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上染率

合集下载

分散染料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

定型温度℃ 180 190 200 210
T染色100℃ 130℃
〔S〕增加
原因:
可及度
2021/7/20
12
分散染料染色的吸附平衡和上染速率
二.染料和纤维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色散力为主,偶极力,诱导偶极力
氢键 大小用内聚能或内聚能密度评价
2021/7/20
13
分散染料染色的吸附平衡和上染速率
三.上染速率
2021/7/20
10
分散染料染色的吸附平衡和上染速率
影响“溶解”因素:
1.无定型区含量 〔S〕 2.染色温度T 〔S〕
T -Δμ0 水中溶解度 〔S〕 3.助剂
分散剂用量 水中溶解度 (增溶作用) 上染率 ∴用量适中(高温高压 1g/L)
2021/7/20
11
分散染料染色的吸附平衡和上染速率
4.热定型
21
涤纶染色工艺
不同载体对上染率影响各异
问题: 载体的致癌性
环保型载体: Polydyol HZV Polydyol HZV-5
2021/7/20
22
涤纶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
100℃60-90min
95℃10min
50℃ 染料 分散剂 载体 缓冲剂pH=5
2021/7/20
淋洗
水洗后处理 (去除浮色和载体)
溶解度
2.T (25℃-80℃) 溶解度
(增加幅度:原溶解度大,增加显著, 反之则增加少)
2021/7/20
5
分散染料溶液的特性
3.结晶颗粒 颗粒大,溶解度小,不易溶解,易结
晶增长(上染率 ) 原因:
小颗粒溶解后,在大颗粒表面形成过饱和溶液, 以原有晶体为晶核,自发晶体增长成更大晶体

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
超细纤维具有显色性低、染色牢度低、上染速率快的特 点,故易染色不匀。一般常规涤纶所用的分散染料对超细纤维 的染色不完全适用。
超细纤维的染色性能
纤维比表面积大, 表面反射光强
比表面积大,染料 吸附速率快
比表面积大,与光接 触面增加,纤维表面 聚集染料量多
难染深色 匀染性差 染色牢度较差
解决途径 •采用吸尽率高、提升力高、发色效果好的染料 •纤维表面粗糙化处理:无机微粒纺丝、等离子处理 •工艺上:控制匀染、增进移染、加强水洗 控制匀染:合理选择匀染剂、适当降低始染温度、控 制升温速率、提高染色温度、加强染液与织物循环、 选择移染性好的染料、中深色采用还原清洗
2、染色工艺说明
1)锦纶分子结构不像涤纶那样紧密,吸湿性和 在水中的膨化程度比较好,玻璃化温度较低 (50-60℃),所以只要在常压沸点染色即能获得 满意效果。 2)一般用醋酸调节pH=5-6。 pH值过高或过 低都将使分散染料水解,发生色变或上染率下 降。
2、染色工艺说明
3)分散染料染锦纶时,可以和弱酸性染料或中性 染料拼混染色,以调整色光并增进匀染度,达到取 长补短的目的。 4)阴离子型分散剂容易被纤维吸收而降低分散染 料悬浮液的稳定性,最好加入非离子型分散剂,或 使用阴离子和非离子复合型分散剂。
常用的染色方法: 酸性浴染色、碱性浴染色
注:碱性浴染色需选择耐碱性好的分散染料,对改善 织物手感、去除织物上油脂、减少齐聚物析出、提高 染色重现性有一定作用,但日耐牢度有所降低。
三、染氨纶
氨纶分子中不含亲水基和强极性基,有一定数量的 弱极性基,可与染料形成范德华力和氢键的结合。但氨 纶中的硬链段含极性基团多,结构紧密,染料难于进入 ,软链段结构松驰,染料易进入,但含极性基团少,与 染料结合能力弱,在湿热条件下易解吸出来。因此,分 散染料上染氨纶平衡上染百分率低,湿处理牢度较差。

分散染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上染涤纶的上染率和分散系数

分散染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上染涤纶的上染率和分散系数

分散染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上染涤纶的上染率和分配系数摘要我们用三种分散冰染料对分散染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进行了检测,在同样的检测条件下我们发现相对于压力上染率改变对温度改变更加敏感。

根据以前的资料我对平衡时的分散系进行了评价[A. Ferri, M. Banchero, L.Manna, S. Sicardi,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high solubilities of dye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 Supercrit. Fluids 30(2004) 41; A. Ferri, M. Banchero, L. Manna, S. Sicardi, A new correlation of solubilities of azoic compounds and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 Supercrit. Fluids 32 (2004) 27].比较高的分配系数证明了流体与涤纶之间的分散比可作为重要参数评价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步骤的性能。

分配系数与三个公式有关;其一是有funazukuri和其他四个参数确定一个半经验公式,说的更精确一些就是一个朗缪尔吸附等温式,一个经验公式和三个实验参数。

这些都由实验数据得来。

最使用的是第二个,当然第三个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由经验方程和实验数据得到的结果比 funazukuri得到的结果更好。

即使它使用很少的试管参数。

关键字;超临界二氧化碳分配系数染料聚合物(四溴对苯二乙酸酯)1 前言在最近十年中利用超临界流体加工聚合物已引起了重视,在这个领域中,申请将添加剂加入聚合母体的也有很多,其中就有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

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水作为传递染料的介质,因此可避免在短时间内产生可生物降解的废水。

学习分散染料的五大性能及测试方法

学习分散染料的五大性能及测试方法

学习分散染料的五大性能及测试方法分散染料的五个主要性能:提升力、覆盖力、分散稳定性、PH敏感性、配伍性。

01提升力①提升力的定义:提升力是分散染料的重要性能之一。

这一特性表示各个染料应用于染色或印花时,染料用量逐步增加,织物(或纱线)上得色深度相应递增的程度。

提升力好的染料,染色深度按染料用量比例增加,说明有较好的染深性;提升力差的染料,染深性差,达到一定深度时,得色就不再随染料用量增加而加深。

② 提升力对染色的影响:分散染料的提升力在具体品种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染深浓色泽要选用提升力高的染料,染鲜艳的浅淡色泽可以选用提升率低的染料。

掌握染料的特性,合理使用,方能达到节省染料、降低成本的效果。

③ 提升力的测试:高温高压染色的染料提升力用%表示,在指定的染色条件下,测得染液中染料的吸尽率,或直接测得染色试样的色深数值。

各染料的染色深度可按1、2、3.5、5、7.5、10%(O.M.F)分成六档,在高温高压染色小样机内进行染色。

热熔轧染或织物印花的染料提升力用g/L 表示。

从生产实际而言,染料的提升力就是染液浓度的变化,即相对于印染成品得色深浅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既可以凭莫测,又可以借助于仪器进行精确的测定色深值,再通过色深公式计算求得分散染料的提升力曲线。

02覆盖力① 什么是染料的覆盖力?如同活性染料或还原染料在染棉时的死棉遮盖性,分散染料对品质差的涤纶的遮盖性这里称做覆盖力。

涤纶(或醋纤)长丝织物,包括针织品,在用分散染料匹染后,常会出现色档。

色档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属于织疵,也有因为纤维品质的差异,通过染色以后暴露出来。

② 覆盖力的测试:选择品质低劣的涤纶长丝织物,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用各色不同品种的分散染料进行染色,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有些色档严重,有些不明显,这反映分散染料对色档有不同程度的覆盖能力。

按灰色标准评级,色差严重的为1级,无色差的为5级。

分散染料对色档的覆盖力决定于染料结构本身,染料初染率高、扩散慢、迁移性差的品种,多数对色档的覆盖力也差。

基于SVM理论的涤纶织物分散染料上染率模型研究

基于SVM理论的涤纶织物分散染料上染率模型研究

相应工艺参数, 使染料充分上染 , 是提高染色一次成 功 率 的有效 途径 l _ 2 一 。
目前 国 内在染 色 工艺 因素 与染料 上染率 的数学
模 型方 面研 究较少 , 国外在 这方 面虽有 一些进 展 , 但 主要针 对 温 度 因素 对 上 染 率 的影 响而 建 立 染 色 温 度 ~上 染 率单 因素模 型 , 忽 略 了其他 工 艺 因 素对 上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 3 8 5 1( 2 0 1 3 )0 1 — 0 0 1 6 - 0 5
基于 S V M 理 论 的涤 纶 织物 分 散 染 料 上 染 率模 型 研 究
巫 静 ,田彦杰 ,汪 澜 ,林俊雄
( 浙 江理 工 大 学 ,a .先 进 纺 织材 料 与 制 备 技 术 教 育 部 重 点 实验 室 ;b .机 械 与 自动控 制 学 院 , 杭州 3 1 0 0 1 8 )
浙江理 工 大学 学报 , 第3 O卷 , 第 1期 , 2 0 1 3年 1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S c i — T e c h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O ,No . 1 ,J a n .2 0 1 3
而 增加 了 额 外 的 能 耗 和 排 放 。在 纺 织 品染 色 过程
( S VM) 理论 , 该 理论 是 建 立 在 统计 学 习 理 论 的 VC
维理 论 和结构风 险 最 小原 理 的基 础 上 , 即 根 据有 限 的样 本信 息在模 型 的复杂 性 和学 习能力之 间 寻求最 佳折 衷 。S VM 理论 能 够 尽 量 提 高学 习机 的推广 能 力, 即使 由有 限数据 集 得 到 的 判 别 函数 对 独 立 的测 试集 仍 能够得 到 较 小 的误 差 。与其 他 学 习 机相 比 , S VM 具有 较好 的泛 化能力 、 非线 性处 理能 力及 高维 处 理能 力跚 , 故 特别适 合 用于影 响 因素多 、 且样 本 不

分散染料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
热稳定性
前言 涤纶染色性能
化学稳定性
分散染料性能
分散染料染色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较小(分子量200-500)结构比较简单的染料 。 它不含有璜酸基so3-,羧基COOH等强亲水基。而只含有一些羧基;氨基, 硝基等弱极性基,是属于水活性很低的 非离子型染料。分散染料需经研 磨形成0.5-2微米的微细颗粒并借助于分散剂悬浮于水中,以此悬浊液 进行染色。
3、染料分子中如果含有羟基,在碱性条件下,羟基能发生离子化,使染料 得水溶性增加,上染率降低。
所以结论是:分散染料染色时,不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一般控制在酸性条 件下PH=5~6较为适宜。色光较鲜艳,上染百分率较高。
五:热稳定性
主要是升华牢度的问题。由于分散染料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分子极 性较小,同比分散染料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和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 间的分子作用力较小,染料分子比较容易离开固体表面跑向空间 即有升华的趋势。
四:化学稳定性:分散染料在某些条件下,结构会发生变化,使染料的水 溶性,色光,上染性能,染色牢度等都发生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又以下 几点:
1、染料中某些基团的水解。 分子中含有脂基,酰氨基、氰基的染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水解。
2、染料的还原分解: 偶氮类分散染料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特别是在高温碱 性条件下,纤维素有一定的还原性。因此如果在高温碱性条件 下分散染料染的涤/棉,或涤/粘混合纺织物,就可能发生这种 状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多能化,即同时上染涤纶及混纺纤维如棉涤纶的染料。(2) 大分子化。能适用于高温高压或热熔法染色的分子量较大,牢度较高 的染料。(3)杂环化,即引入杂环结构以使染料发色鲜艳。染色性 能良好并适应现代染色和印花工艺的需要。
涤纶纤维的强力高弹性好,耐磨,干湿抗皱性好,具有很好的服用性 能。但是涤纶纤维也有缺点,如易摩擦起球,不易染色等等。 A:结构紧密:涤纶纤维大分子属线性分子链,分子链上没有大的侧 链或侧基酚环或芳环,以及基团与基团之间能紧密靠近。因此结构比 较紧密,分子间的微隙小,一般染料很难向纤维内部扩散。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
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加工工艺,它可以使纺织品具有更好的外观和质量。

染色配方是染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染色的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是染色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染料的比例与染色效果有关,染料的比例越高,染色效果越好。

因此,在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中,需要根据染料的性质和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

首先,根据染料的性质,确定染料的比例。

染料的性质包括染料的溶解度、染料的活性、染料的抗氧化性、染料的耐热性等。

根据染料的性质,确定染料的比例,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根据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

染色要求包括染色的颜色、染色的深浅度、染色的耐洗性等。

根据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根据染料的比例,确定染料的用量。

染料的用量是染料比例的重要参考,它决定了染料的消耗量。

根据染料的比例,确定染料的用量,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是染色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在分散染料染色配方比例计算中,需要根据染料的性质和染色要求,确定染料的比例,并根据染料的比例,确定染料的用量,以保证染色的质量和效果。

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
提高温度,有利于染料的扩散,加快染色进程,但会 使分散染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降低,造成染料聚集和水解 ,部分分散染料在高温下可能发生水解或还原,从而引起 色光变化,力份降低,染料破坏,引起色光变化、染色不 匀。
•染色温度太低,上染百分率低 •染色温度太高,对设备要求高 染色最适合温度为130℃,此时上染率高,色光鲜艳, 匀染性好,浮色少。
水洗后处理
2、处方:
分散染料
x(对织物重)
磷酸二氢铵
1 g/L
载体
3-4 g/L
3、注意:
1)采用载体预处理,使纤维膨化充分,有利于染料上染。
2)载体的用量应适当,不同载体使用方法不同。
3)染后载体必须去除干净,否则对色光和牢度都有影响。
2)pH值 pH值过高(>6),染料分解,色光发暗,涤纶受损; pH过低(<5),影响色光和上染百分率。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pH值须稳定,并控制在弱酸性,
即pH值为5~6。常采用醋酸,也可用磷酸氢二铵作缓冲剂。 3)染色时间
•40-60min
4)助剂选用 ①分散剂
高温染色中加分散剂可防止染料凝聚沉淀,有助于染浴 的稳定。 注意:分散剂用量一般1~2g/L,深色少加,浅色多加。 ②匀染剂
4、注意问题
4)后处理:
去除浮色,保证色光纯正和染色牢度
处方:
烧碱(36°Be′) 2.5-5mL/L保险粉(来自5%) 1-2g/L净洗剂
1-2mL/L
70-80℃处理,10-20min
4、注意问题
5)焦油化问题 焦油化问题是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中易产生又不易解
决的问题。焦油化物乃是染液中齐聚物、染料、分散剂和纤 维屑杂质聚集而成的黏稠物,沾附在织物上造成难以纠正的 染疵,沾附在设备上形成难以去除又易沾污织物的积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涤/氨双组分织物分散染料染色的研究
錢紅飛,宋心遠(1﹒東華大學,上海200051﹔2﹒紹興文理學院浙江紹興312000)作者簡介﹕錢紅飛(1964-),女,浙江嵊州人,教授,東華大學在讀博士,主要從事印染加工理論与技術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分散染料在滌綸/氨綸雙組分織物上的上染規律,并對不同品种的分散染料在兩組分上的分配進行了探討。

研究發現,在低溫階段,分散染料主要對氨綸組分上染﹔隨著溫度的上升,分散染料開始從氨綸組分轉移到滌綸組分。

分散染料對滌綸/氨綸兩組分的分配因分散染料的品种而异,淺色品种對氨綸組分表現出較高的上染率,深色品种則對滌綸表現出較高的上染率。

關鍵詞﹕染色﹔分散染料﹔織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聚氨基甲酸酯纖維
0前言
目前,滌綸/氨綸彈力織物染色主要采用分散染料。

由于很多分散染料對氨綸的親和力高、可染性好,因此分散染料對氨綸的沾染嚴重[1]。

在服用過程和耐洗牢度測試時,氨綸上沾染的分散染料很容易從纖維中遷移出來,影響滌綸/氨綸紡織品的濕處理色牢度。

很多分散染料在滌綸上具有良好的耐洗和耐光色牢度,但在氨綸上的耐洗牢度只能達到中等水平,這使得對耐洗色牢度要求高的產品在染色加工中存在較大的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一般有[3]﹕ 在現有的分散染料中進行篩選,選用對氨綸親和力較小,或對氨綸染色具有較好沾色牢度的分散染料[4,5]﹔ 開發專用染色助劑,即氨綸沾色防止劑(防染劑),減輕分散染料對氨綸的上染﹔ 加強還原清洗,洗除沾污在氨綸上的分散染料。

針對上述問題,本項目對分散染料在滌綸/氨綸上的上染規律与分配情況進行了初步探索,期望有助于生產實踐。

1試驗
1﹒1材料与儀器
材料4﹒4tex(Lycra)氨綸裸絲﹔11texDFY+
8﹒25texPOY滌綸織物,168g/m2。

染料分散紅3B、分散紅SE2GF(200%)、分散大
紅SBWFL、分散大紅GR、分散紅玉S2GR、分散黃H3GFL、分散黃RGFL、分散黃棕S2RFL、分散黃棕SE2RL、分散黃棕2RLW、分散嫩黃SE4GL、分散嫩黃H4GL、分散藍2B、分散深藍EXSF、分散翠藍SGL、分散紫HRFL、分散藍2BLN、分散深藍HGL、分散藍SE2R(以上均為商品染料)。

試劑氫氧化鈉、保險粉、碳酸鈉、硫酸銨、丙酮(以上均為化學純)。

儀器L24H1振蕩染色机、722型分光光度計、FA2104S電光分析天平、H24CF快速試色机。

1﹒2試驗方法
1﹒2﹒1前處理
氨綸裸絲用平平加O1g/L,浴比為1︰30,85℃下處理30min,自然晾干﹔滌綸織物用精練劑2g/L,純鹼
1g/L,浴比為1︰30,85℃下處理30min,水洗晾干。

1﹒2﹒2染色
染色處方/%(owf)
分散染料2
硫酸銨/(g/L)1
浴比1︰50
1﹒3測試
1﹒3﹒1分散染料在氨綸組分中上染率的測定
2結果与討論
2﹒1分散染料對滌/氨染色的升溫上染規律
采用低溫型分散藍2BLN、中溫型分散藍SE2R和高溫型分散深藍HGL,在不同溫度下對滌/氨(95/5)雙組分樣品進行恒溫染色,保溫60min。

染后用熱水洗,晾干,分別測定兩組分上染率,其結果見圖1~3。

由圖1、2可看出,低溫階段,隨著溫度的上升,分散染料在氨綸組分中的上染率升高較快,在滌綸組分中的上染率上升較慢﹔當溫度上升至90℃或110℃后,上染到氨綸組分上的分散染料開始向滌綸組分轉移,氨綸組分中分散染料的上染率開始回落,而滌綸組分中分散染料的上染率繼續上升。

這是由于氨綸纖維的玻璃化溫度很低(-50~-30℃)[2],溫度較低時,纖維中的軟鏈段已經發生運動,染料分子可以比較容易地擴散進入纖維﹔而滌綸纖維的玻璃化溫度為80℃,只有當溫度超過90℃以后,無定形區的鏈段才開始運動,上染率開始明顯提高。

分散染料品种不同,其上染規律也有所不同。

低溫型分散染料分散藍2BLN由于分子体積較小,所以在較低的溫度(90℃)下,其在氨綸組分中的上染率就開始下降﹔分散深藍HGL在110℃才開始回落﹔中溫型分散染料分散藍SE-2R則一直呈上升趨勢。

但是,染色溫度超過90℃之后,其在滌綸組分中的上染率提升比在氨綸組分中快。

從圖3可以發現,分散染料在氨綸与滌綸兩組分上的分配,也隨溫度變化而呈現一定的規律。

低溫階段,分散染料在氨
綸上的上染率高于在滌綸上的上染率,三种染料的氨綸上染率之比分別于70℃、90℃和80℃后開始回落。

當溫度達到130℃時,三种染料在兩种織物的上染分配系數為0﹒056、0﹒10、0﹒083,均高于氨綸与滌綸雙組分纖維的重量比(5︰95),即一般染色情況下,分散染料對氨綸組分的上染要高于滌綸組分。

2﹒2分散染料品种与滌/氨上染分配的關系
采用18种常用分散染料,對滌/氨(95︰5)兩种纖維進行染色。

室溫開始染色,以3℃/min升溫至6120℃,保溫30min。

染后分別用熱水清洗或還原清洗,測定各分散染料在兩組分中的上染率(見表1)。

表1中,除几個黃色品种,如分散嫩黃SE4GL、分散嫩黃H4GL和分散黃H3GRL對滌綸、氨綸兩組分上染率均很低外,大多數黃色染料對氨綸具有較高的上染率,如分散黃棕S2RFL、分散黃棕SE2RL和分散黃棕2RCW等,它們在氨綸組分上的上染率均達20%以上。

深色品种除分散藍HGL(對氨綸上染高達11﹒00%)外,其它一些染料,如分散藍2BLN、分散紫HRFL、分散深藍EXSF、分散翠藍SGL和分散藍SE2R等,對氨綸上染較少,最高也不超過9%。

紅色品种則介于黃色与深色品种之間,即對氨綸的上染比黃色少,但比深色品种多。

將染色樣品進行還原清洗,發現所有分散染料對氨綸的上染率均有所下降。

有些分散染料,如分散大紅SBWFL、分散黃H3GRL和分散藍2B等,對氨綸的上染率明顯下降,而某些染料品种染色氨綸,經過還原清洗后,氨綸上染率下降并不明顯,這与分散染料的分子結构及上染情況密切相關。

3結論
氨綸的玻璃化溫度較低,所以在低溫階段,分散染料對氨綸組分有較高的上染率﹔隨著溫度的升高,分散染料在氨綸、滌綸兩組分中的上染率均有明顯升高﹔達到一定溫度時,氨綸上的分散染料開始向滌綸轉移,氨綸中分散染料的上染率降低,而滌綸中分散染料的上染率提高。

一般情況下,分散染料對氨綸組分上染比滌綸組分要多。

不同分散染料品种對滌綸、氨綸兩組分的上染也不同,黃色及個別紅色品种分散染料對氨綸有較高的沾染,深色品种分散染料對氨綸沾染相對較輕。

染色后進行還原清洗,普遍會降低分散染料在氨綸組分上的得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