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案例
实验课安全教案小学生

实验课安全教案小学生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做实验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2.教育学生做实验时的安全意识。
3.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室安全知识介绍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3.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4. 实验后的安全措施教学重点: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做实验的正确态度和方法2.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准备:1. 实验所需材料、器材2. 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资料教学过程:1. 向学生介绍实验室安全知识,如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急救知识等。
2. 强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检查等。
3. 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不能随意摸动实验器材,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4. 指导学生在实验后做好安全措施,如及时清理实验器材,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实验安全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重视实验安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潜在的危险并没有足够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实验安全意识的教育。
同时,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上,学生的自主性和细致性也需要培养和提高。
希望通过今后更多的实验教学实践,能够不断完善实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更加安全、自主和乐观地前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倾听老师的指导,遵守实验规则,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教学反馈:1. 定期组织实验安全知识的复习和检测,以巩固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馴,鼓励他们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提高。
教学总结: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验安全又是实验课的基本保障。
在实验安全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让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案例.doc

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案例【案例:】正在行一堂科学《物生了什么化》,有一个白糖加,察物化的。
学生在老的提示下,正致勃勃的行操作,点燃酒精灯,开始糖加,有的正在行。
不一会,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烟,不来提升食欲的香味,也着一些烟焦味。
随着程的深入,整个室充了令人的焦糊臭味,烟开始人。
有的学生拿着金属匙在酒精灯上加,用手扇着,赶的烟,小里的其它同学有的开始有意避,不敢极配合,几个皮男生更是幸灾,加大火力,企制造更烈气氛。
忽然有同学高叫着:“老,了!”我望去,只烟花,匙在着火,那操作的学生开始害怕,没等我做出反回答,她就把匙到了桌上⋯⋯幸好,我先每个配上一湿毛巾,火了,只有桌子受了点“皮”。
束,盖灯火,放好器具,准交流情况,可怕的事再次生:几个女生也一向干,看到匙底部被烟熏黑了,地用去擦拭,果一个被了手,幸好没受。
【案例分析及反思:】科学探究需要有勇敢精神,同小学生的探究,有候也会有“ ”,那么在堂探究中,如何科学地行科学探究,行有效的有意的教育活,利地完成探究程,交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就是我教最要研究和得注意的大事。
从堂的例中,从指方法、操作范、安全教育和学生手能力、自我保意几方面,得反思。
想来,光从安全教育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操作步的指要范。
都新程提倡开放式教学,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以求个性展,掘和才能。
地采取放松式操作,自由察中的每一步化,果往往是喧主,目跑偏。
范化操作有助于安全。
小学科学然比,但有些若不范化操作就会出危。
从的准到之后器具的放、弃物的理,整个程中完全按范化的操作程,就能保安全。
二、选择器材要符合科学,要适合小学生使用。
作为教师,精选合适的器材,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是体现一个教师课前准备的良苦用心,任何马虎、勉强都会导致实际操作中的失误。
给白糖加热这节课,因为自行配备的不锈钢汤匙过大,用蜡烛加热升温慢,可能会使过程延长,缺乏精彩,影响学生注意力,于是我决定用酒精灯加热。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一、化学试剂混合爆炸事故。
话说在某个高校的化学实验室里,有个年轻又有点莽撞的学生小明。
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就像一个装满神秘魔法药水的宝库。
这天,小明在做一个自己“突发奇想”的实验。
他看到一瓶强酸和一瓶有机溶剂放在旁边,也没多思考,就想看看把它们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他完全忽略了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在玩火。
当他把强酸慢慢倒入有机溶剂的瞬间,就像点燃了一颗隐形的炸弹。
“轰”的一声,剧烈的爆炸发生了。
玻璃容器被炸得粉碎,碎片像子弹一样四处飞溅。
化学试剂也溅得到处都是,周围的仪器设备都被炸毁了一部分。
幸运的是,小明当时戴着护目镜,眼睛没有受伤,但他的脸和手臂还是被玻璃碎片划伤了,流着血,看起来特别狼狈。
实验室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就像恶魔释放出的毒气。
其他同学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吓了一跳,整个实验室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就是典型的因为不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随意混合化学试剂而导致的严重事故。
在实验室里,每种化学试剂都有自己的“脾气”,不能随便乱搭配,就像不能随便给人乱吃药一样。
二、火灾事故。
有一个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里面的研究员们每天都在忙碌地进行各种实验。
其中有一个角落,堆放着一些实验用过的滤纸,这些滤纸之前接触过一些易燃的化学物质。
有一位研究员老张,他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在实验室里抽烟。
尽管实验室有明确规定禁止吸烟,但老张觉得自己就抽一小会儿,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就像很多心存侥幸的人一样。
他点燃香烟后,不小心把烟灰弹到了旁边堆满滤纸的地方。
那一点点烟灰就像一个小小的火种,掉到了充满易燃物质的滤纸堆里。
瞬间,小火苗就冒了出来,开始慢慢地吞噬着滤纸。
一开始,老张还想着用脚踩灭,可是火势蔓延得太快了。
那些滤纸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呼呼”地燃烧起来。
火势迅速扩大,很快就烧到了旁边的一些木制的实验台和摆放着的化学试剂。
实验室里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小学生科学安全教育完整版

小学生科学安全教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科学安全教育一、教学内容:小学生科学安全教育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
2、知道科学实验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
3、对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认识,明白科学实验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科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科学实验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的实验中自发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案例:在一节科学实验中,有一个同学因为操作不当不小心把一个烧杯碰倒摔碎了,这是又有一位同学急着捡玻璃结果把手划破了。
出示问题:同学们,这起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与教训呢?(1)学生各叙己见。
(2)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科学实验课上,安全第一;听从安排,不乱操作;一旦不适,及时报告。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学课与科学实验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学生在做科学实验之前要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实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经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应明确观察目的,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课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学生在做实验时应该注意这几点:1、学生要遵守规则。
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熟知实验室安全规则,严格遵守纪律,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保持肃静,注意安全。
2、实验课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需要取用器材,不能盲目地乱动实验器材,以免损坏。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整收拾、理好好实验器材,归回原位。
小学安全科普教育案例

小学安全科普教育案例主题:小学安全科普教育案例一:预防溺水小明是一名小学生,喜欢游泳和在水中玩耍。
一天,他跑到了河边玩耍,不慎跌入水中。
由于他不会游泳,他很快陷入了危险之中。
幸运的是,他的同学发现了他的情况并呼叫救援人员。
最终,小明被救了出来,但他从此患上了恐水症。
该案例说明了儿童在水中游玩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班级学生参加游泳课程,让孩子们学会正确游泳姿势和救援技能。
2.增加孩子们对水安全的认知,告知孩子们危险的水域和不安全的行为。
3.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并加强巡逻队和救援人员的值班监督。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保护视力健康王鹏是一名小学生,平时热爱看书和玩手机。
但是,由于长期看手机,他的视力开始下降。
他的父母发现他的问题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包括限制看手机的时间和给他更多户外运动的机会。
现在,他的视力状况有所改善。
该案例说明了长时间看手机对儿童视力健康造成的影响。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健康,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手机和电脑,告知孩子们长时间使用这些设备会对视力健康造成危害。
2.减少孩子们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并给他们更多户外运动的机会。
3.定期组织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孩子们的视力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孩子们保护视力健康,远离视力问题。
案例三:交通安全小学生小李每天放学后会骑自行车回家,但是他并未获取规范的交通安全知识。
一天下午,小李在路口被一辆摩托车撞了。
摩托车司机因为闯红灯追逐,没有按规定速度行驶,加之小李没戴头盔,受伤很重。
警方最终找到了摩托车司机,但小李却成了受害者。
该案例说明了儿童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置过街设施和交通标志,引导学生安全跨马路。
2.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让孩子们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3.鼓励孩子们使用安全设备,如头盔、手套等,保护自身安全。
小学生科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

引言
引言
学习科学实验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 习非常重要,但安全问题也需要引 起足够的重视。 本次讲解主要介绍小学生科学实验 安全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科学实验安全 知识
科学实验安全知识
- 不要随意闻气味,以免中 毒。
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量控制: - 使用化学品时,要按照实验要
求控制使用量,避免浪费和意外发 生。
- 不要将剩余的化学品倒回原瓶 中,以免污染。
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
储存与处理: - 储存化学品时,要放在专
用柜子中,避免与其他物品混 放。
- 使用完化学品后,要按照 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保护环 境。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灼伤和烫伤: - 灼伤或烫伤时,要立即用
凉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急救措施
溅入眼睛: - 如果有化学品溅入眼睛,
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 时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有害气体: - 吸入有害气体时,要迅速离开
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并及时就医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意正确握持,避免烫伤。 - 在加热试管和烧杯时,要
远离火源,避免烧伤和爆炸。
实验器材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酒精灯: - 使用酒精灯时,要远离易
燃物品,避免引发火灾。 -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灭火
器具进行,避免烧伤和火灾。
化学品使用注 意事项
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
标记与辨认: - 使用化学品前,要仔细阅
读标签上的信息,确保使用正 确的化学品。
实验室安全意识: - 小学生在实验室中要保持
警觉,遵循老师的指导。 - 不随意碰触实验器材和化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化学实验室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它经常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灼伤、割伤、触电等危险。
尽管人们知道许多化学药品的危害性,但每天仍然需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渐渐淡漠。
实验室的事故通常分为人为责任事故、设备设施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
爆炸事故通常是由于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设备老化或易燃爆物泄漏引起的。
封管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事故。
在这种事故中,XXX在进行实验时,加入了氨水、硫酸亚铁和原料到玻璃封管中。
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爆炸,导致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的额头受伤,但幸运的是他戴着防护眼镜,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的原因是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经验教训是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使用密闭系统。
误操作事故是另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事故。
在这种事故中,XXX在准备处理四氢呋喃时,误将硝基甲烷加到氢氧化钠中。
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
XXX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
XXX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的原因是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
经验教训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实验室微生物感染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
在XXX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感染了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
虽然并未证实,但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的说法。
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所致。
为了避免实验室微生物感染,必须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和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某化验室新购买的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
由于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易燃气乙炔,接头处漏气,分析人员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导致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
实验室安全工作优秀案例

实验室安全工作优秀案例在咱们这个充满各种奇妙化学反应的实验室里,曾经有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那就是危险试剂的管理。
那些瓶瓶罐罐里装着的可都是些“小恶魔”,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大灾难。
不过呢,这一切在小明来了之后,就彻底改变啦。
小明刚到实验室的时候,看到危险试剂的存放那叫一个乱啊。
强酸和强碱挨在一起,就像两个随时会打架的小混混;易燃易爆的试剂也没有专门的隔离区,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在人群里晃悠。
小明可没被这乱象吓倒,他撸起袖子就开始干。
他首先就像个超级收纳师一样,给每个危险试剂都找到了“家”。
对于强酸,他专门定制了耐腐蚀的柜子,还在柜子上贴了大大的红色警示标志,写着“强酸在此,小心伺候”,那字大得老远就能瞧见。
对于易燃易爆的试剂呢,他在实验室的角落里开辟了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周围还围上了防火防爆的屏障,就像给这些“炸弹”盖了个碉堡。
他还建立了一个超详细的危险试剂出入库登记本。
这个本子就像是试剂们的旅行日记,谁拿走了试剂,拿了多少,什么时候归还,都得一笔一笔记清楚。
有一次,老张想要拿点浓硫酸去做实验,他急匆匆地就想往柜子那儿走。
小明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说:“老张啊,咱这拿浓硫酸得走个程序,你得在我这小本本上签个字,我好知道这硫酸的去向,不然它丢了我可不好找啊。
”老张一开始还觉得麻烦,但是看到小明那认真的样子,也只好乖乖听话。
除了管理试剂,小明还特别注重实验室的安全培训。
他可不会像那些老学究一样,拿着文件在那干巴巴地念。
他会把安全知识编成有趣的小段子。
比如说讲到火灾逃生的时候,他会说:“着火了可别乱跑,弯腰捂嘴像只猫,安全通道赶紧找,生命安全最重要。
”大家听了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也都记住了。
而且啊,小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小检查。
他就像个侦探一样,拿着小本子和手电筒,在实验室的每个角落都仔细查看。
有一次,他发现有个通风橱的管道有点漏风,这要是让那些有毒气体偷偷跑出来,那可不得了。
他立马找来工具,自己动手修好了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案例
【案例:】
正在进行一堂科学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个给白糖加热,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正兴致勃勃的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开始给糖加热,有的正在进行记录。
不一会,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烟雾,不时传来阵阵提升食欲的香味,也夹杂着一些烟焦味。
随着实验进程的深入,整个实验室充满了令人难闻的焦糊臭味,烟雾开始让人讨厌。
有的学生拿着金属汤匙边在酒精灯上加热,边用手扇着,驱赶讨厌的烟雾,小组里的其它同学有的开始有意躲避,不敢积极配合,几个调皮男生更是幸灾乐祸,加大火力,企图制造更热烈气氛。
忽然有同学高叫着:“老师,烫了!”我望去,只见烟花飞溅,汤匙在着火,那操作的学生开始害怕,没等我做出反应回答,她就把汤匙丢到了实验桌上……幸好,我预先给每个组配上一块湿毛巾,火灭了,只有桌子受了点“皮伤”。
实验结束,盖灭灯火,放好器具,准备交流实验情况,可怕的事再次发生:几个女生也许一向爱干净,看到汤匙底部被烟熏黑了,习惯地用纸去擦拭,结果一个被烫了手,幸好没受伤。
【案例分析及反思:】
科学探究需要有勇敢精神,同样小学生的实验探究,有时候也会有“艰险”,那么在课堂探究中,如何科学地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效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顺利地完成探究过程,交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就是我们教师最要研究和值得注意的大事。
从这堂课的实例中,从指导方法、操作规范、安全教育和学生动手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几方面,值得反思。
细细想来,光从安全教育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实验操作步骤的指导要规范。
都说新课程提倡开放式教学,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发挥,以谋求个性发展,发掘和发现才能。
错误地采取放松式操作,自由观察实验中的每一步变化,结果往往是喧宾夺主,目标跑偏。
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实验安全。
小学科学课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有些实验若不规范化操作就会出现危险。
从实验的准备到实验之后器具的摆放、废弃物的处理,整个过程中完全按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办,就能保证安全。
二、选择器材要符合科学,要适合小学生使用。
作为教师,精选合适的器材,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是体现一个教师课前准备的良苦用心,任何马虎、勉强都会导致实际操作中的失误。
给白糖加热这节课,因为自行配备的不锈钢汤匙过大,用蜡烛加热升温慢,可能会使过程延长,缺乏精彩,影响学生注意力,于是我决定用酒精灯加热。
由于酒精灯火力强,白糖刚开始融化,受高温直接烧灼的地方就开始冒烟变焦,继而沸腾,并溅出少量高温糖浆,四周冒出的火焰直接引燃了正在加热的白糖,使实验现象加剧,超出了实验预料范围,才导致以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三、尽可能考虑周到,多些防范。
凡有实验操作的课,都要多长个心眼。
用到稀盐酸时要讲清危害,防止直接碰触;一些药品,防止学生品尝;玻璃器皿防止打碎割手;刀具随手入鞘;加热时保持一定距离;多配备一块湿毛巾是绝对有用的。
四、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足够的估计。
哪怕擦燃火柴点燃酒精灯这种细小环节,都要按照分工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火柴梗应该放在金属盘里,实验多余的废弃物,应该在课后丢到垃圾桶。
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数学生看来多会做的事情,不一定每个学生都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