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俄狄浦斯情结

合集下载

俄狄浦斯情结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

它描述了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对父母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由无意识的爱和敌意欲望组成。

这种情结表现为儿童对异性父母的性欲望和对同性父母的敌意冲动。

俄狄浦斯情结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俄狄浦斯。

据传说,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后来,他知道真相后,承受不了内心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流放了自己。

弗洛伊德用这个神话故事来解释儿童对父母的爱恨情绪。

俄狄浦斯情结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儿童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情感依恋,同时对父母的爱恨情绪也在无意识中形成。

这种情结在儿童3-5岁时达到高峰,然后进入潜伏期。

在青春期,俄狄浦斯情结会再次出现,但可以通过对象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克服。

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个体的性格形成、欲望倾向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人在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俄狄浦斯情结的困扰。

然而,在现代文明和社会规
范的约束下,这种情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和转化。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

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展开编辑本段情结原型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

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

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

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

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并自我放逐。

详细概述:拉伊奥斯年轻时曾经劫走国王佩洛普斯(Pelops)的儿子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oidipous 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

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Corinth)的国王波吕波斯(Polybus),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

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

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

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Sphinx)所困,因为他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将对方撕裂吞食。

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从斯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

延迟的成长——《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文本解读

延迟的成长——《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文本解读

10延迟的成长——《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文本解读■唐金萍 张春艳/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 要:弗兰克•奥康纳是20世纪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我的俄狱浦斯情结》是他短篇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本文通过分析拉里的成长过程,展现了世界大战对人们生活带来的苦难,也赞扬了人们面对苦难不屈的精神。

关键词:《我的俄狱浦斯情结》 延迟 成长弗兰克•奥康纳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我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他短篇小说集中的著名篇章。

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节》围绕五岁小男孩拉里的成长故事展开。

因为父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父亲一直缺席拉里的成长,但似乎对拉里没有什么影响,拉里享受着和妈妈的平静生活。

战争结束,父亲回来之后,拉里发现爸爸把妈妈抢走了,父亲作为一个入侵者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拉里开始和父亲进行各种斗争,试图夺回妈妈。

战争使父亲的角色完全被母亲取代,拉里成长的步伐被打乱,弗兰克•奥康纳通过小男孩的成长谴责了战争对民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赞扬了人们顽强的生命力。

“整个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呆在军队里。

长到五岁了,我几乎还没见过他。

”五年的时间已经让拉里习惯了没有父亲的生活。

拉里不认为父亲是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或是对他影响深刻的一员,父亲沦为家中的他者。

“战争是我生活中的和平时期。

我住的阁楼的窗口朝南开,妈妈挂上窗帘,可它并不很挡光。

第一缕曙光射进来,我就醒了。

怀着将过去的旧时光消融掉的念头,我感觉自己就像太阳一样,很乐意放出光芒,给人们带来欢乐。

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纯净、明朗,充满着希望。

”战争没有给拉里带来思念,悲伤和孤独。

父亲作为他者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拉里的脑子里固化。

拉里没有意识到正是离家的父亲给他带来了平静的生活,但这超出了拉里的认知水平,不可能认识到父爱的伟大。

拉里就在给自己设计的平静世界中长大了。

“我从衣服下面把脚丫伸出来——我管她们叫做左太太和右太太,为她们设计一出戏剧,以便可以讨论白天的问题。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译为伊谛普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伊底庇斯情结。

通俗地讲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喜欢和母亲在一起的感觉。

恋母情结并非爱情,而大多产生于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

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恋母情结。

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一年龄段有恋母情结,而在儿童时期几乎所有人都有恋母情结。

相传希腊神话中,王子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死生父,娶母为妻。

弗洛伊德以此来描述性器期出现的儿子依恋母亲、害怕父亲的情况。

他认为男孩对母亲会发生爱恋,而对父亲怀有杀机;为取得母亲的爱情而与父亲竞争,既潜意识地想取代父亲占有母亲,同时又很现实地承认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从而压抑着对母亲的性冲动,并在心理上以父亲自居,把对父亲的恨转为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以此来博得母亲的爱。

这种恋母情结是儿童性欲发展的高潮,也是性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刻。

在通常情况下,男孩由于害怕父亲的惩罚——阉割,而产生阉割焦虑,并对此进行压抑,恋母情结便逐渐消失。

弗洛伊德的这种主张受到了新弗洛伊德学派的批评,认为恋母情结的理论没有科学根据。

弗洛伊德也承认许多人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情结,许多儿子和父亲、女儿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

但弗洛伊德辩解道,前一种情况是由于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了,后一种情况是同性恋的表现。

影响“恋母情结”是一种儿童早期的心理固结,是儿童初步认识父母及肯定他们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家庭地位意识的时期。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都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因为“恋母情结”的父母不是我们生理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经过加工后保存在意识领域里的虚像,这个虚像总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具有超现实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现实个体的理想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主动对这些形象加以修改,使其符合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

因此,有些人否认自己曾有过“恋母情结”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大多数人的“恋母情结”,只是一种隐性的对父母亲的依赖,由于学习或成长的需要,他们逐渐会远离父母,与家长的实际距离相差的越遥远,分离的时间越久远,他们对父母在心理上依恋就越弱。

【优秀文档】我的俄狄浦斯情结PPT资料

【优秀文档】我的俄狄浦斯情结PPT资料

• I put my feet out from under the clothes--I called them Mrs. Left and Mrs. Right--and invented dramatic situations for them in which they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f the day.
could not find jobs, they experienced high levels of stress in their lives. You know what would happen if he couldn't?” However, when his father, a man whom Larry hardly knows, returned from WWI, a constant battle happened between Larry and his father for the mother's love and attention.
• Why did Larry call them Mrs left and Mrs Right? What did this indicate?
• 1) Because of the lock of father's love, he was relying too much on his mother.
•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ry?
• cares a lot about his mother. • childish, but behaves like an adult person, and
observes things in detail and analyzes them logically. • has sophisticated words and thoughts. •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equality and fairness

我的俄狄浦斯情结

我的俄狄浦斯情结

整个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呆在军队里。

长到五岁了,我几乎还没见过他。

而我所看见的也并不让我不安。

有时醒来,我看到一个穿卡其布军服的大汉,在烛光下俯身瞅着我。

有时在大清早,我听到前门砰一声猛然关上,钉着马铁的军靴在小巷的鹅卵石路面上敲打出喀喀声,这就是说:父亲进来,或者出去了。

他像圣诞老人一样神秘地来往无踪。

真的,我很喜欢他的到来,尽管清晨当我在爬上他们的大床,挤在他与妈妈之间,那种滋味不是很好受。

他抽烟,带着一股好闻的霉味;他刮胡子,那简直是一件神奇得不得了的工作。

每次他都会留下一些纪念品:坦克车模型,把柄用子弹壳做成的廓尔喀短刀,德国人的钢盔、帽徽、钉铜扣的布垫、各种武器零件——小心地装一只长箱子里,放在衣柜上面,一伸手就拿得着。

父亲有点像喜鹊似的喜欢收集东西,他希望一切物件用得顺顺当当。

父亲一转身出去,妈妈就听任我搬来椅子,搜索他的那些宝贝。

她根本不像他那样把这些玩艺儿看得很重。

战争是我生活中的和平时期。

我住的阁楼的窗口朝南开,妈妈挂上窗帘,可它并不很挡光。

第一缕曙光射进来,我就醒了。

怀着将过去的旧时光消融掉的念头,我感觉自己就像太阳一样,很乐意放出光芒,给人们带来欢乐。

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纯净、明朗,充满着希望。

我从衣服下面把脚丫伸出来——我管她们叫做左太太和右太太,为她们设计一出戏剧,以便可以讨论白天的问题。

至少右太太做到了,她是感情外露的人。

可是我控制不了左太太,她对什么事都是自满自足,点点头就算了。

她们讨论我和妈妈今天该做什么事,圣诞节时圣诞老人该给某个小家伙什么礼物,该采取怎样的步骤才能给家里带来喜悦,等等。

比如,有一件是关于娃娃的小事,我和妈妈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取得过一致看法。

我家住的那排住宅中,我家是唯一没有新生娃娃的家庭。

妈妈说,父亲从前线回来之前,我们是买不起娃娃的,因为那要花十七镑零六便士。

妈妈真是头脑简单,住在街上方的吉尼家刚添了个新娃娃,可人人知道,他家根本付不起十七镑零六便士。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1、概念简介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构,即个体自身,所爱的个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恨,及恐惧等等冲突矛盾的情绪。

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

中文语境有时也有说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

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

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

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安全度过俄狄浦斯期,一直固结在那里,长大后这种乱伦的情结还保持着。

而且成为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是不允许的,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但是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

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1]2、理论分析拉康拉康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派学者,他认为与其从生理的现实角度去批驳,还更不如说可以用一种象征的意味去加以理解俄狄浦斯期的作用。

父亲的出现起到了一个综合的作用,把孩子与母亲、孩子与理想的自我以及孩子与潜在的阉割者进行了必要的分离。

俄狄浦斯冲突中的阉割焦虑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而并非真的就是生理上的恐惧。

谈到想象世界里的象征意味,必须要有一个意识,我们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身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用语,也是其重要学说之一。

该词源于希腊底比斯英雄俄狄浦斯的传说,他无意杀死了生父,娶生母为妻。

弗洛伊德1900年在《释梦》一书中解释道:Oedipus Complex是指“子女对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欲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对同性亲长的敌对态度感,始见于3-5岁。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的这种恋母情结只发生在潜意识状态中,并不为男孩自己所察觉、承认和肯定,也不会有意识地去执行。

对父亲有一定敌意也属正常,这都是由于对母亲不同程度依赖和眷恋所引起的。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

他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动的情景来印证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由此又演绎出了另外几种情结,即母子之间的“恋子情结”和父女之间的“恋父情结”、“恋女情结”。

在西方文学批评中谈论最多的是杀父恋母情结。

这一情结的内容是指一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伦理倾向:即儿子偏爱母亲,拒斥父亲;女儿偏爱父亲,疏远母亲。

在儿子看来,父亲是社会权势的象征,父亲要儿子必须服从他的意志,特别是妨碍自己早期的性快乐和对财产的享用。

母子的关系似乎更为纯真,不为任何自私的意念所干扰;女儿则把母亲看作是限制她意志取向的权威人物,特别是严厉管教她,要求她必须遵守社会公认的关于性自由的禁制,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她的情敌。

当然,这种情结是由原始意识逐渐积淀为潜意识的。

在意识中,它仅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亲昵,爱抚的愿望以及同性父母不在时的欢喜与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我(受道德约束的行动)的逐渐形成,这种潜意识被压入意识深处,但这个人类最原始的情结却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很多文学名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现着这一情结: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王子及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作家,他运用精神分析进行文学创作,虽然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但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表现上,他们可谓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You mustn't play with Daddy's toys unless he lets you, Larry,” she said severely. “Daddy doesn't play with yours.” For some reason Father looked at her as if she had struck him and then turned away with a scowl.
My Oedipus Complex
by Frank O’Connor
Summary
▪ Larry, a five-year-old boy, grew up in his own safe world with just himself and his mother. However, when his father, a man whom Larry hardly knows, returned from WWI, a constant battle happened between Larry and his father for the mother's love and attention.
▪ Indication: lock of father's love
the cruety of the war
▪ When his back was turned, Mother let me get a chair and rummage through his treasures. She didn't seem to think so highly of them as he did.
▪ Why didn't Mother care about Father's staff?
The first version:
▪ Father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war, and these things seemed like the signs of the past. However, She didn't understand these, therefore, her husband's treasures meaned just toys for her.
பைடு நூலகம்
▪ I put my feet out from under the clothes--I called them Mrs. Left and Mrs. Right--and invented dramatic situations for them in which they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f the day.
▪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ry?
▪ cares a lot about his mother. ▪ childish, but behaves like an adult person, and
observes things in detail and analyzes them logically. ▪ has sophisticated words and thoughts. ▪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equality and fairness
Why did Father response like that?
▪ What caused the conflicts between Larry and Father?
▪ “What time is it?” he asked in a panicstricken voice, not looking Mother but the door, as if he saw someone there. “It’s early yet,” she replied soothingly. “It’s only the child. Go to sleep again....Now, Larry,” she added...
▪ 2)Because of the WWI, most of men were on the battlefiled, so Larry spent many times with women and had little chance to know the diffenence between Mrs and Mr.
▪ Why did Larry call them Mrs left and Mrs Right? What did this indicate?
▪ 1) Because of the lock of father's love, he was relying too much on his mother.
▪ Father got hurt because her wife didin't understand him, even worse, she didn't treat her husband as a man, but another Larry.
The second version:
▪ She wanted to be a mediator between son and husband and tried to connect them. For example, by leting Larry play with Father's treasures, Larry can know more about his father. Although She didn't say directly, but she implied that father should make a step into the son’s world ,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on and showing his lo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