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试验报告
高低温测试记录及报告

备注
样品返还日期 记录:
样品返还接收人 审核:
第 2 页,共 3 页
附图:
高低温测试原始记录表
表单号:
**** -**-** A/0
——以下空白——
第 3 页,共 3 页
要求的严酷等级:
温度(℃)
持续时间(H)
测试依据
①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22008/ IEC60068-2-2:2007②委托单
检测记录
试验的严酷等级:
温度(℃)
持续时间(H)
测试步骤
1、检查样品(查看样品是否完好;如需带电测试,则按客户图纸要求接线);
2、将测试样品放入测试箱(产品相互之间不得接触),关闭试验箱门;
3、按规定要求设定温度等参数,启动运行;
4、试验完成后,停止设备运行,样品在设备内自然降温0.5~1H后,取出测试样品;
5、取出测试的样品,放置空气1~2H后,观察表面变化情况,并记录测试数据;
第 1 页,共 3 页
**** -**-** A/0
委托单号 委托单位 制造单位 样品名称 样品状态 试验类型 检测日期 测试地点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技术指标
高低温测试原始记录表
表单号: 主要测试人员 委托单位地址
**** -**-** A/0
Ab
校准日 期 温度控制精度
型号规格 样品数量 实验目的
实验室环境
测试项目 下次校准日期 温度分布均匀度
产品开发
高低温测试原始记录表
表单号:
过程记录
测试期间观察结果
序 号
样品编号
1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观察结果 ℃ 湿度 时长 ℃ 湿度 时长
水稻抗高温鉴定及抗高温育种研究报告

水稻抗高温鉴定及抗高温育种研究报告李继开,王素玲(,124020)摘要:,、3,。
7A ;。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S511.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19)02-0030-0411977~1984N22(),90;、、。
OgTT1,。
,,,。
,,,,。
、、。
2017。
,,。
,35~37℃,10,2007,2,201784~833.8~35.8℃5d ,。
2018,37~39℃,81~33d 35℃,。
,。
22.1外引抗热品种、N22、IR22006、IR9403-3-1-1、AD1140、、1187,103、18,892015,11。
2.2自选新品系和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K18001-05353,(K065-077)13,77。
33.1试验设备42.8m 21,42.8m 21,3m 1m 1m 2,26cm、23cm 200。
3.2试验方法收稿日期:2018-12-06作者简介:(1940-),,。
研究报告Vol.49No.230--3.2.1外引品种的短光高温处理,,,,,。
7、89,56(4 ),,6,6 ,12h。
,,K18050、K18051、K18053。
3.2.2试验的高温处理,1,,8。
17d,8。
3.2.3试验的长日常温处理1,,。
3.2.4考种,、、,10,。
3.2.5光照和温度记录56。
、,917。
3.2.6抗高温育种、N22,。
44.1鉴定标准的设定4.1.1相同出穗期品种间的比较,。
4.1.2参试品种与抗源品种黄华占的比较,5%~10%A、11%~ 15%B、15%~20%C。
4.2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1,7 26,K1802040.2℃、42.5℃,73.1%,82.2%9.1%。
728,K1800140.7℃、44.0℃,75.0%,87.6%12.6%。
176.4%,93.3%16.9%。
729,40.7℃, 44℃,4773.5%96.523.0%。
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

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耐火极限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通常用来描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火性能。
耐火极限测试是评估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表现,对于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耐火极限的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并根据实验结果编写一份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
一、耐火极限的检测方法1. 标准试验装置:耐火极限的检测通常采用热重法或者火焰法。
其中热重法是指将样品放置在高温炉中,通过观测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其耐火极限。
火焰法是指将火焰直接照射在样品表面,通过观察样品的燃烧情况来判断其耐火性能。
2. 检测条件:耐火极限的检测通常在标准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对炉温、燃烧时间、燃烧方式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在测试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样品的耐火极限值,并根据实验结果编写检测报告。
样品信息:名称:XX材料规格:XX*XX*XXmm表面处理:XX处理生产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测方法:耐火极限测试采用热重法,在标准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炉温设置为XXXX摄氏度,燃烧时间为XX分钟。
实验结果:经过耐火极限测试,样品在XXXX摄氏度下持续XX分钟后质量减少了XX%,符合XX标准要求。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样品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可以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承受燃烧,适合在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耐火性能,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检测和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障用户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耐火极限的检测报告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材料的耐火极限进行测试,可以有效评估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表现,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第二篇示例:耐火极限是指某种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抵抗火灾的能力,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延长人员疏散时间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高温超导实验报告

高温超导实验报告【摘要】采用杜瓦容器和低温恒温器获得从液氮沸点到室温的任意温度,在此条件下,测量高温超导材料电阻的起始转变温度为101.4K、临界温度约为96.50K、零电阻温度为92.39K。
进行温度计的比对,发现硅二极管电压、温差电偶均与温度成接近线性的关系。
观察了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并定量对高温超导体的磁悬浮力与距离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扫描,进一步了解场冷和零场冷。
【关键词】液氮、高温超导、铂电阻、硅二极管、温差电偶一、引言1911年昂纳斯首次在4.2K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的超导电现象。
1933年迈斯纳发现超导体内部的磁场是保持不变的,而且实际上为零,这个现象叫做迈纳斯效应。
1957年巴丁、库柏和施里弗共同提出来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当成对的电子有相同的总动量时,超导体处于最低能态。
电子对的相同动量是由电子之间的集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它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超流动性。
电子对的集体行为意味着宏观量子态的存在。
这一超导的微观理论成为BCS理论,1972年他们三个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T超导电性》,后1986年4月,柏诺兹和缪勒投寄文章《Ba-La-Cu-O系统中可能的高c来日本东京大学几位学者和他们二人先后证实此化合物的完全抗磁性。
虽然后来又发现了125K的铊系超导体和150K的汞系氧化物,但是YBCO仍是目前最流行的高温超导材料。
超导电性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重力仪、超导计算机、超导微波器件等,超导电性还可以用于计量标准等。
二、原理2.1MEISSNER效应1933年,MEISSNER和OCHSENFELD通过实验发现,无论加磁场的次序如何,超导体内磁场感应强度总是等于零,即使超导体在处于外磁场中冷却到超导态,也永远没有内部磁场,它与加磁场的历史无关。
这个效应被称为MEISSNER效应。
2.2临界磁场磁场加到超导体上之后,一定数量的磁场能量用来立屏蔽电流的磁场以抵消超导体的内部磁场。
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试物理学系0 安宇森【摘要】本次实验,我们利用液氮冷却测量了铜-康温差电偶的超导特性曲线。
通过对Pt电阻温度计的特性曲线的测量,确定超导临界温度。
最后,我们对磁悬浮现象以及抗磁性实验进行了观测。
【关键词】超导临界温度迈斯纳效应【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we use the liquid nitrogen to cool dow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n we observe the super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the pt thermometers, we find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he superconductor. At last , we observe the resistance of the magnet in the superconductor.【key words】superconductivity critical temperature Misner effect【引言】超导是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般为较低温度)电阻降为零的性质。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卡茂林·昂内斯发现汞在温度降至4.2K 附近时突然进入一种新状态,其电阻小到实际上测不出来,他把汞的这一新状态称为超导态。
以后又发现许多其他金属也具有超导电性。
低于某一温度出现超导电性的物质称为超导体。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
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高温试验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高温试验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一、 测量方法及测量依据1.过程概述: 1.1方法及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1.2 环境条件 室温。
1.3 检测程序设定温度变化速率为1℃/min ,在温度试验箱降温过程中,利用温控器对温度变化的感应,通过温控器的通断,控制电路的通断,透过氖灯的发亮和熄灭,读出瞬间温度试验箱的温度值。
二、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及数学模型1.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1) 测量重复性; (2) 校准不确定度; (3) 空间分布不确定度。
2.数学模型考虑到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后,其数学模型为),,,(21N X X X f Y其中Y ——被测量(输出量)X ——影响量(输入量)三、 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 测量重复性X 1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对同一样品进行10次重复测量,测得结果数据如下表:测量结果为十次测量的平均值,测试过程中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为()()4077.01U 12=--==∑=n S Ni iσσσσ2. 高低温箱校准证书不确定度U =0.2℃,置信因子k=2,所以由检定仪器所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1=22.0)(F U 1rel =3. 空间分布不确定度80℃时温度均匀度为0.7℃,置信因子k=2,所以由空间分布所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为35.020.7=)(F U 3rel =四、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22122F U F U U y U rel rel c σ0.5465五、 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乘包含因子k 得到,按公式)(*y U k U c =取置信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U=1.0931(℃)六、 结果报告高温试验(94.08±1.0931)℃,k=2。
实验报告—高温超导

实验报告姓名:王航班级:F0703028 学号:5070309025 实验成绩:同组姓名:孙鼎成实验日期:2008.10.20 指导教师:助教35 批阅日期: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高。
临界温度超导材料的基本电特性和测量方法。
2了解低温下半导体结的伏安特性与温度的关系。
3了解低温实验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1高温超导在低温测量时,为了减少漏热,样品的测量引线又细又长,引线的电阻与样品的电阻相比不可忽略,对超导样品来说,引线的电阻要大很多。
为了减小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测量带来的影响,通常采用四线测量法。
四线测量法的方法如图1所示,外两根导线为电流端,可以流过较大的测量电流,一般采用恒流源共电。
电流的大小可用标准电阻的电压算出。
内两根导线为电压端,引线中流过的电流极小,这样就可以避免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
在直流低电压测量中,如何判断和修正乱真电势带来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上,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和温差,就有温差电势的存在。
通常称为乱真电势或寄生电势。
我们只要用一段短的导线把数字电压表短接,用手靠近其中一个接线端来改变温度,我们就会看到数字电压表读数的变化。
在低温实验中,待测样品和传感器处在低温中,而测量仪表处在室温中,因此它们的连接线处在温差很大的环境里,并且沿导线的温度分布还会随着低温液体液面的降低、低温容器的移动等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涉及直流低电压测量的实验中,判定和消除乱真电势的影响是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2高温超导材料电性转变温度并不是只由温度决定,只有保持在外磁场、流经电流和应力等值足够低时,超导样品的转变温度被称为超导临界转变温度.由于一般上述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比如地磁场),而且超导转变往往有一个区域,因此引入起始转变温度,零电阻温度,和中点转变温度来表示,一般所说的转变温度指的是.高温超导体样品超导特性的测量采用如图1所示的四端接法,外两根导线为电流端,连接恒流电源. 内两根导线为电压端,连接内阻非常高的电压表. 这样可以避免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3结伏安特性与温度的关系在半导体理论中可导出结的电压和电流密度关系其中常数,是比例因子,,是禁带宽度,称能隙电压。
SA336F22高温蠕变试验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图 7 454℃下稳态蠕变速率—试验应力曲线图
图 8 482℃下稳态蠕变速率—试验应力曲线图
第 9 页 共 10 页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得到的外推公式及蠕变速率为 10‐5 %/h 下的蠕变极限分别为: 454℃:σ=502.5476υ0.0416 相关系数 R=0.9026 σ4540.00001%=311MPa 482℃:σ=475.0215υ0.0641 相关系数 R=0.9476 σ4820.00001%=227MPa
试样原号
350‐1 350‐2 350‐3 365‐1 365‐2 365‐3 380‐1 380‐2 380‐3 405‐1 405‐2 405‐3 415‐1 415‐2 415‐3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表 4 454℃蠕变试验数据汇总表
试验应力
试验时间 稳态蠕变速率
图 5 482℃下试验时间—试验应力曲线图
得到的外推公式及 105 小时下的持久强度极限分别为:
454℃:σ=523.7509τ‐0.0497 相关系数 R=0.9739 482℃:σ=527.0452τ‐0.0716 相关系数 R=0.9903 6. 蠕变试验
σ45410000=296MPa σ48210000=231MPa
380
196.50
0.00166800
380
245.00
0.00265300
380
477.25
0.00129300
405
211.32
0.00350000
405
116.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03月11日共1页第1页
试验目的
评价T8玻璃灯管耐高温等级
产品名称/规格
T8/330mm/6W/AC85-265V/玻璃管
生产单位
深圳雷特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样品数量
5pcs
标准号
LT/T8DGGW.20160311
检验设备
可程式恒温恒湿高低温实验箱
批次号
20160311001
试验日期
2016/03/11
试验温度
80℃±5℃
标
准
要
求
指
标
实验T8玻璃灯管在高温环境下是否能正常工作功能是否正常,外观是否有变化(破裂,融化,掉漆,变色,脱落).
试
验
条
件
高温:80℃,60分钟。
测试过程;
1.首先把产品放入可程式恒温恒湿高低温实验箱里面,2.接好电源线点亮确认功率电压都是正常的,3.关好可程式恒温恒湿高低温实验箱的门,把温度调到80℃,4.再吧灯的开关设置为开灯10秒钟关灯3秒钟,设置时间为30分钟,5.再把灯一直点亮30分钟关再关灯1分钟在开灯10分钟,6.再打开可程式恒温恒湿高低温实验箱的门把产品拿出来检测是否有问题。
试
验
结
果
试验后灯管灯正常使用,功能正常,表面没有破裂,掉漆,融化,变色,脱落等现象
试验核:日期2016/03/11
深圳雷特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