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第1节 功(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 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功,即使用公式W = F × s,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移动距离。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并让学生了解功的国际单位制。
4. 功的应用:向学生展示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力学中的功、电学中的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功在复杂情况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物模型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例如一个人推一辆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
2.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就是功。
3. 功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功,使用公式W = F × s,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4.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并让学生了解功的国际单位制。
5. 功的应用:向学生展示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力学中的功、电学中的功等。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的概念:力× 移动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下面两个情况下的功:(1)一个人用力推一辆车,推力为10N,移动距离为5m,求推车的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功(第1课时)教案

《功》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察看和思虑,判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②经过推理、剖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挪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研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可以省功的事实。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联系生活、生产实质激发求知欲, 培育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经过合作性的研究,展现性沟通,加强自信,学会集作的意识,追修业生和睦发展。
教课要点、难点:1、理解功的观点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能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研究与理解。
教课过程:1、导入新课师:说出以下词语中“功”的含义:功绩、立功、大功成功、事半功倍。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2、新课教课a物理学中的功师: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收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看课本做功的实例和没有做功的实例。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一样点?生:察看并总结共同点和不一样点师:功包括哪些必需要素?生:有两个必需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了距离。
师:怎样判断能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需因向来判断。
师:有哪些状况看似做功,但实质上其实不做功?生: 1、有力 F 的作用,但距离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 2、有距离S,但力 0 (如惯性运动)生: 3、有力 F 也有距离S,但 F ⊥ S (如提一桶水,水平行进)练习: 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高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向来都在做功吗?为何?2、在以下几种状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冰球在圆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B、儿童使劲推箱子,箱子未被推进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D、洁净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b功的计算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要素相关?有什么关系?师:图甲可知,使劲把一木板提高1 米做了必定的功,图乙把相同三块木板提高 1 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高 3 米呢?生:做的功比甲大,更大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课件(RJ)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2. 如图甲所示,一重为4 N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 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受拉力F=6 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为__2__N;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4 s内拉力F做 功为_4_.8__J。
三、计算题(8分) 13. 步行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健身运动,人正常步行时,步距(指步行一步的 距离)变化不大,步距还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小东测出自己的步距为 0.5 m,他正常步行1 min走了90步。小东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 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 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求:(已知小 东的腿长是65 cm,质量是50 kg,g取10 N/kg) (1)小东正常步行的速度。 (2)小东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物理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3分)(2021·常德)下面四幅图中所描述的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使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的推力 B. 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手对石头的力 C. 托着货物停在水平地面上,叉车对货物的力 D.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手提滑板的力
m,则小张的推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_4_0_0__J,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是__0__J。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 如图所示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时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D )
A. 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B. 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C. 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D. 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提鸡蛋的力做功最接近( C )
A. 9 J B. 30 J C. 90 J D. 300 J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第1节 功课件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FS
F— 力 —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W— 功 — 焦耳(J)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 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 于索尔福。他父亲是酿酒厂的厂主。焦耳 从小体弱不能上学,在家跟父亲学酿酒, 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化学、物理。他很喜 欢电学和磁学,对实验特别感兴趣。后来 成为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酿酒师和业余科 学家。焦耳可以说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杰 出的科学家。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 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 研究。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力 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普 莱金质奖章。
它们都做功了吗?
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方向 垂直 F⊥s,劳而无功
怎样才算做功?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F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必须需要,缺一不可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你能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吗?
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 s=0,劳而无功
公式
计算公式
功=力X距离 W=FXS
力和在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的 乘积
单
距离m
位
功
力N
1焦耳=1牛·米 1J=1N·m
焦耳J
练习
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 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 了多少功?
100N
F=50N
20m
G=100N
拉力做的功:W=F·S=50·20=1000N·m=1000J 重力做的功:W=FS=100·0=0N·m=OJ
学海风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118381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
三、功的计算(jì suàn)及单位 W=Fs
单位:1J=1N·m
第十五页,共15页。
W2 =F s=Gh=100 N 1.5 m=150 J
答:他推箱子(xiāng zi)做功500 J,举箱子(xiāng
zi)做功150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十三页,共15页。
3.起重机将2×104 kg的货物从地上吊起3 m高后,又 在水平(shuǐpíng)方向上移动5 m,求起重机做了多少 功?(g取10 N/kg)
F≠ 0
s≠ 0
力的方向 (fāngxiàng)与
运动方向
没有(méi yǒu)做功(劳 而无功)
第九页,共15页。
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在此力方向上移动 (yídòng)距离,即通过的距离为零。(s=0)
(2)物体没有受到力,但由于惯性通过(tōngguò)了一 段距离,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
解: 起重机的拉力等于货物的重力,在水平方向移动
(yídòng),拉力不做功,所以,起重机做的功为: W=Fs=Gh=mgh =2×104 kg×10 N/kg×3 m=6×105 J
第十四页,共15页。
一、功的概念 (gàiniàn)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二、做功的两个必备(bì bèi) 因素
1J=1N • m
物理意义:用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
过1m 距离,所做的功就为1J。
第十一页,共15页。
例1.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shuǐpíng)方向匀 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 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策略: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
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含有“功”的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二、新课教学(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做功的含义课件展示:(1)用力推车;(2)用绳子提重物。
让学生讨论想想这些实例中,工作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功》PPT课件

一、功的概念 (gàiniàn)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二、做功的两个(liǎnɡ ɡè)必备因 素
1.有力的作用 2.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
三、功的计算(jì suàn)及单位 W=Fs 单位:1 J=1 N·m
第三十三页,共3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D.2B400J
第三十页,共34页。
3.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丁美媛获得(huòdé)女子75 kg以上级举重
金牌,她的挺举成绩是165 kg。估算她在挺举全过程中对
杠铃做的功为( A.3×102 J
) C
B.1×103 J
C.3×103 J
D.5×103 J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4.用200 N的力,在粗糙(cūcāo)不同的水平路面上,沿水平方向 分别拉重500 N和800 N的两辆小车匀速前进4m,则( )C A.拉重车做的功多 B.拉轻车做的功多 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 D.无法确定
50N
10m
100N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已知:F=50 N, s=10 m, G=100 N, h=1.5 m。 求:W1和W2。 解:W1=Fs=50 N×10 m=500 J
W2=F′s′=Gh=100 N × 1.5 m=150 J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机械功原理(yuánlǐ)
用机械工作时,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但省力 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则一定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 能的。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zhè ge) 结论叫做机械功原理。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功的计算(jì suàn)
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功教学目标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的“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单。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教学器材实验小车、书本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物理学中的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功》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图片】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功”这个字,在“有功之臣”、“劳苦功高”这些词语中,功表示功劳;在“事半功倍”、“大功告成”这些词语中,功表示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2、新课教学
a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看课本做功的实例和没有做功的实例。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b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师: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
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
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生:做的功比甲大,更大了。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1)功的公式:W = F×S
(2)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
(3)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师: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谢谢你
.....................................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