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7大主题)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鉴赏咏物
诗,就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当然,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 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例如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就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咏石灰 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答:柳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2 分),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 国之思(2分)。
愿 大 家 都 如 东 升 旭 日 喷 薄 而 出
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
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抱负、愿
望、情怀等。
一、注意诗歌种类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
为:写景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在评价思
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写景诗: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 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绪,或者 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 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 恨,所以它既是写景诗,也是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山居秋暝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咏物诗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托物言志
这“瀑布”乃是胸 远看方知出处高。 怀大志、不惧艰难、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溪涧岂能留得住, 的志士的化身。
2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1

常用技法 借古讽今,借古伤己,借古伤今,用典,借 景抒情,对比反衬,拟人等。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
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 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知识链接
①朝代: 春秋吴国,六朝,隋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 意在揭示这一历史时期盛衰的原因,以前朝君主 荒淫亡国的史实警戒当时的君主。 ②地点: 前代京城:姑苏、咸阳、长安、洛阳、金陵等; 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 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秦淮河等;历代帝 王与名人故居、陵墓、祠堂、庙宇:湘妃祠、乌 江亭、武侯祠等。 ③人物:项羽、贾生、诸葛亮、王昭君、秦始皇、 西施、屈原、荆轲等。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 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 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常用技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 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 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常见意象】
月亮、斜阳、鸿雁、杜鹃、杨柳、杨花、高楼、 酒、寒蝉、长亭、古道、灞桥、青草、秋水等。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归纳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归纳一、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归纳:1、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对统治者妥协投降、报国无门的愤懑。
2、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战争必胜的信念。
3、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4、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环境的恶劣。
5、控诉战事频繁紧张,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6、写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同情广大的劳动人民,同情戍边的战士。
7、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希望战争早点结束。
8、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渴望良将及早出现。
9、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和风土人情,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10、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二、宫怨闺怨诗的思想内容归纳: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2、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空虚、无聊;3、表现对游子(丈夫)的相思之苦、渴望团聚;4、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担心;5、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6、表现青春白白消磨,渴望受宠、得到怜爱的幽怨悲愤;7、表现昔日承恩,今日遭冷落、抛弃,“君恩无常、见异思迁”的怨恨,或担心丈夫变节;8、通过宫女的变化来抒发王朝盛衰之感;9、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以相思之苦寓——渴望得到重用;以美人迟暮寓——年事已高、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无人怜爱寓——怀才不遇;以对方的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10、通过征妇的怨恨来抒发对战争的怨恨,对统治者的不满。
11、爱情、婚姻大事不能自己做主的内心痛苦。
12、表达作者对妇女悲惨不幸命运的同情。
三、民生民情诗的思想内容归纳:1、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心。
天灾:干旱、洪灾、严寒、虫灾、人祸:战争、赋敛、劳作的艰辛疲惫、2、抨击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3、歌颂赞美农村自然美景。
4、歌颂赞美农民的勤劳善良。
总结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总结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众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诗歌常常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自古以来,中国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诗人们对山水风景、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有着深切的感受和触动。
他们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美丽和神秘,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敬畏之情。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迷恋之情。
其次,古代诗歌常常抒发了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中国古代诗人普遍关注人生短暂,对生死、离别、爱情等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们借助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存在的疑问。
比如,《送友人》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是对情感的深深表达,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古代诗歌还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政治观点。
诗人们对社会风俗、道德规范、官场腐败等现象都进行了批评和揭露。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不公和无奈的态度。
比如,《登高》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都是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揭示和反思。
古代诗歌还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伦理。
中国古代文人重视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升华和内在的清净。
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对道德、仁德、正直的追求。
比如,《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了诗人对人格境界的追求。
最后,古代诗歌还表达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厚意。
中国古代诗人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家乡情结。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比如,《赤壁赋》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向往,而《乡心寄托》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则体现了诗人对家乡乡情的深深留恋。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怀古咏史诗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要弄清史实,作者“ 什么“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阅读下面两首《题乌江亭》 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题乌江亭》,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咏梅 双调]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包藏几多春意也。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溪桥淡淡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 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 析。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爱国报国,建功立业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例:陆游《书愤》、曹操《龟虽寿》2、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3、抒发矢志报国,但报国无门的悲愤(慷慨愤世)例: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慨叹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未酬、年华易逝。
例:《念奴娇·赤壁怀古》5、慨叹爱国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例:屈原《离骚》、《涉江》6、抒写山河沦丧的亡国之痛,遗民之恨,故国之思。
例:李煜《虞美人》、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忧国忧民、感时伤世1、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例:杜甫《登岳阳楼》2、反映流离失所、离乱之苦。
例: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荒淫无度、昏聩无能。
例:杜牧《过华清宫》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任意发动战争。
例:杜甫《兵车行》(三)送别惜别、离愁别绪1、依依不舍的留恋,生离死别的悲伤、惆怅。
例:《黄鹤送孟浩然之广陵》《雨霖铃》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西安》2、情深意长的勉励。
例: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例: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3、坦陈心志的告白。
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豁达、豪迈的祝福(四)思乡怀人(远)、思乡思归1、羁旅愁思:漂泊之慨、孤寂之境、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思乡之情。
例:《天净沙·秋思》、《黄鹤楼》、《商山早行》、《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
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此诗是晚唐诗人身居异乡巴蜀给长安妻子的深情绝句。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 ①确定这首诗的题材是什么,此诗可归入 “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 疾苦。②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 述内容。如“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 析清楚。③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 情。
解析
答案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一枝一叶” 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 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 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 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 把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放在心上,兢兢 业业做事,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 关心。
(四)离别酬唱 送别诗词大多哀伤愁怨,缠绵悱恻,表现惜 别恨别之意;也有明朗乐观之作,以壮语慰别, 表现诗人阔大的胸襟,并富含人生哲理的启示。 文人宴游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宴游, 也要以诗相赠,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或 写别情,或抒离绪。
(五)咏史怀古 这类诗歌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且常与现实的 人、事作对比,对古人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贤,渴 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这类诗具有是古非今的特点: 有的诗借批判历史人物、事件借题发挥,引出议论, 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政治见识或某种历史观。或尖 锐地讽刺统治者不识贤能,不能用人;或借慨叹历史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很多的咏史怀古诗是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历史上 繁荣昌盛局面的消逝。曾经的盛极一时如今烟消云散, 追忆往昔,前尘如梦。人世转换,世事无常,盛衰兴 亡不可抗拒的哲理犹如宿命。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 答问题。 临 江 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 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 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 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 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 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内容
一、怀古咏史诗
(一)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二)怀古诗的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主题:
①国家——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怀古伤今,劝谏批评当今的统治者
②统治者——荒淫奢侈,昏庸腐朽
③名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④古人——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孤寂失意;建立功业的渴望,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3、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江水、草、鸟、月、烟云/烟雨、楼台、金陵、六朝等
4、手法:用典、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乐景写哀情
5、语言:含蓄蕴藉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边塞征战诗
(一)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2、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军贪功无能
3、家乡、亲人——思乡念亲,归家无望;批判战争破坏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4、将士——艰苦生活、战争的惨烈、反战情绪;奋勇杀敌、以身许国、报国豪情
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6、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二)边塞诗常用词语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
2、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胡、羌、羯、夷、安西、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三)边塞诗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豪迈
(四)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五)艺术风格: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
三、羁旅思乡诗
(一)羁旅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①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归”等;②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情感内容方面
①羁旅愁思: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思念亲友: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宦游之恨: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3.手法方面
⑴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⑵注意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三)常见意象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鸿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四种意象:①“望月怀远”②“鸿雁传书”③“折柳送别”④“杜鹃啼血”
四、山水田园诗
(一)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二)思想内容
1、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2、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3、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或表现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5、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三)常用意象: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的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表现隐生活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和人物有: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四)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衬托、对比、白描等。
2、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五、赠友送别诗
(一)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二)思想内容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浓重的离愁别恨
2、体贴入微的宽慰,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前途艰险的担忧
4、坦陈心志的告白,倾吐胸中积愤
5、各向天涯的孤寂、愁绪与思念
(三)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1、植物:柳、浮萍、孤蓬、春草动物:杜鹃、鸿雁、寒蝉、斑马
2、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劳劳亭、谢亭、西楼、望江楼
3、送别环境:酒、秋、流水、夕阳、月、古道、山、日暮、西风、舟、烟波
4、送别之曲:杨柳、劳歌、阳关、渭城
(四、)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对比、想象联想(虚实结合)、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六、咏物言志诗
(一)咏物诗的形式标志:常常以物的名称作标题,有时在物的名称前冠以“咏”。
(二)读咏物诗步骤: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3、把1、2两点结合起来,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所寓之理。
(注意:①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
②分析思想感情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要体味物的“冷”“暖”不同色调,结合诗歌标题、诗歌中的重要语句来理解,还有可能的话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诗歌所附的注解来体会。
)(三)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情;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四)规范答题[常见题型及答题一般格式]
1、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2、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3、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七、思妇闺怨诗
1、描写对象:闺中少妇、宫嫔宫女、弃妇思妇(商妇、征妇、游子妇)
2、常见主题:
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伤春悲秋,夫妻分离,年华空老,孤苦无依,无人关怀)
②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③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担忧
④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⑤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不得宠幸,无缘爱情)
3、常见手法:比喻、对比、衬托、细节描写(动作、心理、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