西诗派“一祖三宗”说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方回《瀛奎律髓》
陆游及其诗创作
永嘉四灵
中兴四大诗人
宋代“说话”的“四家”分工
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
现存宋元时期的唯一一部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元曲四大家
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苏门四学士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南戏的兴起及其别称
南戏最高艺术成就的剧目——高明《琵琶记》
南戏“四大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