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17)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17)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 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的凄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 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微小,不禁“独怆然 而涕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自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周瑜的 典故,意在以 “雄姿英发”、少 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周瑜和“早 生华发”、功业无成的自己形成 对照,暗寓怀才不遇的愤懑抑郁 之情。
(对照衬托)
(5) 即事感怀
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 的《卖炭翁》。
【区分几组概念】:
一、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与“寓情于景”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便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从诗中能领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 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 遇的对照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 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杜荀鹤)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 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 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 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 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 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 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 哀乐的效果。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故意设置疑问),接着自己
把答案说出。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作用: (1)突出强调作用: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表 达情感态度; (2)引人思考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3)提纲挈领作用: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 提纲挈领的作用. (4)开头: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突 出内容;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折杨

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 ,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①运用比问喻:手“法山,似山莲如花莲艳花,般流明如艳明,月水光如”月两光句般素洁 ,以莲花喻山历,来以为月人光称喻道水,,请形简象要写赏出析了。山之明丽与 水之清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下山水风光。②以乐 静写哀情,山水的美丽与下文猿声的悲哀、游子的愁 绪形成反差,凸显了游子思乡的悲哀。
辞手法。(6分)
比拟、排比。①“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 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 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 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设问 反问 反复 双关 互文 顶真 列锦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 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经常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
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描写生动形象; 2、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征; 3、化深奥为浅显,表达某种情感; 4、化冗长为简洁,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比拟】
• 含义: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 • 作用:①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
情感的事物以情感,使事物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读 者想象,增强感染力。
• 例句赏析: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
【双关】
• 1. 意义双关 • 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 境遇。
• 2. 谐音双关 •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 【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
【比喻】
• 明喻 •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恰似、如、犹如、仿佛...... • 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 隐喻 •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
喻词。 • 借喻 •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
【设问】
• 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读 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 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④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设问】
• 例句赏析: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 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5、厌恶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陇西行四首》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 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 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 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读懂一首诗,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 读标题:诗歌题材
读作者 代 读注释
思想情感

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意境)、事物 志向哲理

读诗文 关键字(诗眼)词句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典故
8
7
6
5
4
3
2
1



羁托咏





旅物史




怀
思言怀



怀

乡志古





诗诗诗


诗 歌 题

1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 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 、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抒情方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课件79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课件79张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shē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释: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 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 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3.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
这一般指动词,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 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其高度的概括性, 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不厌其烦,易“十许字, 始定为绿”。
诗眼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 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 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 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具体阐释如下:
1.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词一般具有浓厚的感情色 彩。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流露 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 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 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liàng) 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 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移: 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 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问:颈联中哪两个字用的生动传神? 请作简要赏析。
• ①释义: “拂”和“侵”。拂,吹拂。侵,侵占。 • ②手法/翻译: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竹声萧萧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5张PPT)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5张PPT)
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 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菜 单
隐 藏高考ຫໍສະໝຸດ 复习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
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
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
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 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
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解析: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 “冻死囚”相对照, 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
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
“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 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情景 借景抒情 情——景——委婉含蓄
寓情于景
使客观景物涂抹强
情景交融
烈的xx色彩
情和景 之间的 衬托关 系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
以明衬暗
明暗
以暗衬明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鸦矫荒寒影对翻
虚实
虚实结合 奇妙交错,亦幻亦真
先抑后扬
抑扬
先扬后抑
形成对照,印象深刻
表达技能 ——结构手法

景物——视听嗅味触意(《夜雪》)
结 合
渲染
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
渲染和烘托 是一对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都算侧面

面 结 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
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合 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 质朴简练,逼真深刻
表达技能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间接
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 直接抒情 我爱你有几分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 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 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仍旧嫌弓力 太软,仍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 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 敌报国的坚毅精神。
表达技能 ——修辞
修辞题怎么问?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 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修辞题考什么?
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

高考复习榴花照眼,见子初成——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PPT精品课件1

高考复习榴花照眼,见子初成——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PPT精品课件1

既答出手法,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3分
【评后反思】
请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之处打上√,想想怎么办。
(1)答错或答漏表达方式。
(2)景和情的关系概括不准确。 (3)分析没有扣点。
【突破瓶颈】
1、景情关系概括不准确怎么办 整理概括表达方式的常用词语,仔细体会并烂熟于心。特别要注意 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景情关系的区分。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怎么办 大处着眼:先看整体上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小处入手: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如果 是间接抒情再看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还是托物言志。 3、分析不具体怎么办 要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要言而有据,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不能 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知识回顾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
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
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 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 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自行测评】
评分依据:答出手法1分,并分析具体诗句共1.5分,正确答出两 种手法且分析的给满分。
失分原因:两种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得1.5分。
【自行测评】
评分依据:答出手法1分,并分析具体诗句共1.5分,正确答出两 种手法且分析的给满分。
既答出手法,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3分
【自行测评】
评分依据:答出手法1分,并分析具体诗句共1.5分,正确答出两 种手法且分析的给满分。
景和情的关系 渲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描)
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 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 负和志趣。
托 物 言 志 和 借 景 抒 情 的 区 别
托物言志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 写 景 。 借景抒情 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 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答: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 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 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 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 树丛生,宫殿荒凉。
一、表达技巧知识网络
表达技巧的内容繁而杂,我们将 表达技巧分为四类:
1、常见的修辞手法
课堂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 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 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 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 同学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 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 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 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 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 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 4、篇章结构
谨记:
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诗词中的表达 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 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 (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 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
的表达技巧
诊断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5年全国 卷之二)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 说明。
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一、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拟人、拟物)、借代、 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语、 双关、用典、互文、对比、衬托等
二、 表达方式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说明”在诗歌中常用不常用?
不。所以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 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
正与侧、动与静、虚与实、 明与暗、乐与哀、工笔与白描
乐景 写哀 象征、 托物 言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烘 托
4、《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用典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虚实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结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题模式:
答题范式 明手法 (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 阐运用 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 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此手法表达了 析效果 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 了什么主旨)
叙 —— 析 —— 评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例题示例1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诗中的比喻手法及其作用。
例题示例2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注: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 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 “疑”字,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 从奏乐的环境着想,想象其繁缛绚丽的景象!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别具一格。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侧面描写)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动静结合)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细节描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答案示例: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日时月亮的 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 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净、溪面平静 ;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 • • •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有两点: 一是情景交融, 二是动静结合。 (要适当联系诗句进行分析)
6、《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 望庐山瀑布(李白)
先抑 后扬
四、篇章结构
叠词、卒章显志、重章叠句、 照应、伏笔、曲笔入题、 以小见大、以景结情、无理而
妙、铺垫等
二、解题思路与解题步骤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三、表现手法
赋(铺陈)比兴、
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 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抒 怀、借古讽今)、象征、抑扬、用典
试判断下列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1、《谢亭送别》(唐)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2、《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