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典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古典抒情诗细节描写赏析

古典抒情诗细节描写赏析
古典抒情诗不仅是清新淡雅的文学形式,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精神态度的宣扬。
古典抒情诗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主要以深情自然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情感,且用词精炼,折射出美丽的景象。
古典抒情诗多以传统四季、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形象为创作素材,而且以细腻的笔法描绘通调和谐的宇宙大美。
从古典抒情诗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多以自然的美丽来折射出自然细节的精髓。
比如,唐朝僧人白居易的《春晓》诗中,用典型的“春晓”精义,勾勒出崇山峻岭的美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将赞美大自然,并表现出春暖花开的情趣,将自然景物抒写得淋漓尽致,洋溢着柔美的韵律。
又如,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明月松间照”的描述,感受到月光照耀树影,勾画出一幅幅细腻美丽的景象。
西湖诗派诗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用“寒蝉凄切”的描写,借鉴寒蝉在晚秋空寂的林间发出的凄厉而哀怨的声音,来形象地反映出人的心情,默哀抒怀。
又如,清代诗人袁枚的《水调歌头明月上高楼》,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城市夜景,刻画出一片宁静空旷的感受,极富诗意和优美的篇章结构。
从古典抒情诗的细节描写可以得出结论,古典抒情诗不仅充满了意境,而且把细节描述得细致生动,让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古典抒情诗以细腻的笔法抒发出温暖的情怀,洋溢着淡淡的情感,展示出自然美的芬芳和清新宁静的精神态度。
通过古典抒情
诗,可以让我们获得纯净、和谐、宁静的情绪,享受诗意的美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过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深刻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而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则是诗歌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它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细节描写在诗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诗词更加具体、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对诗歌的影响以及一些经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在描绘情景和情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诗人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对风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远志远方的向往。
又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到“土门山色里,新雨草堂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细节描写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快速地融入诗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使诗歌更加具体和生动。
细节描写也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写,诗人可以将所要描绘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更加深刻和生动。
王维的《相思》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诗歌充满了诗人对离别的难舍和思念之情。
又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年年馀忆闻笛处,影落明湖青黛流”,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
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让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深刻。
在古代诗词中,细节描写常常表现为对自然的描绘。
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情绪。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离愁。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写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对月光和清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仅可以让诗歌更加具体、生动,而且还可以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略谈古典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略谈古典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在古典诗歌中,细节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精确描绘人物形象、情感状态、自然景观等细微之处,以凝练、集中、生动的方式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典诗歌中细节描写的分析:
1. 人物形象描绘:细节描写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被用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在《长干曲》(其一)中,崔颢通过女主角自报家门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
这种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 情感状态表现:细节描写也被用于表现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将进酒》中,李白通过描述主人劝酒的细节,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友谊。
这种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3. 自然景观描绘:细节描写还被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例如,在《春晓》中,孟浩然通过描述鸟啼声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这种细节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细节描写在古典诗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对人物形象、情感状态、自然景观等的精确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同时,细节描写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 细节描写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4分)
参考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 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 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 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或动作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 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 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 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 化也可。)
[反馈练习]
(2004全国卷)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பைடு நூலகம்开封。
4.细节描写还有助于加强思想意义。好的细节 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如李商隐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 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示例]
(2012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自主赏析]
(20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4分)
[赏析指导]
1.细节描写能够精当刻画人物形象。如崔颢在 《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 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般篇幅短⼩精悍,但形象鲜明,⽽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
不少优秀的诗⼈常常“抓拍”特写镜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打动读者,2004年⾼考⼭东、⼭西、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卷就是从这⼀⾓度来命题的,命题⼈提供的鉴赏材料是张籍的《秋思》:“洛阳城⾥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临发⼜开封。
”考题是:王安⽯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应该说,题⼲先引王安⽯对张籍诗歌的评价“看似寻常最奇崛”,⼜问“哪个”细节,因此,要求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找出诗中最典型的⼀个细节。
有些考⽣将全诗所写都作为细节或是说“写信”是细节,有些是将后两句都作为细节,都未能突出说明“⼜开封”这⼀最典型细节,或者说,有不少考⽣并没有真正理解“细节”的含义。
本诗表现的是游⼦对故乡的思念,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般地直抒胸臆,动⼈的亮点在最后⼀句“⾏⼈临发⼜开封”,它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难怪潘德舆在《养⼀斋诗话》中,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到此者亦罕”。
答案表述要⼒求精练,可这样表述: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觉得有话要说,故“⼜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引起对家乡亲⼈⽆限的深切思念,所以⼜打开信封补写。
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领会诗意的⼀个重要环节。
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寻味、最能引起⼈们想象的⽚刻,它可以使读者赏⼼悦⽬,获得审美愉悦。
如李⽩《送友⼈》中的“挥⼿⾃兹去”,可以算是⼀个较为典型的例⼦,但遗憾的是,往往被许多⼈忽略了。
⼈们只注意“萧萧斑马鸣”这⼀典故的使⽤,称赞其达到“⿁斧神⼯”佳境,却只字不提“挥⼿”这⼀淡到极点的细节描写。
其实,淡到极点,也就妙到极点,你看,⽆论是⾏⼈还是送别的⼈,⼤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似的别愁所割断,⼼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泪,把千⾔万语都融在这⼀“挥⼿”之中,达到“此时⽆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细节动作何以流传⾄今,千年不衰?⽽柳永《⾬铃霖》中的“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咽”,则更为典型,词⼈选取了分⼿在即的⼀个细节,以特写的⽅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而其中的细节描写更是让人留连忘返,仿佛置身其中。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更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细节描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通过对物象、景物、动物、人物等微小的描绘,将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深邃。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在《将进酒》中,李白用“银鞍照白马”的描写,展现了酒兴勃发,兴致勃勃的情景,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可以看到满脸红光、玉颜如花的画面。
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幽静恬淡的世外桃源,他用“深竹、绿水、鸣禽”等生动的词语,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清澈明净、肆意生长的世外桃源,读者仿佛可以看到阳光透过绿荫,轻风吹拂青竹的景象。
这些细节描写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吸引着读者的眼球,让人仿佛可以置身感受其中所描绘的情境。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描绘出对亲人、对故土的深情祝福。
苏轼通过描绘皓月当空、千里共美景的细节,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深情厚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在这里细节描写不仅仅是一种描绘技巧,更是作者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表现。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他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酒兴勃发、壮志豪情的场景,将作者内心的豪放和豪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意境。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勾勒出丰富的意象和象征。
在杜甫的《登高》中,他用“小草沾衣裳,飞花入眼睛”一句,通过对飞花和小草的描绘,揭示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从而勾勒出了壮丽雄伟的山水风光,表达了对壮美自然景观的向往之情。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他用“动摇素月清辉,静噪丝竹新声”一句,通过对月光和竹声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宁静幽雅的秋夜场景,表达了对宁静幽雅生活的向往之情。
古典诗歌中的细节刻画

古典诗歌中的细节刻画古典诗歌中的细节刻画我们鉴赏古典诗词时,细节处宜细思量,如果能抓住精彩的细节,将对领悟诗词的主旨大有裨益。
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细节的恰当运用,往往能使作品产生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
此所谓“细节描写须细,细节作用不细”。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笔者试析数例,谈谈细节在诗词中的作用。
1、细节刻画心理,细致入微赵师秀的《约客》之所以出名,与诗中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细节”大有关系。
本来“有约不来过夜半”似乎已把期客不至的情形写尽。
但末句的“闲敲棋子”却使得本诗有了“一语天然万古新”的神奇效果。
“闲敲棋子”本是诗人的一个动作,联系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仔细体味,约客久候不到,灯蕊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正是这个动作将诗人那焦躁而又期望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孤身一人,无法下棋,所以是“闲敲棋子”,“闲”说明了无聊,“敲”点明了苦闷,隐含着诗人焦躁而失望的情绪。
故“敲棋”这一细节,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十分焦躁。
李清照的《点绛唇》一词也是以细节写心理的上乘之作: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和羞走”三字,真实地写出少女的娇态。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倚门”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宛然眼前,作者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细节描写是其中的一大特色,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诗人可以表现出更为真实和生动的画面,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下面将对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进行一番探讨。
古代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常常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生活场景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
首先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对山、水、白日和黄河的描写,展现了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开阔、豁达的感觉。
而宋代词人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词中写道:“红泪脸侵檐,晚来疏漏清。
两叶新梧叶,千株好竹生。
”这里通过对屋檐上的红色雨水和新梧叶、好竹的描写,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可以看出,古代诗词中的对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奇妙。
其次是对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通过对草原上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生生不息的景象,给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感觉。
而宋代词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人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里通过对寸草的心灵和三春晖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给人一种温暖、感人的感觉。
可以看出,古代诗词中的对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力量。
最后是对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放鹤天池水,开罇地上苔。
”这里通过对白云的悠悠、开罇的苔的描写,展现了渺小的自己与浩瀚的天地之间的关系,给人一种超然、豁达的感觉。
而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整齐洗净数茎花,烛泪干罢梦不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
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能够精当地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不仅长篇大论的小说离不开细节描写,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也常常与它分不开。
细节一旦被诗人捕捉到手恰当入句,活生生的细节就恰如小小水珠折射的太阳的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它独特的艺术功能,会使整首诗篇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中运用细节,既凝练又生动
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细节,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
如果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单薄、干枯、模糊。
细节描写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把人物写活。
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就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如崔颢在《长干曲》(其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
通过这种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
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二、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投射,人们常说的“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细节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传达出别样的神韵。
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
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
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
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
细节写得深蕴含蓄。
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又如苏轼在为怀念亡妻而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下阙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句以写梦境与妻子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显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景,表现了昔日夫妻恩爱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
诗人正是通过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传达出别样的神韵,引起读者不尽的想象。
三、细节反映思想内容小中见大,内涵丰富
细节虽小,却能小中见大,以一当十,见微而知著,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
如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社日场面,而是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很少,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细节“半掩扉”是很有表现力的,它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都半掩着。
“半掩”门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朴,丰年富足,同时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
“半掩扉”,如果是说猪圈、鸡舍的门半开着,那说明家禽家畜都放养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村前村后鸡鸭成群的景象。
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正是村民欢庆社日的原因。
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也颇为别致,我们由此也可以联系到社日欢乐的场面,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
一个“扶”字,一字千文,把村民畅饮后的醉态、丰收的喜悦、节日的盛况,庄稼人淳朴的形象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一一表现出来了,很有感染力。
通过这些细节的渲染,也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赞赏之情。
又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本诗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动人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它使境界突现,形神毕露,难怪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此处运用细节描写,使诗歌走出平庸,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
四、细节表现诗歌主旨,含蓄隽永,意蕴无穷
好的细节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成为表现主旨或某种思想倾向的有力手段。
如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并且承转的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通过细节的“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的“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的“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
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全诗的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用,加强了诗篇的讽刺意义,也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描写千里送荔枝进皇宫表现了百姓对统治者奢侈荒诞生活的不满。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对诗歌讽刺的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它的作用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将灵动而富于情趣的画面定格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