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古代诗歌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课件
(3)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 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 1.修辞手法:比、拟、夸 2.感官: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3.景物色彩角度: 浓艳、淡雅、斑斓、鲜明 4.时空角度:远近高低、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点面结合 5.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6.虚实: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7.渲染、白描(粗笔勾勒) 8.衬托(侧面描写、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5.《苦笋》
译文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
苦笋
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
陆游 〔宋代〕
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 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
15.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 同?
(1)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不同点:①“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购的 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 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 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手法+分析内容
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有的明确了表达技巧,有的没有明确表达技巧,但都需
结合作品分析、比较。解答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以下三个步骤:
比较表达技巧: 分清类型,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 (1)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 具体地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古诗词中表达方式通常用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少用记叙和说明这 两种表达方式。特别要注意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因 篇幅原因,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要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象和联 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这些手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 燃衬衣”。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法时,可调出顺口溜,一一快速对照,这样,可以马上 识别出表现手法。 属于结构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结构,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 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三、比较炼字 【答题思路】 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不同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 比较等。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语言来达成,所以,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妙 处,就是炼字。 怎样炼字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般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 叠词,最后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 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就是凝练展开,如同将茶叶泡开一样。 最后,还要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惯(模式)。所谓的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第三 步是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比较技巧 【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有两大块:一是该诗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了什么),二是该诗词用什 么技巧表达情感的(怎么写的)。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重要。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陈与义: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刘禹锡: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李贺: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全国卷Ⅲ)《精卫词》王建: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苏轼: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1.选材不拘一格。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 ××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抒发了××的情感。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
4.甲乙两诗都是咏史诗,说说二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 异同?
甲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 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 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 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乙 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 辞与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2
1.简要分析乙诗“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一句运用了怎
3
样的表现手法。
这句巧用典故,语涉双关,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 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 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 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 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情。 例:《征人怨》。
诗歌类型及解说
7
闺怨诗: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 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闺怨诗。闺怨诗 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 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 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 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 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 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 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诗人 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例析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例析

分类例析
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 试题解析: 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 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词 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 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 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 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 鬓虽残,心未死” 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自许”说明壮志未酬, 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 空自许”说明壮志未酬, 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 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 愤心情。再结合陲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愤心情。再结合陲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 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古诗比较鉴赏例析
【年代】:南宋【作者】:辛弃疾【作 品】:西江月 【内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考点阐释
2005年高考的16套语文试卷, 2005年高考的16套语文试卷,有8套命制了不同形 年高考的16套语文试卷 式的比较鉴赏题,2008年湖南 年湖南卷 广东卷、湖北卷也 式的比较鉴赏题,2008年湖南卷、广东卷、湖北卷也 命制了比较鉴赏题。其中有同一诗歌不同用语的比较, 命制了比较鉴赏题。其中有同一诗歌不同用语的比较, 有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比较, 有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比较,有直接给出两首诗的 比较;有的求同,有的求异。 比较;有的求同,有的求异。诗歌比较鉴赏直接引入 高考试卷,这是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飞跃,扩大了诗 高考试卷,这是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飞跃, 歌鉴赏命题的范围,提升了诗歌鉴赏的高度,是一个 歌鉴赏命题的范围,提升了诗歌鉴赏的高度, 很好的导向。 很好的导向。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原诗1】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唐代〕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1、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2、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译文】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新丰美酒斗十千”。

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代那里盛产美酒。

斗酒十千,使用这个数目字,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为下文的“咸阳游侠”作映衬。

“咸阳游侠多少年”。

意思是说:咸阳城里的游侠们多半是青春少年。

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秦朝时曾作国都,这里实际是以它代指唐朝京都长安。

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

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纵死犹闻侠骨香”,说即便侠客死了,他们的骨头也是香的。

可见侠客的社会地位之尊贵。

作者特别地点出“少年”二字,写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

“相逢意气为君饮”。

意思是说: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

“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

这句把饮酒的性质强调出来了,他们不是为了取乐而饮酒,而是为了彼此的侠义行为而庆功;他们不是熟人聚会而饮酒,而是偶然相逢,一见倾心,便不惜花费重金买酒,相互勉励。

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系马高楼垂柳边”。

意思是说:他们把自己的高头大马,拴在那高高酒楼前的垂柳旁边。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走上了酒楼,把“为君饮”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包括唐诗宋词等诸多经典作品。

在2024年的高考中,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以古代诗歌为主题,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水平。

一、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其基本特点包括:1.韵律优美:古代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美,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更为优美动听。

2.意境深远: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手法。

3、情感真挚: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动人,能引起读者共鸣。

二、唐诗与宋词的比较鉴赏唐诗和宋词都是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1. 唐诗的比较鉴赏唐代诗歌以五言、七言诗为主,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其特点包括:(1)丰富的意象:唐诗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在《春晓》中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2)平易近人:唐诗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表达直接,能够深入人心。

(3)抒情性强:唐诗常常表达诗人的内心真情实感,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2. 宋词的比较鉴赏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著称,其代表作品有《声声慢》《水调歌头》等。

其特点包括:(1)婉约多情: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见称,借助婉约的语言表达深情的内心世界。

(2)蕴含哲理:宋词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3)音乐美:宋词强调音乐美,常常配以美妙的乐曲,更具有动人的韵味。

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在高考中的意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 培养文学素养: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通过比较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增强综合能力: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等进行准确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建模] 1.解题角度 (1)分析意象的寓意,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 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 (2)诗人情感决定、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 聚、表现着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 2.答题模板 这两首诗都写了××意象(形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 ××的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的情感。
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 清明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热身]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 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 麦为酪,捣杏仁作粥。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 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 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⑤卢女: 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题型二 对语言的比较鉴赏 [题型解读]
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 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 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 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 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 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 说充分。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 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的考查主要通过“炼字 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却屡 有考查。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 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一 两首诗歌的比较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通常使全诗增色 不少甚至成为诗眼。不同的诗歌有时候也会运用同一个词语,但是 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比中鉴赏,体会其 不同的用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考对接]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答案 ①艺术手法:王安中的词主要运用的是夸张的艺术手法; 辛弃疾的词不仅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还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 ②写作目的:王安中的词写边防将士们的骑艺高超、箭术精湛,是 为了显示军队训练有素、能守能攻,侧面赞扬指挥者的高超能力; 辛弃疾的词写想象中的将士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是为了抒发自己 空有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的无奈。
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① 王安中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②,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③。 【注】 ①此词是作者任燕山府路宣抚使时所作。②细柳:本 为地名,因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军容整肃而闻名。③勒功: 刻石记功。
“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与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 霹雳弦惊”的语意相似,但艺术手法和写作目的不同,请具体谈谈 二者的不同之处。
类型二 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 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 案就会有所不同。
[学考对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夜书怀 (唐)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创设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诗开篇描写了一幅生气蓬勃、吉祥如意的清明图景: 御柳笼烟,禁垣垂杨,被软软的春风,吹得柳枝横斜,拂水依水, 青山白水环绕金陵;官人们都捣了杏仁,做了醴酪;宫女们都分得 名香,佩上香囊,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清明。杜诗开篇描写一幅凄 迷哀伤的清明图景:春寒料峭,细雨纷飞,绵绵不绝,行人冒雨赶 路,雨湿衣衫,心情凄哀。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征均不 同,渲染的氛围也不相同,所蕴含的情感也截然不同。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 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学考对接] 1.(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问题。
阁夜 (唐)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解析 比较意境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 答案 《阁夜》和《旅夜书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 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 壮阔。《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 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 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书怀》中,细草、 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 大江流”,描绘了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 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 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2.答题模板 (1)两诗中都写了××字。 (2) 在 前 诗 中 , × 字 ××( 统 领 、 引 领 ) 下 文 , 表 现 出 对 ×× 的 ××(追求、向往),抒发了××的情怀。 (3)后诗中的××字,则表现了诗人对××的××,抒发了×× 的情怀。
[跟踪热身]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案 示例一:“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因为它生动 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 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它含有开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写, 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 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 调似也更为响亮。
解析 艺术手法要调动考生的知识架构来判断,“铁马去追 风”“弓如霹雳弦惊”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另外,辛弃疾词中 的“弓如霹雳”还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写作目的,即词句所蕴 含的作者的思想。王安中的词写于他任燕山府路宣抚使时,这两句 抓住“铁马追风”“弓声惊鸿”的特写镜头:远守边塞的将士,不 畏风寒,驰马弯弓,勤于战事,一声令下,勇往直前,其势可以追 风,其声可以惊鸿。将士们的英武勇猛、指挥者的神机妙算不言自 明。而辛弃疾的词写于他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这两句从 “的卢马”的飞驰和“弓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 画面: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霎时 结束了战斗;军队里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这些不 过是辛弃疾的想象,他化身为词里的将军,一战获胜,功成名就。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无奈与悲哀。
[解题建模] 1.解题角度 (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 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板 我认为×××句更好,此句运用了××手法(修辞格),使句子更 ××(生动、凝炼、具表现力……),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心情。
第三步:规范作答。从作用上来分析“惊”在两首曲、诗中的 相同效果,指出以动衬静的特点。
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 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 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解题建模] 1.解题角度 (1)明确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 作用。 (2)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 (3)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 (4)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
[跟踪热身] 3.(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 年):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