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ppt
2018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通用版)(8)优秀PPT课件

2015
全国Ⅱ卷 《残春旅舍》韩偓
朝代·体裁 宋·词
宋·律诗 宋·词
唐·绝句 宋·绝句 唐·律诗 唐·律诗
题材
写景抒 情诗
托物言 志诗
爱情闺 怨诗
羁旅思 乡诗
考点
鉴赏表达 技巧;评价 情感
鉴赏表达 技巧;评价 情感
边塞征 战诗
写景抒 怀诗
鉴赏表达 技巧;评价 情感
全国Ⅰ卷 2016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题干中已经明确点出要结合 典故来分析,属于用典抒情,因此先要弄清任公子这个典故的内涵,然后 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注释④可知,善钓的 任公子因江海中已无巨鱼而无须垂钓了,而水无巨鱼是比喻已无危害国 家的巨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歌颂之情;同时诗人自比任公子,既 然这是太平盛世,当然也就没有机会施展才干,故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 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失落之情。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 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 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金陵望汉 江》李白
《丹青引赠 曹将军霸》 (节选)杜甫
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咏山泉
的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
储光羲
底,“飞空作雨声”从
这两句山中从有声流与水色,的借角问度不描知写名了。山泉的情“态声。”山的泉方平面缓写流出淌山时泉, 凌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清澈见转来底深,涧水满面,映分照出天小光池云平色。;凌空而空下而时下,水水石石相相激激的,情作形风。另 雨之声恬淡。无山人泉见虽,然年无年名长,自却清有。映地照天外、,兴从风上作下雨文的看奇,观此。联这与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 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 空作两雨句声与”前的面妙两处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时先抑为)最的后效果两。句前的两称句赞写作山 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 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精品
三、从古诗语言特征入手读懂“诗家语” 实际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
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
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
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
思脉络”题目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如果分阶梯、有侧重地把握这四个结构特点,不仅可 以把握诗的具体内容、层次,更可以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 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准确解题奠定基础。 (1)“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 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 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 映衬。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ppt (1)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要求。题目要求指出诗歌的章法结构。第二步, 联系《诗经》的文学常识和教材中学过的《采薇》 ,很容易答出“重章叠句”。 《诗经》中每段开头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只是更换个别的字,叫作重章叠 句。
【答案】 重章叠句
【答案】 怅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角度 5:对诗歌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判别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命题点.当然绝大多数是要结合 诗歌来分析;有时只需要判别出诗歌中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并不需要结合具 体诗句来分析,这时也可以命成填空题的形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题示写答案。由“张志和”“《渔歌子》”和诗句的上句,很容易写出答案。
【答案】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的前两句,作者引入了折柳赠别的风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王维《送元 二使安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注】
①“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
侵扰四川,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②锦古江头:代 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上片能体现海棠花开之快、观赏者惊喜之情的两个词分别是 ________ 、 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备考浅谈 课件 (共61张PPT)精选课件PPT

第三阶段 从容考场
• 四、复习策略 • 核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 反过来,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其
他题型培养出的素养来促进。 • 读散文把握主旨的能力,读小说分析人物
形象“察言观行”的技巧,做实用类条分 缕析的习惯,诗歌鉴赏都需要。 • 最重要的当然是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阶段 爱上古诗
• 1.教学中,举一反三,激活内存; • 2.实践中,学以致用,形成氛围; • 3.生活中,继续拓展,养成习惯; • 4.人生中,常伴古诗,化成气质。
第二阶段
学习
会读古典诗歌 打好鉴赏双基
第二阶段 鉴赏古诗
• 一、摆正心态 • 古诗难读: • 那是精微的语言,微妙的情感; • 那是多样的人生,深沉的思绪; • 那是漫长的历史,浩渺的时空…… • 古诗好读: • 因为我们与古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
• 思维品质提升了,解题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三阶段 从容考场
• 四、复习策略 • (四)以面覆点,完善思维 • 这一复习策略,指的是二轮复习(高三
下学期)时,通过比较大量地演练各地 最新月考模拟题,以题的“面”,覆盖 一轮复习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点”,进 一步完善鉴赏答题的思维品质。
第三阶段 从容考场
第三阶段 从容考场
• 四、复习策略 • (三)真题强化,内化双基 • 4.开阔视野,完善双基 • (2)关注冷门题型: • B.比较题:
• 经常出现,且角度多样:形象、语言、手法、思 想内容的比较都有。
• 如2014新课标二卷、2015年新课标一卷、2016 新课标三卷都出现了比较鉴赏,对学生“求同存 异”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景象及其作用分析题也有考查。 相比而言,课标一卷比课标二卷稍难。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PPT精品课件(共24个文件)

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
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 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证2] (2008· 琼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 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肇
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最新诗歌鉴赏与名句填空练习10套(答案)一、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安秋日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①注:世业:犹世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与人无争,但最终还是遭遇贬黜流放。
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E.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15•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展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二、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岀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 遥远。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2018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ppt (6)

山 水 田 园 诗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 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天得
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1)首联、颔联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境 遇、情怀?试具体分析。
“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 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2)“远岫穿云翠,畲天得雨肥”写出了景 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穿云翠”是生动美丽的景色,“得 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衬出 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这 是乐景写哀情。
8、山水田园诗
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 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以此来抒发情怀、表 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 特征(意象)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 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 悦)、隐逸情怀等。
鉴赏基本方法指导
理解:词义、句义
古 诗 鉴 赏
6、惜别送别诗
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 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 诗人写的较多。 离愁别绪;表明心志;劝勉鼓励安慰等。
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 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 “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 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 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 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 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 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体验】 (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 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3.诗家语之倒装 文言文有几种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古诗与 文言文的倒装情况不一样,往往没有固定的规律,诗家语颠倒词序,有时 是满足平仄需要,有时是为了押韵,有时要照顾对仗。解读诗歌的过程中, 如果按正常顺序解读有障碍时,就需要还原已被颠倒的词序。诗歌语言 词序颠倒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类: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 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 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香雾 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 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 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3)主、宾换位。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 然是“黄花报霜信”。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 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4)定语倒装。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 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 挪前挪后。 ①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在动词“遥 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②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 月。”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 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 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阅读示范
一、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1.读标题,把握有效信息 诗歌标题是诗歌内容的有效载体,标题含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的标题 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了诗歌主题,有的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 调,有的表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等,准确理解诗歌标题是 做诗歌鉴赏题的有效方法。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诗歌标题,写出各个标题含有的有效信息。 (1)(2015·全国Ⅰ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2)诗词不但需要“言之有物”,还要经过认真取材、慎重选材,使各部分 内容能在不同侧面相对独立地反映、加强同一主题思想。同时,要脉络连 贯、条理清晰。也就是,经过系统地组材,使各部分内容层次之间,以相互 内在联系的方式突出、烘托主题思想。无论具体内容的本质特征,还是内 容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都要体现出确切、吻合、紧密的特点。如:
专题入门——明确文体特征 掌握阅读技巧
一、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
诗近体诗律句 诗抒 :情 前(四 第句 四写 句景 最(重 次要 ), )后四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
句写 过景 渡
写景次
下片阕:抒情主
层次及内容
前两句为第 一个层次
刻画了夜云缭绕,星光明 灿,江水清澄,白鹭自适的 幽静之境,以夜景之永恒 暗寓人事变迁之沧桑。
后两句为第 二个层次
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 日吴宫落花。借不变的姑 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 抒兴亡盛衰之感慨,并借 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 朝廷以冷嘲。
二、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1.诗家语之变形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蒋捷“流光 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正 像文言文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这 些词类活用现象一样,诗歌也会这样,并且一旦词性活用,就会“着一字而 境界全出”,使诗句更加灵动,意境更加深远。以上各句中的“暗”“饮” “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使动用法,这 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 表现力、感染力。 解读诗歌时,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即为 “使……变绿”之意,它把“春风吹拂,给江南带来生机,到处春意盎然” 的美景展现了出来。
(2)意象组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的特点,词语 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 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 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 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 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 因果关系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 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 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更是如此,这里无须赘言了。
标出本诗诗人运用的主要意象,并分析其特点。 答案:北斗、明河、风林、露草、虫鸣。寂静、凄清。
3.由体裁特点把握行文思路及内容、情感 (1)前人将诗歌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相对绝句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 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 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①“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在绝句中为第一句,在律诗中为首联。 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点明题 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②“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在绝句中为第二句,在律诗中为颔联。或写景,或 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 “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等。其主要作用有:承上启下; 铺垫下文。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则是直接言志。上阕以辽阔意境之所见所感,景物由 远及近,从“遥岑”之目及,到“断鸿”之哀鸣,直至“拍栏”之无奈,景 随情移,借物兴发,直抒一腔报国之志无用武之地的郁结悲苦胸臆;下阕以 三处用典之所思所想,即“思鲈”的张翰、“求田问舍”的许汜和“人何 以堪”的桓温,层层递进,借古喻今,表达一片爱国之心无以伸张的惆怅愤 懑情怀。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③“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 “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思路 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④“合” 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在绝句中为第四句,在律诗中为尾联。全诗不 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 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 尾;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古诗 词“合”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 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 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诗歌
姑苏①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②, 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③柳, 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姑苏:苏州西南有姑 苏山,因而苏州也别称姑苏。 ②柁牙:船柁。柁,同“舵”。 牙,牙樯。杜甫《秋兴八首》 诗:“锦缆牙樯起白鸥。”仇 注引《埤苍》:“樯尾锐如牙 也。”樯即桅杆。③苏台:姑 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 南灵岩山。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 如乐景衬哀情等。 了解了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读诗歌时,我们的思路才可能与作者吻 合,这对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以及诗歌主旨有着重要作用。如:
4.诗家语之省略 由于古诗词受句数、字数的限制,有的字词便省略浓缩了。省略的字词, 不仅有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还有充当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实 词。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前后两 句分别省略“含”字和“作”字,这是省略动词的现象。 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答话包孕问话。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 者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 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 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中的上下阕两个部分以不同侧重点,抒发、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空为嗟 叹的同一主题。
如: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 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 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 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 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