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
实验报告: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班级任课教师时间
组长组员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3只、电灯3盏、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一、串联电路
1.如图一,按图连接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
L1和L2发光情况(亮灭)填入下表;
2.然后将开关移到L1和L2之间及L2和负极之间,观察L1和L2的发光
情况,填入下表。
开关位置正极和L1之间L1和L2之间负极和L2之间
开关通断闭合断开闭合断开闭合断开
发光情况
二、并联电路
1.如图二,按图连接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S1和S 2,观察电路
中L1和L2发光情况(亮灭)填入下表;
2.然后进行如下操作:①S断开,S1和S 2闭合;②S、S1闭合,S 2断开;③S、S2
闭合,S1断开的操作,同时观察电路中L1和L2发光情况填入下表。
开关通断S、S1、S 2闭合S断开,S1和S 2闭合S、S1闭合,S 2断开S、S2闭合,S1断开
发光情况L1和L2都L1和L2都L1;L2L1;L2
数据统计、处理及实验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途径只有条,流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也流经别的用电器,整个电路只需个开关控制,开关所在位置对电路控制影响。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途径有或两条以上,干路开关控制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电路,各支路可以工作。
学生自评教师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

电流路径有干路和多条支路, 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不同位置的开关控制的电路不同. 8
你能看出下列电路哪些是串联电 路哪些是并联电路吗?
左边是串联电路
右边是并联电路
电冰箱原理图
冷藏室灯泡 冰箱门开关
M
温控器开关 压缩机电机
节日里的小彩灯采用串联或并联 的方式
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是并 联的
L1 S3
L2
S1
S2
如图,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串 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2 ,断开开 关 S1 S3,若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 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1 S3 ,断 开开关 S2 .你认为此电路设计有
问题吗?
S2,S3不能同时 闭合,此电路设 计不完善.
L1 S3
L2
S1
S2
如图,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串 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2 ,断开开 关 S1 S3,若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 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1 S3 ,断 开开关 S2 .你认为此电路设计有
如图,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串 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2 ,断开开 关 S1 S3,若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 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断 开开关 .你认为此电路设计有 问题吗?
L1 S3
L2
S1
S2
如图,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串 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2 ,断开开 关 S1 S3,若要使小灯泡L1,L2组成 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1 ,断 开开关 .你认为此电路设计有
后门开关 后门门铃
作业
1.阅读P97 《科学世界》 2.动手动脑学物理 1,2题
问题吗?
S2,S3不能同时 闭合,此电路设 计不完善.
L1 S3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3串联和并联》表格式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15.3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初步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连接、开关作用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会识别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教学突破】通过连接实物电路、画电路图,列举生活生产实例等多方式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教具及实验器材】教师准备:自制暗箱、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2.5V、3.8 V的灯泡和灯座各2个、开关三个、1.5v干电池2节、导线若干等(以上器材每四个学生一组一套)【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电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通过启发,尽可能在全班范围内出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
)接法2:接法2:【顺势追问】你能根据连接的实物电路画出电路图吗?观察电流的路径,分析并归纳电流的流向。
分别把开关改接到和C 两点,观察开关控L 1SL 2B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按如下操作观察开关究,有两位同学互相合作连接电路示教板2.街旁的路灯排成一列,路灯是串联还是并联?4.顺势提出【板书设计】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一、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相互影响③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2.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联连接起来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②用电器互不影响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二、生活中的电路家庭电路、路灯、、、、、、【教学反思】一、本课的亮点: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连接电路,自己找到两种连接方式,然后画出电路图,交流讨论两种连接方式的不同,认识了串联和并联电路。
初三物理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初三物理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初三物理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人教版)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衔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造用能否改动了,并区分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并联电路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区分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衔接1-3的实物电路图.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衔接并联电路,然后停止下述实验和观察:a. 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b. 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c. 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假设开关的位置改动了,它的控制造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_______________用电器.。
初二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

在电子设备中,串联电路常用 于实现特定的功能,如放大器
、振荡器等。
在电力系统中,串联电路用于 分配电力和调节电压。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串联电 路用于控制各种机械和设备。
02
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定义
总结词
并联电路是指两个或多个用电器同时连接到电源的两端,电流在各支路中分别 流过。
详细描述
在并联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各个用电器的两端,电流从正极出发 ,分别流经各支路,最后回到负极。各支路中的电流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步骤五
清理实验现场,整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安全卫生。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在搭建电路时,要确保线路连接正确无误,避免短路或 断路现象的发生。
注意安全用电,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 操作,避免损坏仪器或发生测量误差。
05
习题与解答
基础习题
基础习题1
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 电路?请分别给出定义
。
基础习题2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 流向是怎样的?在并联
电路中又是怎样的?
基础习题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是什
么?
基础习题4
如何判断一个电路是串 联还是并联?请给出判
断方法。
进阶习题
进阶习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果增加一个 电阻,电流会如何变化?在并
步骤一
准备实验材料,检查元件 是否完好,确保电源安全 可靠。
步骤二
按照电路图搭建串联电路 ,连接好所有元件,确保 线路连接正确无误。
步骤三
按照电路图搭建并联电路 ,注意分支点的位置和连 接方式,确保线路连接正 确无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ppt课件

I1
I I2
R1
I3
R2
R3
结论:并联电路中,每个电阻分得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并联电路
I I1 R1 R2
I2 U
IR U
结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问题与思考
思考1:R1和R2并联后R=?
思考2:由
可知,R比其中任一
个导体的电阻R1和R2都要小,你能解释这 是什么原因吗?
。
R1
A
R1
R3 B
R2
A
R2
B
答案:6:3:2
R3
2.电路元件的处理技巧
(1)若电阻上没有电流流过时,该电阻相当于导线。 (2)理想电流表的内阻可看成零,理想电压表的内阻可看成无穷 大.故电流表可先用导线替代,电压表可先看成断路。
(3)复杂电路先根据以上技巧画出等效电路图,再进行分析计算。
★特别注意:与电压表串联的任何用电器,都相当于导线; 与稳定电容器串联的任何用电器也只相当于导线。
串联电路
【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以认 为每个电阻从总电压中分得一部分。因此,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
R1
R2
R3
U1
U2
U3
结论:串联电路中,每个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串联电路
I
R1
R2
U1
U2
U
I
R
U=U1+U2
U
R=R1+R2 思考:多个电阻串联呢?
R = R1 + R2 +···+ Rn
电压关系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_之__和____,
初三物理全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新人教版

•2.并联电路:
•0 •2
•3
•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0 = I1 + I2 + I3
• 讨论:如果有更多的导体串联或并联,结论如何 ?
•三、电压特点
•1.串联电路:
•0
•1
•2
•3
•①各点的电势与各点之间的电势差有什么关
系?•U01=φ0-φ1
•U12=φ1-φ2
•U23=φ2-φ3
•讨论:如果有更多的导体串联或并联,结论如何?
•三、电阻特点
•1.串联电路:
•I •R1
•R2
•U1 •U •U2
•讨论:多个电阻串联呢?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
•I •R1
•I 1
•I2 •R2
•U
•讨论:多个电阻并联呢 ?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 和
•四、串并联电路特点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当堂练习
• 如图所示电路,当ab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cd 两端为20V,当cd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ab两端电
压为50V,则R1:R2:R3为( •A )
•a
•c
•A.4:2:1 B.2:1:1
•R1
•R3
•R2
•R1
•R3
•C.3:2:1
初三物理全册《串联电路和 并联电路》课件新人教版
•一、认识电路
•1.什么是的串联?
•把几个导体元件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
•2.什么是电路的并联?
•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 •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
•二、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实验报告篇一:13、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单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小组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时间:__________【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开关的连接和控制作用。
3、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通过电路的连接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小灯泡2只,灯座2个、电池组,开关3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一)提出问题: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有什么特点?(二)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辨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将对应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图1________电路图图2_________电路图(四)进行实验(: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实验报告)与收集证据: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1)、断开开关,按照图1电路图连接电路。
(2)、经检查(亦可以生生互检或由老师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2、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1)、断开开关,按照图2电路图连接电路。
(2)、经检查(亦可以生生互检或由老师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器材。
(五)分析与论证: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有什么特点吗?(1)串联电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