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的功能和通
osi参考模型应用层功能

osi参考模型应用层功能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一种网络通信框架,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
这篇文章将着重介绍OSI 参考模型中的应用层功能。
应用层是网络通信中最高级别的层次,它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接口,使得它们能够与底层网络交互,并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作为网络通信的最顶层,主要负责处理与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以下是应用层的主要功能:1. 用户接口: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界面,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与网络进行交互。
通过应用层,用户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应用程序来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文件传输等。
2. 数据编码和压缩:应用层能够将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编码和压缩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的传输量,并提高传输效率。
3. 数据加密和解密:应用层负责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加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获取数据的内容,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机密信息。
4. 资源管理:应用层可以管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如打印机、数据库、文件服务器等。
通过应用层,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并共享这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5. 错误处理和恢复:应用层能够检测和处理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发生错误时,应用层可以及时通知用户并采取适当的恢复方法。
6. 连接管理:应用层负责建立、维护和关闭网络连接。
它通过建立连接,使得用户和应用程序能够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并在通信结束后安全地关闭连接。
除了以上功能,应用层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附加功能,如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应用层的功能非常广泛,它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中。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数字信息转换为物理信号,使其能够在网络介质中传输。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传输和同步、介质的选择和电缆的连接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信息组织成数据帧,并处理帧的错误、流量控制和链路管理等问题。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帧同步、流量控制、错误控制和链路管理。
3.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将数据分组成路由器能够识别和转发的分组。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和转发表维护等。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可靠地传输。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端口管理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协调和管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会话和会话控制。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会话的同步和恢复、会话的安全性控制、会话的管理和应用的认证等。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处理数据的表示和转换,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正确地解释和理解。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加密和压缩、数据的描述和解释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是用户与网络通信的接口,也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网络服务层。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总的来说,OSI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有不同的功能,通过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得网络通信变得更加可靠、灵活和可扩展。
每个层次的功能都相对独立,通过使用不同的协议和算法,实现了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同工作。
这种分层结构的设计使得网络通信系统更容易维护和升级,也更容易实现交互操作和互联互通。
应用层的作用原理

应用层的作用原理1. 什么是应用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顶层,它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在OSI模型中,应用层位于最上层,直接与用户进行交互,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网络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2. 应用层的作用应用层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并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网络协议和接口,使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进行通信。
应用层能够将传输层提供的数据进行解析和封装,使得应用层可以透明地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3. 应用层的功能应用层包括了多种应用服务和功能,下面列举了其中的一些常见功能:•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应用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协议(如SMTP、POP3)实现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功能。
•提供文件传输服务:应用层可以通过文件传输协议(如FTP、TFTP)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功能。
•提供远程登录服务:应用层可以通过Telnet协议实现远程登录到其他主机的功能。
•提供万维网服务:应用层可以通过HTTP协议实现浏览网页的功能。
•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应用层可以通过域名解析协议(如DNS)将域名解析成IP地址。
•提供实时通信服务:应用层可以通过即时通信协议(如QQ、微信)实现实时通信的功能。
4. 应用层的原理应用层的实现原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具体原理如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的协议栈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请求中包含了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请求的操作命令和参数等信息。
•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处理: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的协议栈接收客户端的请求。
服务器根据请求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是查询数据库、发送电子邮件或返回网页等操作。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服务器应用程序处理完请求后,通过应用层的协议栈将响应发送给客户端。
响应中包含了执行结果、数据内容或错误信息等信息。
•客户端接收响应并处理: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的协议栈接收服务器的响应。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OSI参考模型是网络通信的一种标准模型,它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解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层次的功能。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最底层,它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电子信号或光信号进行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确定传输介质、数据的传输速率、电气信号格式等。
该层的协议有Ethernet、Wi-Fi和USB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组织成适合传输的数据帧。
它提供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纠错功能,还负责数据的排序和流量控制。
该层的协议有以太网的MAC协议和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帧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网络中。
它将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确定传输的路径,并处理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问题。
该层的协议有IP(Internet Protocol)和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等。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恢复。
它将应用层数据分成小块,并为这些数据块添加序列号和错误检测码。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和管理会话连接,控制数据的传输顺序和方式。
它提供对数据流的同步和控制,以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会话层的协议有RPC(Remote Procedure Call)和Sockets等。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它将应用层的数据转换成网络可识别的格式,并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
表示层的协议有JPEG、GIF和HTTPS等。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顶层的层次,它直接为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应用层协议有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和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等。
总结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特点doc

总结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特点doc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它用于将网络通信分成七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通信中基础性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
在网络通信中,物理层可以处理传输介质的特性,包括电压、传输速率、光信号等等,以及数据传输前后的物理连接和拆卸。
物理层所使用的协议和标准主要涉及到以太网、无线电、红外等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它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校验、流量控制和路由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将传输介质的物理性质抽象为统一的逻辑。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包括了以太网、令牌环、帧中继等等。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它将数据从通信协议的内部来源传输到目标地址。
网络层主要通过IP地址和MAC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路径和传输方式。
网络层协议包括了IP、ICMP、IGMP等等。
传输层主要负责电脑之间传输数据。
它在端到端通信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正确性。
此外,传输层还负责流量控制、错误纠正和数据复制的功能。
传输层协议包括了TCP、UDP等等。
会话层提供了一系列数据传输的控制和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创建、管理和维护电脑之间的会话和连接状态。
在会话过程中,会话层可以控制数据流的方向、数据分组的大小以及协调多个线程之间数据的交换。
会话层协议包括了NFS、SQL等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表示和编码。
它将数据转换为可读的格式,并将其编码为特定的协议,以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
表示层还负责加密和解密数据,并通过压缩和解压缩技术来减少网络流量。
表示层协议包括了JPEG、MPEG等等。
应用层是最高级别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电脑之间应用程序的交互。
应用层主要提供了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和输入输出设备,允许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互操作。
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数据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
第六层:表示层数据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第五层:会话层数据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第四层:传输层段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第三层:网络层包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帧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 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第一层:物理层比特流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下面是对OSI 七层模型各层功能的详细解释:OSI 七层模型OSI 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物理层: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
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数据链路层: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
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
7号信令的分层功能结构及各层功能

7号信令的分层功能结构及各层功能第七号信令是通信网络中用于实现用户间通信和网络内协调的一种信令协议。
其分层功能结构是由不同层次的功能组成,每个层次负责一部分的功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第七号信令的分层功能结构及各层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处理用户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交换。
它定义了一系列通信协议,如HTTP、FTP、SMTP等,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通信需求。
应用层的功能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发送与接收、远程登录、资源共享等。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处理应用层数据的表达与转换。
它将数据从应用层转换成通用的格式,以便它们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共享。
表示层的功能包括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数据格式转换等。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两个通信设备之间的会话。
它定义了会话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并提供了检测和处理通信中发生的中断、重启等事件的机制。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与终止、同步机制的实现、协议的选择与转换等。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在源和目标之间建立可靠的传输通道。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数据包的分割与重组、错误检测与恢复、数据流控制、拥塞控制等。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城市传输到目标城市。
它通过寻址和路由选择在网络中找到适当的路径,并将数据包传递给下一跳。
网络层的功能包括IP地址的分配与转换、路由选择、流量控制等。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管理物理链接,将数据转换成比特流进行传输。
它负责进行数据的分组与组合、错误检测与恢复、帧同步等。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透明传输、流量控制、误码检测与纠正、链路管理等。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最底层,负责管理数据与物理媒介之间的传输。
它将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传输到目标设备。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时钟同步、数据的传输与接收等。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而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实质标准,它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1. 第一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物理层是最底层的一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Bit Flow)。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方式、电压标准、传输介质等。
如果物理层存在问题,整个网络都无法正常工作。
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对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拆分,然后以帧的形式传输。
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能够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和进行转发。
它负责处理数据包的分组、寻址、路由选择和逻辑传输等。
网络层的存在让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全球传输。
4.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在网络中为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连接。
它通过TCP、UDP等协议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分节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5.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会话。
它的功能包括让在网络中的不同应用之间建立会话、同步数据传输和管理数据交换等。
6.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是把数据转换成能被接收方识别的格式,然后进行数据的加密、压缩和解压缩等。
7.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中的最顶层,它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包括文件传输、电流信箱、文件共享等。
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用户的各种应用软件通过应用层与网络进行通信。
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标准,它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层以便管理和开发。
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网络通信体系。
只有了解并理解这些层次的功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應用層協定與服務的範例
DNS(Domain Name System):TCP/UDP連接埠 53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TCP連接埠 80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TCP連接 埠25 POP(Post Office Protocol):UDP連接埠110 Telnet:TCP連接埠23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UDP連接埠67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TCP連接埠20和21
三個常見的訊息類型為
GET POST PUT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OSI和TCP/IP模型(續)
會談層
建立和維護來源和目的應用之間的對話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OSI和TCP/IP模型(續)
TCP/IP應用階層協定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伺服器
圖3-7 伺服器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層的服務與通訊協定
一個單獨的應用程式可能會使用到許多不同的 應用層服務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使用者應用程式、服務和應用層協定 (續)
圖3-5 人們與資料網路之間的介面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層通訊協定功能
可以在載入於設備上的應用與服務之間,建立 一致的規則以方便資料的交換 可以指定訊息內的資料結構,以及來源端與目 的端之間所傳送之訊息的類型 可以定義訊息的對話(dialogues)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層軟體
人際網路與基礎資料網路之間的介面 每個載入到設備上的程式,皆稱之為一個程序 (process) 有兩種可以存取網路的軟體程式或程序:應用 程式和服務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DNS服務與協定(續)
當進行一個網路設備的組態設定時,我們通常 會提供一或多個DNS的伺服器位址 nslookup公用程式,可以讓使用者以手動方式, 向名稱伺服器進行查詢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DNS服務與協定(續)
DNS階層
階層架構就像是一個反向樹(inverted tree) 最上層網域分別代表組織或國家的類型
.au:澳洲 .co:哥倫比亞 .com:企業或產業 .jp:日本 .org:非營利組織
每個網域名稱是從反向樹的樹根,往下追尋的一條路徑 DNS會採用此種階層的分散式伺服器,來儲存和維護這些資 源記錄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網路之間的介面(續軟體 使用者應用程式、服務和應用層協定 應用層通訊協定功能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層協定與服務的範例(續)
DNS服務與協定 WWW服務和HTTP 電子郵件服務與SMTP/POP通訊協定 電子郵件伺服器的程序:MTA和MDA FTP DHCP 檔案共用服務與SMB通訊協定 P2P服務和Gnutella通訊協定 Telnet服務和通訊協定
網域名稱服務通訊協定(DNS)用於將網際網路名 稱解析成IP位址 超文字傳輸通訊協定(HTTP)用於傳輸Web網頁 的檔案 簡易訊息傳送通訊協定(SMTP)用於傳送郵件訊 息和附件 終端機模擬通訊協定(Telnet)用於提供伺服器和 網路設備之間的遠端存取 檔案傳輸通訊協定(FTP)用於系統之間的檔案傳 輸
應用層的服務與通訊協定(續)
圖3-8 多位用戶端的服務請求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同儕(P2P)網路和應用程式
同儕網路
在一個同儕網路中,兩部或多部電腦是透過網路來 相互連線,並且在不需要專用伺服器的狀況下可以 共用資源 讓一個設備在同一個通訊中,扮演用戶端和伺服器 的角色
應用層服務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使用者應用程式、服務和應用層協定
應用層所使用的通訊協定是實現於應用程式和 服務之中 應用程式提供人們建立訊息的方法,應用層服 務可以建立一個網路介面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OSI和TCP/IP模型
「開放系統互連」的參考模式是採用一種階層、 抽象的表達方式,能夠指引網路協定的設計 七個邏輯階層 TCP/IP應用階層的通訊協定功能大致是符合 OSI模型的上三個階層:應用層、表達層及會 談層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學習目標(續)
哪些檔案共享程序是採用同儕式(peer-topeer)應用和Gnutella協定? 通訊協定是如何確保一種設備上的服務,能夠 與多種不同的網路設備進行資料的傳送和接收? 如何使用網路分析工具,來檢查和解釋常見的 使用者應用的運作方式?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與服務的提供
用戶端/伺服器模型 應用層的服務與通訊協定 同儕網路和應用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用戶端/伺服器模型
請求資訊的設備稱之為用戶端,回應請求的設 備稱之為伺服器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DNS服務與協定(續)
圖3-12 DNS伺服器階層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WWW服務和HTTP
瀏覽器會將URL解譯為三個部分
http(通訊協定或方法) (伺服器名稱) web-server.htm(所需的特定檔案名稱)。
同儕應用程式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同儕網路
圖3-9 同儕網路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同儕應用程式
圖3-10 同儕應用程式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層軟體(續)
圖3-4 軟體程序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應用層軟體(續)
網路相關的應用程式
某些應用程式是網路相關的程式 其它的程式可能會需要應用層服務(Application layer services)的協助,方能使用網路上的資源 每項應用或網路服務的通訊協定,都會明訂所使用 的標準和資料格式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DNS服務與協定
網域名稱的建立可以將數值位址,轉換成一個 簡單、易於辨識的名稱 網域名稱系統(DNS)的建立是為了解析網路 的網域名稱 DNS協定所定義的自動化服務,可以比對資源 名稱,並且得到所需的數值網路位址 DNS是一項用戶端/伺服器的服務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學習目標(續)
「開放系統互連」(OSI)模型的階層架構, 可以讓我們更加容易地了解網路的通訊機制 在本章中,將專注於第七階層,也就是應用層 及其元件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OSI和TCP/IP模型(續)
圖3-2 OSI封裝程序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OSI和TCP/IP模型(續)
圖3-3 OSI與TCP/IP模型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OSI和TCP/IP模型(續)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用戶端/伺服器模型
圖3-6 用戶端/伺服器模型
© 2009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