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答题
太全了!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附例题)

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考点11: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11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例1:【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示例一:对偶、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2)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从修辞的角度看,前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后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两句又构成了对偶句;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钟”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汇集于泰山。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的陡峭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写作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泰山充满了雄浑的力量,充满了生机。
据此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作答。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望岳》这首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关于思想感情类的诗歌鉴赏题如何解答?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步骤: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下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怎么使用上面所说的答题技巧: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修订版)

②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身。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 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 (步骤一) 对此诗情感的理解。 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 己命运的感慨;(步骤二)/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 无人欣赏,(步骤一)抒写自己不为人赏识、怀才不遇的 精神苦闷。(步骤二)
【增分提示】 高考“情感把握”题,采点全,开掘深,特别 需要对诗句逐一仔细地研读,抓情语,因景悟情, 并联系诗人及其写作背景,方可得满分,阅读时千
万不可粗枝大叶。
满 江 红 抗金名将, 登黄鹤楼有感 收复失地 岳飞 痛心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 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 郊畿,风尘恶。 愤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 决心 黄鹤。
拐杖一:审标题
夜 归 周密 qióng chéng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事件 本诗蕴含了哪些情感? 时间 思乡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 深夜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 行路的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思念 之情。
“萦牵”,比较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当然, 诗题“暮春”和“南宋”对理解感情也有一定的暗
示作用。这样,乡愁、伤春、自怜、羁旅之愁、难答问题。(4分)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诗歌的思想感情--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及解答

诗歌的思想感情--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及解答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海南省嘉积中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①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1)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这要紧扣题目中的“晚”和“望”字,并结合全诗来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主要指出这两句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视诗歌所给的注解。
【参考答案】:(1)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
(2)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
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
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局面。
2.(2011·海口市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梁栋①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1)从内容来看,是一首写景诗,融情于景。
情感、主旨类题型(解析版)诗歌鉴赏中考答题得分技巧

专题06情感、主旨类题型常见常考题型如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范例】(2020·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唐·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
③断:断绝,消散。
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
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答案】(1)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登幽州台歌》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
而这首五律,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解析】【分析】⑴这两句诗描写的时间是夜晚,夜晚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清楚了。
描写的景物有:野戍荒烟和深山古木,这些景物在夜晚会呈现出什么画面呢,结合“断”“平”两个字进行想象,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
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⑵①根据“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如何此时恨”可以看出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②《晚次乐乡县》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乡愁伤感情调。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读题目,明范围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
二、读作者,知背景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
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的思想内涵。
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三.读注释,解难点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六、分类别,明方向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
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
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七.理结构,明思路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诗歌鉴赏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试题,出在简答题上,也就是6分的简答题,有时候也会直接提出“这首诗(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也有的时候会换一些词语来提问,比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词)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分析)”,或者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同是写“(某种情感),有什么不同?”等,提问起来比较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作者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抗金杀敌,收复失地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此句表现了作者在人生暮年仍不忘抗 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 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 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 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 析。 2.诗歌××句(联、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作简要分析。 3.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 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把握诗歌情感的“五看”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问题 五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
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 ①抒发……的思想感情 ②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表现……的情趣 ④寄托……的情怀 ⑤表达……的追求 ⑥流露……的倾向 ⑦发出……的感慨 ⑧袒露……的心迹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
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 字的词)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 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一句、一联、一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 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要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 们抓住这些关键字,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凉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 个字,并简要分析。
课堂小练:11年山东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这首诗歌寄托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感情】(1分)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写出山泉自洁自 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的品格。【联系诗句进 行分析】(2分) 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山泉恬淡自然, 清高自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 然的情怀。【表现手法】(2分)
看注释
春日忆李白(2011江苏)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 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 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向往一种自由闲适的隐逸生活;【步骤一,1分】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遥想当年赤壁之 战时的人事,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 的后两联,作者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 在烟雨中归去;【步骤二,1分】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了对自由闲适的隐逸 生活的向往。【步骤三,2分】
看标题
夜
qióng
归( 天津/四川 )
周密
chéng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事件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时间 本诗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思乡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以客 的身份匆忙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艰辛,环境的 恶劣,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迫切思念之情。
“形象”题——答题思路
①形象:塑造了一个(怨由+怨情+身份)的形象。 ②分析:(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翻译,也就是说清楚 为什么是这样的形象。)通过对_______的描绘, 侧面烘托——景物,其他侧面
直接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 体现___________ 性格特征。 ③情感:抒发了_______的情感。
课堂小练:10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 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参考答案: ①诗中刻画的是一个因丈夫远行他乡久不归(怨由)
而无限思念牵挂(怨情)的思妇形象(身份)。
②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技巧)用“红叶”“黄花” 渲染了深秋的凄凉来烘托闺中人的愁苦;(分析) 使用动作描写,(技巧)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 归鸿传来游子之音;临窗以泪和墨写书,仿佛红笺
也能了解这份思念的深重而为之褪色。(分析)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 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 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 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 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 色给染褪了
凉,一语双关,“凉”字既写天凉,又 写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 巧妙;“凉床”、“月影”和“梧桐”等 意象共同营造出的冷清、凄凉的意境。很 好地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小结 • 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标题、作 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 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 对待。 • 答题时要注重用词准确和专业,并且要 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感情】(1分) 诗人春日眺望荒凉的郊野,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起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 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联系 诗歌及背景进行分析】(2分) 诗歌用了借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春草、 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的景物, 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表现手法】(2分)
• 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
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
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 诗歌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或关键 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 增强你制订的答案的规范性。
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 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 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表现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 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手法的好处。联系 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试题传真:11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唐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 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 旋绕曲折。
③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感 情)
诗歌鉴赏
——情感、思想内容
【考点阐释】
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②评价文章的
和表达技巧
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各种思想感情的类 型及其鉴赏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