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医古文重点

医古文重点

秦医缓和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1.是谓近女室;谓通“为”,因为;2.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烦通“繁”,繁杂;忘:通“亡”,亡失3.晋国无乱,诸侯无阙;阙:通“缺”,疏失;二古今字1.梦大厉,被发及地;被:通“披”;2.将食,张,如厕,陷二卒;张:通“胀”;3.乃舍也已舍:通舍,放弃;三异体字1.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菑:同“灾”,此指疾病;2.主不能籞籞:同御,制止;3.二竖子竖:同竪,疾病;四实词活用1.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收获的麦子”;2.厚为之礼而归之;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3.六月丙午,晋侯欲麦;麦:尝新麦;名次用作动词;4.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慆、堙: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惑乱;使……堵塞;5.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时:名词用作动词,按时;6.不可为也;为:为.....治疗7.厚为之礼而归之;厚:厚赠,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五特殊语序1.主是谓也;即:谓主也;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2.何如即:如何;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往往置于谓语之前;3.若我何即:对……怎么办虚词的凝固结构;二重点词1.大厉:恶鬼;2.被发:通“披”,披散;3.搏膺而踊:膺,胸膛;踊,跳跃;4.疾病:患重病;5.二竖子:二个儿童,后人用以称疾病;6.膏肓:膏,心尖脂肪肓,心脏和膈膜之间;此处病位深隐,药力难达,喻病情危重;7.达之不及:贯通,穿透,此指用针刺;8.示而杀之:给……看;9.如厕:往,到……去;10.发为:表现;11.征为:验证;12.序为五节:依次排列;13.淫生六疾:过度;14.图恤:谋虑,顾念;15.社稷:借指国家;三.课外阅读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於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国家代有;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厥後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扁鹊传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1.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闲:通“见”,私下;2.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闲:通“见”,病愈;3.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祭祀;4.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蹷:同“厥”,气上逆而昏厥;5.治病不以汤液醴洒;洒:通“酾”,滤过的酒;6.镵石挢引,案扤毒熨;案:同“按”;7.乃割皮解肌,决脉结筋;诀:通“决”;8.搦髓脑,揲荒爪幕;荒:通“肓”;爪:通“抓”;幕:通“膜”;9.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咳:通“孩”,小儿笑;10.若以管窥天,以郗视文郗:通“隙”,缝隙;11.能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12.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二古今字1.畜→蓄:蓄养2.藏→脏:脏腑3.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筋;输:通“腧”,腧穴4.若以管窥天,以郗视文文:同“纹”,图案;5.目眩然而不瞚;瞚:同“瞬”,眨眼;6.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厉:同“砺”,研磨;7.以八减之齐和煮之;齐:同“剂”;三异体字小伙伴,好多字我找不到吖,自己看书哈1.疆→强2.脉→脉3鍼→针4叹→叹四实词活用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生:动词使动用法,使……生;3.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厉、砥:名词用作动词,皆研磨之义; 4.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客;5.时:名作动,按照运行五特殊语序1.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2.血脉治也,而何怪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二重点词1.闲:闲与语:悄悄地;必闲:病愈;有闲:一会儿;2.血脉治:正常;3.而何怪:你;4.得无...乎:莫不是....吧5.诞之:欺骗我;6.精光:风仪神采7.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8.潸:眼泪;9.并:偏聚10.由扁鹊:依从、遵循三.课外阅读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入言郑毉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毉者曰苗父,苗父之为毉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毉者曰俞柎,俞柎之为毉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屍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竈,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华佗传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1.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卒:通“猝”,突然;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2.如佗所刻刻:通克,限定;3.故当死故:通固,必定;二异体字1.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猨:同“猿”;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虵:同“蛇”;3.旁人数为易汤,汤令火爰之;火爰:同“暖”;4.瞋恚;瞋:同嗔,愤怒;5.引挽挽:同挽6.猨猨:同猿7怱怱怱:同匆三古今字1.县车边,欲造佗;县:同“悬”2.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差:同“瘥”,病愈;3.县吏尹世苦四支烦;支:同“肢”;4.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酢:同“醋”;5.郡守子知之,蜀使勿逐;属:同“嘱”6.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县:同“悬”四实词活用1.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膏:用药膏;名词作状语;2.寻当下之,延当发汗;下:使……下;动词使动用法;3.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活:使……活;动词使动用法; 4.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熊:像熊那样;鸱:像鸱那样;均名词作状语;5.言久服去三虫,例五脏,轻体;轻:使……轻;形容词使动用法;6.佗脉之曰脉:为....诊脉7.太祖累书呼书:用书信;名作状语五特殊语序1.亲中人有病如成者;以“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2.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陈述句的主谓倒装;3.状语后置小儿戏门前4.数量定语倒装即作汤二开二.重点词1.辟:征召;2.应除:立即;3.某许:处所,部位;4.行差:立即;5.中宿:半夜;5.之厕:往,到……去;6.向来:刚才7.逆见:迎面;8.不快:不适,有病;9.寻差:随即;10.稍小差:逐渐;11.可尺所:大约;12不时:不及时13.当得:方才,14.数乞期:屡次;15.信病:确实;16.便收:逮捕;17.考验:审讯验实;18.首服:供认伏罪;19.含宥:宽恕;20.考竟:在狱中处死;21.强死:死于非命;22.将爱:保养;23.故当死:必定;24.去药:收藏;25使极:疲惫;26.皆瘳:病愈;27.为率:比例、标准;三.课外阅读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夫史氏之书於册也,是使後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後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丹溪翁传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纪:通“记”,记载;辟:通“譬”,譬喻;侍:通“伺”,伺奉;葆:通“保”,保住;二异体字懽:同“欢欢”苏:同“苏”志:同“志”三古今字厉:同“励”,勉励;四、实词活用1.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起:使动,使...痊愈2.2.以吾倍子作汤洗涤,皱其皮;皱:使动,使...收缩3.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声,影:名作状语,像声音,影子一样少:形作动:轻视五特殊语序1.翁穷昼夜是习;宾语前置2.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定语后置3.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定语后置4.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宾语前置三.课外阅读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学人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蜡,遂直以为古书不宜於今,厌而弃之,相率以为局方之学;间有读者,又以济其方技,漫不之省;医道隐晦,职此之由,可叹也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於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於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学之未明,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顾以质钝,遂朝夕钻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罗太无讳知悌者为之师,因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又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於外感;明着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於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于局方也;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间南北,翕然而成俗,岂无其故哉徐而思之,湿热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湮没,至张、李诸老始有发明;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虽谆谆然见於素问,而诸老犹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震亨不揣荒陋,陈於编册,并述金匮之治法,以证局方之未备,间以己意附之于後;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余论,未知其果是否耶後之君子,幸改而正诸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1.没:同“殁”;2.从:通“纵”,纵横;3.反:同“返”;辩:通“辨”;4.落:通“络”;5.慈:通“磁”;磁石;6.见:同“现”;二异体字1闵:同“悯”,忧虑;2.齐:同“剂”,方剂三异体字1瘉:同“愈”2.箴:同“针”;3僊:同“仙”4.荡:同“荡”;5胷:同“胸”6.晻:同“暗四实词活用1、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昧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目;条:名词活用为动词,分条列出3、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备: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备4、反之于平反:动词使动用法,使……恢复5、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同: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相同6、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第一个“生”:动词使动用法,使……生存7、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序:名词活用为动词,按次序排列五特殊语序1.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 介词宾语前置;二.重点实词1.燔灭:烧毁;2.书缺:文字; 3删其要:选取,节取; 4.原人血脉:探求,推求; 5.起百病:阐述;6.度箴石:判定; 7.假药味之滋:药物功效;8.因气感:依据;9.之际:会和;10.寿考:长寿;11.怵惕:恐惧;12.有述:绍述,继承;13守:职守;14.晻昧:昏暗不明;三.课外阅读顷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特以问余;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予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在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於是;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与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宜寒而行之;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於卷末;伤寒论序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1.卒然遭邪风之气; 卒:通“猝”;2.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栗:同"栗";3.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撰:通“选”;4.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平:通“辨”;5.经络府俞,阴阳会通; 俞:通“腧”;二古今字1.知:同智2.共:同供,供给三异体字1.灾:灾2.决:决3.覩:睹四词类活用1.华其外而悴其内;华:形容词使动,使……华丽;悴:形容词使动,使……憔悴;2.感往昔之沦丧;感:为动用法,为……感叹;3.伤横夭之莫救;伤:为动用法,为……悲伤;五.重点句式宾语前置:1.惟名利是务;2.毛将安附焉3.彼何荣势之云哉4.未之闻也;二.重点实词1.才秀:才能出众; 2.曾:竟然; 3.企踵:企求,企望;4.孜孜汲汲:贪求不已、迫不及待的样子; 5.婴:遭受;6.赍:拿着,持;7.游魂:文中指"行尸走肉"8.徇物:谓追求名利等身外之物;9.冰谷:"履薄冰"、"临深谷"之省,喻危险的境地;10.稔:年; 11.自:如果;12.思过半:谓领悟过半; 13.府俞:泛指腧穴;14.口给:口才敏捷;15.短期:死期;16.多闻博识:多听广记; 17.请事:奉行;三.课外阅读夫伤於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即病者发於所感之时,不即病者过时而发于春夏也;即病者谓之伤寒,不即病谓之温与暑;夫伤寒温暑,其类虽殊,其所受之原则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故一以伤寒而为称;由其类之殊,故施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称而混其治,宜乎贻祸後人;以归咎于仲景之法,而委废其太半也;吁使仲景之法果贻祸于後人,伤寒论不作可也;使仲景之法果不贻祸于後人,伤寒论其可一日缺乎後人乃不归咎於已见之未至,而归咎于立法之大贤,可谓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夫仲景,法之祖也;後人虽移易无穷,终莫能越其矩度;由莫能越而观之,则其法其方,果可委废太半哉虽然,立言垂训之士,犹不免失於此,彼碌碌者,固无足诮矣;夫惟立言垂训之士,有形乎着述之间,其碌碌者当趑趄犹预之余,得不靡然从令,争先快睹,而趍简略之地乎夫其法其方委废太半而不知返,日惟简便是趍,此民生之所以无籍,而仲景之心之所以不能别白矣;呜呼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後人能知仲景之书本为即病者设,不为不即病者设,则尚恨其法散落,所存不多,而莫能御夫粗工妄治之万变,果可惮烦而或废之乎是知委废太半而不觉其非者,由乎不能得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1、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缪:通“谬”,谬误;2大济蒸人;华叶递荣“蒸”通“丞”,众多;3.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阙”通“缺”二古今字鍼:同针三异体字1.或两论倂吞,而都为一目;并:“并”的异体字;2.倂方宜而为欬篇;欬:“咳”的异体字;3.乃其数焉;乃:“乃”的异体字;4未尝有行不由迳迳:“径”的异体字; 5且将升岱岳;岳:“岳”的异体字;6.命世奇杰;“杰”为“杰”之异体字8.羣疑冰释;“羣”为“群”之异体字四实词活用:1.目牛无全;目:名词作动词,视,看见;2.重经合而冠针服;别目以冠篇首;冠:名词作动词,前面加上;3.皆朱书其文;书:名词作动词,书写4.咸日新其用;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华叶递荣;华叶:名词作状语,象花和树叶一样;6.羣疑冰释;冰:名词作状语,象冰融化一样;7.皆朱书其文;朱:名词作状语,用深红色;8.咸日新其用;新:形容词使动,使……创新;9.退至教以先针;退、先:使动,使……退后,使……在前面;10.加字以昭其义;昭:形容词使动,使……明白清楚;11.增益以光其义;光:形容词使动,使……明显;12.孔安国序尚书曰序:名词为动用法,为....作序;13.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遐迩、幽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和近的事物、有形和无形的事物;二.重点实词1.黎元:百姓; 2.仁寿:长寿;3.三坟:传说远古时代伏羲、神农、黄帝的着作;4.由:通过; 5.契:符合; 6.忒:差错;7.奉生:养生; 8.蒇:完善,完备9.标格:对经文理解的正确标准;10.命世:闻名于世;11.蒸人:众人;12式:用;13.龟镜:借鉴;14.纰缪:错误.15.披会:翻阅领会;16.淹:久;17.诣:往,到……去;18.适:往,到……去;19.勒:汇总;20.敷畅:使……全面畅通;21.夷夏:各族人民;22.俾:使;23.工徒:医生;24.徽音:此指素问造福于民的美德.25累属:连续不断;类经序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1.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虫鱼;而通“如”2.繇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繇通“由”3.能葆其真,合乎天矣;葆通“保”4.至若天道茫茫,运行今古,苞无穷,协惟一;苞通“包”5.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载通“再”6.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锡而之斤正焉;“锡”通“赐”7.其何裨之与有与通欤8.元有滑婴宁之撮钞;钞通抄.9.晦者明,隐者见; 见通现二古今字1.藏府经络之曲折;藏府治内;藏同脏,府同腑2.因敢忘陋效矉;矉同颦三异体字1.宋臣高保衡等敍敍同叙2.二竖遁矣竖同竖3.然不屑沿街持钵;钵同钵4.鍼:“针”的异体字四实词活用:1.又有目医爲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目:名词活用为动词,视,看;弁髦:名词活用为状语,像黑色布帽、眉际垂发一样的无用之物2.字字皆法,句句皆理;法:作为法则,效法;理:有道理;3变态莫测,明能烛幽;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明者;烛:名词活用为动词,洞察;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隐藏的病症;4.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第一个盛、虚:使……旺盛、使……虚弱5.分条索隐,血脉贯矣;血脉:名词活用为状语,像……血脉一样6.不翼以说,其奥难窥;翼:名词活用为动词,辅助;7.夫内经之生全民命;生:使……生存,全:使……保全;8.尽启其秘而公之于人;使……公开;9.然後附意阐发,庶晰其韫;晰: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清晰10.盖彼无须类,而此欲醒瞶指迷,则不容不类;类:名词活用为动词,分类醒:动词使动用法,使……清醒指:动词为动用法,为……指明方向瞶、迷: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不明者,迷惑者;11.阴阳既立,三才位矣;位:确立位置;五重点句式1.其何裨之与有宾语前置二.重点单词1.肇端:起始;2.曲折:源委本末;3.业:已经;4.规规:细小貌;5.胪列:罗列,陈列;6.究心:尽心,专心;7.赤子:百姓;8.杀:少;9.绎:探究,研究;10.涂地:犹“涂炭”烂泥与炭火;喻灾难困苦11.由堂入室:从厅堂进入内室;喻由浅入深;12.韫:收藏;文中作收藏的内容;13.粤:句首语气词;14.更秋:经历多年;15.绪:头绪,端绪;16.两仪:天与地;17.三才:天、地、人;18.五内:五脏;19.三垣:古代天体中星名;此指人体的上中下三焦;20.治矣:正常,太平; 21.治内:主宰;22.四大:人身;23.指诸掌:了如指掌;喻事理易易明;24.驹隙百年:谓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喻人生短暂;25.协:和谐,统一;26.翼:辅助;27.阚:窥视;28.歧贰:分歧,不一致29.效矉:东施效矉;喻不善摸仿,弄巧成拙;30.蚊负:蚊虫负山;喻才能微薄,而担负重任;31.操觚:执简;喻写作32.虞:担忧;33.壁影莹光:指凿壁借光和借萤光照书勤学苦读事;此喻借鉴和帮助;三.课外阅读景岳,名介宾,别号通一子,越之山阴人也;其父为定西侯客,介宾年十四,即从游于京师;天下承平,奇才异士集于侯门;介宾幼而濬齐,遂徧交其长者;是时,金梦石工医术,介宾从之学,尽得其传;以为凡人阴阳,但以血气、脏腑、寒热为言,此特後天之有形者,非先天之无形者也;病者多以後天戕及先天,治病者但知有形邪气,罔顾无形元气;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其害已甚,赖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救正实多;丹溪出,立阴虚火动之论,寒凉之弊又复盛行,故其注本草,独详参、附之用;又慨世之医者,茫无定见,勉为杂应之术,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虚而补之,又恐补之为害,复制之以消;实而消之,又恐消之为害,复制之以补;若此者,以药治药尚未遑,又安望其及於病耶幸而偶愈,亦不知其补之之力,攻之之力耶及其不愈,亦不知其补之为害,消之为害耶是以为人治病,沉思病原,单方重剂,莫不应手霍然;一时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养生论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较:通“皎”;嚣:通“枵”;2.燋:通“焦”;3.栖:“栖”的异体字;4.熏:通“荤”;5.务:通“瞀”;6.涂:通“途”7.灾:“灾”的异体字;8.由:通“犹”;9.弦:“弦”的异体字;10.强:“强”的异体字;二实词活用:1.夫神仙虽不目见目:名词活用为状语,凭眼睛2.醇醴发顔发:动词使动用法,使……发生变化3.蝨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黑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出香味瘿:名词活用为动词,长瘿瘤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黄4.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芬:名词活用为动词,香气侵袭5.风寒所灾灾: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6.而不知慎衆险於未兆兆:名词活用为动词,显露征兆7、外物以累心不存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三重点句式•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大医精诚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荣:通“营”2.俞:同“腧”3.麤:“粗”的异体字4.崄:“险”的异体字5.凄:“凄”的异体字6.慙:“惭”的异体字7.“虻”的异体字8.蔕:“蒂”的异体字9.耻:“耻”的异体字10.諠:“喧”的异体字11.譁:“哗”的异体字12.燿:“耀”的异体字二实词活用:1.市而用之;市:买;2.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道、途:在路上;3.寒而冷之;冷:形容词使……冷;4.热而温之;温形容词:使……温;5.虽曰贱畜贵人;贱、贵形容词:认为……低贱、认为……高贵;6.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耻形容词:认为……可耻;三重点句式:1.艺能之难精者也;定语后置2.何以得其幽微宾语前置二.重点实词1.由来尚:久远;2.今病:句首语气词,相当于“夫”;3.其不殆:危险,值得;4.可治:拖延时间;5.功夫形迹之心:借故推托;6.审谛:周密审察;7、丝竹:音乐;8.曲碎:琐碎;9.救济:救世济民;10.谅非:确实;11.寻此:探求;12.形迹:拘礼,客套,此指借故推托;13.同患:厌恨;14.生命:活物;病家两要说一.特殊字、词、句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悞:“误”的异体字;2.抝:“拗”的异体字3.躭:“耽”的异体字;4.阁:同“搁”;5.玅:“妙”的异体字;6.谓:通“为”;7.反:同“返”;8.卒:同“猝”;二实词活用:1.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全部掌握;2.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烛:名词作动词,照亮,引申为洞察;3.此所以相知之难,自古苦之;苦:形容词为动用法,为……苦恼;三重点句式:1.多,何以败也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2.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主谓倒装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今有声於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於。

医古文重点整理(参考二)

医古文重点整理(参考二)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1、了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方技略》的大致内容。

2、了解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文章难点:对《方技略》中神仙、房中两种应予以正确评价。

(一)用字和词语1、燔(灭) 2、闵1、(仲尼) 没2、从衡3、(之) 败4、书 (缺)5、建 (藏书之策)6、诏(光禄大夫)7、数术8、条 (其篇目)9、指意10、删 (其要) 11、原 (人血脉)12、起 (百病)13、度 (箴石)13、(假药味之) 滋14、因(气感)15、辩(五苦)16、水火17、(于)平18、及(失)19、中医20、(之) 际21、节文22、寿考23、怵惕24、(有)述25、(一) 守26、原(诊)27、晻昧28 序 ( 方技 )(三)今译1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译文:战国纵横错杂,群雄纷争,诸子各家学说杂出纷乱。

到了秦朝,为这件事担忧,于是焚烧书籍,用来愚弄平民。

2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经是推求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发人体的本源,区分死生的界限,而酌情采用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治疗方法,调配各种药剂以适应治病需要。

3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测度疾病的深浅,凭借药物性味的功能,依据气候感应适宜的情况,辨明药物各种性味,运用寒凉与温热的方剂,使郁闭疏通,使结症解开,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一、扁鹊传1.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学习时应举一反三。

2.了解司马迁所写的这一最早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医古文大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医古文大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医古文大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作为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古代医学文献,这是我们了解医学发展历史和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

在医古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医书的分类古代医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理论医书和方剂医书。

理论医书主要讲述医学的基本理论、病理学、诊断学等内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等;方剂医书则主要介绍药物的配方和应用,如《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

二、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古代医学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学派的交替发展。

可以大致分为脏腑学派、经络学派、气血学派、神经论派等。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如脏腑学派注重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经络学派强调经络的重要性等。

三、古代医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古代医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学说、脏腑学说等。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学理论的核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疾病变化都与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

气血学说强调气和血的重要性,认为气和血的运行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四、古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古代医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观来判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脉息、呼吸等声音来判断病情;问诊是直接询问患者的症状、感受等来判断病情;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络、皮肤等来判断病情。

五、古代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古代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分类、药性归经、药物配伍等。

药物分类主要按照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如中药可分为寒热、温凉、泻燥、润燥等;药性归经则是将药物的性味与五行归属相结合,以确定药物的性质和功效;药物配伍则是将多种药物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六、古代医疗技术和疗法古代医疗技术和疗法有很多种,如针灸、推拿、艾灸、草药疗法等。

针灸是通过在身体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来促进气血的循环;艾灸是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烤身体特定部位,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草药疗法则是利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

医古文学习的体会及学习计划

医古文学习的体会及学习计划

医古文学习的体会及学习计划医古文学习可谓是一种知识的博大精深,它涉及到历史、文化、医学、诗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我来说,学习医古文已有一段时间,深深体会到了医古文学习的魅力与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医古文学习的体会及我的学习计划。

首先,医古文学习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医治疾病的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已经过时,但是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宝贵的医学知识。

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书,都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代表作品,这些书籍中有很多古代医师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医学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而且,在医学考试中,也会有一些古文阅读的内容,如果没有学习医古文知识,将会使我们在考试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其次,医古文学习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古代医学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医疗理论和生活体验,学习医古文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文化,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

同时,古代医学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通过医古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思想文化,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学习医古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书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它们不仅是医学著作,也是文学作品,其中融入了很多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

通过学习医古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人的意境和修辞技巧,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最后,学习医古文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古代医书中记载了很多的古人对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看法,通过学习医古文,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了解古人对于人生、健康的认识和思考。

这对我们今天的医学工作者来说,可以使我们在医学实践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我的学习计划中,我将重点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系统学习古代医学经典。

我打算先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两部经典入手,深入学习其中的医学知识和文学技巧。

医古文重点

医古文重点

《扁鹊传》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2.故暴蹷而死。

(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灑,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

(案,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

(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

(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

(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

(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1.揲荒爪幕。

(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

(文,同“纹”。

花纹)3.长终而不得反。

(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

(厉,同“砺”,磨刀石。

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

(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

(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

(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 1.瞚——瞬2.——睫3.雞——鸡四、重点词语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3.奇:认为……不寻常。

4.谨:敬词。

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

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

雞,“鸡”的异体字。

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8.曲:委曲。

止:语气词。

30.股:大腿。

31.眩:眼睛昏花看不清。

32.挢:翘起。

33.举:救治。

37.忽忽:泪珠滚滚貌。

39.有間(jiàn):过了一会儿。

40.更:交替。

41.客:把……当作客人。

42.左右:身边的人。

43.奈之何:对疾病怎么样。

44.病:担忧。

45.骄恣:骄横放纵。

46.羸:瘦弱。

医古文重点——精选推荐

医古文重点——精选推荐

一.扁鹊传(1)、重点词语过:到,来到(舍客长桑君过)奇:认为…奇特而不平凡(扁鹊独奇之)谨:恭敬地;遇:接待(常谨遇之)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垣:矮墙(视见垣一方人)特……耳:只是……罢了(特以诊脉为名耳)专:独揽,独掌(专国事)治:正常(血脉治也)鸡鸣:1-3点这个时段(鸡鸣至今)…为客(齐桓侯客之)走:奔跑(望见桓侯而退走)司命:掌管生命的神(虽司命无奈之何)贵:受人尊敬(闻贵妇人)带下医:妇科医生(即为带下医)伎:技,医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病:担忧(人之所病,医之所病)(2)、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只有扁鹊认为他奇特而不平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扁鹊按照他的话喝了三十天的药后,看得见矮墙另一边的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

(只不过以诊脉为幌子罢了。

)血脉治也,而何怪?(血脉正常,你奇怪什么呢?)问中庶子喜方者(问喜欢方术的中庶子)臣能生之。

(我能够使他生还。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做客人。

)虽司命无奈之何!(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没什么办法奈何得了它!)二.华佗传(1)、重点词语游学:远游异地求学(游学徐土)孝廉:孝子,廉吏的合称(沛相陈珪举孝廉)就:依从(皆不就)且:将近(时人以为年且百岁)壮:强壮(而貌有壮容)饮:喝(便饮其麻沸散)斯须:不久,一会儿(斯须尽服之)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许:左右(吐出三升许虫)期:预定的时间,期限(依期果发动)信:确实(若妻信病)收:拘捕(便收送之)暂:短期(方欲暂还耳)敕:下令(又敕郡县发遣)禽:鸟兽总称(名五禽之戏)瘳:病愈(而病辄皆瘳)(2)、重点句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到徐州一带拜师学习,同时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的相陈珪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作官,他都不依从。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医古文重点整理版

医古文重点整理版

现成古籍书中出现的句读一语的最早记载是东汉何休句读又称为句投句断句度句逗前人把句逗分为,音逗和义逗音逗按音节作为划分句读的标准义读按文义作为划分句读的标准古代句读呼号主要有读音如“主’’和读音如“曲”的误读的表现和原因1当断而失断2不当断而误断3当属上而误为属下4当属下而误为属上第二章今译今译就是把古代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先前文献转至汉代,已难以卒读,于是就有注释和语译中医古籍书中的语译可以追溯到《内经》产生的时代。

《灵枢.小针解》逐步解释了同书《九针十二原》古书的正文,注文中已蕴含着语译关于今译的标准,清代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所谓信便是正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优美关于今译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直译和义译直译一般来说适宜于散文体义译一般来说适宜于韵文体导致误译的最为常见的原因是不明词语的意义“言而微。

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的“而”——如果“乃“——才“终日”——良久此语法属今译中的换今译的方法,留换补删倒误译的原因《1》不明词语意义书本中共有四条仅-几乎乳-为产,为生育具-陈述终日-良久《2》不析语法修辞为......所是凝固结构,意为被寤寐意为探求这是一种割裂修辞手法周孔应译为象周公孔子那样的圣贤这是一种借代手法《3》不辨逻辑语气在形体上逐渐由圆形便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方法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本有其字不写,却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通假。

应当写的字称为本字。

借用来替代本字的字称为借字。

读音与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称为异体字。

这个原字就是古字,又称为初文。

新字就是今字,又称后起形声字。

今字表示的意义只是古字所含意义的一部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文,棣书,草书,楷书,行书和间化字的演变。

一般来说,把原字作为声,再加上形,从而构成新的字,以承担原子部分意义,是形成古今字的最为常见的现象。

《医古文》学习要点解析

《医古文》学习要点解析

《寶命全形論》學習要點一、通假字、古今字1.宝命全形。

(宝:通“保”,保养。

)2.木敷者,其叶发。

(发:通“废”。

)3.众脈不见。

(脈:通“眽”,视。

)4.众凶弗闻。

(凶:通“讻”,喧闹。

)5.三曰知毒药为真。

(为:同“伪”,虚假。

)6.至其當發,間不容瞚。

(瞚,同“瞬”,眨眼。

)7.神无营于众物。

(营:通“荧”,惑乱。

)二、词语活用1.余欲针除其疾病。

(针,名→状,用针。

)2.若夫法天则地。

(法、则,名→动,效法。

)三、课文重点今译①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

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②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

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扁鵲傳》學習要點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穰,通“禳”。

)2.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灑,通“釃[酾]”。

)3.案扤毒熨。

(案,通“按”。

)4.诀脉结筋。

(诀,通“决”,疏导。

)5.揲荒爪幕。

(荒,通“肓”;幕,通“膜”。

)6.以郄视文。

(郄,通“隙”,缝隙。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

)二、古今字1.因五藏之输。

(藏,同“臟[脏]”;输,同“腧”。

)2.揲荒爪幕。

(爪,同“抓”。

)3.以郄视文。

(文,同“纹”。

图纹。

)4.病应见于大表。

(见,同“现”。

)5.目眩然而不瞚。

(瞚:同“瞬”,眨眼。

)6.长终而不得反。

(反,同“返”。

)7.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鍼砥石。

(厉,同“砺”,磨。

)8.以八减之齐和煑之。

(齐,同“剂”,药剂。

)三、异体字1.彊---强2.決---决3.鍼---针4.---睫5.煑---煮6.脅---脇(胁)四、重点词语(见教材)五、词语活用1.扁鹊独奇之。

(奇: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

)2.臣能生之。

(生:动词作使动词,使……活。

)3.太子病血气不时。

(时:名词作动词,按时运行。

)4.齐桓候客之。

(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客人。

)5.闻贵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醫古文》學習要點二、《扁鵲傳》學習要點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穰,通“禳”。

)2.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灑,通“釃[酾]”。

)3.案扤毒熨。

(案,通“按”。

)4.诀脉结筋。

(诀,通“决”,疏导。

)5.揲荒爪幕。

(荒,通“肓”;幕,通“膜”。

)6.以郄视文。

(郄,通“隙”,缝隙。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

)二、古今字1.因五藏之输。

(藏,同“臟[脏]”;输,同“腧”。

)2.揲荒爪幕。

(爪,同“抓”。

)3.以郄视文。

(文,同“纹”。

图纹。

)4.病应见于大表。

(见,同“现”。

)5.目眩然而不瞚。

(瞚:同“瞬”,眨眼。

)6.长终而不得反。

(反,同“返”。

)7.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鍼砥石。

(厉,同“砺”,磨。

)8.以八减之齐和煑之。

(齐,同“剂”,药剂。

)三、异体字1.彊---强2.決---决3.鍼---针4. 目夹---睫5.煑---煮6.脅---脇(胁)四、重点词语(见教材)五、词语活用1.扁鹊独奇之。

(奇: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

)2.臣能生之。

(生:动词作使动词,使……活。

)3.太子病血气不时。

(时:名词作动词,按时运行。

)4.齐桓候客之。

(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客人。

)5.闻贵妇人。

(贵: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6.轻身重财。

(轻、重: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重视。

)六、特殊语序1.血脉治也,而何怪?(宾语前置。

宾语:何。

)2.问中庶子喜方者曰。

(定语后置。

“喜方”是“中庶子”的定语。

)3.太子何病?(宾语前置。

宾语:何)4.是以阳缓而阴急。

(宾语前置。

“是”作介词“以”的宾语。

)5.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宾语前置。

“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三、《華佗傳》學習要點一、通假字1.昕卒头眩堕车。

(卒,通“猝”,突然。

)二、古今字1.一名旉。

(旉,同“敷”)2.县吏尹世苦四支烦。

(支,同“肢”。

)3.君有急病见于面。

(见,同“现”,显现。

)4.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

(酢,同“醋”。

)5.县车边,欲造佗。

(县,同“悬”,悬挂。

)6.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属,同“嘱”,嘱咐。

)7.佗针鬲,随手而差。

(鬲,同“膈”,膈腧穴。

差,同“瘥”,好转。

)8.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

(著,同“着”,附着。

)9.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反,同“返”,返回)10.佗术实工,人命所县。

(县,同“悬”,维系。

)11.君病肠臃,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

(臃,同“癰[痈]”,毒疮。

)12.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

(去,同“弆”,储藏。

)三、异体字1.煖---暖2.虵---蛇3.歎---嘆(叹)4.怱---匆5.輓---挽6.猨---猿7.黏---粘四、重点词语(见教材)五、同义词归纳1.表示“患(病)”:①太祖苦头风。

②见一人病咽塞。

③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2.表示“病愈”:①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②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③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④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⑤而病辄皆瘳。

3.表示“时间短”:①应便拔針,病亦行差。

②須臾便如醉死。

③渍手其中,卒可得寐。

④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⑤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⑥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

⑦佗針鬲,隨手而差。

⑧成与之。

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六、词义辨析1.去①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离开)②言久服去三虫。

(除去)③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

(同“弆”,储藏)2.故①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因此)②此脉故事有胎。

(先前的)③若不得此药,故当死。

(必定)④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特意)⑤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先前的健康)⑥桓侯使人问其故。

(缘故)3.许①当引某许。

(处所)②食顷,吐出三升许虫。

(左右)③于是传付许狱。

(许昌)4.见①视见垣一方人。

(看见)②病应见于大表。

(同“现”,显现。

)③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立)④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被)5.所①所苦正同。

(……的病)②长可尺所。

(左右)③使人手摸知所在。

(……的地方)6.数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多种)②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

(计算)③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多次)1.便饮其麻沸散。

(饮,使动,让……喝)2.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

(膏,名词作状语,用膏药。

)3.使人手摸知所在。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4.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车,名词作状语,用车。

)5.佗脉之:“府君胃中有虫数升。

”(脉,为动,为……切脉。

)6.佗针鬲,随手而差。

(针,名词作动词,扎。

)7.佗久远家思归。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8.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书,名词作状语,用书信。

)9.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活,使动,使……活。

)10.熊颈鸱顾。

(熊、鸱,名词作状语,象熊一样,象鸱一样。

)11.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

(轻,使动,使……轻。

)八、特殊语序1.多所全济。

(主谓倒装)六、《丹溪翁傳》學習要點一、通假字1.辟如滴水之器。

(“辟”通“譬”)2.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

(“葆”通“保”)二、古今字1.足以激贪而厉俗。

(“厉”同“励”)三、异体字1.湊---凑2.甦---苏3.誌---志四、重点词语(见教材)1.[益]①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

(逐渐)②于是,翁之医益闻。

(更加)③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

(有益)2.[闻]①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

(听到)②于是,翁之医益闻。

(著名)③数年之间,声闻顿著。

(声誉)3.[遇]①乃渡浙河……皆无所遇。

(遇到)②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

(接待)4.[良]①翁以其法治之,良验。

(确实)②翁简慤贞良,刚严介特。

(善良)③彼,良医也。

(好的)5.[一]①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专心)②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

(完全)③一贫妇寡居病癞。

(一位)④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

(或者)6.[治]①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研读)②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整理)③即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

(调制)④操古方以治今病。

(治疗)⑤翁为直陈治道。

(治理)⑥血脉治也,而何怪?(正常)⑦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举行)7.[焉]①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复往拜焉。

(代词,之)②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

(词尾,……的样子)③而著《格致馀论》……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于此,兼词)④庶使后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语气词,无义)8.[则]①翁之卓卓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

(那么)②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法则)③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

(却)9.[少]①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轻视)②少长,从乡先生治经。

(稍微)六、词语活用1.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日:名词作状语)2.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

(起:使……痊愈)3.遂北面再拜以谒。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4.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

(心、口:名词作状语)5.盖得之病后酒且内。

(酒:名词作动词,喝酒)6.仍用防风通圣饮之。

(饮:使……喝)7.以五倍子作汤洗濯,皱其皮。

(皱:使……收缩)8.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

(声、影: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友:名词作动词,交友)七、特殊语序1.翁穷昼夜是习。

(宾语前置。

宾语:是)2.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定语后置,定语:泥陈裴之学者)3.诸医之笑且排者。

(定语后置。

定语:笑且排者。

)4.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

(宾语前置。

宾语:末)5.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

(定语后置。

定语:可传。

)八、《漢書·藝文志》學習要點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没,同“殁”。

)2.战国从衡,真伪分争。

(从衡,同“纵横”。

)3.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殽,“淆”的异体字。

)4.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

(落,通“络”。

)5.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箴,同“针”。

)6.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慈,通“磁”。

)7.拙者失理,以瘉为剧,以生为死。

(瘉,“愈”的异体字。

)8.《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三十卷。

(痺:“痹”的异体字。

)9.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

(辩,通“辨”,辨别。

)10.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反,同“返”。

)11.神僊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其外者也。

(僊,“仙”的异体字。

)12.聊以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

(盪,“荡”的异体字。

)13.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晻,“暗”的异体字。

)二、重点词语(见教材)三、词义辨析1.生①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使……生长不息;生命)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

(生存)③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

(产生)2.卒①会向卒。

(死)②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完成)3.本①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

(本原)②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

(根据)4.及①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

(至于)②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到)③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推及)5.已①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

(完了)②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愈)《扁鹊传》6.书①书缺简脱。

(文字)②以书颇散亡。

(书籍)③太祖累书呼。

(书信)《华佗传》7.因①因气感之宜。

(依据)②无所知,因破取。

(于是)《华佗传》四、词语活用1.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愚:形→使动,使……愚昧。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

(条:名→动,分条列出。

)3.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

(同:意动,认为……相同。

)4.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生:使动,使……活。

)5.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序:名→动,依次排列。

)九、《傷寒論·序》學習要點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卒然遭邪风之气。

(卒:通“猝”,突然。

)2.撰用《素问》、《九卷》……。

(撰:通“选”,选取。

)3.经络府俞。

(俞:通“腧”,腧穴。

)4.惷若游魂。

(惷:“蠢”的异体字。

)二、重点词语(见教材)三、词语活用1.华其外而悴其内。

(使……华丽,使……憔悴。

)2.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为动用法,为……伤感,为……伤心。

)四、特殊语序1.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宾语前置。

宾语:安。

)2.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

宾语:之。

)3.唯名利是务。

(宾语前置。

宾语:名利。

)4.彼何荣势之云哉!(宾语前置。

宾语:何荣势。

)十二、《黄帝内經素問注·序》學習要點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

(迺:“乃”的异体字。

)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蒸:通“烝”,众多。

)3.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华:同“花”。

)二、重点词语(见教材)三、词语活用1.孔安国序《尚书》。

(为动用法,为……写序。

)2.目牛无全。

(目:名→动,看。

)3.日新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