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表格

合集下载

景泰蓝的制作ppt37

景泰蓝的制作ppt37

常见说明方法
1、下定义(定义说明) 严格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 的含义(内涵)及使用范围(外延)。 例: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 能量的物质。 2、作诠释(诠释说明) 对事物作一般性解释、说明。 例: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
3、作比较(比较说明) 将一事物或事理与另一事物、事理进行 比较,找出区别,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 例: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 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4、打比方(比喻说明) 借助比喻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 例:许多水果样子十分古怪,有的壳 上和着茸毛,有的果皮像是蛇皮。

文章除了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外,还写了 作者的一点体会和感想,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他们的作用。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神奇的东西… 对工人的由衷赞美,也使读者体会到是勤劳 和智慧创造了景泰蓝这一艺术珍品。

随堂练习





说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 作诠释 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 2、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 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作比较 3、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 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 打比方 4、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列数据
资料链接


景泰蓝又名珐琅,起源于元朝时的古老京都, 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因其釉 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古称为 景泰蓝。 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已有 600多年的历史,它集历史、文化、艺术与独特的传 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它以独特的民 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景泰蓝是由金 银铜贵重金属,集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 镀金等十余道工艺精制而成。珐琅厂生产景泰蓝以 其上乘的质量和浓厚的文化品味享誉国内外市场,它 制作讲究,技艺精湛,继承了明清两代优秀的传统技 艺,并使其得到了更大发展,形成全新简洁,现代时尚 的新一代景泰蓝。

高二语文试卷《景泰蓝的制作》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

高二语文试卷《景泰蓝的制作》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

《景泰蓝的制作》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幼年接受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同时受到民间文学和古典小说的熏陶。

上中学时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1911年中学毕业,家贫无力升学,开始10年乡镇小学教员的生活,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小市民和劳动者,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10余篇文言小说,表现出关心下层人民疾苦、注目时代变化的现实主义特色。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加人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茅盾、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到1925年,已出版《隔膜》、《火灾》、《线下》等短篇小说集。

作品从同情弱者、悲世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揭露社会肌体的多种沉疴,呼吁尊重儿童个性和改革小学教育,表现出冷峻讽刺的艺术特色。

如《潘先生在难中》通过一位小学校长在军阀混战中惊惶失措、苟且偷安的喜剧,剖析了一个在人生战场上永远打着白旗的卑琐灵魂,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创作中的名篇。

五卅运动中,叶圣陶与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

此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

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集《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等都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大革命潮流中的知识分子斗争意识的觉醒、奋起和走向工农的行动。

在有意识地塑造新的人物形象的同时,逐渐走出身边琐事的樊篱,生活视野趋向开阔,注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是新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

茅盾誉之为“扛鼎之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叶圣陶与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投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景泰蓝的制作(学生版)

景泰蓝的制作(学生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活动过程】活动一:预习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 什么是景泰蓝?从课文中找答案。

2. 完成文本研习1。

活动二:课文分析(一)讨论预习1什么是景泰蓝?从课文中找答案。

(二)讨论完成文本研习11.自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2.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3.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4.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读了课文,你认为这种工艺品美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活动过程】活动一:预习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 什么是景泰蓝?从课文中找答案。

2. 完成文本研习1。

活动二:课文分析(一)讨论预习1什么是景泰蓝?从课文中找答案。

(二)讨论完成文本研习11.自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2.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3.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4.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读了课文,你认为这种工艺品美在哪里?。

6景泰蓝的制作

6景泰蓝的制作
①这两道工序最能体现“繁复”、“精细”的特征;
②这两道工序是最复杂、最关键的,它们直接 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决定着制品的特色;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 人所熟知。
剪、曲、夹、蘸、粘 简直是在刺绣 繁笔
捣、研、筛、吸; 填三回,烧三回
景泰蓝制作的特征
常见说明方法
1、下定义(定义说明) 严格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 的含义(内涵)及使用范围(外延)。 例: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 能量的物质。 2、作诠释(诠释说明)
3、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 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 (打比方)
语言特色:
1.准确使用动词、形容词及意义相关 的词,例如“破裂”、“剥落”、 “色料”、“原料”、“质料”。 2.恰当运用工艺术语及科学术语,如 “掐丝”、“点蓝”“延展性”、 “膨胀性”、“机械力”等。 3.平实的口语,如第1段中“说一 说”,第2段中的“也不用细说了”。
制 作 过 程
(4—9段)
(10—13段) 点蓝 (详写) (14段) (15段) 烧蓝
打磨 镀金
(16段)
2.景泰蓝的制作需要哪几个步骤? 每一步骤又有哪些工序?
(1) 制 胎
将制好的铜胎焊接在一起
(2)掐 丝
用铜丝做成图案 用白芨浆粘在铜胎上
放进稀硫酸煮
放到火里烧 喷水
筛上铜粉、银粉、 硼砂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列数字、 比较、分类、比喻等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解题
“景泰蓝的制作”是一个偏正词组 ,意在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 程。
文章主要介绍了景泰蓝精细而复杂的制作过程。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 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 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 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 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 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 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 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景泰蓝的制作测试题及详细解析苏教版

景泰蓝的制作测试题及详细解析苏教版

景泰蓝的制作测试题及详细解析(苏教版)专题一科学之光5景泰蓝的制作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低洼()②蘸水()③缂丝()④瓷器()⑤铁屑()⑥瓜楞()⑦舀水()⑧铁臼()(2)给多音字注音①转行转门②紧挨挨刀③作坊制作④禁得起禁阻2.辨形组词(1)黏粘(2)贴帖(3)砧拈(4)掐谄3.词语释义(1)驱遣:(2)晶莹:(3)景泰蓝:(4)密密麻麻:(5)细磨细琢:(6)半斤八两:(7)推陈出新:4.近义词辨析(1)接合结合接合:连接起来使合到一起。

结合:①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②指结为夫妻。

例句:①根据网络上的信息,北京至少有十多家人造鸡蛋技术培训机构,大都分布在丰台区的城乡______地带。

②理论只有______实际,才有实际意义。

(2)缺憾缺陷缺憾:不够完美而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

例句:①由于设计的环节上存在着某些______,导致这款新型汽车存在安全隐患。

②意外事件带来的紧张,致使面试未能过关,真的是个______。

(3)改良改善改良: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之更适合要求。

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比较好一些。

例句:①随着国家住房保障措施的落实,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______。

②看来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还得进一步______。

一、整体感知1.阅读《景泰蓝的制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说明顺序主要制作过程详略安排说明方法2.阅读第10~13段,填写下面的空格。

这几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三道工序:______。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著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著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工 艺?对此你又有何感想?
景泰蓝
苏绣
紫砂
宋锦
上铁架 送灶膛 烧
打磨
打磨有哪些程序? 金刚砂石水磨 磨刀石水磨 椴木碳水磨 特点:磨
镀金
镀金的方式是什么?
特点:镀
电镀
再读课文“制作过程”部分,完成下面的表格
制作过程 衔接词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开头 第二步 轮到 该说 操 作 过 程 操作特点 作用
捶打、接合 粘铜丝、烧焊、煮、洗 研磨色料、涂色料、干燥 上铁架、送炉膛、烧 金刚砂石水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1
“景太滥”害了景泰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在上海感慨, 伪劣产品让景泰蓝整体市场价格下滑,甚至让 人感觉成了“景太滥”,传统工艺正一步步走 向失传。 一位德国灯具厂老板曾经对他说,中国的 景泰蓝尽管漂亮,但是会“流泪”。原来这批 灯座并非出自正规生产厂家,有崩瓷和砂眼的 地方就用蜡填补,蜡受不了灯泡高温照射自然 化了,于是流下了烛泪。 有些加工点偷工减料,用镀镍代替了镀金, 机器压制代替了手工掐丝,往往只有两三道工 1 1序就出炉了,这样从成本来说可以省下百分之 七十左右。
1掐丝这道工序有哪些程序? 粘铜丝→烧焊→硫酸煮 → 清 特点:粘 水洗 2其操作特点怎样? 剪、曲、夹、蘸、粘 3为什么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全是线 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
⑴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有了界限, 不至于溢出来。 ⑵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 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把扁铜丝 粘在铜胎 表面上
第三步:点蓝
在铜丝之间填色料,一般 以蓝色为主。
第四步:烧蓝
将做好的花瓶,放到炉子里烧, 涂三回,烧三回。

景泰蓝的制作课件解析PPT课件

景泰蓝的制作课件解析PPT课件
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 长篇小说:《倪焕之》 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第1页/共18页
景泰蓝
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元代,至 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 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景泰蓝”。
第2页/共18页
学习目标
1. 快速浏览课文内容,了解景泰蓝的制作 过程,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说说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
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 作比较
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譬如粘一棵柳树吧……
举例子
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
和一个右括号。
打比方
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 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作诠释
第14页/共18页
多种说 明方法 的互相 补充和 配合, 可以完 整、具 体而详 实地说 明事物
点蓝(10—13) 轮到
捣、研、筛 和、舀、填

烧蓝(14) 打磨(15) 镀金(16)
该说 放、送、烧、提 烧
金刚砂石水磨
就是 磨刀石水磨

椴木碳水磨
还得
电镀

第12页/共18页
详略安排
一般
详 详 略
略 略
思考
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 详写掐丝、点蓝两道工序,而略写其他?
第13页/共18页
和泥( huó )
第4页/共18页
结构层次
总起
写作原委 (1)
分说
制作过程 (2~16)
总结
操作特点 (17)
景泰蓝的制作有哪些工序?
第5页/共18页
第一步:制胎

景泰蓝的制作ppt35 苏教版

景泰蓝的制作ppt35 苏教版


明朝景泰年间,即1450年到1456年,工艺家们找到
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
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依然还在使用的
“景泰蓝”。
甪(lù)端,明万历 年间制品,现藏于 故宫。
甪端昂首,独角,二目圆睁,双耳,口微 张,以为散香之用,四爪为器足作直立状,圆 形垂尾,足下踏掐丝珐琅蛇。通体饰豆绿色珐 琅地,用红、黄、蓝、白等色珐琅填饰纹样。 甪端的头部可掀开,以便放置熏香。甪端在紫 禁城宫殿中皇帝的宝座前多有陈设,使殿堂中 的气氛更加肃穆威严。
笔筒以浅蓝色珐琅为地, 掐丝填红、黄、蓝、白、绿、 黑等颜色的折枝花卉及秀石 纹,花纹装饰比较注重色彩 的晕染效果。
书卷式笔筒
“景太滥”害了景泰蓝 蔡敏敏 文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在 上海感慨,伪劣产品让景泰蓝整体市场 价格下滑,甚至让人感觉成了“景太 滥”,传统工艺正一步步走向失传。
一位德国灯具厂老板曾经对他说, 中国的景泰蓝尽管漂亮,但是会“流 泪”。原来这批灯座并非出自正规生产 厂家,有崩瓷和砂眼的地方就用蜡填补, 蜡受不了灯泡高温照射自然化了,于是 流下了烛泪。
有些加工点偷工减料,用 镀镍代替了镀金,机器压制代替 了手工掐丝,往往只有两三道工 序就出炉了,这样从成本来说可 以省下百分之七十左右。
景泰蓝将申请“国遗”
作者:张也
来源:中国矿业报
9月6日上午,景泰蓝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专家论证会在
北京市崇文区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景泰蓝都有着数百年的
历史,是非常有特色的京味儿工艺美术品种,而且目前濒临失传
制 文章按制作过程说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作 过 程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的解释、说明。如,文学是艺术或文学是语言艺术等。
(二)六道工序中,课文为什么对"掐丝"、"点蓝"两道工序说明详细?
分析:因为这两道工序最关键最复杂,又是一般读者所不知或知之甚少的内容,所以必须详细说明,读者才能明白;同时,这两道工序又最有特色,它们是景泰蓝制作的独特工艺流程,所以要详细介绍。
(四)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以先后顺序进行说明。(2)综合运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分类等多种说明方法。(3)语言准确、通俗、平易、自然。
三、教学过程设计
初中,我们学过大量的说明文,回忆一下,有哪些篇目?师生一起列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等等。
教学
重点
1、解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
难点
下定义和诠释的区别、语言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




三、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并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读者的认识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特点。
(四)分析课文。(以前四段为例详细分析,后面的内容概括分析)
现在看课文第一段,齐读一遍,然后概括大意。指名讲述第一段大意,师板书:
一、参观的时间、地点、内容。
提问: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不是参观记,为什么开头要写上这样一段文字呢?
师生归纳出三个作用:①为下文按参观的先后即工艺流程为顺序说明作个提示;②句中“粗略”一词暗示全文的调子;③使读者仿如置身于参观队伍中,增强亲切感。
要求答出: 1.篇名: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小说《多收了三五斗)。2.简介: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教师补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1894-1988)江苏苏州人。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而且发表了多篇指导语文教学的文章,对语文教学和教材的规范化有独特的贡献。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
提问:文句中的“制作方法”指什么? A掐丝、涂料、烧制和打磨B点蓝、烧蓝和打磨C景泰蓝特殊的工艺过程D以上几项都概括得不对
启发:此题是1989年全国高考题,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读课文思考。(确的项是B项。文句讲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这里的“形式”联系上文指“繁笔”,而用繁笔的道理,上文讲可以防止色料溢出、破裂和剥落,这里暗示了三道工序,指B项所指点蓝、烧蓝和打磨,故应选B。(A项的“掐丝”本身不可能决定“掐丝”的形式”。C项的“工艺过程”还包括“做胎”和“镀金”,而这两道工序并不能决定采用掐丝的形式。)
问题:本段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A比较说明B比喻说明C举例说明D分类说明(没用到的说明方法是D项的分类说明。)
提问:用到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归纳:比较说明如拿掐丝与刺绣比较;比喻说明如把柳叶的两笔作左右括号;举例说明如以粘一棵柳树为例;下定义说明如掐丝就是拿扁丝粘在铜胎表面上。)
分析第五段:在说明中穿插作者的感受和体会可以突出工人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又避免长篇说明的枯燥、乏味。
分析第四段,板书:掐qiā蘸zhàn恰如其分fèn比较:“恰如其分”和“恰到好处”。
提问:文中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但有时却不能,前者“分”是分寸、界限,正好到那合适的界限;后者是正好到最合适的地步。如:批评要恰如其分。母亲做的饭挺好吃,火候恰到好处。
指名读第四段,分析:“剪好”的“剪”与前文“该多长”照应。“曲好”的“曲”与前文“该怎么弯”照应。
教师评析、明确:第二种结构层次划分比较相宜。第一种划分之所以不将文章最后一段划为第三部分,是因为这一自然段作为小结不是针对整篇课文而言,而是就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六道工序而言,所以仍属于"景泰蓝的制作"的范畴,因而不能单独和第一部分构成平列关系,只能和制作过程合在一起与第一部分构成平列关系。(结构:总分总)
课文语言的口语化更体现了准确、通俗、平实、自然的特点。比如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课文运用了"现在把……说一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等语句,准确而平实自然。再如说明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时,作者用了"算是借一点机械力","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那非纯用手工打磨不可"等语言,朴实,通俗。
教师明确:文章主要介绍了景泰蓝精细而复杂的制作过程(特征:手工、繁复、精细)。而其中以对"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的说明力量详尽。"掐丝"部分,课文不仅介绍了由粘丝、烧焊到清洗的各个步骤,而且介绍了掐丝的构图特点和所费工时。"点蓝。部分,在说明了什么叫点蓝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后,又分别介绍了色料的原料、研磨方法及如何填色料。其中对填色料的介绍尤为详尽,从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的形状,色料填在哪里和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直到烧后又如何填、填几回,填后需再烧等等,无一不介绍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至于其他部分,除"制胎"介绍略详外,"烧蓝"、"打磨"及"镀金"各部分的介绍都比较简略。
(五)继续分析课文。
教师: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回答此题,要求学生先简要说出每道工序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说明操作步骤,然后找出说明方法。
要求回答:
1.制胎:先说明用红铜作原材料及原因,再以圆盘子"、比较大的花瓶"及"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盒之类"为例,介绍了"设计。、"尽打"、"圈"、"重叠"、"接合"等操作步骤,最后又以"铜器作"作比喻加以证明。
小结: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回答问题。今后我们还会不断加强这种能力训练。
教师:这节课主要解决几个问题(板书)(1)文章的内容及详略安排;(2)文章的结构层次;(3)文章的说明顺序。
以上几点是读过一篇说明文后,首先应理清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对文章的"总体把握"。
先谈第一个问题:文章的内容及详略安排。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小结:写作说明文的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它在语言的表达上,比起其他文体更简明,更准确、更周密,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除了学习它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之外,还要着重学习它的语言,这样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作者简介。
教师:叶圣陶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文章,请同学说出篇名,并就你所知道的,对作者作简要介绍。
(三)熟悉课文。
请2一3名学生顺次朗读,(1-4,5-7,8-12,13-17)教师将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每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均就学生朗读情况作指导性小结,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前提下指出不足。
朗读完课文,让学生说出黑板上的字的正确读音,教师板书:
砧zhēn(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芨jī(白芨,多年生草木植物)醮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硒xī(非金属元素)臼jiù(舂米的器具)铜器作(zuō):(作坊zuō作料作践zuó作业zuò)铬:(gè)硒:(xī)拌和:(huò)铁屑:(xiè)釉(yòu)铀(yóu)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界成:划分界线而成。匀净:精细深浅一致。
读第三段然后分析,提问:“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文句中的“这”指代什么?“繁复的工作”从全文看,指代什么?(“这”指代制胎,“繁复的工作”指代以下的流程,包括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板书:
二、制作过程
继续提问“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过渡句,承上启下。)
过程与方法
1、讲读之前,安排课内预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初中已掌握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
3、练习设计重在“双基”的落实,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又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即文章的结构层次问题。
就文章大的层次划分,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即:(1)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待进行介绍说明的缘起;第2段至结尾为第二部分:说明景泰蓝的制作。(2)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待进行介绍说明的缘起;第2段至第16段为第二部分: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小结、强调景泰蓝为手工制作的特点。
(三)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分析:本文的语言具有准确、平实、通俗、自然的特点。
读这篇课文有平白如话之感,不同于一般科研专著那样大量使用专用术语。只是各道工序的名称使用了"制胎"、"掐丝"、"烧焊"、"打磨"、"镀金"等术语,这是非用不可的,而且这里用术语,既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炼,而且也能使读者易于把握每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至于第2段中的"延展性",第6段的"膨胀率",第17段的"机械力"等,读者一般都能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