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案

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案

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学案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学案【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应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所谓评价的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

前边几个部分所分析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都有帮助,在复习了以上几个部分以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就稍显容易了。

【高考金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山东)晓上空泠峡王闿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释: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狄保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指导]此题要求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的傲岸之气。

前两句的写景叙事,正是为了三、四句的情怀抒发。

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惯行不解只卧听等来理解,就清楚了。

以上几个词语可理解为习惯了旅途奔波,就不在意那点风浪了,瀑布之声滩雷之响全不放在心上,只卧听就行了,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是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的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充分表现了出来。

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诗歌。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领会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评价诗歌的内容和观点态度。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分类和特点: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2. 诗歌的语言特点:意象、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诗歌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间接表达、象征等。

4. 评价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和个人观点的评价。

4. 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提高对诗歌内容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

2. 讲解:讲解诗歌的分类和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领会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给定诗歌的内容和观点态度。

5. 总结:总结评价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积极程度。

2. 诗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个人观点的评价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诗歌品鉴:组织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2. 诗歌朗诵:鼓励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3. 创作分享: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

4. 专家讲座:邀请诗歌专家或诗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创作和欣赏。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教材:选用权威的诗歌教材,提供丰富的诗歌作品供学生品读。

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能够感受和体验诗歌的美。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2. 诗歌的表达手法: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诗歌的欣赏: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4. 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诗歌中的主题、情感、观点态度,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不同的诗歌类型和表达手法。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歌,通过感悟和理解来欣赏诗歌的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的评价和看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诗歌欣赏作业:评估学生在欣赏诗歌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诗歌评论写作:评估学生在评价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时的分析能力和表达水平。

五、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诗歌。

2. 第3-4课时:讲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

3. 第5-6课时:通过阅读经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4. 第7-8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与观点态度的评价。

6. 第11-12课时:进行课堂总结和评估,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活动1. 诗歌解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解析,理解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表达手法。

2. 诗歌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美的体验。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首诗歌,分析其内容与观点态度,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思想内容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诗歌与思想内容的关系1.3 诗歌的形式与风格第二章:作者的观点态2.1 作者的生平背景2.2 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2.3 作者的观点态与诗歌创作第三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3.1 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意境3.2 分析诗歌的情感与思想3.3 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第四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4.1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与创作背景4.2 解读作者的观点态与诗歌表达4.3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与时代背景第五章:实践与案例分析5.1 诗歌案例分析一:杜甫《月夜忆舍弟》5.2 诗歌案例分析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3 诗歌案例分析三:李清照《如梦令》第六章:诗歌的形式与风格分析6.1 古典诗歌的韵律与节奏6.2 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象征意义6.3 不同风格诗歌的特点与鉴赏第七章:诗歌的思想内容解读7.1 诗歌中的意象与主题7.2 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7.3 诗歌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影响第八章:作者观点态的体现8.1 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创作风格8.2 诗歌中的隐喻与讽刺8.3 作者观点态与诗歌主题的关系第九章:诗歌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的综合评价9.1 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度分析9.2 作者观点态的认同与批判9.3 诗歌价值与时代意义的探讨第十章:实战演练与批判性思维培养10.1 学生自主分析诗歌案例10.2 小组讨论与观点分享第十一章:诗歌与文化背景11.1 古代诗歌与社会历史背景11.2 诗歌与哲学、宗教等思想体系11.3 诗歌与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关联第十二章:诗歌的传承与影响12.1 古代诗歌在历史上的传承12.2 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影响12.3 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三章:比较研究13.1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13.2 不同作者之间作品的比较13.3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比较第十四章:诗歌教学与研究方法14.1 诗歌教学的理念与策略14.2 诗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4.3 诗歌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与趋势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15.2 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反思15.3 未来研究方向与教学改进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进行深入探讨。

诗歌鉴赏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课PPT文档资料

诗歌鉴赏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课PPT文档资料
• 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尾联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
•17
•.
•18
•.
•19
•.
•20
•.
•21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 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 第二步 揭示情感 即诗歌某句分别写了什么+抒发什么情感
另外诗歌感情的回答不能太笼统,应该具体回 答出产生这种感情的情境和原因。
家乡的思恋之情作者借景抒情,春景引起了乡思,乡
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表达了诗人
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
•38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 (1)春晚:暮春傍晚。(2)夕晖:夕阳的余晖。 (3)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傍:围绕。 (4)吟:诵读诗文。(5)樵渔:樵夫、渔夫。 (6)阑干:栏杆。
•.
•47
这种题型回答时要注意: 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 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 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 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
•.
•33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 简要说明。
•.
•34
•.
•35
附: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
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要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考点阐释: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

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4.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

教学设想:1. 教学中应注意联系课文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掌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有关知识,掌握诗歌主题的分类与特点2.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方法与技巧,注意答题的规范。

3.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答题模式,不断提高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4.拟用二个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 引导学生注意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问题(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2、作家生活的时代与写作背景;3、诗词的题目及“序”;4、作品复杂的情感;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二)、熟记古典诗词常见的主题①送别诗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②爱情诗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③哲理诗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特征:宋诗议理较多。

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⑤田园山水诗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案 新人教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及思想感情的评价;二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实行分析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是指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人物命运等的态度、评价。

诗人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直白,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含蓄,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的隐晦,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的张扬,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本身仔细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此外,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涉及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方面。

典题探究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边塞诗边塞诗派指以反映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常表达的情感有以下七类:(1)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3)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4)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5)诉说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7)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典题1】(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3课时【考点阐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在意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鉴赏重点景物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主题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思想感情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常见意象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胡笳、胡、羌、羯、夷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风格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思想感情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的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见意象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五)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基本主题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常见的表达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六)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见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七)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内容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注意点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按诗歌思想感情分类(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角度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考向探究】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情感和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的创作意图。

【典例分析】[例1] (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试题: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步骤一)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

(步骤二)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三)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n,风吹使颤动。

试题: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参考答案】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

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

【备考锦囊】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二、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感情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

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风格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