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诗歌鉴赏复习之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1)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1)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

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

②入手:到手。

北京市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7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北京市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7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2018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赏析技巧总结大全

2018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赏析技巧总结大全

(一)描写技巧常考描写技巧: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远近(高低俯仰)结合、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明暗结合;二、细节描写、白描等答题模式:第一步:答出是什么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一描写手法;第三步: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氛围+情感典型诗歌: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

(手法)从视觉方面写色彩,如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从听觉方面写声音,如鼓声如雷,欢声震地。

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出竞渡夺标的热闹场面。

(分析+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分)(1)从写景的顺序看:本诗从时空的角度对浔阳秋景进行描写。

(手法)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具体分析)(2)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
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哀景写哀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 夜泊》) 【析】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 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 的羁旅之愁相融。
2: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 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 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五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 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 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 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大全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
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 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 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 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以乐景衬哀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 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 谢浑《谢亭送别》)
【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 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哀景写乐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诗经•采薇》) 【析】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 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 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 其哀乐的效果。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2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2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调研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调研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煦的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2018年诗歌鉴赏之技巧

2018年诗歌鉴赏之技巧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词是如何运用虚实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结构特点:
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 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
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 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专项突破
审清题目,规范答题
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 明确: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记住:烘托是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氛围)。 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诗歌第二联有何艺术特色?
①(手法):运用了渲染,烘托的手法。 ②(分析):诗人在颔联中选取“樱桃,豆,草,鹅 ”等四月余杭 独特的物象(景物),渲染出四月乡村清新,富有活力的气氛, (侧面)烘托出天气晴朗时余杭四月的“生意繁” ——生机盎然 (氛围)。 ③(效果):营造出一幅乡村生机盎然的图景(意境),表达了诗 人的喜爱的情怀。
巩固提升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2013安徽卷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之表达技巧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之表达技巧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3)细节描写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 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
从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方面刻画的。
精要点拨
细节描写,是指对古诗词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 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 的描写。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不会有大量篇幅的细 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也不可忽视其中 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 物性格和心理、揭示思想情感等作用。
精要点拨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高考最常考的表现手法。 虽然从专业角度看,它与融情于景是有区别的,但 在实际考试中这两种手法是等同的。借景抒情,是 指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它 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当用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情时,一般不叫“借 景抒情”,而叫“乐景写哀”或“哀景写乐”,或 者干脆叫“反衬”。
重点掌握七种常考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等同于表达技巧。狭义 的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象征、衬托、 对比、联想想象、用典等。下面就重点介绍几种 常考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主人下马客在船。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设问、借代 对偶、双关 互文 对比、借代 比喻、夸张
表达方式
抒情 描写 议论 记叙 说明
表现手法
抒情
分别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表现手法: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精品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精品

复习本讲可先预习一下 [学之窗],了解
复 表达技巧的基本类型,阅读时不要死记 概念,要联系表格中的例句分析。要把 [师之说]作为重点去把握,对于做题的基 本步骤要严格操作,以防丢分,等运用

思 路
自如后,再厚积薄发。可用[梦之旅]来自
测巩固。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 得纪念的往事。
赏析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 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 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 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 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 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 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赏析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双调· 折桂令· 怀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 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赏析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 强烈感情。 例句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 题乌江亭》)
考点 综述
复习 重点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 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形式为: (1)从某一角度去分析一首诗; (2)通过分析修辞来分析表达技巧; (3)通过分析表现手法来分析表达技巧。 1.梳理好三种常见表达方式的概念,能用实例 来说明这一概念的表达效果。 2.梳理常见修辞手法的类型及表达效果,要注 意其表达效果的“说明”部分,能够结合语 境来分析说明。 3.梳理常见表现手法的类型及表达效果,要注 意每种类型的概念及具体类型,结合所给示 例来理解如何去分析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怎样写……的”?一般有三点,一是写作的角度 (层次)和顺序,二是写了什么,三是表达技巧及表 达效果。
边练边悟
1.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技巧。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绘声绘色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叶红于二月花。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01、比喻
02、拟人
03、对比

04、对偶

05、夸张

06、排比 07、双关:

08、反问
09、设问
10、互文
11、反语
修辞 方法
表达作用
夸张 增加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拟人 把物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对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情感区分得更加 鲜明。
但各类资料的分类方式与说法各有不同,容 易混淆概念,其实在积累与掌握时不必拘泥于这 些概念的区分,重点掌握修辞、抒情与描写等方 面的技巧。
走近高考(17高考 全国卷1)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主人下马客在船。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设问、借代 对偶、双关 互文 对比、借代 比喻、夸张
表达方式
抒情 描写 议论 记叙 说明
表现手法
抒情
分别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侧面描写 反衬
重点描写技巧
(1)正侧结合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 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 罗巾。
静 、 以乐景衬哀情) 2、曲写(想象):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1.描写技巧概述 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 点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景物,讲究描写 角度,这些角度有:①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 等;②空间角度,如正与侧(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远 与近、内与外、高与低等;③感觉角度,如视觉与听觉 结合(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等。讲究手法,这些手法 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 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及 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2018届高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①鉴赏 古代 诗歌的 形象、
试 说
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1、熟悉古典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表达技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的审题方法。 3、掌握诗歌表达技巧题型的答题规范。
考点分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 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 2、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3、表现手法(狭义:对比、衬托、象征、比兴 等)、 4、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近年高考常考的有: ①“情”与“景”,一般涉及两点,一是景、情写作 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有些诗则相反), 二是以景传情的技巧(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B以乐 景衬哀情)及表达效果 ②“动”与“静”,一般是指出何为静何为动,出动 静如何结合及表达效果 ③“虚”与“实”,一般是指出“实写”了什么“虚 写”了什么,虚实如何结合及表达效果
上片既从正面描写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 求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其受人追捧的 情景,充分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
精要点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 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 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 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 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时 比正面描写更能使对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更多的 想象余地。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高考真题:2015全国卷1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 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姆萨尔北)。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怀古
伤今 3、用典
描写
分别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 2、细节描写 3、白描 4、视觉、触觉、听觉、嗅觉(描写角度与颜色映衬,
还要注意视听结合) 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1、衬托:正衬 (烘托、渲染) 和 反衬(以动衬
1.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拟人 )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 物、夸张) (3)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
比喻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 从形式上使作品对称;从内容上使作品意义集中含蓄。语言简 练,整齐
设问 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