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3学讲义会行使监督权创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教学设计(第3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七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权力的运行需要受到制约和监督,权力滥用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力的运行规律,以及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权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权力运行的规律,以及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权力的运行需要受到制约和监督,权力滥用会带来负面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权力的运行规律,以及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3.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2.如何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力运行的规律,以及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支持。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权力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权力运行需要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案例中权力运行的问题、权力滥用带来的影响、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提出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具体措施。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学会行使监督权》学案

第三框:《学会行使监督权》学案【知识梳理】1、为什么要行使监督权?(1)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2)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监督权。
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有监督权。
3、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进行监督权的权利,目的是什么?(1)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2)保障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有效行使(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4、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5、我国的监督体系包括哪些?(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2)人民政协的监督(3)新闻舆论的监督(4)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5)司法机关的监督(6)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6、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手段7、新闻监督的作用:新闻监督对反映社情民意,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实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8、批评权和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
批评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有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9、我国各级政府正在不断创新形式,保障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你知道哪些?(1)公布市长热线、市长信箱(2)利用报刊、电视、电台公开政务(3)实行市长接待日★10、我们公民应怎样行使监督权?(1)公民行使监督权是可以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新闻媒体反映等,但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2)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最常用的是用各种方式投诉、举报,但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3)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九年级政治全册 7.3 学会行使监督权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活动二:【阅读探究二】走进新闻监督
阅读书上P94页上的《焦点访谈》
●如果我是那名记者,面对前来说情的父亲将怎么办?
●新闻调查中,记者和被调查对象应持怎样的态度?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群众举报,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明确建立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说明
1.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权利,以保障_________________,保障_________________,
保障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府两院”是指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依法建立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形式的监督?
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沉溺网吧的危害性。
④开展多种多样有益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课外文化生活。
最后,我们诚恳越希望贵部门行动起来,采取措施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
此致 敬礼 姓名 年 月 日
学后反思
●结合“知识链接”探究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的内涵及其保护公民这一权利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体验交流】参与民主监督
●列举你所在地区国家机关政务公开的具体事项,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
●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中学生参与民主监督,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
检测板块
1.2006年8月27,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监督法》。监督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具体应用法律时作出的司法解释,应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这一规定( )
九年级政治7.3学会行使监督权 (共22张PPT)

★中学生参与民主监督,你认为可以做些什 么?P95
可以做群众对政府满意度的调查; 向有关部门反映当地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向政府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③被调查对象要如实向记者反映事件的真相,说 明自己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办法,不要阻扰记者 的采访,不要请人说情,更不能提供假信息。
你最喜欢的新闻监督电视节目或报刊栏目有哪些?
焦点访谈
面 对 面
今 日 说 法
道德观察
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
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三、正确行使监督权利
2017年3月12日,十 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 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 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 院工作报告。
3月12日上午,曹建 明检察长作最高人民 检察院工作报告。
“一府两院”
政府
法院
检察院
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一府两院”)为什么
中考考点: 69、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利的方法有 哪些?P95
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
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 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中考考点: 70、在进行民主监督时,哪些是我 们不能做的?(抄)P95
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捏造或歪 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中考考点: 7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公民怎样正确参与民主监督?) P95
要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 务享有监督权。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有何意义?P93
①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 察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②保障行政 和司法权力的有效行使,③保障人民当家
《学会行使监督权》 正红初中

九年级思品《学会行使监督权》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①回顾八年级下册公民的基本权利。
②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本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课题: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的第三课时《学会行使监督权》三、教材分析【内容分析】《学会行使监督权》是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的第三框题,它选择了与学生比较贴近的监督权作为学习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它由“了解监督机制”、“走进新闻监督”、“参与民主监督”三个话题构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明确建立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感受新闻监督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利的基本方法和渠道。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问题探究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掌握有效行使监督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增强学生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秩序。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闻监督的重要性;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途径。
2、难点:了解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料。
四、教学过程【授课环节】(一)导入新课:活动一: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1、视频链接:江苏一银行行长携2亿巨款举家外逃/programs/view/qZGVkoGpve4/备用网页:/E_ReadNews.asp?NewsID=326082、网页链接:贪官自白:我的错误是在无监督约束下发生的。
——成都龙泉驿区原区委常委朱福忠/rrs/jzcm/200705/305.html想一想:1、导致他们违法犯罪除了自身原因,还有什么原因?(缺乏约束,缺乏监督也是原因之一)2、监督和权力、监督和人民利益、监督和政治文明有什么关系?(P93)通过学生回答,教者明确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苏教版初中政九年级上册7.3学会行使监督权word教案(1)

学会行使监督权教案学科政治课题执教时间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选择了与中学生比较贴近的三项权利作为学习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学情分析本节主要说明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对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要使学生懂得权力需要制约的道理,教学中要结合具体事例讲解。
同时要引导学生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实行依法治国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2.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
3.感受新闻监督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4.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过程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情感价值通过学习,感受新闻监督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增强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
教学重点新闻监督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新闻监督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的作用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在监狱里感慨:“官当到我这一级,实际上就没人监督了。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称:“我当上副省长后,就像小猫关进牛栏里,天马行空,来去自由”思考:“没人监督”和“来去自由”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今后我们该怎样做?探索新知第一目了解监督机制A.图片展示:十届全国人大期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B.思考:为什么“一府两院”要在十届全国人大期间作工作报告?C.探究:结合P93正文,完成课本两题。
(先第二题,再第一题)第二目走进新闻监督A.材料展示:饭局上“搬”来了老爷子(P94)请学生分组续写并表演:父子见面后的对话情景(正反)B.教师点评并展示当时的真实对话情景说明:导学案字体一般为五号宋体,行距15。
16k纸,页边距均为2厘米。
2024年初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范例(三篇)

2024年初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范例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度融合中国及其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强化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育,致力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构建积极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我们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我国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们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洞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人物的重要性,逐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并培养运用该观念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教材内容,我们分析指出,初三上学期的历史教学内容涵盖世界历史,从上古时期延伸至近代,时间跨度广阔。
因此,明确各个时期的历史脉络,总结阶段特征,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成为本学期教学的重中之重。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巩固基础知识,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历史规律,进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有效组织总复习,确保教学质量,也是本学期的教学焦点。
关于学生情况,我们将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
在教学措施方面,我们将致力于:创新性地探究教学新路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通过理解分析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性学习方式。
加强个别辅导,促进班级教学的协调发展,确保每位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为升学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初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范例(二)教学计划旨在构建前沿的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全面成长,着力于传承中华民族及其他世界各国卓越文化,重视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全球视野、价值观和生命观。
引导学生投入探究性学习,丰富教学活动,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跨越历史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能力,力求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实施综合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3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三课时是“权力违法必追责〞。
从教材栏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本课时在前两课时“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的根底上,逐渐递进,逐渐加深学生对“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认知和感受,体会到权力违法必追责,想要不违法,那首先要学好法。
从教学角度分析来看,本课时相对前两课时教学内容有所减少,但涉及的法律知识却更为综合、全面,教材案例有生活,见生活,说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法,我们要依法维权,体会法律的公正,感受到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估计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了解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违法的,要依法改正。
了解对X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当赔偿责任。
2.通过以案说法、法治商量、案例补充等多种合适的方法,认识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判定的法律依据,认识行政诉讼法是公正审理权力违法的重要法律保证。
3.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打算〔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法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方说是通过平常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能力等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同时,通过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平常的观察、了解和交谈,发觉从内容而言,学生在法治学习中更喜欢法治案例等与自身生活贴近的内容。
从学习方法上,对情境剧、以案说法、论辩等生动形象的活动更为感兴趣。
法治教育的难度是有依据的,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作为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已经大大减少,已经初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