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十六答案

合集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选择题(2013·崇雅模拟)下表为“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读表回答1~2题。

1.与此时期美国人口迁移特点不符的是( ) A .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 .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C .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 .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2.导致此时期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环境质量的变化 B .地区间气候差异 C .经济收入的变化D .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3·济南调研)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4.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D .乙、丁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表”。

读表回答5~6题。

A .韩国、泰国、菲律宾B .菲律宾、泰国、尼泊尔C .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D .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6.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B .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C .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D .“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

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 .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 .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 .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 .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2011·上海高考)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6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

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

下图示意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塬坡发育主要由于()A.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B.风力侵蚀和风力搬运C.风力侵蚀和重力坍塌D.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2.随着塬坡的发育()A.塬面扩大B.沟沿线收缩C.沟谷变长D.流域面积缩小1.D 2.C第1题,读图可知,塬坡发育的过程是流水侵蚀造成的塬面缩小的过程,塬坡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坡度较大,因此在流水侵蚀的过程中塬坡上也伴随着重力坍塌,D正确。

第2题,随着塬坡的发育,地势起伏变大,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作用持续加强,沟谷不断变深变长,原有的塬面持续被侵蚀,面积不断缩小,沟沿线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不断延伸;流域面积是由分水岭决定的,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故选C。

江心洲是江河中的沙洲岛,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形成。

它是江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

“湖岛”是指拥有与河道隔离的独立水体的江心洲。

图1示意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某典型“湖岛”的发育过程,图2示意“湖岛”剖面形态,“湖岛”上覆盖着季节性被洪水淹没的洪泛森林。

据此完成3~4题。

3.与一般的江心洲相比,“湖岛”的形成反映出当地()A.沙源不足B.适宜森林生长C.降水量少D.河流常年泛滥4.形成“湖岛”的河段()A.落差大B.流速较慢C.基岩裸露D.水流缩窄3.A 4.B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江心洲是江心滩不断增大淤高形成的,说明江心洲形成的河道泥沙含量较大,沙源丰富,而“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泥沙沉积较少,说明沙源不足,A正确;“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的,不能反映“湖岛”适宜森林生长的信息,B错误;该地位于亚马孙河流域,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较大,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上覆盖着季节性被洪水淹没的洪泛森林”可知,河流为季节性泛滥,D错误。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说明河流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B正确;河流落差大、水流缩窄,都会导致河流流速加快,不利于泥沙沉积,A、D错误;材料未反映基岩的相关信息,若基岩裸露,则泥沙来源较少,不利于“湖岛”形成,C错误。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三单元 第16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三单元  第16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错选的原因在于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质认识不清,误认为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已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正确的理解应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依然会存在。

答案:B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如图所反映的趋势你认为应该是()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国有化趋势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D.出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趋势,产生“新中间阶层”解析: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呈现出股票分散化,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答案:C3.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哪些变化()①经营者革命②人民资本主义③福利制度的建立④实现企业国有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解析:惠普公司不是单个家族所拥有,是资本社会化的表现,这就是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公司不是由惠普家族经营,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是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即“经营者革命”。

由此可见,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国有化”问题,③④不正确。

答案:C4.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16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16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麦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 )①细胞质基质②线粒体③细胞膜④内质网A.①②B.②③D.③④C.①④解析:选A 小麦种子既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内)产生CO2,也可以通过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

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B.②③A.①④D.②④C.①③解析:选C 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反应发生在线粒体中。

3.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各种代谢的枢纽。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只有在无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C.动物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D.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解析:选B 植物在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都有丙酮酸、[H]的产生;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如硝化细菌),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4.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物质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解析:选C 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且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5.下面为不完整的人体细胞呼吸示意图,其中产生ATP最多的过程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B 图中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六力的合成和分解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六力的合成和分解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六力的合成和分解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训练(十六) 力的合成和分解(第1课时)A级—学考达标1.如图所示,A、B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绕绳装置,转动A、B改变绳的长度,使光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下降。

关于此过程绳上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D.不能确定解析:选B 当改变绳的长度,使光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下降时,两绳间的夹角会逐渐变小,而它们的合力是不变的,故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将会逐渐减小,选项B正确。

2.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A.a2+b2B.a2+b22C.a+bD.a+b 2解析:选B 假设两个力分别为F1、F2,则同向时F1+F2=a,反向时F1-F2=b,解得F1=a+b2,F2=a-b2。

故当两力垂直时F=F12+F22,代入数据可得F=a2+b22,选项B正确。

3.下列几组力中,合力有可能为零的是( )A.5 N,10 N,4 N B.10 N,20 N,40 NC.12 N,5 N,17 N D.2 N,6 N,9 N解析:选C 三个力合成时,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在另外两个力的大小的和与差之间,则合力可以等于零,由此可知选项C中的合力可能为零。

4.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G1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力G2,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1和G2的代数和等于GB.G2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G1和G2的受力物体是斜面上的物体D.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解析:选D 重力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G2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G1,G1和G2的矢量和等于G,故A错误;G2是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分力,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故B错误;G1和G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根据平衡的条件可知,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一定竖直向上,故D正确。

2019年物理新同步粤教版必修一精练: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2019年物理新同步粤教版必修一精练: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影响加速度的因素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解析:选B在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B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较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小B.受到合外力较小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小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选D加速度的大小由质量和合外力共同确定,只知道质量大小或合外力的大小,不能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A、B错;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但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C错,D对。

3.物体放在足够长的光滑木板一端,在将木板这端抬起一个较小角度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解析:选A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合力沿木板平面向下,在将木板抬起的过程中,物体质量不变,合外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

4.(多选)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运动,并不表明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B.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其速度必将发生变化C.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其加速度必将发生变化D.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其加速度可能发生变化解析:选AB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对;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必然产生加速度,合力一定,加速度一定,有加速度,速度必然变化,B对,C、D错。

5.(多选)要使物体加速度增大,下列方法一定可行的是()A.合力增大,质量增大B.增大物体的速度C.质量减小,合力不变D.合力增大,质量减小解析:选CD合力增大产生加速度增大的效果,质量增大产生加速度减小的效果,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增大,所以A不对;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无关,所以B错;质量减小,合力不变或增大,则加速度一定增大,所以C、D对。

全国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物理课时跟踪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

全国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物理课时跟踪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训练(十六)一、选择题1.(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W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公式中的W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解析]公式W=E k2-E k1中的“W”为所有力所做的总功,A错误,B正确;若W>0,则E k2>E k1,若W<0,则E k2<E k1,C正确;动能定理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均适用,D错误.[答案]BC2.如右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解析]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对A的摩擦力,对A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有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即B对;A对B的摩擦力与B 对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 在B 上滑动,A 、B 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相等,C 错;对B 应用动能定理,W F -WF f =ΔE k B ,即W F =ΔE k B +WF f 就是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 错;由前述讨论知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 的动能增量(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 错.[答案] B3.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 ,在力的方向上获得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如右图所示,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 )A.16m v 2 B.14m v 2 C.13m v 2 D.12m v 2[解析] 在合力F 的方向上,由动能定理得W =Fl =12m v 2,某个分力的功为W 1=F 1l cos30°=F 2cos30°l cos30°=12Fl =14m v 2,B 正确.[答案] B4.(2015·浙江五校联考)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 的力F ,将2 kg 的物体由沙坑表面静止抬升1 m 时撤去力F ,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若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 )A .20 JB .24 JC .34 JD .54 J[解析] 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 的力F ,将2 kg 的物体由沙坑表面静止抬升1 m时,由动能定理,Fh-mgh=12,撤去力F后由动能定理,mg(d+h)2m v-W=0-12,联立解得W=mg(d+h)+Fh-mgh=Fh+mgd=30×1 J+2m v2×10×0.2 J=34 J.选项C正确.[答案] C5.(多选)(2016·山西太原一中检测)质量为15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A.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解析]由图象可求前25秒内的位移,即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区域的面积,可求平均速度,故A正确.前10秒内图线的斜率即为前10秒内的加再由v=xt速度,故B正确.前10秒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未知,因此汽车所受阻力不能求,故C错.由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与动能增量相等,故D正确.[答案]ABD6.(2015·宁夏银川检测)光滑斜面上有一个小球自高为h的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抵达光滑的水平面上的B点时速率为v0.光滑水平面上每隔相等的距离设置了一个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的阻挡条,如图所示,小球越过n条阻挡条后停下来.若让小球从2h高处以初速度v0滚下,则小球能越过阻挡条的条数为(设小球每次越过阻挡条时损失的动能相等)()A.n B.2n C.3n D.4n[解析]小球第一次从释放至到达B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12m v2,由B点到停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nW=0-12m v 2.小球第二次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2h-n′W=0-12m v 2,解得n′=3n.[答案] C7.(2015·临沂检测)物体在恒定阻力作用下,以某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直到停止.以a、E k、s和t分别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动能、位移的大小和运动的时间,则以下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解析]物体在恒定阻力作用下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不变,随位移不变,选项A、B错误;由动能定理,-fs=E k-E k0,解得E k=E k0-fs,选项C正确E k=12mv2=12m(v0-at)2D错误.[答案] C8.(多选)(2016·孝感统测)如图所示,汽车通过轻质光滑的定滑轮,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井中拉出,绳与汽车连接点距滑轮顶点高h,开始时物体静止,滑轮两侧的绳都竖直绷紧,汽车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运动到跟汽车连接的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时,则()A.从开始到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时,拉力做功mghB.从开始到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时,拉力做功mgh+38m v2C.在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时,拉力功率为mg vD.在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时,拉力功率大于32mg v[解析]汽车以v向右匀速运动,运动到跟汽车连接的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时,物体上升的高度恰为h,对速度v分解可知沿细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32v,根据动能定理可知A错误、B正确;由于物体加速上升,故细绳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细绳拉力的功率大于32mg v,C错误,D正确.[答案]BD9.(多选)如图所示,AB为半径R=0.50 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0.45 m.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从圆弧轨道A端由静止释放,到达轨道B端的速度v=2.0 m/s.忽略空气的阻力.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滑块在圆弧轨道B端受到的支持力大小F N=16 NB.小滑块由A端到B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3 JC.小滑块的落地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x=0.6 mD.小滑块的落地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x=0.3 m[解析]小滑块在B端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 v2R,解得F N=18 N,A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mgR-W=12m v2,解得W=mgR-12m v2=3 J,B正确;小滑块从B点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x=v t,竖直方向上h=12gt2,解得x=v·2hg=0.6 m,C正确,D错误.[答案]BC10.(多选)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 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0~t1时间内F的功率逐渐增大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C.t2时刻后物块A做反向运动D.t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解析]0~t1时间内,物块静止,F的功率为零,A错误;t2时刻合外力最大,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B正确;t2时刻后物块A继续向前运动,C错误;t1~t3时间内,物块一直加速运动,t3时刻后物块做减速运动,所以t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D正确.[答案]BD二、非选择题11.(2015·湖北襄阳四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联考)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拉力方向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 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 k-x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2)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拉力F 的大小.[解析] (1)从图线可知物体初动能为2 J ,则E k0=12m v 2=2 J得v =2 m/s.(2)在位移为4 m 处物体的动能为E k =10 J ,在位移为8 m 处物体的动能为零,这段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设摩擦力为F f ,则-F f x 2=0-E k =0-10 J =-10 J得F f =-10-4 N =2.5 N因F f =μmg故μ=F f mg =2.510=0.25.(3)物体从开始到移动4 m 这段过程中,受拉力F 和摩擦力F f 的作用,合力为F -F f ,根据动能定理有(F -F f )·x 1=E k -E k0故得F =E k -E k0x 1+F f =⎝ ⎛⎭⎪⎫10-24+2.5 N =4.5 N. [答案] (1)2 m/s (2)0.25 (3)4.5 N12.(2015·昆明一中、玉溪三中统考)如图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面CDM 分别与光滑斜面体ABC 和斜面MN 相切于C 、M 点,斜面倾角分别如图所示.O 为圆弧圆心,D 为圆弧最低点,C 、M 在同一水平高度.斜面体ABC 固定在地面上,顶端B 安装一定滑轮,一轻质软细绳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分别连接小物块P 、Q (两边细绳分别与对应斜面平行),并保持P 、Q 两物块静止.若PC 间距为L 1=0.25 m ,斜面MN 足够长,物块P 质量m 1=3 kg ,与MN间的动摩擦因数μ=13,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sin37°=0.6,cos37°=0.8)(1)小物块Q的质量m2;(2)烧断细绳后,物块P第一次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物块P在MN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解析](1)根据平衡条件,满足:m1g sin53°=m2g sin37°可得m2=4 kg(2)P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1gh=12m1v2D由几何关系h=L1sin53°+R(1-cos53°)运动到D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D-m1g=m1v 2 DR解得F D=7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P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78 N(3)分析可知最终物块在CDM之间往复运动,C点和M点速度为零由全过程动能定理得:m1gL1sin53°-μm1g cos53°s总=0解得s总=1 m[答案](1)4 kg(2)78 N(3)1 m。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6 试题解析.pdf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6 试题解析.pdf

课时跟踪检测16(情态动词)Ⅰ.单项填空1.Don't use water to put out the fire if oil catches fire. As is known, oil ________ float on water.A.shall B.mustC.may D.will答案与解析:D will用于陈述真理性的事实,意为“常常会,总是”。

句意:当油着火的时候不要用水来灭火。

众所周知,油会浮在水面上。

2.—Did your mother sleep well last night?—She ________ have slept through all those noises.A.mustn't B.may notC.can't D.won't答案与解析:C根据信息词all those noises可知,她不可能在那种吵闹的环境里睡好觉。

对过去动作的推测表示“不可能做某事”应用couldn't/can't have done。

3.My newly-purchased magazine is nowhere to be found.________ I have left it on the train?A.Could B.ShouldC.Must D.Would答案与解析:A句意:我新买的杂志到处都找不到。

我会不会把它落在火车上了呢?could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的推测。

should have done“过去本应该做某事(事实上没有做)”;must have done“过去一定做了某事”;would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的虚拟。

4.Our house is on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in winter the winds ________ be pretty cold.A.must B.ought toC.can D.need答案与解析:C句意:我们的房子在山顶上,在冬天这里的风非常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十六)答案: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基础知识训练:1.下列等式错误的是()A.a+0=0+a=a B.u u u rAB+u u u rBC+u u u rAC=0C.u u u rAB+u u u rBA=0 D.u u u rCA+u u u rAC=uuu rOA+u u u rCO+u u u rAC解析:选B由向量加法可知u u u rAB+u u u rBC+u u u rAC=u u u rAC+u u u rAC=2u u u rAC.2.(u u u rAB+u u u u rMB)+(u u u rBO+u u u rBC)+u u u u rOM等于()A.u u u rBC B.u u u rAB C.u u u rAC D.u u u u rAM 解析:选C原式=u u u rAB+u u u u rMB+u u u rBO+u u u rBC+u u u u rOM=(u u u rAB+u u u rBC)+(u u u u rMB+u u u rBO+u u u u rOM)=u u u rAC+0=u u u rAC.3.下列各式不一定成立的是()A.a+b=b+a B.0+a=a C.u u u rAC+uuu rCB=u u u rAB D.|a+b|=|a|+|b|解析:选D A成立,为向量加法交换律;B成立,这是规定;C成立,即三角形法则;D不一定成立,只有a,b同向或有一者为零向量时,才有|a+b|=|a|+|b|.4.在矩形ABCD中,|u u u rAB|=4,|u u u rBC|=2,则向量u u u rAB+u u u rAD+u u u rAC的长度等于()A.25B.45C.12 D.6解析:选B因为u u u rAB+u u u rAD=u u u rAC,所以u u u rAB+u u u rAD+u u u rAC的长度为u u u rAC的模的2倍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设u u u rAB+uuu rCD+u u u rBC+u u u rDA=a,且b是一非零向量,则下列结论:①a∥b;②a+b=a;③a+b=b;④|a+b|<|a|+|b|.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解析:选A∵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u u u rAB+uuu rCD=0,u u u rBC+u u u rDA=0,∴a为零向量,∵零向量和任意向量都平行,零向量和任意向量的和等于这个向量本身,6.uuu rPQ+u u u u rOM+uuu rQO+u u u u rMQ=________.解析:原式=uuu rPQ+uuu rQO+u u u u rOM+u u u u rMQ=uuu rPQ+u u u u rQM+u u u u rMQ=uuu rPQ.7.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u u u rAB=a,u u u rAC=c,u u u rBC=b,则|a+b+c|=________.解析:|a+b+c|=|u u u rAB+u u u rBC+u u u rAC|=|u u u rAC+u u u rAC|=2|u u u rAC|=2 2.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1)u u u r AB +u u u r AD =________;(2)u u u r AC +uuu r CD +u u u r DO =________;(3)u u u r AB +u u u r AD +uuu r CD =________;(4)u u u r AC +u u u r BA +u u u r DA =________.解析:(1)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为u u u r AC .(2)u u u r AC +uuu r CD +u u u r DO =u u u r AD +u u u r DO =u u u r AO .(3)u u u r AB +u u u r AD +uuu r CD =u u u r AC +uuu r CD =u u u r AD .(4)u u u r AC +u u u r BA +u u u r DA =u u u r BA +u u u r AC +u u u r DA =u u u r BC +u u u r DA =0.9.如图,E ,F ,G ,H 分别是梯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化简下列各式:①u u u r DG +u u u r EA +uuu r CB ;②u u u r EG +u u u r CG +u u u r DA +u u u r EB .解:①u u u r DG +u u u r EA +uuu r CB =u u u r GC +u u u r BE +uuu r CB =u u u r GC +uuu r CB +u u u r BE =uuu r GB +u u u r BE =u u u r GE . ②u u u r EG +u u u r CG +u u u r DA +u u u r EB =u u u r EG +u u u r GD +u u u r DA +u u u r AE =u u u r ED +u u u r DA +u u u r AE =u u u r EA +u u u r AE =0.10.如图所示,中心为O 的正八边形A 1A 2…A 7A 8中,a i =1u u u u u u u r +i i A A (i =1,2,…,7),b j =u u u u r j OA (j =1,2,…,8),试化简a 2+a 5+b 2+b 5+b 7.解:因为3u u u u r OA +7u u u u r OA =0,所以a 2+a 5+b 2+b 5+b 7=23u u u u u r A A +56u u u u u r A A +2u u u u r OA +5u u u u r OA +7u u u u r OA=(2u u u u r OA +23u u u u u r A A )+(5u u u u r OA +56u u u u u r A A )+7u u u u r OA =6u u u u r OA =b 6.二、能力提高训练:1.已知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 .u u u r FD +u u u r DA =u u u r FAB .u u u r FD +u u u r DE +u u u r EF =0C .u u u r DE ,+u u u r DA =u u u r ECD .u u u r DA +u u u r DE =u u u r FD解析:选D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u u u r DA +u u u r DE =u u u r DF ≠u u u r FD .2.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两个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B.当向量a与向量b不共线时,a+b的方向与a,b都不同向,且|a+b|<|a|+|b| C.当向量a与向量b同向时,a+b,a,b都同向,且|a+b|=|a|+|b|D.如果向量a=b,那么a,b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解析:选D根据向量的和的意义、三角形法则可判断A、B、C都正确;D错误,如平行四边形ABCD中,有u u u rAB=u u u rDC,起点和终点都不相同.3.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u u u rPA+u u u rPB=u u u rP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P在△ABC的内部B.P在△ABC的边AB上C.P在AB边所在的直线上D.P在△ABC的外部解析:选D u u u rPA+u u u rPB=u u u rPC,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则点P在△ABC外部.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如果非零向量a,b的方向相反或相同,那么a+b的方向必与a,b之一的方向相同B.若u u u rAB+u u u rBC+u u u rCA=0,则A,B,C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C.设a≠0,若a∥(a+b),则a∥b D.若|a|-|b|=|a+b|,则b=0解析:选C当a+b=0时,A选项不正确;若u u u rAB+u u u rBC+u u u rCA=0,则A,B,C三点共线或A,B,C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故B选项不正确;若a与b不共线,则a+b与a 不共线,故C选项正确;若|a|-|b|=|a+b|,则b=0或b≠0(a与b反向共线,且|a|>|b|)5.如果|u u u rAB|=8,|u u u rAC|=5,那么|u u u rB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根据公式||a|-|b||≤|a+b|≤|a|+|b|直接来计算.答案:[3,13] 6.若a等于“向东走8 km”,b等于“向北走8 km”,则|a+b|=________,a+b的方向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设u u u rAB=a,u u u rBC=b,则u u u rAC=a+b,且△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u u u rAC|=82,∠BAC=45°.答案:8 2 km北偏东45°7.如图所示,P,Q是三角形ABC的边BC上两点,且BP=QC.求证:u u u r AB+u u u rAC=u u u rAP+uuu rAQ.证明:u u u rAB=u u u rAP+u u u rPB,u u u rAC=uuu rAQ+uuu rQC,∴u u u rAB+u u u rAC=u u u rAP+u u u rPB+uuu rAQ+uuu rQC.∵u u u rPB与uuu rQ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u u u rPB+uuu rQC=0,故u u u rAB+u u u rAC=u u u rAP+uuu rAQ+0=u u u rAP+AQ.8.如图,已知向量a,b,c,d.(1)求作a+b+c+d.(2)设|a|=2,e为单位向量,求|a+e|的最大值.解:(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uuu rOA=a,u u u rAB=b,u u u rBC=c,uuu rCD=d,则u u u rOD=a+b+c+d.(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uuu rOA=a,u u u rAB=e,则a+e=uuu rOA+u u u rAB=uuu rOB,因为e为单位向量,所以点B在以A为圆心的单位圆上(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点B在点B1时,O,A,B1三点共线,所以|uuu rOB|即|a+e|最大,最大值是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