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熟读课文、并在书上做上读书笔记。

3、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piān)孕育(yùn)农谚(yàn)簌簌(sù)销声匿迹(nì )

悬殊(shū)萌发(méng)短促(cù )连翘(qiáo)风雪载途(zài)

4、词语解释。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载途】满路,遍地都是。【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萌发】动词。种子发芽。【荣枯】形容词短语。指植物的茂盛和枯萎。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周而复始】固定短语,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一圈又一圈地轮转。周;环绕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一)找一找

初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想一想

5、再读课文,划分段落,自己概括出段意,并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课外知识

1、关于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 :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 :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第二课时

一、品一品

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本段是按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快速阅读2—3自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并试着品味这两段的语言。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本段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植物生长荣枯’对“桃花开”,“动物的养育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二、悟一悟

8、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并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三、思一思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文章首先介绍 ____物候学研究的对象________,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___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 ,接着说明____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______ ,最后说明___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 。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__时间顺序__ 顺序、_____逻辑顺序___________ 顺序、___空间顺序__ 顺序。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

四、知识运用:

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馒头云,天气晴。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