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小说风格

合集下载

契诃夫小说的简洁艺术

契诃夫小说的简洁艺术

契诃夫小说的简洁艺术俄罗斯的天才作家契诃夫有一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契诃夫对空话连篇的文风,十分厌恶。

他早期有一个短篇:写一个女作家向一个名作家征求对自己作品的意见。

作品拖沓冗长,折磨得名作家十分不耐烦。

他请求女作家不要继续朗诵,她却一个劲儿地往下读。

名作家无名火起,拔出手枪打死了她。

小说结尾异峰突起,出人意外:法庭竟宣判这位杀人的名作家无罪。

契诃夫这种戏剧式的处理表明,他对冗长简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事实上,契诃夫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创造出天才的简洁的艺术。

契诃夫早期的作品,主要发表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幽默刊物上。

由于题材和读者对象的限制,这些刊物对作品字数限制极严,长则一、二百行,短则几行、几十行。

这种限制就像脚镣手铐一样,很使契诃夫犯难。

1983年,他给列依金的信中曾这样说过:“在莫斯科各刊物编辑部里,只有我一个人反对冗长,不过我也得承认:‘从这儿起到那儿止’这样一个框子给我带来不少苦恼。

忍受这类限制有时候很不容易。

”不过,“苦恼”、“不容易”又有什么用呢?他还得“苦恼”着、“忍受这类限制”,因为杂志毕竟不是他办的。

然而,契诃夫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严肃的作家,他对限制的适应同时也成了对限制的征服。

经过努力,他掌握了这一短小题材的规律,得心应手地把深刻的内容注入了这一狭窄的形式之中,大大拓宽了这类作品的生活容量。

它也由解闷逗乐的小玩意儿变成了作家手中的战斗武器。

1888年,契诃夫不无自豪地对林特瓦列娃说:“我善于把长事说得短。

”把生活过程变为戏剧场景,就是这种长事短说的突出表现。

它突破了作品固有的有限的范围,取得了一以当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变生活过程为戏剧场景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些具体例证。

《欢乐》。

作品写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十四等文官米佳?古尔达诺夫,在一家酒店喝得酩酊大醉,滑倒在街上一辆马车底下,惊马拉车飞奔,撞伤了他。

这事被闲得无聊的小报记者发现,在报上大肆渲染了一番。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简介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简介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简介契诃夫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契诃夫人物简介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契柯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

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契诃夫人物生平1860年,契诃夫(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于1月29日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

在家里活下来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三。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叶果罗夫·契诃夫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自己的全家赎了身。

契诃夫的父亲帕维尔·叶果罗维奇·契诃夫获得自由后娶了一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服装商人的女儿,在塔甘罗格当杂货店店主。

对东正教十分虔诚甚至于狂热,这对契诃夫后来的的悲天悯人有着很深的影响。

父亲的商店经营惨淡,这使得契诃夫从小生活艰难。

父亲对孩子非常严厉,经常打骂。

尽管如此,契诃夫对父母始终非常孝顺。

他的母亲经常给儿女们讲故事,而且讲得很好。

她讲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装商人父亲在整个俄国旅行的故事。

契诃夫从小就喜欢喜剧和表演,这为他后来的剧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础。

契诃夫后来曾说:“我们的天赋源自我们的父亲,但我们的灵魂源自母亲。

”1867年,他进入当地的一所希腊小学读书。

1879年,契诃夫完成高中学业,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团聚。

在这里他获得了奖学金得以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这年年底,他写成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这是他的处女作。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e)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中文名契诃夫外文名Anton kowolski vicki Chekhov别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国籍俄国民族俄国人出生地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出生日期1860年1月29日逝世日期1904年7月15日职业作家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信仰东正教主要成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等文学运动现实主义逝世地巴登维勒安葬地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市配偶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契诃夫个人称号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人物生平契诃夫的签名1860年,契诃夫[1](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于1月29日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

在家里活下来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三。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叶果罗夫·契诃夫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自己的全家赎了身。

契诃夫的父亲帕维尔·叶果罗维奇·契诃夫获得自由后娶了一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服装商人的女儿,在塔甘罗格当杂货店店主。

漫谈契诃夫小说的讽刺艺术

漫谈契诃夫小说的讽刺艺术

漫谈契诃夫小说的讽刺艺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文学艺术的创作也是这样。

我国文学大师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里的人物取名艺术历来被人称道,他笔下人物那一个个别具含义的名字,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总令人浮想联翩,为作品增色不少。

无独有偶,几乎和他同时代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坛上,在群星争辉的白银时代,契诃夫的艺术风格可谓独树一帜,他既不象列夫・托尔斯泰那样沉迷于“勿以暴力抗恶”的道德说教;也不象高尔基那样满腔热血高歌“暴风雨就要来了”;更不象横空出世的象征派诸诗人以狂飙般的激情横扫俄罗斯文坛。

他的作品聚焦于“小人物”们的平淡故事,但那一个个具有幽默、讽刺性的名字无形中为小说增添了无限魅力。

黑暗残酷的沙皇专制统治和他的维护者,以及他手下的走卒,始终是契诃夫笔下要嘲笑讽刺的对象。

为了使自己的笔调更为辛辣、幽默,契诃夫总是赋予这些对象一个恰如其分的姓氏,以符合他的身份及性格特点。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警官的姓为奥楚蔑洛夫,这个姓氏在俄文中意为“疯癫的”“疯子”,这正好说明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反复无常的态度,就如疯子一般行为无常,令人难以揣测。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中的普里希别耶夫中士,是一个类似于《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一样的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士。

在他眼里,容不下一丝有碍于专制制度的东西,只不过他不像别里科夫一样把自己连同他人都装在一个无形的套中脱离现实,而是用赤裸裸的暴力去维护专制制度。

所以契诃夫也给取了一个恰当的姓“普里希别耶夫”,意即“要人命,打死人”,这正好体现了沙皇制度下一个刽子手的身份。

与此相反,对生存于沙皇专制制度下的极端贫困、痛苦的人民,以及不得不仰沙皇鼻息生活的小公务员、小官吏,契诃夫则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及怜悯。

为了和他们的低微、无助、任人宰割的身份相符,契诃夫同样赋予了他们一个个别具意义的姓氏。

契诃夫 作者简介

契诃夫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照片:简介:
契诃夫,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
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
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
尽致。

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
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
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
称之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或是抒情味极浓的
艺术氛围。

他采用简洁的写作技巧避免炫耀
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

中文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毕业院校: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俄国短篇小说大师
外文名: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出生地:Таганрог
出生日期:1860.01.29
逝世日期:1904.07.15
职业:短篇小说作家,戏剧作家
主要作品
剧作《海鸥》《樱桃园》
小说短篇小
说《假面》《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农民》《带阁楼的房子》《姚尼奇》《新娘》
中篇小说《草原》《没有意思的故事》《六号病房》《我的一生》《姚内奇》等
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一个官员的死》,《樱桃园》。

契诃夫作品的创作特点

契诃夫作品的创作特点

创作特点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

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

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

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

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

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

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

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

契诃夫的作品题材多样: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苦闷》、《万卡》等);有的写出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等);有的激烈地讽刺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变色龙》等);有的刻画了沙俄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有的针砭了追求虚荣、庸俗无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学,并对“人变庸人”的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姚内奇》等);有的揭示了专制制度下阴森可怕的俄国社会状况(《六号病房》、《库页岛旅行记》等);有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俄国飞速发展后,人民却没有得到幸福,贫穷也没有被消除(《一个女人的天地》等);有的反映工农阶级的斗争(《樱桃园》等);还有的以婚外恋为题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而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的生活的讨厌(《邻居》、《带狗的女人》等)。

浅谈契诃夫的主要作品及其风格

浅谈契诃夫的主要作品及其风格

革 、苟 且 偷 安 、 维 护 旧制 度 , 甚 至 甘 心 充 当沙 皇 鹰 犬 的 知识 分 子 。 这 个 畸 形 典 型 从 侧 面 暴 露 和 讽 刺 了 沙 皇 专 制 制 度 剥 夺 人 民 自 由的 罪 恶 。别 里 科 夫 是 沙 皇 专 制 统 治 的怪 胎 、牺 牲 品 ,他 完 全 被 奴 化 , 自觉 地 做 奴 才 ,至 死 不 明 白 正是 他 信 奉 恪 守 的社 会 吞 噬 了他 卑 微 的 生命 。而 且 埋 葬 了别 里 科 夫 ,还 有 不 计 其 数 的 装 在 套 子 里 的 人 !别 里 科 夫 不 是 个 例 ,而 是 一 类 人 的代 表 , 甚 至 是 当 时沙 俄 白色 恐 怖 下 人 民精 神 状 态 的缩 影 。 别里 科 夫 成 为 世 界 文 学 宝 库 中 的 一 个 典 型 ,也 是 保 守 反 动 、循 规 蹈 矩 、胆 小 怕 事 、沉 闷压 抑 的代 名 词 。 小说 中契诃夫 并不 是要 向大家讲一场风花雪 月的故事, 而 是 别有 深 意 。人 与 动 物 的 区 别 之 处 在 于 思 想 ,而 别里 科 夫 不 敢 且 无 力 思 想 ,他 在 无 知 无 觉 又 自知 自觉 中放 弃 了 思 想这
【 中图分 类号]14 【 0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5 4 ( 0 ) 1 一O 7 —0 9 59 2 1 0 0 0 09 1
契 诃 夫 是 俄 国小 说 家 、戏 剧 家 。他 1 6 年 1 2 日生 于 80 月 9 罗斯 托 夫 省 塔 甘 罗 格 市 , 1 7 年 进 莫 斯 科 大 学 医 学 系 ,1 8 89 84 年 毕业 后 在 兹 威 尼 哥 罗德 等 地 行 医 ,广 泛 接 触 平 民和 了解 生 活 ,这 对 他 的文 学 创 作 有 良好 影 响 。

短篇小说中的讽刺与社会批判:解读契诃夫的作品

短篇小说中的讽刺与社会批判:解读契诃夫的作品

短篇小说中的讽刺与社会批判:解读契诃夫的作品概述本文将对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的讽刺与社会批判进行解读和分析。

契诃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生动而深刻地描绘了俄国社会现实,并通过讽刺和社会批判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评。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1.《戈尔巴乔夫先生》这个故事以幽默而尖锐的方式描绘了官僚主义和腐败在当时俄国社会中的普遍存在。

通过描述主人公戈尔巴乔夫如何虚伪地迎合上司、贿赂领导、欺骗同事等行为,契诃夫暴露了官僚体制中权力滥用和道德沦丧的弊端,并带给读者思考。

2.《命运》这个故事以嘲笑人们天真追求外貌和金钱的行为,通过描述主人公玛莉娅如何通过婚姻和机会追逐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契诃夫从中揭示了社会对于个人命运的控制、浮躁追求物质的虚荣心和道德缺失。

3.《轻蔑》这个故事以讽刺的方式描绘了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无知和轻视的态度。

通过描述主人公伊万·伊凡诺维奇如何看不起他所认为地位低下的司机,而实际上这个司机却比他更加聪明、善良和正直,契诃夫暗示了上层社会对于底层劳动者的无知与偏见。

契诃夫作品中的讽刺与社会批判契诃夫在短篇小说中运用讽刺手法,在幽默而又尖锐有力的语言中揭露当时俄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批评。

他以坦率而又戏剧化的方式展现了官僚体制、权力滥用、道德沦丧、虚荣心等社会弊端,引导读者思考并引起社会上层对问题的关注和改变。

结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幽默而尖锐的讽刺手法,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批评和警示。

通过深入解读契诃夫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并且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警醒,反思当下社会的弊端,力争持续改进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诃夫的作品风格
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说来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喜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中。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开设食品杂货铺。

他少年时期清贫孤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饥饿、寒冷、疲乏、忧患等困顿,这也给了他广泛接触小市民阶层的机会,他深深感受到“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和冷酷无情等坏习惯,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从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看,幽默和讽刺自始至终贯穿于他创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即使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转化为严肃和冷峻,也不乏幽默的笔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持向妻子讲述幽默的故事。

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讽刺和幽默始终是契诃夫作品的一个基调,既有明快的、又有忧伤的,悲喜交加。

在他的很多小说和戏剧作品中都表现了这种忧郁和幽默共存并溶为一体的状况,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各具特色的幽默便在其作品中逐一表露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泪的笑”。

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 80 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的处女作《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表在幽默杂志《蜻蜓》1880年底10期上。

这是一篇包含着讽刺的幽默小说,嘲讽一个自以为很有学问其实头脑空空的土地主。

除《蜻蜓》外,契诃夫还给另外一家更为有名的幽默刊物《花絮》撰稿。

《花絮》的主持人列依金给他提出明确的约稿要求。

一是简短,每篇不得超过100句;二要幽默,每篇都得让读者解颐微笑。

这就是一个在客观上造就了契诃夫早期创作简介而幽默的风格的原因。

但在契诃夫的幽默背后,分明就站着一个冷眼观察世界、揭露社会病象的智者契诃夫,一个拥抱世界、充满人道精神的哲人契诃夫。

他早期的短篇于幽默中带有讥讽意味,他善于截取日常生活片段为素材,从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弊病,作品像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平淡之中充满幽默和讽刺。

1883年创作的《在钉子上》,描写了不敢得罪到自己家造访的上司而忍着饥饿躲避的一群小官吏,等上司走后又津津有味地嚼食着上司吃过的残羹剩饭,契诃夫刻画了这些小官吏对上司巴结又诚惶诚恐的可笑奴才相,写出小官吏身上的自然本性。

同年创作的《小公务员之死》,塑造了下等官吏切尔维亚科夫因一个喷嚏至死的荒唐故事,看似不合逻辑,引人发笑,但笑声的背后却蕴含着专制制度的恐怖,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专制制度长期摧残的结果,于滑稽幽默中直接指向生活现实,有可感的艺术真实性。

1884 年创作的《变色龙》充分体现契诃夫朴素自然的幽默艺术,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随着人们猜
测狗的主人是谁,几次改变态度,露出不同的嘴脸,阿谀谄媚的嘴脸形象毕露。

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加以戏剧性的安排,将人物的脾性、德性、行为动机等等揭露无余,一个趋炎附势的下层官员形象跃然纸上。

借这样一个日常式的闹剧,作者意在讽刺种种社会弊病:社会的庸俗习气,地主老爷上流社会人们的凶残、伪善,沙皇法律制裁的局限性,执法人员素质的低下,警察体制的严重缺陷,小市民的麻木无知等。

种种的不良社会现象都隐藏在可笑情节的背后,压制着读者的笑声,看似笑料,实则是辛酸的眼泪,于幽默中突出了讽刺力度。

这些作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契诃夫早期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幽默讽刺的写作艺术风格。

从早期的幽默和讽刺小说到中后期的社会心理小说,契诃夫小说内容和手法丰富多彩。

在变化多样的风格中,又有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那就是含蓄、简练、朴素、幽默和讽刺。

言简意赅是契诃夫写作技巧上的风格之一。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认为契诃夫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简洁而朴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契诃夫极端重视文笔简洁,他说:“简练是天才的姊妹”。

契诃夫写小说,总是力求删繁就简,以简胜繁:长事短叙,以少胜多。

为此,他不作烦琐的背景交代、冗长的景物描写、啰嗦的对话叙述、虚假的情节铺陈,使小说的内涵和容量达到最高的饱和点。

他的小说篇幅短,情节简,人物少,但选材严,开掘深,含义长。

如《哀伤》写得简短而又扣人心弦。

作品虽只有几千字,但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对过去四十年生活的回顾及细节描写等艺术笔法,揭示了一对贫穷夫妻苦难的一生,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令人心颤的悲剧。

诃夫小说的艺术美的表现之一还在于朴素真实。

我们谈他的每一部小说,无不感到他笔下的人和事、所写的景和物和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这是因为他写小说不雕琢、去粉饰、不靠离奇曲折的情节、紧张惊险的场面、冗长乏味的对话取胜,一切都显得平常、普通而又真实自然。

但是他的朴素并不是平庸无奇的而是有创造发现的。

他的小说形象生动,逼真传神。

如《哀伤》中写一个老太婆的死,说她“睑上的雪没有化,她那冰冷的手像鞭子似的掉下去了。

”又如《脖子上的安娜》中叙述一个52岁的老头子,忽然结了婚,做了新郎官。

不说他年纪大,脸难看,而是描写“他那剃得光光的、轮廊鲜明的园下巴.看上去像脚后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契诃夫小说的朴素:平凡中见真实,细微中有创造,事事处处有新意、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契诃夫又深明含蓄蕴藉之道,他一贯主张小说要含而不落,反对多发议论,尽说空话。

他认为,要是描写偷马贼,就不必作偷马是不道德的坏事之类的议论。

在小说《万卡》中,描述小万卡写信给爷爷,诉说自己的内心痛苦和经受的难忍折磨,要求爷爷接他回家。

这封没有写明地址的信,爷爷是否能收到?即使收到,爷爷会不会来接他?假如接回去后,万卡的命运又是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作者未作交代,而是留给读者去思考、联想、创造,发人深醒,让人回味无穷。

在创作风格上,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精湛、风格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风格。

这类小说中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让读者从诸形象中琢磨和回味作品的涵义。

如《醋栗》中,契诃夫描写了兽医伊凡·伊凡内奇的思想转变和转折。

伊凡·伊凡内奇的思想觉醒也是有外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矛盾现象促成的。

他的弟弟尼古
拉·伊凡内奇,一个蜷伏在个人幸福小天地中的地主咬食生涩醋栗而又连声称“好吃”,只因为这醋栗不是花钱去买的,而是在自己的田庄里长出来的。

他吃着醋栗,志满得意,“泪汪汪……说不出话来”。

正是这个自私而又自满的地主的酸涩的私有心理促成伊凡·伊凡内奇的思想转折。

他断言尼古拉·伊凡内奇的“幸福”并非幸福,在不幸的人们默默受苦、许多人发疯和许多儿童死于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应当有。

”在这种创作风格中,契诃夫借伊凡·伊凡内奇之口,大声疾呼:“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

”《带狗的女人》中的古罗夫的形象也是这样塑造的契诃夫创作的另一个风格是勾勒生活背景。

围绕中心人物勾勒一个生活背景、构思精当、富有概括力、运用客观含蓄的叙述笔法写作。

有了这样的背景,篇幅有限的小说就有了更大的内容,能够更深广的反映现实。

契诃夫认为:“除了人物以外”,使人“还可以感到人物从中走出来的那个人群、气氛和背景”。

《出差》描写了主人公鲁仁的觉醒,他的觉醒过程是在农村生活的背景下发生的。

寒酸、破烂和令人恶心的村公所与灯火辉煌、琴声悠扬的地主庄园,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这样急遽的变化竟能在一个小时里面在相隔仅三俄里的地方发生。

正是通过这两种同在农村却迥然不同的两种生活使得鲁仁产生思想矛盾从而觉醒的。

可见契诃夫在创造生活背景上是独具匠心的。

作为俄国 19 世纪末期重要的小说家,契诃夫以意蕴深刻的幽默与讽刺、简洁质朴的描写与叙事风格,树立了独特的文学创作模式。

他用精湛的幽默手法把生活和人物刻画得真切形象,或嘲弄官场,或调侃人生,或改良社会,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思绪万千。

他是一位在艺术和文学上永远不价的天才人物,在俄国和世界文坛上的影响永远不会磨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