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一、诗歌内容分类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题材角度分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
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代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芳树无人花自落,眷山一路鸟空啼。
03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卷I)
04
春行即兴 李 华
01
宜阳城下草萎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02
示例: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问:加强语气。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01
参考答案:
02
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人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01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02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诗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等。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11
示例:
参考答案: 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XXX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XXX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XXX喻酒;XXX、XXX指怀才不遇之人;XXX、XXX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意象+用典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现代文阅读也可用此思路。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高中语文赏析古诗的答题技巧及常用术语

高中语文赏析古诗的答题技巧及常用术语高中语文赏析古诗的答题技巧及常用术语赏析古诗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按内容可分为咏物诗、咏物诗、羁旅诗、送别诗、咏古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闺怨诗、贬谪诗等。
咏物诗:一般先描写物,然后议论抒怀,寄托诗人的情怀志向。
常见写法: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送别诗:表现离愁别绪,或留恋、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感情、有惆怅期望等,感情色彩比较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送别佳句。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羁旅诗:主要表现旅人的旅途寂寞愁思与艰辛,以及在外漂泊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咏古诗:写景或叙事,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及对于古人、事件的评论。
常用的写法是借古讽今,或曲折的表现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牧《泊秦淮》、《赤壁怀古》;山水诗:主要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喜爱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自得;青春易逝的伤感等。
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
一般富有生活情调,风格清新、自然、质朴。
主题一般表现田园的悠闲;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质朴感情;隐逸生活的情趣。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边塞诗:常见表现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思念念家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版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版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1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o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诗词鉴赏的术语和方法,考前再看一遍

诗词鉴赏的术语和方法,考前再看一遍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答题方法1.鉴赏意象型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②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④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题过程】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自把孤樽擘蟹斟”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柔橹风前语夜深”是物我相通的拟人化的句子,其中“自”“孤樽”“柔橹”“语”等词是关键词语。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鉴赏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说说它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的关系。
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说出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④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过程】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最新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 李 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答题示例2:游月陂 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淙淙的泉声更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答题示例2: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一、诗歌内容分类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 )、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 、“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题材角度分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胸中积愤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
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 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 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 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 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 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 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 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
一 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三、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 旷达、悲苦、洒脱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 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 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 从设题角度分二、评价主旨类1、意境深远、2、言近旨远:3、言简意丰:4、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委婉等。
家民族前途命运。
(1) . 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3) .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 《春望》4) .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6) .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 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 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 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王昌龄《从军行》⑵ 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一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一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1) . 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2) -----------------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 )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 李白《子夜吴歌》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1) .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 .. 昔胜今衰 , 物是人非 , 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 《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 刘禹锡《石头城》3) . 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城》 林升《题临安邸》 白居易:《卖炭翁》 (3) . 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陆游《示儿》李商隐 《贾生》韦庄《台4) .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5) . 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6)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 情深意长的勉励1). 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 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 . 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 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 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 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A 、 抒情手法: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 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B 、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 合、白描工笔等。
3、 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 、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 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4、 行文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画龙点睛,先总后分,先景后 情、卒章显志、铺垫、伏笔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10 12 2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4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5、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具体手法简析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
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 哀、凄楚的情绪。
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虚实结合:丰富诗中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审美空间, 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11、 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 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 衬托:正衬用相同东西来衬托,反衬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 衬丑、以乐衬苦等。
13、 抑扬:为使人信服,或防止别人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不足,对要贬的先写 其长处。
14、 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15、 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 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 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 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 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6、 7、 效果, 8、 形成强烈对比 17、 18 19、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 把握形象特点;2 辨析表达技巧;3 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 概括主旨; 2 联系背景; 3 分清主次;4 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