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技术数据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选型的计算方法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选型的计算方法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选型的计算方法步进电机选型表中有部分参数需要计算来得到。

但是实际计算中许多情况我们都无法得到确切的机械参数,因此,这里只给出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驱动模式的选择驱动模式是指如何将传送装置的运动转换为步进电机的旋转。

下图所示的驱动模式包括了电机的加/减速时间,驱动和定位时间,电机的选型基于模式图。

●必要脉冲数的计算必要脉冲数是指传动装置将物体从起始位置传送到目标位置所需要提供给步进电机的脉冲数。

必要脉冲数按下面公式计算:必要脉冲数=物体移动的距离距离电机旋转一周移动的距离×360 o 步进角●驱动脉冲速度的计算驱动脉冲速度是指在设定的定位时间中电机旋转过一定角度所需要的脉冲数。

驱动脉冲数可以根据必要脉冲数、定位时间和加/减速时间计算得出。

(1)自启动运行方式自启动运行方式是指在驱动电机旋转和停止时不经过加速、减速阶段,而直接以驱动脉冲速度启动和停止的运行方式。

自启动运行方式通常在转速较低的时候使用。

同时,因为在启动/停止时存在一个突然的速度变化,所以这种方式需要较大的加/减速力矩。

自启动运行方式的驱动脉冲速度计算方法如下:驱动脉冲速度[Hz]=必要脉冲数[脉冲]定位时间[秒](2)加/减速运行方式加//减速运行方式是指电机首先以一个较低的速度启动,经过一个加速过程后达到正常的驱动脉冲速度,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经过一个减速过程后电机停止的运行方式。

其定位时间包括加速时间、减速时间和以驱动脉冲速度运行的时间。

加/减速时间需要根据传送距离、速度和定位时间来计算。

在加/减速运行方式中,因为速度变化较小,所以需要的力矩要比自启动方式下的力矩小。

加/减速运行方式下的驱动脉冲速度计算方法如下:必要脉冲数-启动脉冲数[Hz]×加/减速时间[秒]驱动脉冲速度[Hz]=定位时间[秒]-加/减速时间[秒]◎电机力矩的简单计算示例必要的电机力矩=(负载力矩+加/减速力矩)×安全系数●负载力矩的计算(TL)负载力矩是指传送装置上与负载接触部分所受到的摩擦力矩。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扬程40米,流量45L/S也就是每秒要将45L的水提升40米假设管径是100MM,水的流速是(45*10^-3)/(π/4*10^-2)=5.732M/S 水每秒获得的能量是动能+势能动能E1=0.5*45*5.732^2=4237J势能E2=45*9.8*40=17640J总能量E=E1+E2=21877J所需功率=21877W=21.877KW假设加压泵的效率η=0.8则电机所需功率P=21.877/0.8=27KW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效率:η=P/(√3*U*I*COSφ)其中,P—是电动机轴输出功率U—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压I—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流COSφ—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指的是电动机轴输出的机械功率3、输入功率指的是:电源给电动机输入的有功功率:P=√3*U*I*COSφ(KW)其时,这个问题有些含糊,按说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应该指的是电源输入的视在功率:S==√3*U*I 这个视在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电动机的机械损耗、铜损、铁损等)、无功功率。

皮带输送机电机功率计算公式p=(kLv+kLQ+_0.00273QH)K KW其中第一个K为空载运行功率系数,第二个K为水平满载系数,第三个K为附加功率系数。

L为输送机的水平投影长度。

Q为输送能力T/H.向上输送取加号向下取负号。

有功功率=I*U*cosφ 即额定电压乘额定电流再乘功率因数单位为瓦或千瓦无功功率=I*U*sinφ,单位为乏或千乏.I*U 为容量,单位为伏安或千伏安.无功功率降低或升高时,有功功率不变.但无功功率降低时,电流要降低,线路损耗降低,反之,线路损耗要升高.功率因数的角度怎么预算?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计算_概述及解释说明

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计算_概述及解释说明

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计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计算是对永磁同步电机中dq轴电感进行分析和估算的过程。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中,准确计算dq轴电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和解释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计算的概述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本文内容和目标。

其次,在第二部分,我们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及dq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然后,第三部分将详细阐述计算dq轴电感的方法与原理。

接下来,第四部分将通过实例分析来展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并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在第五部分, 我们将给出结论和总结,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计算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能够加深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计算概述:2.1 永磁同步电机简介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使用永磁体作为磁场源而不需要励磁的电机。

它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较低的维护成本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交通领域。

2.2 dq坐标系简介dq坐标系是一种常用的描述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坐标系。

d轴指向永磁体磁场方向,q轴与d轴垂直。

在dq坐标系下,可以将永磁同步电机的运动方程简化为直流(DC)和交流(AC)分量,便于进行分析和控制。

2.3 dq轴电感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概述dq轴电感是永磁同步电机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着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准确地计算dq轴电感可以帮助设计者预测系统的运行性能并进行合理的控制策略选择。

计算dq轴电感主要包括理论推导与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步骤说明。

在理论推导中,根据dq轴电感的定义和dq坐标系变换关系,推导得出了计算dq轴电感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分析则是在考虑永磁体磁场、电机几何结构、电路参数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dq轴电感大小的主要因素。

常用斗提轴功率和电机功率可按下述方法计算

常用斗提轴功率和电机功率可按下述方法计算
系数K2
1.6
1.10
1.3
0.80
1.3
0.80
2、电动机功率计算:
N =N0K'/η1*η2
式中:N-电动机功率(千瓦);
N0-轴功率(千瓦);
η1-减速机传动效率,对ZQ型减速机η1=0.94;
η2-三角皮带或开式齿轮传动效率,对三角皮带η2=0.96,对开式齿轮η2=0.93;
K'-功率备用系数。与高度H有关,当:
三角斗
深斗和浅斗
三角斗
深斗和浅斗
三角斗
系数K1
<10
0.6
/
1.1
/
/
/
10-25
0.5
/
0.8
1.10
1.2
/
25-50
0.45
0.6
0.6
0.83
1.0
/
50-100
0.4
0.55
0.5
0.70
0.8
1.10
>100
0.35
0.5
/
/
0.6
0.90
系数K3
2.5
2.00
1.5
1.25
1.5
5
常用斗提轴功率和电机功率可按下述方法计算:
1、轴功率的近似计算:
N0=Q*H(1.15+K1*K2*v)/367
式中:N0-轴功率(千瓦);
Q-斗提机的输送量(吨/小时);
H-提升高度(米);
v-提升速度(米/秒);
K1、K2-系数。具体见表
输送能力
Q
(吨/小时)
牵引构件型式
带式

双链式
料斗型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电动机输出转矩: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

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的关系: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公式【1】由此可推导出: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即P=Tn/9550——公式【2】方程式中:P—功率的单位(kW);n—转速的单位(r/min);T—转矩的单位(N.m);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T=9550P/n 是如何计算的呢?分析:功率=力*速度即P=F*V---————公式【3】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4】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5】将公式【4】、【5】代入公式【3】得:P=F*V=T/R*πR*n分/30 =π/30*T*n分-----P=功率单位W,T=转矩单位N.m,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P*1000=π/30*T*n30000/π*P=T*n30000/3.1415926*P=T*n9549.297*P=T*n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关系。

电动机转矩、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由于电功率P=电压U*电流I,即P=UI————公式【6】由于公式【2】中的功率P的单位为kw,而电压U的单位是V,电流I的单位是A,而UI乘积的单位是V.A,即w,所以将公式【6】代入到公式【2】中时,UI需要除以1000以统一单位。

则:P=Tn/9550=UI/1000————公式【7】==》Tn/9.55=UI————公式【8】==》T=9.55UI/n————公式【9】==》U=Tn/9.55I————公式【10】==》I=9.55U/Tn————公式【11】方程式【7】、【8】、【9】、【10】、【11】中:P—功率的单位(kW);n—转速的单位(r/min);T—转矩的单位(N.m);U—电压的单位(V);I—电流的单位(A);9.55是9500÷1000之后的值。

辊筒线电机计算方法

辊筒线电机计算方法

辊筒线电机计算方法辊筒线电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传动设备,其计算方法对于确保辊筒线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辊筒线电机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辊筒线电机概述辊筒线电机,通常是指辊筒驱动装置中的电机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辊筒提供动力,使其实现物料的输送。

辊筒线电机的选型与计算直接关系到辊筒线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和能耗。

二、辊筒线电机计算方法1.确定辊筒线的基本参数在进行电机计算之前,需要先了解辊筒线的基本参数,包括:(1)辊筒直径:影响电机功率和输送速度的关键因素;(2)物料重量:包括物料本身重量和辊筒线附件的重量;(3)输送速度:根据生产需求确定;(4)输送距离:辊筒线所需输送物料的距离;(5)摩擦系数:物料与辊筒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2.计算辊筒线所需功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辊筒线所需功率:[ P = F times v ]其中,P为功率(kW),F为输送物料所需的合力(N),v为输送速度(m/s)。

3.确定电机功率在计算得到辊筒线所需功率后,需要根据电机的效率、功率因数等因素来确定实际所需电机的功率。

通常情况下,电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P_{motor} = P times eta times cos varphi ]其中,( P_{motor} )为电机功率(kW),η为电机效率,cosφ为电机功率因数。

4.选择电机型号根据计算得到的电机功率,结合辊筒线的工作环境、安装空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

三、总结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辊筒线电机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辊筒线电机的正常运行。

掌握辊筒线电机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为我国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注意:本文所述计算方法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请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雕刻机系统电机参数、脉冲当量等的计算方法

雕刻机系统电机参数、脉冲当量等的计算方法

雕刻机系统电机参数、脉冲当量等的计算方法
电机参数、脉冲当量等的计算方法:
有些人可能自己想要DIY个雕刻机或者改某个落后系统的雕刻机系统,这样在电路连线以后就要设置机器的电极参数脉冲当量等,要么控制电极就会出现问题,下面将这些的简单算法发布出来,有这方面的行家可以多提意见,大家共同进步.
1、首先认识丝杠,导程5的丝杠就是每两个丝的间距是5;
2、步进电机是1.8度200步进,走一圈就是200×1.8=360度
3、驱动器是8细分就是把1.8在分成8次
4、所以经过驱动器的电机每一步进就是1.8度÷8=0.225度
5、所以每转一圈就是200×8=1600步进
6、导程5的丝杠每转一圈走5毫米,每一步进就是5÷1600=0.003125毫米,这就是电机参数。

如果是导程3的参数就是0.001875,以次类推。

7、用1除以电机参数就是脉冲当量,例如:1÷0.003125=320,就是每走1毫米需要多少步进,就是脉冲当量。

电机功率与扭矩等相关计算

电机功率与扭矩等相关计算

功率:什么是功率?功率就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里功率P=功W/时间t,单位是瓦w,我们在媒体上常常看见的功率单位有kw、ps、hp、bhp、whp等,还有意大利以前用的cv,在这里边千瓦kw是国际标准单位,1kw=1000w,用1秒做完1000焦耳的功,其功率就是1kw。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功率俗称为马力,单位是匹,就像将扭矩称为扭力一样。

在汽车上边,最大的做功机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计算出来的,而计算的公式相当简单:功率(w)=2π×扭矩(Nm)×转速(rpm)/60,简化计算后成为:功率(kw)=扭矩(Nm) ×转速(rpm)/9549。

然而功率kw要如何转换成大家常见的多少匹马力的呢?由于英制与公制的不同,对马力的定义基本上就不一样。

英制的马力(hp)定义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200磅(lb)重的物体拉动165英呎(ft),相乘之后等于33,000lb-ft/min;而公制的马力(ps)定义则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75kg 的物体拉动60米,相乘之后等于4500kgm/min。

经过单位换算,(1lb=0.454kg;1ft=0.3048m)竟然发现1hp=4566kgm/min,与公制的1ps=4500kgm/min有些许差异,而如果以瓦作单位(1w=1Nm/sec=9.8kgm/sec)来换算的话,可得1hp=746w;1ps=735w,两项不一样的结果,相差1.5%左右。

到底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英制与公制的分别,就好像为什么有的汽车是右舵,有的却是左舵一样,是人类永远难以协调的差异点。

若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几个测试标准来看,德国的DIN与欧洲共同体的新标准EEC有日本的JIS是以公制的ps 为马力单位,而SAE使用的是英制的hp为单位,但由于世界一体化经济的来临和为了避免复杂换算,越来越多的原厂数据已改提供毫无争议的国际标准单位千瓦kw作为引擎输出的功率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技术数据计算方法
扭力(N.m)=9550*P/n
电动机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称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φ。

式中:
P为电路功率
U为线电压,三相是380V
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综合取0.8
有功功率:是被消耗的电功率。

无功功率:是当磁场撤消后又返会到电源的功率。

视在功率:俗话说是看起来具有的功率,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视在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
输出功率=轴功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电动机效益(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
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通常指电动机类,电动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就是输出功率:P=1.732IVcosφη
上式是3相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公式,意思是:电流和电压的乘积的1.732
倍再乘以功率因数和电动机效率。

“输入功率”要比输出功率大,P=1.732IVcosφ
“额定功率”一般指电加热类的设备或器具,就是输入功率。

电机功率之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额定功率和消耗功率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2010-03-09 21:01
1. 电机的输入功率Pi(消耗功率、有功功率P)
输入功率一般指的是电源给电动机输入的有功功率
Pi= √3*U*I*cosφ
2.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Po(额定功率Pe)
额定功率是指电机在额定工况下其主轴的机械输出功率,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效率的系数,即Po=Pi*η
电动机标牌上所标明的额定功率,也就是额定工况下电动机轴输出机械功率。

一般仅是工程设计值,本身并非十分精确,和电动机的机械轴真正输出功率,也并非100%的吻合。

正常情况下,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是设计值,不是计算出来的。

其实电机在额定值工作的几率是少之又少,因为负荷不是固定的,额定只是理想值(设计值)。

3.电机的视在功率S
电源输入的视在功率:S==√3*U*I
视在功率是指电动机工作时所需的电源供电功率,这个视在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电动机的机械损耗、铜损、铁损等)、无功功率。

4.效率η 表征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关系:Po=Pi*η
5.功率因数cosφ 表征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关系:P= S*cosφ
6.为什么大多是情况下都把电机的消耗功率(即输入功率)当成其额定功率(即输出功率)呢?
这是因为电动机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很高的机械,一般说来其功率越大,效率越高,小型电机效率在85-90%,中型电机效率可在95-98%,大型电动机效率可达98%以上,所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十分接近,另一方面,电动机额定标称功率一般仅是工程设计值,本身并非十分精确,和电动机的机械轴真正输出功率,也并非100%的吻合。

因此在一般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往往会忽略这个效率系数,直接将电机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看做相等。

这就是为什么根据电动机铭牌上额定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的值计算出来的功率往往比标称的额定功率稍稍大一些的原因。

如果已知额定功率求额定电流,如果没有考虑效率系数,求得的电流值会比铭牌上的标称值稍稍小一些。

因此,在进行精确计算或精确设计时,应该考虑效率系数问题。

举例说明: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标称值:电压380V,电流2.8A,功率因数0.85,额定功率1.5KW。

根据公式,其输入功率为:Pi= √3*U*I*cosφ=1.732*0.38*2.8*0.85=1.566KW;输出功率功率Po=Pe=1.5KW,电动机效率η=Po/Pi=1.5/1.566=95.8%。

P=M×2π n
P 功率M 转矩n 转速
与转矩成正比与转速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