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存在问题: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果。

2、与时发觉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成果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与试题难易度。

(2分钟)二、讲解第一题《艺术与仿照自然》。

(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

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依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

(6分钟)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

(4分钟)3、解决8题。

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

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

(4分钟)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与时订正问题。

(4分钟)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

(2分钟)4、解决9题。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

(4分钟)三、好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

诗歌情感鉴赏教案

诗歌情感鉴赏教案

诗歌情感鉴赏教案教案标题:诗歌情感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形式与特点的介绍。

2. 情感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选取经典或现代的优秀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介绍诗歌的魅力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例如通过朗诵或播放一段优秀诗歌的音频。

探究:1. 介绍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实践:1. 选取一首经典或现代的优秀诗歌,与学生共同阅读和分析。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

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培养广泛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提供一些优秀诗人的作品,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和分析。

3.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诗歌形式、情感鉴赏方法和技巧。

2. 强调诗歌对情感的表达和传递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或朗诵表演,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学资源:1. 优秀诗歌选集,包括经典和现代作品。

2. 音频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课堂展示材料,如PPT、图片等,用于讲解诗歌形式和特点。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供更多样化的诗歌作品和素材。

语文教案诗歌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语文教案诗歌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语文教案诗歌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语文教案:诗歌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一、引言诗歌作为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鉴赏古代和现代诗歌的例子,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2. 能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4.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学内容1. 观摩古代经典诗歌作品《静夜思》分析诗中的词语、修辞手法和句式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唐代杜甫通过描绘夜晚孤寂的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鉴赏现代诗人作品《乡愁》通过学习、分析现代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从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演示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模仿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和初步感受。

2. 观摩古代经典诗歌作品《静夜思》1)教师分析《静夜思》的词语、修辞手法和句式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在描绘夜晚的同时,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感受?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鉴赏现代诗人作品《乡愁》1)学生独立阅读《乡愁》,并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和修辞手法。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乡愁》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深层次情感。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和体会。

4. 总结与拓展通过对两首诗歌的鉴赏,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优秀教案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优秀教案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一、思想与感情思想感情常常连用,但还是有区别的,思想就是形成感情的原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说感情必须要说明其原因,也就是思想。

比如诗中表现了诗人的愁苦,但是必须要说明,是什么造成的。

是远离故乡,是仕途不顺被贬谪,还是国家动荡忧国忧民。

这一点一定要区别写出来。

二、感情的分类(一)感情坐标系我们首先为感情建立一个坐标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区分感情的种类,在描述的时候更加准确。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性质,一端是不愉快,另一端是愉快。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强度,一端是弱,另一端是强。

比如我们就可以将下列词在坐标系中标示出来。

恬淡、闲适、轻松、愉悦、欢乐、狂喜,把这些词连起来,就是在性质正半轴的一条线段,由弱到强。

建立这个坐标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分析诗歌感情时,要先判断情感的性质,是悲是喜;再判断情感的强度,是强是弱;最后再确定具体描述情感的那个词。

这样,我们的描述才能称得上是比较准确的。

(二)确定感情1看题目、看注释、看正文1注意题目中的直接涉及喜怒哀乐的词,如《征人怨》《哀江头》《田园乐》《静夜思》。

2要特别注意注释的内容,考试时,试卷的空间极为宝贵,出题人不会写一句废话,有注释就一定会有用,如果我们的答案中和注释一点关系没有,那么这个答案一定是有问题的。

除了字词上的注释,关于作者作品的注释往往和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

2看关键词:1找“感情词”:找诗词中“喜、笑、怨、泪、哭、怒、气”这样直接表达感情的字眼,或是“思、奠、悼、卧(表示一种闲适、超脱之情)”等描述与感情密切相关的行为的词。

2找“属性词”:苦词:孤、残、寒、苦、冷、霜、硬等这些触感寒冷、坚硬、粗糙的,味道苦涩的,气味不好的,视觉残破、破旧的词,我们称之为苦词,都是表达凄凉悲苦哀愁的感情的。

乐词:丽、细、小、柔、暖、轻、香、婀娜、婉转……这些词都是色彩艳丽的,体量轻小的,触感温暖细腻的,气味芬芳的,声音清脆悦耳的,味道香甜的。

鉴赏诗歌语言感情教案

鉴赏诗歌语言感情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一、考查内容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注意以下语言:①特定意象语言:如松竹梅等。

②词性角度:动词、形容词甚至副词、数量词。

③位置角度:五言诗第三字、七言诗第五字。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特殊语言结构:①叠字叠词叠句: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②倒装句:一般是为了押韵、调平仄,但也有表示强调的意味。

③名词连用:可使描写更简洁凝练,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不同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委婉、含蓄隽永、慷慨悲壮、雄浑豪放、凝练简洁、典雅秀美、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二、常见的的提问方式(1)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答题步骤:①指出该字②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③有手法就写上④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⑤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1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②“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诗歌的定义;(2)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形象性、音乐性。

2. 诗歌的分类和形式(1)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2)现代诗歌:新诗、散文诗、儿童诗。

3.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感知诗歌:抓住意象,感受意境;(2)理解诗歌:解读意象,领会情感;(3)鉴赏诗歌:分析形式,品味语言;(4)评价诗歌:把握主题,论证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1)诗歌的深层意象和情感;(2)诗歌的形式分析和语言品味;(3)诗歌的创新解读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诗歌的分类和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多样性;(2)教授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鉴赏的能力。

3. 课堂实践:(1)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2)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2)强调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体会诗歌的魅力;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小诗,锻炼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诗歌的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品味意象、感受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如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为教学案例。

2. 教学工具:课件、黑板、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选取的诗歌,让学生实践运用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

2.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感悟文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态度和表现。

九、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2.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3. 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改进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步骤:1. 导学: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边塞征戍诗1.留意时代背景特征。

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勇往直前。

到了中、晚唐,国力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2.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主动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斗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斗争、渴望团聚和安静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3、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4、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冲突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冲突;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冲突;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冲突;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二、爱情闺怨诗1.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孤独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逍遥自由生活华蜜生活的憧憬。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5)对美妙爱情的憧憬以及得不到爱情额凄婉。

2.留意怨女诗中的比方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方君臣关系。

详细分为两种:一是干脆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教案
教案标题: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诗歌鉴赏和思考。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思想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诗歌鉴赏和表达。

教学准备:
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诗歌作品。

2. 准备相关的诗歌鉴赏教材和辅助材料。

3. 提前制定教学活动和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
1. 通过展示一幅诗意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诗歌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他们对诗歌的期待和感受。

知识讲解:
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诗歌的形式特点、意象的运用、韵律
的感受等。

2. 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解读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多
层次意义。

实践操作:
1. 分发选定的诗歌作品,让学生阅读并标注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或段落。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标注的诗句或段落,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
和感受。

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诗歌鉴赏成果,并进
行互动交流。

拓展延伸:
1.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诗歌鉴赏讲座,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
诗歌作品和鉴赏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反思: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诗歌鉴赏作品和讨论记录,评估他们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和表
达能力。

教学资源:
1. 选定的诗歌作品和相关的鉴赏材料。

2. 图片和音乐资源,用于引入课堂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讲座嘉宾或诗人的邀请函和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鉴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整个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