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八上《社会行为》教案_6

人教初中生物八上《社会行为》教案_6
人教初中生物八上《社会行为》教案_6

《社会行为》

一、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作用

《社会行为》一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的第三节。有关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而且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本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五、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