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试题阅读分析题及答案
元明清试题及答案

元明清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元朝的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窝阔台D. 铁木真答案:B2.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答案:A3.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A. 乾隆B. 嘉庆C. 道光D. 溥仪答案:D二、填空题4. 元朝的都城是_________。
答案:大都5. 明朝的都城最初设在_________,后迁至北京。
答案:南京6. 清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
答案:努尔哈赤三、简答题7. 简述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答案: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包括设立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明确划分各族群的地位;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8.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答案: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指明朝初期对海上贸易和海上活动实施的严格限制。
其目的是防止海盗和倭寇的侵扰,维护国家安全。
9.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清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四、论述题10. 论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它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试内容过于偏重文学,忽视实际能力;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等。
五、材料分析题1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元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
材料:元朝时期,由于海陆交通的便利,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元朝与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贸易通道。
答案:元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其开放的政策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对外贸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加强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外贸易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贸易不平衡导致的经济风险等。
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

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宋元明清部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庆历新政: 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庆历三年(1043),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让他们就当是急务提出处置意见。
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旗帜鲜明的提出整顿冗官,任用贤能。
庆历新政并非全国的改革,只是在吏治、徭役等问题上搞了一点较温和的革新,但因触犯了大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范仲淹等被斥为朋党,相继被逐出朝。
新政推行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主户客户:宋朝把全国人口分为坊郭户和乡村户两大类。
坊郭户的主、客户划分,主要是依据有无户产等生活资料,有房产等的称主户;自己没有房产而依靠租赁房屋住户的称为客户。
乡村的主户,指占有土地、向国家交纳两税的民户;乡村客户是那些没有土地、没有耕牛和农具等生活资料,依靠租种土地为生称为佃客。
北南面官制: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
这种新体制是辽世宗即位后才形成的,中央行政机构分别隶属于南北两枢密院,称为“北面官”“南面官”。
南面官用唐制,北面官制采用契丹传统的部族官制度。
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
除南、北面官之外,还有超越南、北面官之上的更高级的职务。
真正的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猛安谋克制: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组织。
始于古代出猎时的生产组织。
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祖时,以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就相当于领地、领户之长。
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猛安相当于州,上隶所属各路都总管,谋克下有基层组织村寨。
这种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加强了女真人的力量,在反抗辽国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金宣宗南迁后,猛安谋克瓦解。
元明清试卷3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答题时间:120分钟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___科_______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舞台效果。
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_____东海孝妇_______ ___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良辰美景奈何天,__赏心乐事谁家院________ ___。
4.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________秋思之祖_ ____。
5.《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__________ ___。
6.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_____玉茗堂四梦_____ ___,指的是____《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___ _ ___。
___________。
8.魏良辅的_____《曲律》________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9.清诗格调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沈德潜_________。
1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___张岱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马可波罗说:“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指的是哪座城市()a、杭州b、威尼斯c、扬州d、大都2、熊自得《析津志》中称“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指的是()a、王实甫b、关汉卿c、白朴d、杨维桢3、称“《西厢记》天下夺魁”的评论家是()a、钟嗣成b、贾仲明c、汤显祖d、沈璟4、被称为“曲状元”的是()a、马致远b、白朴c、汤显祖d、徐渭5、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a、李贽b、袁宏道c、钟惺d、王世贞6、元代对真定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是()a、史天泽b、严实c、耶律楚材d、高文秀7、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8、第一次出现“猴行者”和“深沙神”形象的作品是()a、《大唐西域记》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c、《罗摩衍那》d、《大唐三藏取经诗话》9、下列属于“英雄传奇”的作品有()a、《水浒传》b、《杨家府演义》c、《大宋中兴通俗演义》d、《隋炀帝艳史》10、以“时文为南曲”的作品有()a、《五伦全备记》b、《琵琶记》c、《宝剑记》d、《鸣风记》三、判断(每题2分,共10 分)1. 徐渭的《四声猿》只是一部作品。
元明清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__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________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________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_、_________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______的_________。
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_________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_________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
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A.陈寿《三国志》B.习凿齿《汉晋春秋》C. 朱熹《通鉴纲目》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2页,共5页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A. 《窦娥冤》B. 《蝴蝶梦》C. 《鲁斋郎》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 《赵贞女》B. 《王魁》C. 《状元张叶传》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嘉靖壬午本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C. 毛宗岗本D. 崇祯本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 《石点头》B. 《欢喜冤家》C. 《西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A. 贯云石B. 张养浩C. 乔吉D. 张可久7.王士禛倡导()A. 神韵说B. 格调说C.性灵说D. 肌理说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A. 《雌木兰》B. 《狂鼓史》C. 《玉禅师》D. 《女状元》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生煮海》D.《老生儿》.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A. 才子佳人小说B.历史演义小说C.英雄传奇小说D.世情小说三、名词解释(共10分)1.(3分)拟话本2.(3分)戏曲3.(4分)明传奇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五、论述题(共30)1.(15分)论崔莺莺2.(15分)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韩山师范学院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1.珠串式链式结构2.朱权、朱有燉3.《浣纱记》4.《属玉堂传奇》5.李渔6.《说苑》、《贵德》7.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8.程本9.唱词、宾白10.索隐派、考据派11.裴松之、《三国志注》12.《金瓶梅》13.《庄子》《外物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多选题多选少选俱不给分)1.BC 2.ABC 3.ABCD 4.A 5.ABC 6.D 7.A 8.B 9.AB 10.A三、名词解释(共10分)1.(3分)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祥解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单刀会》的结构艺术(1)构思独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
(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2. 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1)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它由讲唱文学改编成杂剧的。
(2)《王西厢》继承了《董西厢》的优秀艺术传统,在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又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和创新。
使情节发展更合理,人物性格更丰满,反封建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3.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1)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
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
前期杂剧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塑造了一些勇于抗争的人物形象。
杂剧的语言以北方中原的口语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讲唱文学的营养。
(2)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
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这时期是元朝统治的稳固时期,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所以杂剧作品大都缺乏前期杂剧的现实性,爱情剧、文人事迹剧及神仙道化剧有所发展,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4. 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1)围绕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矛盾,是《西厢记》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2)戏剧冲突分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另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冲突线索。
(3)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5.《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
(2)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
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
(3)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
元明清试题及答案

元明清试题及答案元明清三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试题是对历史知识的考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针对元明清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一些典型试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元朝试题及答案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其试题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元朝的统治者及其政策:如下面的一道题目:试题:元朝最著名的皇帝是谁?他的统治政策对中国史有何影响?答案:元朝最著名的皇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他实行了汉人统治元朝的政策,打破了传统的蒙古族优越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国内,如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稳定。
他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元朝的发展。
2. 元朝的文化特点:如下面的一道题目:试题:元朝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部作品的内容。
答案:元朝的文化以融合汉、蒙、西亚等多种民族文化为特点。
《红楼梦》是元朝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荣府贾家的兴衰为背景,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人物的爱恨情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腐朽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二、明朝试题及答案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其试题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明朝的政治制度:如下面的一道题目:试题:明朝的政治制度与前朝相比有哪些创新?请简要介绍其中一项创新。
答案:与前朝相比,明朝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政治制度。
其中之一就是科举制度的推行。
科举制度对于明朝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
科举考试以礼、乐、刑、政为主要考题,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来管理国家。
此举为推动了明朝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明朝的经济发展:如下面的一道题目:试题:明朝的海外贸易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明朝的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等为主要商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的“海禁政策”下开展的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
郑和是明朝最著名的航海家之一,他带领船队多次出使东南亚各国,并通过外交、贸易等方式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元明清历史试题及答案

元明清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元朝的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铁木真D. 窝阔台答案:B2.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高炽答案:A3. 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顺治帝D. 康熙帝答案:C二、填空题1. 元朝的首都最初设在______,后迁至大都。
答案:上都2. 明朝的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称为______。
答案:殿试3.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著名的______。
答案:六次南巡三、简答题1. 简述元朝的对外贸易情况。
答案: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繁荣,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
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同时,元朝的纸币也成为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
2.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什么?答案: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指明朝政府为了防范倭寇的侵扰和维护国家安全,对海上贸易实行的一系列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限制外国船只进入中国港口、加强对沿海地区的军事防御等。
3.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何影响?答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稳定和防止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的一系列限制对外交流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限制中国人出海等。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清朝的国家安全,但也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减少,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
四、论述题1. 论述元朝的民族融合政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元朝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民族融合政策,允许不同民族之间自由通婚,鼓励文化交流。
这种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的民族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元朝的民族融合政策也为后来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是什么机构?答案: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是明朝设立的两个特务机构。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元曲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一位?A. 李白B. 杜甫C. 关汉卿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小说?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3. 清代文学中,被誉为“小说之冠”的作品是:A. 《聊斋志异》B. 《儒林外史》C. 《红楼梦》D. 《金瓶梅》答案:C二、填空题1. 元代文学的两大支柱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元曲、元杂剧2.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________。
答案:《金瓶梅》3. 清代文学中,________是小说创作的高峰。
答案:《红楼梦》三、简答题1. 简述元曲的特点。
答案: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语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明代小说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案:明代小说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3. 清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清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达到高峰,如《红楼梦》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也有新的发展;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论述题1. 论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
作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红楼梦》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2. 论述元明清时期文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元明清时期文学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从元代的元曲、元杂剧的兴起,到明代小说的繁荣,再到清代小说创作的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阅读分析题(共15分)1.以下是《三国演义》嘉靖本和毛本关于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一段描写:嘉靖本卷五《青梅煮酒论英雄》:“操以手先指玄德,后指自己,曰:‘方今天下唯使君与操耳。
’言未毕,玄德以手中匙筯尽落于地。
霹雳雷声,大雨骤至。
操见玄德失筯,便问曰为何失筯,玄德答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毛本第二十一回:“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执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1)分析比较嘉靖本与毛本对《青梅煮酒论英雄》一段对曹操、玄德人物刻画有何不同?(10分)(2)毛本一段中刘备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5分)大智若愚、隐忍机智、善于韬略、随机应变,虚于周旋,出以平庸之态、内蕴英雄之心。
2.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1)[聪明累]这支曲子的出处和作者,这支曲子是描写谁的?(6分)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描写王熙凤(2)结合作品分析[聪明累]曲子中所描写人物的性格。
(9分)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
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
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聪明累所欲为。
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
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
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为了贾府耗尽心力还是没能挽回败局。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惨烈的。
脂砚斋批语说王熙凤获罪离家,与贾宝玉一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重返贾府,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回首惨痛,短命而死。
王熙凤这个脂粉堆里的英雄之所以会落得这样的结局是因为她的心狠手辣,不懂得该放手时需放手,聪明反被聪明累。
3.【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1)指出该选段散套名称以及作者(3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2)结合作品,分析元散曲的句式特征、语言风格和审美取向(12分)A、句式特征:排比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B、语言口语化、散文化;C、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表现手法。
4.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1.说出上文的出处和作者。
(4分)《徐文长传》袁宏道2. 翻译句子:“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文中用了三个“奇”,含义不同,这样写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11分)翻译: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
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没有什么是顺顺当当的。
可悲呀!A、才能奇异。
B、性情奇怪。
C、遭际奇特5.[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1)指出本曲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8分)排比、儿化、叠音。
排比写出了莺莺重重怨恨、凄惶无助。
叠字运用,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儿化、叠字又形成反复,使音韵回环往复、声情并茂(2)概括本曲所表达的莺莺的内心情感。
(7分)柔肠百结,见情见态,又气又睡又累6.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
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其出场也,神情惝,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
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
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
”1.说出该文字的出处和作者。
(5分)《聊斋志异》蒲松龄2.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6分)比喻、拟人。
对举人的讽刺3.解释“异史氏”,说明其由来,并指出其作用。
(4分)解释: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在其著作《》中的自称。
《聊斋志异》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这是指蒲松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由来:《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为异史,著书人蒲松龄自然也自称为异史氏。
“异史氏曰:”这种写法其实是对前人的一种模仿。
如在《》中写上“曰:”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作品最后一段常是“王子曰:”,传记最后往往为“赞曰:”的评论性文字。
作用:表示接下来的话语是著书者的个人看法,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通常采用评论语气、句式。
7.【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
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
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百苦皆经历。
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吃吐介)(唱)【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
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
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不吃放碗介)(唱)【前腔】思量我生无益,死又值甚的!不如忍饥为怨鬼。
公婆老年纪,靠着奴家相依倚,只得苟活片时。
片时苟活虽容易,到底日久也难相聚。
谩把糠来相比,这糠尚兀自有人吃,奴家骨头,知他埋在何处?1.说明以上曲词的出处和作者。
(5分)《琵琶记》之《糟糠自厌》高明2.说明以上曲词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试分析之。
(10分)托物寓意、对比联想,层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把糟糠人格化,由糠之苦联想到自己的悲苦,如糠一样千辛万苦皆经历。
作者以糠写人,以糠之苦,糠之难咽,寓意深刻的写出一个历经磨难,身世凄惨的贫穷妇女的形象。
赵五娘由吃糠想到米,由米与糠的两处飞联想到自己与丈夫的分离,再由米贵糠贱,联想到自己与丈夫地位悬殊不同,引出“终无见期”的感叹。
深刻而真实地写出了赵五娘内心的酸苦与哀怨。
8.(马二先生)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马二先生……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
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
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
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
……马二先生……又走了里把多路。
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合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
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
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吃完了出来,看见西湖沿上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一个脱去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缎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
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
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丁了当当的响。
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1.说明这段文字的出处。
(2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2.马二先生游西湖看到了什么?作者塑造了马二先生怎样的性格?(8分)马二先生都看到了:身在西湖美景却无动于衷,满眼只是吃的,茫茫然一路大嚼过去,固然写出一种迂儒本色。
“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
两不耽误,如鱼相忘于江湖。
性格特征:他既是深受八股取士制度影响的迂儒,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揭示了他在科举制度窒息下精神世界的狭隘庸陋,对此作了讽刺。
3.指出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
(5分)刻画人物的手法:在刻画喜剧人物形象时,常用的手法之一是抓住一些基本特征加以突出夸张,使他成为某种典型化的代表。
吴敬梓用准确的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马二先生游览西湖的历程,耒加议论,却表现了马二先生既迂腐又善良的性格特征,启发读者了解造成他庸俗迂腐的社会原因9.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1.说出上文的出处和作者。
(4分)《寒花葬志》归有光2.此文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谁?文章三次提到魏孺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对象:归有光妻子的婢女寒花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
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3.分析文章刻画人物的特点。
(5分)刻画人物的特点:便是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
这种看似一带而过的闲笔与淡笔,正是归有光散文突出的特点。
这种写法,表面上容易被人忽略,但在这种刻意的淡化与之中,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和丰富的心灵10.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
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1.说出上文的出处。
(3分)《聊斋志异》2.文中说明了作者怎样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意图?结合作者生平与创作分析之。
(12分)蒲松龄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意图:不满现实,寄寓悲愤;批判科举,怀才不遇;排解孤独和寂寞,求知己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