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考编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音乐(论述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音乐(论述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7. 论述题论述题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
正确答案:(1)艺术作品的语言层。
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2)艺术作品的形象层。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情与景融会互化的各种境界,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
(3)艺术作品的意蕴层。
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
2.试论述艺术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艺术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律性、他律性。
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包括六个方面:(1)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艺术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2)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是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3)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同一风格渐进延续继承,不同风格断裂式继承);(5)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6)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与继承的关系。
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他律性主要指外在因素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艺术的性质、艺术的发展等);(2)政治对艺术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4)道德给艺术发展以巨大的影响;(5)哲学对艺术的影响等。
3.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02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2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从政府组织体制上说,横向上任何一级政权机关可大致分为三个分系统,下列不属于此系统的是()。
A.政府(狭义)决策分系统B.国家权力机关决策分系统C.立法机关决策子系统D.政党决策分系统【答案】:C2.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答案】:A3.公文语言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是()。
A.恭敬B.简明C.准确D.庄重【答案】:C4.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五谷之神B.土地之神【答案】:B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参与制;1/ 9B.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C.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D.个人联合;【答案】:A6.舶来词是从外国传入本国词语,通常以音译为主。
下列哪个不属于舶来词?()A.咖啡B.福利C.摩登D.系统【答案】:B7.法对社会及公众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是:A.法的管理作用B.法的规范作用C.法的示范作用D.法的社会作用【答案】:B8.(单选题)被国际学术界列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的巴中人是()。
A.晏阳初B.张澜C.郭沫若D.吴玉章【答案】:A9."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A.众多宫殿B.盛产羊毛的地方C.美丽的地方D.大草原【答案】:A10.我国下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2/ 9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中下游平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B11.“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撰写的24部史书的总称,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记述的时代范围为()。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朝崇祯帝B.从汉武帝到清乾隆帝C.从秦始皇到明嘉靖帝D.从夏禹到清光绪帝【答案】:A12.物质在发生能量转化时通常都存在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的过程存在化学反应的是()。
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专业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含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中小学音乐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真题试卷(并适用于各类音乐学科专业检测复习使用)温馨提示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来自2016-2020年全国各地公招音乐教师考试,中小学音乐特岗教师考试、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包含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乐理与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艺术概论等考点。
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2.音乐教师招聘入编考试考题主要为识记为主,极少涉及到创编题目,不会涉及太深太过抽象的考题。
识记性的知识较多,对中外音乐史、基础乐理知识、和声、曲式等考查的知识点较细、较深。
需要考生朋友重点关注。
3.复习建议:巩固基础,自我提升,取材真题,系统复习。
最后预祝各位教师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
一、单选题1.《猎人合唱》的曲作者和国籍()A.巴赫,德国 B.韦伯,德国 C.李斯特,匈牙利参考答案:B2.《良宵》和《光明行》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 )A.刘天华B.阿炳C.马思聪D.黄自参考答案:选A。
刘天华对二胡艺术有突出贡献,创作了十二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闲居吟》《光明行》《良宵》《烛影摇红》《苦闷之讴》《悲歌》《独闲操》等。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3.《唱支最美的歌》是一首什么拍子的歌曲?()A.3/8拍子B.6/8拍子C.2/4拍子D.4/4拍子参考答案:A《唱支最美的歌》是一首3/8拍子,具有浓郁傣族民族风格的歌曲,赞美了夜色中站岗放哨的边防战士。
4.被誉为“抒情风景画大师”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 )A德彪西 B门德尔松 C舒曼 D舒伯特参考答案:B5.第一个用管弦乐来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是( )A.蒙特威尔第B.卡契尼C.卡鲁索D.斯卡拉蒂参考答案:A6.Ⅰ—Ⅴ和弦属于()进行。
A.正格进行B.变格进行C.补充终止D.阻碍终止参考答案:AA项指Ⅰ级与Ⅴ级和弦之间的连接;B项指Ⅰ级与Ⅳ级和弦之间的连接;C项指完全终止后的进行,是Ⅰ级与Ⅳ级和弦之间的连接;D项是Ⅴ级与Ⅵ级运用的结尾式的进行。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音乐(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音乐(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 )是青主创作的。
A.《采莲谣》B.《大江东去》C.《我住长江头》D.《我劝你》E.《长城谣》正确答案:B,C,D解析:《采莲谣》的作者是陈田鹤,《长城谣》的作者是刘雪庵。
本题说的是“青主”,即廖尚果,中国音乐理论家,曾用笔名黎青主。
故本题选BCD。
2.下列乐器中,属于管弦乐队的配置有( )。
A.竖琴B.钢琴C.小提琴D.三角铁正确答案:A,B,C,D解析:西洋管弦乐队中,一般有4个部分组成:木管组: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英国管等乐器;铜管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乐器;打击乐组:包括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铃鼓、三角铁、木琴、钟琴、响板、钹、锣、管钟等乐器;弦乐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钢琴等乐器。
注意不要把BD两项漏掉。
故本题选ABCD。
3.河南坠子的唱腔音乐可归结为几个部分?( )A.起腔B.平腔C.送腔D.尾腔正确答案:A,B,C,D4.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 )。
A.戏曲唱法B.说唱唱法C.民间歌曲唱法D.民族新唱法正确答案:A,B,C,D解析: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它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
5.南宋时期宋杂剧的表演结构通常分为( )。
A.艳段B.解C.正杂剧D.杂扮E.散段正确答案:A,C,E解析:注意区分“相和歌”的曲式结构。
宋杂剧的通常结构:“艳段”之后“正杂剧”,再到“散段”及“杂段”。
6.以下说唱音乐中,流行于我国宋元时期的有( )。
A.弹词B.诸宫调C.鼓子词D.牌子曲E.昆曲正确答案:B,C解析:宋代诸宫调由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还有以鼓伴唱的鼓子词也十分流行。
ADE均为曲艺类,流行时期大都在明清时期。
故正确答案为BC两项。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2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22年(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C.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答案】:C2.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称为()。
A.通知B.指示C.批复D.命令【答案】:B3.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答案】:A4.预先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作出具体打算和安排的常用公文种类是()。
A.工作总结B.工作报告C.工作简报D.工作计划【答案】:D5.××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修改《××条例》的公告,下列要素中可以省略的是:- 1 -A.成文日期B.主送机关C.标题D.正文【答案】:B6.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公文种类是()。
A.通知B.纪要C.通报D.函【答案】:C7.下列收入形式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国有产权收入B.税收C.债务收入D.消费收入【答案】:B8.任免和聘用干部的公文文体为()。
A.指示B.请示C.通知D.通报【答案】:C9.我国伦理史上有“三不朽”之说,是由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的。
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守仁和曾国藩(半个)。
下列不属于“三不朽”的是()。
A.立身B.立德C.立言D.立功【答案】:A- 2 -10.“人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音乐B.绘画C.文章D.书法【答案】:D11.资本增殖是发生在:()A.生产中B.销售中C.流通中D.购买中【答案】:A12.下列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名著与作者匹配错误的是()。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2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22年(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实现社会公平D.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2.英国杰出的喜剧大师莎士比亚在某部作品中非常成功的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这部作品是()。
A.《李尔王》B.《罗密欧与朱丽叶》C.《仲夏夜之梦》D.《威尼斯商人》【答案】:D3.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文化历史悠久。
下列“传说”不是发生在山西的是:A.孟姜女传说B.杨家将传说C.赵氏孤儿传说D.牛郎织女传说【答案】:A4.下列选项中,能够表现出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的是()。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B.对于生产者而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必须同时兼得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 1 -D.商品的任何价值都体现在人类的无差别劳动中【答案】:C5.京剧作为综合性艺术,最贴切的概括是()。
A.生,旦,净,丑B.吹,拉,弹,唱C.唱,念,做,打D.说,学,逗,唱【答案】:C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三境界”,其中第二境界所引用的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作者是:A.李清照B.晏殊C.辛弃疾D.柳永【答案】:D7.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用泥制陶的事实B.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C.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D.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答案】:B8.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活动,除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外,还有()。
A.转账结算B.发行货币C.买卖股票D.管理企业【答案】:A9.关于公文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级的工作意图、要求告知给下级用“通知”B.下级答复上级的询问用“报告”- 2 -C.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用“决议”D.上级答复下级的请示用“批复”【答案】:C10.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024年北京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4年北京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与下面谱例相同的调性是( )。
(A)c自然小调(B)C宫调(C)c和声小调(D)大调2、下面谱例中,开放排列的和弦数量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3、下面谱例采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
(A)完全重复(B)再现(C)模进(D)变化重复4、下面谱例中,七和弦的数量有几个?( )(A)0个(B)1个(C)2个(D)3个5、下面谱例中,5~6小节和1~4小节的关系是( )。
(A)时值紧缩(B)时值扩大(C)旋律模进(D)旋律加花6、“偷声”是中国古代音乐创作的一个基本手法,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减少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更为婉转(B)把属于不同曲牌的乐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曲牌(C)在原曲牌的基础上增加乐句,形成变化(D)增加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相对紧促7、撰写《东西乐制之比较》《东方民族之音乐》等论著,被誉为我国近代比较音乐学先驱的是( )。
(A)杨荫浏(B)王光祈(C)吕骥(D)青主8、下面谱例出自校园歌曲《乡间小路》,与它属于同一类型的歌曲是( )。
(A)《乡恋》(B)《天路》(C)《黄土高坡》(D)《外婆的澎湖湾》9、创作《黔岭素描》《纳西一奇》等多部交响曲的当代著名作曲家是( )。
(A)罗忠镕(B)陈其钢(C)朱践耳(D)瞿小松10、下面谱例出自一首湖南民歌,根据其曲调特征、歌唱形式和歌词内容等判断,该民歌的主要作用是( )。
(A)传承历史文化(B)用于民间仪式(C)抒发内心情感(D)协调劳动节奏11、图1所示的演出形式是( )。
(A)福建南音(B)西安鼓乐(C)北京智化寺音乐(D)浙东锣鼓12、京剧经典剧目《空城计》中,司马懿的角色是( )。
(A)黑头(B)老生(C)净(D)丑13、下面谱例出自哪部歌剧?( )(A)《洪湖赤卫队》(B)《伤逝》(C)《原野》(D)《苍原》14、图2所示的是哪个时期的主要乐器演奏组合?( )(A)文艺复兴时期(B)浪漫主义时期(C)古典主义时期(D)中世纪15、下面谱例是哪种演奏形式的乐谱?( )16、下面谱例出自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哪首乐曲?( )(A)《漫步》(B)《基辅大门》(C)《侏儒》(D)《里莫日的集市》17、下列哪部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创作的无调性歌剧?( )(A)《沃采克》(B)《蓝胡子公爵的城堡》(C)《战争与和平》(D)《玫瑰骑士》18、将下面谱例中的12音音列作为“原型”,并依此演变出“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形态,乐曲的全部构成和运行皆由这4种形态所得出,这种作曲技法属于哪种音乐流派?( )(A)简约主义(B)印象主义(C)表现主义(D)新古典主义19、下列哪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 )(A)三味线(B)尺八(C)伽倻琴(D)萨朗吉20、下面的乐器合奏最适合为哪首歌曲伴奏?( )(A)巴西《狂欢之歌》(B)埃及《尼罗河畔的歌声》(C)澳大利亚《剪羊毛》(D)爱尔兰《伦敦德里小调》21、隋唐时期,掌管礼乐活动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2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22年(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A.亚当·斯密B.萨缪尔森C.大卫·李嘉图D.凯恩斯【答案】:A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就是兵器﹐其中哪个指得就是防备武器?()A.戈B.干【答案】:B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B.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C.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D.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答案】:C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D.富贵在天,死生由命【答案】:B5.《红楼梦》就是我国古代闻名得长篇小说之一,它得别名就是:()- 1 -A.《石头记》B.《金陵记》【答案】:A6.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B.乡人无不称其善也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答案】:A7.造成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是由于()的作用。
A.价值规律B.资本运行规律C.剩余价值的规律D.劳动分配规律【答案】:A8.关于我国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地理和人文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疆”这一名称始于清朝,取“故土新归”之意B.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首府为呼和浩特C.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位于甘肃省D.澳门的官方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葡萄牙语【答案】:B9.诗句“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图。
A.冬藏B.秋收C.春耕D.夏耘【答案】:C10.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C.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2 -D.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答案】:A11.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A.程顾B.诸葛亮C.孔子D.班固【答案】:D12.公文的叙述讲究平直,叙述的人称也比较单一,叙述多选用的方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教学方式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奥运会上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夺取金牌,赛场上雄壮的国歌响起,你有什么感受?
2、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板书:
警钟长鸣---保卫、建设国家
理解关键词,书中找答案。
过渡语:
同学们,《义勇军进行曲》在战争时期,是战斗的号角,是高昂的战歌,鼓舞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誓死保卫国家,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当革命取得胜利,直至今日,我们还要高唱国歌,因为它时刻警示着我们居安思危,鼓舞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首歌能够发挥它这么大的作用,我们永远应该记住的是谁呢?
3、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二、品味词句,深入理解
教师板书:
万众心声---誓死保卫国家
号角战歌---抗日、反法西斯
第二环节:体会《义勇军进行
曲》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思考:《义勇军进行曲》在战争时期,是战斗的号角,是高昂的战歌,鼓舞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不屈不挠的誓死保卫国家的伟大的斗争精神,解放后,直至今天,我们再高唱国歌,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油然而生、高昂激越、誓死、豁然开朗、警钟长鸣、一往无前、繁荣富强”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第一课时
课文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引出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点明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探询音乐作品的原始信息。第三自然段将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和谱曲的经历等信息化的资料,用饱含激情的笔墨点化成有血有肉的高昂激越、催人奋进的爱国旋律。第五六自然段写出这首歌在国内、国际战争中产生的巨大的感召力,说明了它的重大影响。第七自然段写明了《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说明了歌词起着“警钟长鸣”的重要作用。第八自然段写这首歌曲的现实意义----居安思危,振奋精神,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全文从《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传唱、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来反映“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1)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读准生词。
(3)每人一句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2.小组交流:
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
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唱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935年7月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战斗号角)
1940年这首歌传遍世界(高昂的战歌)
七、布置作业:
1、《语文伴你成长》本课相关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你了解的有关《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传唱、定为国歌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或讲给爸爸、妈妈听。
4、选作:其他国家的国歌是怎样来的,搜集资料,仿照课文写一写。
放国歌课件。
学生自由说感受
(结合“一……就……”体会油然而生)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第三环节: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从哪些描写你可以看出词曲作者对我们的国家、人民充满无限的挚爱之情?找一找相关描写,边读边体会。
三、再次审题,总结全文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配乐齐唱国歌,再唱国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结束语: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爱国情的凝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们民族永远奋进走向繁荣的号角、战歌!让我们高唱它、热爱它——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讲了哪些内容?梳理内容。
作业:
1写生字词。
2带着课后问题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默读全文,思考:
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第一环节: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第九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经典音乐作品的说明文。课文详细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突现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社会价值。围绕“中华民族的最阐述,表现出作者对作品的喜爱和唤醒世人报效祖国的强烈心愿。
海淀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学科
语文
学段
年级
四年级
教材
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可不写
2.教学背景分析
第九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音乐》,本单元的课文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感染人、愉悦人、熏陶人、鼓舞人的神奇功能,领悟到音乐所包涵的文化内涵。
1.初读课文,检查、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反馈:陋、协、豁、抛的书写;油然而生、高昂激越、誓死、警钟长鸣、豁然开朗、一往无前、繁荣富强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是《义勇军进行曲》;通过抓时间线索理清文章的顺序,整体感知《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
(1)《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在《义勇军进行曲》诞
生和传唱的过程中,这首歌起了什么作用?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1、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2、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第二课时
通过资料介绍、配乐唱国歌、品读比喻句等方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对《义勇军进行曲》的深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3—5自然段,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2.通过学习6—7自然段,感悟《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流程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