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和地下水动力学试题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A. 水沉积物B. 水资源C. 地下水D. 水文循环2. 地下水通过()而重新进入大气层。

A. 蒸发作用B. 降雨C. 河流补给D. 表层水文循环3.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天然排泄B. 人为开采C. 水文建设D. 污染4. 地下水流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压力C. 渗透系数D. 孔隙度5.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来研究。

A. 水文循环B. 地下水位观测C. 水文地质调查D. 地下水污染监测6.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B. 河流水体C. 地表径流D. 蒸散发作用7.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城市地面沉降B. 地震C. 水文断层破裂D. 地球轨道变化8.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的贮存形式?A. 地下河流B. 地下湖泊C. 地下岩石裂隙D. 地下土壤孔隙9. 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

A. 钻孔B. 遥感技术C. 地震勘探D. 水样分析10.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一般是()。

A. 由低到高地势B. 由高到低地势C. 横向流动D. 纵向流动11.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A. 岩石类型B. 地下水位C. 地下水流速D. 水体温度12. 地下水的利用包括()。

A. 城市供水B. 农田灌溉C. 工业用水D. 以上答案都正确13. 地下水的危害主要包括()。

A. 水灾B. 地下空洞C. 沉降D. 以上答案都正确14.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温度C. 地下水含盐量D. 地下水流速15.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

A. 充分利用地下水B. 保护地下水质量C. 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D. 以上答案都正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 1 )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17.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发地( 2 )沉降。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绪论⼀、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与岩⽯圈、⽔圈、⼤⽓圈、⽣物圈以及⼈类活动相互作⽤下地下⽔⽔量和⽔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类服务。

2、地下⽔:地下⽔是赋存于地⾯以下岩⽯空隙中的⽔。

⼆、填空题1、⽔⽂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科学。

它研究岩⽯圈、⽔圈、⼤⽓圈、⽣物圈及⼈类活动相互作⽤下地下⽔⽔量和⽔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致灾因⼦、⽣态环境因⼦、和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答:(1)地下⽔赋存条件;(2)地下⽔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的⽔质;(4)地下⽔动态规律;(5)地下⽔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资源的开发利⽤。

第⼆章地球上的⽔及其循环⼀、名词解释:1、⽔⽂循环:发⽣于⼤⽓⽔、地表⽔和地壳浅表地下⽔之间的⽔⽂交换。

⽔⽂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于⼤⽓圈到地幔之间的⽔分交换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在重⼒作⽤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流。

4、海陆之间的⽔分交换称为⼤循环,海陆内部的循环称为⼩循环。

⼆、填空1、⾃然界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循环和地质循环。

2、太阳辐射和重⼒⽔循环是⽔⽂循环的⼀对驱动⼒,以蒸发、降⽔和径流等⽅式周⽽复始进⾏的。

3、主要⽓象要素有⽓温、⽓压、湿度、蒸发、降⽔。

三、问答题1、简述⽔⽂循环的驱动⼒及其基本循环过程?⽔⽂循环的驱动⼒是太阳辐射和重⼒。

地表⽔、包⽓带⽔及饱⽔带中浅层⽔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变为⽔蒸⽓进⼊⼤⽓圈。

⽔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

落到陆地的降⽔,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部分渗⼊地下,部分滞留于包⽓带中,其余部分渗⼊饱⽔带岩⽯空隙之中,成为地下⽔。

地表⽔与地下⽔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运动有利?a) 断裂带b) 折叠褶皱c) 岩浆侵入岩d) 石灰岩溶蚀答案:d) 石岩岩溶蚀2. 以下哪种地层对地下水不透水?a) 砂岩b) 粘土c) 砾石d) 砂砾岩答案:b) 粘土3.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流动的控制因素?a) 地层裂隙b) 斜坡c) 水文地质构造d) 岩性答案:b) 斜坡4. 地下水循环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流c) 地面径流d) 河流答案:a) 大气降水5. 以下不属于地下水循环路径的是?a) 表层径流b) 蒸发蒸腾c) 再生雨d) 井水答案:a) 表层径流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下水流动速度快于地表水。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2. 地下水是地球深部加热造成的。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地下水流动方向仅受地表水流动方向的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4. 砂岩地层比砂砾岩地层更透水。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 地下水污染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要说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蒸发蒸腾、地下水流动等。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起点,地面径流是指由地面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径流,蒸发蒸腾则是指水蒸发成水蒸气,地下水流动则是地下水在地下岩层中的流动过程。

2. 为什么地下水循环系统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答案:地下水循环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维持植物生长;同时地下水可以渗入地下河流、湖泊等水体,保持水体的稳定;还可以维持生物的生存,为生态系统提供所需的水源,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综合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结合你对水文地质学的理解,阐述地下水循环系统与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

地下水动力学考试题一及地下水动力学习题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考试题一及地下水动力学习题答案

模拟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给水度值的大小只与水位变动带的岩性有关。

()2.贮水系数的大小与含水层和水的弹性性质有关。

()3.水力坡度值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4.地下水运动是一维的、二维的还是三维的与所选取的坐标系有关。

()5.渗透系数大的含水层,其出水能力亦大。

()6.导水系数在三维条件下是无意义的。

()7.黄土属于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

()8.各向同性介质中,无论均质还是非均质流线和等水头线都处处交。

()9.在有垂直入渗的稳定流动中,潜水浸润曲线是随时间变化的。

()10.贯穿整个含水层的水井均称为完整井。

()11.水平等厚的承压完整井流,等水头面是一系列同心圆柱面。

()12.当河间地块两侧河水位一致时,河间地块的透水性是渐变的,则潜水分水岭的位置偏向渗透系数大的一侧。

()13.假如要修建一个水库,从考虑渗漏这个角度看,水库应修在降雨量小的地方。

()14.Dupuit公式的假设条件之一是抽水前地下水是不流动的。

()15.由于没有考虑水跃现象,按Dupuit公式算出的浸润曲线和流量都是不准确的。

()16.稳定井流中,只要给定边界水头和井中的水头,抽水井附近的水头分布就确定了。

()17.越流系统的稳定井流,主含水层的贮水系数越大,降深就越小。

()18.对干扰井群,当流量不变时,干扰井的降深比它单独工作是的降深要小。

()19.当涌水量Q为定值时,Theis公式中的时间与降深成正比。

()20.满足Theis条件的井流,每个断面的水头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最后等速。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达西定律适用于层流范围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2.如图所示的水文地质条件,已知水流为稳定的二维流,问断面1和2哪个水力坡度大?说明理由并示意画出水头线。

(6分)3. 如图所示水文地质模型,河渠基本平行,潜水流可视为一维流,地下水做稳定运动,请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

(6分)4. Dupuit公式的假设条件有哪些?(6分)5、潜水流中的滞后现象是由于渗透系数值变小而引起的吗?为什么?(6分)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请试绘出双层地基中的流网图,已知k1<k2(2)试画出下图所示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渗流流网图。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第十一章裂隙水 (42)第十二章岩溶水 (45)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二、填空题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答:(1)地下水赋存条件;(2)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水的水质;(4)地下水动态规律;(5)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文交换。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4、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海陆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二、填空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太阳辐射和重力水循环是水文循环的一对驱动力,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三、问答题1、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水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发展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不断转换水质得以净化。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方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下水动力学,下面将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选择题1.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哪个方面?A. 地下水的来源B. 地下水的质量C. 地下水的流动D. 地下水的利用答案:C2. 地下水动力学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哪个?A. 黏性流体模型B. 不可压缩流体模型C. 渗流模型D. 渗透模型答案:C3. 地下水动力学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流动速度影响最大?A. 温度B. 地下水位C. 地下水压力D. 地下水的渗透性答案:D4. 地下水动力学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流动方向影响最大?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的渗透性C. 地下水压力D. 地下水的温度答案:A5. 地下水动力学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方向都有影响?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的渗透性C. 地下水压力D. 地下水的温度答案:C二、填空题1. 地下水动力学中,地下水流动的基本方程是_______方程。

答案:达西-里奇达方程2. 地下水动力学中,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用_______表示。

答案:Darcy速度3. 地下水动力学中,_______是指地下水流动的主导方向。

答案:流向4. 地下水动力学中,_______是指地下水流动的主导力量。

答案:压力5. 地下水动力学中,_______是指地下水流动的主要阻力。

答案:摩擦阻力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达西-里奇达方程。

答案:达西-里奇达方程是地下水动力学中的基本方程,描述了地下水流动的速度与渗透性、梯度和流体的粘性之间的关系。

方程的形式为Q = -K·A·(dh/dl),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地下水流量,K是渗透系数,A是截面积,dh/dl是水头梯度。

2. 地下水动力学中,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的高度,地下水压力是指地下水对地下岩石或土壤施加的压力。

水文考试试题

水文考试试题

水文考试试题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讨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感化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革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九九一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均质土层饱水带与包气带中的渗透系数K值有何区别?其原因是什么?(15分)
二、试分析我国上海、天津、常州等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并说明防治这类地面沉降的主要途径。

(20分)
三、什么是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说明两者在供水中有何作用。

(15分)
四、国外某一松散沉积物供水水源地,含水层中有石膏(CaSO4),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结果,硬度大幅度上升,PH值明显下降。

试述产生此现象的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20分)
五、松散沉积物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请阐述。

(15分)
六、试述测定松散沉积物孔隙度(n)的方法。

已知沉积物的容重(ρb )和密度(ρ),能否求出n,并列出公式?(15分)
一九九一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地下水动力学》试题
一、试讨论潜水含水层中的导水系数与给水度之间的关系。

(10分)
二、试说明下列概念及相互关系:渗透流速、地下水流速。

(10分)
三、试论述潜水含水层中按规范进行的稳定流抽水试验是否可求给水度。

(20分)
四、试论水均衡法与数值法在计算中有何异同。

(20分)
五、如题五图所示,假定河床切割深度为X,河水位至潜水含水层隔水底板的高度为H1,潜水均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K。

试讨论,在河岸旁距离L处有一完整井以定水位H0抽水时,河床切割深度对完整井抽水量的影响。

(20分)
六、如题六图所示,为一垂直剖面,河床切割含水岩层,此含水岩层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含水层厚度为M,渗透系数较上层的小,假定A点的水位是固定的。

试示意绘出不同河水位时的河流左岸侵润曲线,并加以讨论。

(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