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思路例说

合集下载

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

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

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语文主观题包括古诗赏析、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模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答题模板:古诗赏析题:(1)分析诗句的意境: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分析景象的特点,以及蕴含的情感。

(2)分析诗句的手法:分析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以及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

(3)分析诗句的作用:分析诗句在结构上、情感上、主题上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板:诗句通过描绘(景象)+ 特点+ 情感,运用了(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主题)+(情感),起到了(结构)/(情感)/(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题:(1)概括文本内容: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或者概括文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分析文本结构:分析文本的段落结构、层次结构、逻辑结构等。

(3)理解文本含义: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象征意义等。

(4)评析文本:评价文本的写作技巧、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

答题模板:文本通过叙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思想)/(作者观点),运用了(写作技巧)/(语言特色),塑造了(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意义)/(文化价值)。

文言文阅读题:(1)理解词语含义: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

(2)理解句意:翻译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意境。

(3)理解文段内容: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或者梳理文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分析文段结构:分析文段的层次结构、论证结构等。

(5)评析文段:评价文段的写作技巧、论证方法、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

答题模板:文段通过叙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论述(主题思想)/(观点),运用了(写作技巧)/(论证方法),表现了(人物性格)/(作者态度),反映了(社会意义)/(文化价值)。

作文题:作文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者主题,进行写作。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II(六)鉴赏散文语言和分析行文结构【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II(六)鉴赏散文语言和分析行文结构【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预测与备考建议 1.从选文来看,侧重于对小说的考查,2022年新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小说。 2.从考查能力来看,散文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命题仍将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 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的考查,对理解概念的考查成为命题的重点,这有利于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新 知,不断增长知识与见识。 3.新高考全国卷对散文阅读的考查进行了创意性变革,题型设置有了重大突破,从命题立意到分值 设置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后仍将有所创新。 4.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信息性阅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捕捉到 有用的信息,为准确锁定正确选项做准备。还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比如比对法、归纳概括法等。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 作用。
三、了解不同位置的句段的作用 (一)首句或首段:
1.总领全文。交代文章背景。 2.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情感基调。 5.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二)中间句段: 1.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2.承上:照应上文的……内容,突出…… 3.启下: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的…… 4.前后呼应。 5.转换话题。 6.舒缓行文节奏。
●小 说 三 要 素 及 主 题 关 系 图 ● 文章标题的作用 ● 一、常见题型 ● (一)试分析此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 二、答题方向 ● (一) 内容: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 ● (二) 手法: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 (三) 结构: 贯穿全文的线索; ● (四)揭示情感 主旨 ; ● (五)新颖独特,引起读者兴趣;
(二)散文句段作用赏析题 散文句段作用题常见设问方式 1.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简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引入某一个故事有何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主观题型答题技巧 王晓逸

小学语文阅读主观题型答题技巧 王晓逸

例说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方法与主观题答题技巧执教人:王晓逸⏹1.摘录语句⏹选文:⏹很快我发觉我变了。

我又开始在家练琴了。

从我紧闭的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

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个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地潭水……⏹作者说“很快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时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

⏹答:我又开始在家练琴了。

⏹2.概括要点⏹“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

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蓝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着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打酒。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时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从这段文字中从这段文字看出凡卡在城里过着非人的生活,作者从哪三方面写了他的非人生活:①‗‗‗‗‗‗‗‗‗;②‗‗‗‗‗‗‗‗‗;③‗‗‗‗‗‗‗‗‗。

⏹答:挨打、挨饿、挨冻(睡不好)。

⏹3.分析文本选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近几年高考试卷里的大现代文主观题,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很多考生对这两类题型的作答不得要领,导致失分严重。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它是有一定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技巧的,现结合实例作一解析。

一、对“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

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

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拟答技巧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拟答技巧

(3)在草稿上写全、写顺,再加工后确定,写在答 题处。
回答时可先打草稿,仔细审查,注意用规范 完整(要点全、内容实、文句简)的语言来表述答 案,并要检查有无错别字。
四、现代文主观题常见陷阱
▪ 1. “哪些方面?”(答案一般在三点以上); ▪ 2. “请具体/结合具体内容”(要举例,详细
但答案基本是客观的——均在文中。所以,在解题 时必须立足文本,遵循“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一“黄金 法则”,着力于确认整合文本信息;然后才凭借已有的 阅读和人生体验加于阐发。
即使是开放性题,也须立足文本来分析。切不可天 马行空,“浮想联翩” 海皆准的真理: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由五大方面因素构 成: 结构、材料、语言、手法和内旨(内容、情 感、观点),任何一篇值得我们学习或留传下来 的作品,往往都在这五大方面或多或少有着过人 之处!
做完后,把答案誊写到答题卷上,就大功告 成了。
三、现代文阅读的顺序
(通读)
首先目扫全文,确体裁、明大意。目的是带着文 体的一般常识和要求去读,这样能很快把握文体结构和 内容。在内容上要抓住文中如何具体通过记人、叙事、 描景、状物、阐理来表达什么情感,什么思想。
(精读)
通读时,从标题、作者到正文,到后面的注释,边 边角角都要看完。边读,边把重要语句用符号标出来。不 少作品含蓄隐秘,而试题往往触一发而动全身,故要紧抓 文中的关键信息,逐段逐层阅读。
境描写如何——人物有何性格——借人物表达了什么 主旨。
二、现代文答题原则
4、清、准、全原则 A、清——分点回答!条理分明彰显思维优势。 B、准——“问什么,答什么!” C、全——“问几个,答几个!”
另外,注意: 畅(流畅、通顺不拗口,无语病!) 简(不多不少,简洁干练,不重复,剔除杂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知识精炼论述类文本考查行文脉络在新高考的模拟卷中频频出现,考查行文脉络,实则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解答该类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l设问透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材料一是如何围绕“XXX”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题干含有“思路”“层次”“脉络”的,如“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等。

l技巧锦囊: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辨析:论证思路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就是逻辑内容。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

行文脉络,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也就是指的是论点索贯穿全文的内容。

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格式基本一致,但是论证结构要首先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然后依次按照【答题模板】作答。

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

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

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的重要性二、答题模板的分类:阅读理解、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三、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找出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等四、古文阅读答题模板:理解文言文词语、分析句子结构等五、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把握文章主题、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等六、作文答题模板:如何构建文章结构、如何运用写作技巧等七、总结:掌握答题模板,提高语文主观题答题能力正文一、引言在语文考试中,主观题占据了很大的分数比重,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解答主观题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

其实,要想在语文主观题上取得高分,并非难事。

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答题模板,就可以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地解答各类题目。

二、答题模板的分类1.阅读理解答题模板: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包括找出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等。

2.古文阅读答题模板:古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言文词语、分析句子结构等。

3.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现代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包括把握文章主题、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等。

4.作文答题模板:作文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如何构建文章结构、如何运用写作技巧等。

三、阅读理解答题模板阅读理解答题模板主要包括找出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等。

在答题时,我们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目所问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根据问题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同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将找到的答案进行整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四、古文阅读答题模板古文阅读答题模板主要包括理解文言文词语、分析句子结构等。

在答题时,我们要先理解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的大意。

然后分析句子的结构,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五、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主要包括把握文章主题、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等。

主观题专项突破-行文脉络

主观题专项突破-行文脉络
炼或严谨准确。 • (相关例题,学生复习用书P9,第4题)
和行文脉络题型的答题内容的异同:
• 相同点:都从议论文三要素回答文章写作思路。 • 不同点: • 行文脉络题更侧重内容的阐释。如提出的论点,分论
点是什么。 • 论证特点题更侧重手法的使用效果。如论点是如何提
出的,论证角度、论证方式使用了什么,有什么效果。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 论证思路:按论述文基本结构角度,简要概括论点、 分析论证过程,及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侧重分析 论证结构角度(纵向、横向)和论证方法的使用。
• 论证结构:侧重点明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 式……),按结构概括文本内容。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 论证思路:按论述文基本结构角度,简要概括论点、 分析论证过程,及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侧重分析 论证结构角度(纵向、横向)和论证方法的使用。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论证结构答案: ①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
②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 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 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 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③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 内容;④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 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 识”的具体内容。
• 论证思路:按论述文基本结构角度,简要概括论点、 分析论证过程,及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侧重分析 论证结构角度(纵向、横向)和论证方法的使用。
• 论证结构:侧重点明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 式……),按结构概括文本内容。
• 行文脉络:侧重论述文行文顺序的归纳与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思路例说教学园地05-06 2142:一.答题时要有“”意识答题时如果没有“意识”而是仅凭自己的想当然,往往答不到点子上,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或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作题时要想到写这些语句,用这些手法是怎样的用意,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态度。

如“质检二”《长吻蜂》的14题:长吻蜂“它似乎发愿要把这棵樱桃树的粉蜜都随喜一番”中“发愿”一词的作用。

看起来这里的“发愿”似乎只表现长吻蜂的心思,表现它的可贵的品质,最后一点答案显得牵强,但这里的指导思想很好,让我们的学生牢记答题时要考虑字时行间寄寓的的态度情感思想。

二.答题时要有“主旨”意识在回答“边缘”问题,即涉及个别语句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只注意要局部的内容,而忽视从整体考虑出准确而完整的答案。

例“质检一”16题问:文章最后引用了一位枭雄的一首咏雪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并说它“应该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请对它的“歪”与“出色”作简要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少同学在夸他写得好的时候,说到这首诗好是好在非常恰当地表现了这位枭雄的气质和大一统的思想。

我们知道这篇小品文,梁实秋拉拉撒撒地讲的是有关雪的趣闻知识和感想。

所以在问答这首诗的“出色”之处时,也不要忘记它是怎样服务于主旨的,答案应该是“通过狗身上的变化突显了雪的颜色白和下得规模大的特点”。

另有06年的湖北试卷18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问:本文最后突出了狗的形象,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同学们在完成这道题时,都能看出这些语句表现了狗的忠诚。

是的,回答出狗的这一形象特征是正确的,但它不是全部答案。

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用意上,我们还应考虑到,“狗”的形象只是整个农庄中诸多动物中的一个典型,那么通过它的行动及“语言”和“心理描写”,来表现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动物与家园之间的亲密关系,乃至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样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我们要告诉学生在问答这类试题时要多个心眼,要想到这一问题与主旨有何关系,以确保答案的完美无憾。

三.答题要有“形式和内容兼顾”意识语文的问题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设题,我们完成语文问题也要善于于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全面考虑。

如作文,如对文章的分析研究,如对诗歌的鉴赏,如对主观题的思考和回答。

主观题不管如何设问,设问的角度无非是内容和形式两个大的方面。

内容角度设问,涉及到词义、语意、段的内容、层的内容和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即文章主旨);形式角度的设问,涉及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人称使用、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段)等等。

1.要我们对语句、语段进行赏析(包括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不能只说明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表明了怎样的主旨。

而且要有艺术形式方面的分析,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段,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如98年的《报秋》问: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只注意到强调时光的飞逝,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强化作用。

也就是只注意内容主旨方面的效果,而普遍忽视语言形式上的作用: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和层层铺开,逐步扩大。

又如,06年全国卷15题问: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从句子本身来看,这是生动形象的描写,“金色的光泽”“强悍的铜色”都是比喻,这个句子有丰富的含义,考生要理解言外之意——说明农夫有丰硕的劳动成果,表现阳光下农夫的强悍。

从内容角度来看,表达出言外之意正是这个句子作用。

从形式角度看,要考虑行文思路——过渡、前后照应、总领、总结等作用,这个句子为后文写和农夫一起晒稻谷、写农夫决心务农作了铺垫,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

例三,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21题问: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参考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例四,再来看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中问题: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如果明确提出对某种技巧的鉴赏........,在分析时也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兼顾。

例如06年江西卷17题: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答案: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色、声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折作铺垫。

四.答题时要有“位置”意识回答现代文的问题时,大家普遍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其实有许多问题可以从“位置”入手,这样便可迅速想出答案。

不管是问某个词语的意义,还是问某个语句的意义及作用,还是用某个段落的意义及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应要先看它的位置,根据它的位置确定基本的答题思路。

(一)词语解释的位置感找出词语所在的位置,并根据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含义。

一般来说,一个词语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都要作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内涵。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前后找到答案即可。

例如,06年湖南卷《在山阴道上》,16题:“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①;②。

我们首先找到该句所在位置,在第二段的开头,它统领着以下内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

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

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根据这些文字,特别是加点的语句,不难得出关于“故乡”的两个含义,即“鲁迅的故乡,和向往的精神家园”。

又如,2006年重庆试卷第17题。

根据全文,概括说明眼中的“村落”的完整含义。

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发现关于“村落”的“含义”的解释高度集中在第四段,而且首句这样说,“村落的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该句堪称文眼,提醒我们“村落”的含义除“村落”有精神上的价值外,还有“居住的地方”这一物质意义(这一点同学普遍考虑不到)。

再参考题干中“根据全文”之意,以第4段为核心,联系上下段可知“村落”是诗意与温馨、愁苦与艰辛的共存体,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二)解释某些语句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1.问题出现在文章(或文段)的开头⑴在总结语句意义......的时候,要从领起的内容来总结归纳。

如06年福建卷《泪与笑》14题:“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

”为什么这么说?这句话处在第十段之首,它领起下面文字: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

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

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

哪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

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

看到这些答案就不难得出了: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⑵如果要回答“作用”......之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点明题意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提供行文线索埋下伏笔(特别是“情节”上的作用)。

如果该段文字是环境描写,则要考虑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衬托作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作用。

如04年全国卷孙犁的《老家》18题问: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通过的观感和想象把三幅画面有机的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了行文的线索。

2.问题出现在文章(或文段)的末尾⑴如果要解释相关内容......,答案一般从上文找。

又如全国卷《绵绵土》15题:从全文看,为什么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首先找到那句话的位置,它在第一层的末尾,这是一个概括第一次真正踏上沙漠时的心情的语句。

要想回答好这一问题,我们须向上找,找到这样与之照应的语句“踏上塔克拉玛干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地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

这样即可找到第一个答案: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问题要求我们从全文来看,自然还需向后面寻找相照应的文字。

第二条答案即可出来:出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⑵如果问处在文章末尾的词语、语句的作用或意义...........的话,这时除了回答较.为个性化..要考虑以下几点:....的问题之外,一般内容上:点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结构上(形式上):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总结上文照应上文如98年《报秋》中的问最后一段连用几个“领取”的作用。

原文是“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

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答案就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又如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18题: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里除了回答出上面“主旨意识”曾提到的两个答案外,还应考虑到这样的答案: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3.问题出现在文章(或文段)的中间部分⑴如要总结语句的含义.......,则可抓住相邻语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其中往往隐含着相关信息。

如06福建卷《泪与笑》13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先请看相关语句: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了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这是一个比喻句,根据上文,我们找到本体是“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再向上看失败了的表现怎样,“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没有办法”,即可得出答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