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网民热衷网上“求医问药”.docx

合集下载

中国网上药店研究报告doc

中国网上药店研究报告doc

2010中国网上药店研究报告在许多连锁药店仍处于观望之时,今年上半年又有9家网上药店获得牌照,这比2009年颁发的8张还多,仅比2005年初至2008年底四年时间颁发的10张仅少一张。

中国网上药店进入了快速的成长期,而其中的问题仍然有待在实践中一步步完善。

浪潮席卷,药店电子商务难堪寂寥以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全球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其以持续的高速成长性改变了那些曾经否定电子商务的人们的态度,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因电子商务的渗透而不断加速。

在中国,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网民人数也达到了3.84亿,比1997年增长了618倍,年均增长3195万人,中国有超过1亿人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白皮书认为,中国网上零售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逐步规范,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此前的6月6日,国务院还通过了有线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在为期两三年的试点之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不断剧增的上网人群和更便利的上网条件,将推动电子商务以更快的速度获得发展。

巨大的电子商务浪潮及“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药品零售电子商务在历经数年时间的徘徊之后,终于也迎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年5月27日,辽宁盛生堂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盛生网”获得了全国第27张网上药店牌照,这成为了当月第4张、本年度第9张网上药店牌照。

这半年时间内颁发的牌照总量,比2009年颁发的8张还多,仅比2005年初至2008年底四年时间颁发的10张仅少一张(详见表1)。

颁发的牌照中,北京、上海各5张,广东、重庆各3张,辽宁、云南各2张,基本占了一半,其它的包括云南、辽宁各2张,浙江、天津、湖南、河北、江西、福建、山东各1张。

熬夜上网伤害大.docx

熬夜上网伤害大.docx

熬夜上网伤害大第八届全国男科学术大会于本月21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

针对全国男科疾病诊治方面的不规范,中华医学会在大会上推出最新2007年版本的《男科疾病诊治指南》,旨在推动男科规范化发展。

一项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广州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逾三成。

至少两成的学生把该病误当成“性病”,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步平博士在全国名老中医崔学教授指导下,对广州高校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

他通过随机抽取广州市4所著名高校1682名在校男生,发现广州市高校男生患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型多由基本证型组成的复合证,湿热型、血淤型、肝肾阴虚型和肾阳虚损型四个主证,病与年龄、居住区、生源地和同学关系融洽度等因素有关。

医学界通常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0%至40%之间。

这次在1682例被调查者中,共检查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61例,为33.4%。

患者中湿热型最多,占63.28%,肾阳虚损型最少,占33.69%,血淤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占47.59%、39.39%。

其中,约六成以上患者是兼具两种以上证型。

南方学生易得慢性前列腺炎调查显示,患慢性前列腺炎的男生中,湿热型和血淤型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而肝肾阴虚型和肾阳虚损型的最常见于19~21岁男生。

受访学生按照居住区以长江为界分为南方组、北方组。

调查显示,南方学生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均明显高于北方学生,肾阳虚损型略高,而血淤型略低于北方学生。

此外,经济状况好的学生血淤型发生率高于经济差的学生,肾阳虚损型低于后者。

而湿热型、肝肾阴虚型的发病率却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

刘步平指出,我国南方气候潮湿,气温较高,很容易孳生湿热邪气。

一旦蕴结精室,则精浊混淆,精离其位,引发慢性前列腺炎,即中医所言“精浊”。

农村学生和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入学前卫生条件相对不佳、且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而易发生前列腺感染,引起湿热型前列腺炎。

受访的慢性前列腺炎学生最常见的复合型中都有湿热,且湿热型多见于南方、农村和经济状况差的学生。

XXXX--XXXX中国新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XXXX--XXXX中国新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2008-2009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中国新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09年5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目录前言 (4)报告术语界定 (5)内容摘要 (6)第一章新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8)一、新网民规模 (8)二、新网民结构特征 (9)第二章新网民的网络接入 (17)一、上网地点 (17)二、上网设备 (17)三、接入方式 (18)第三章新网民的网络应用 (21)一、新网民上网时间 (21)二、新网民总体的网络应用行为 (21)(一)网络媒体 (22)(二)信息检索 (22)(三)网络通讯 (23)(四)网络社区 (23)(五)网络娱乐 (24)(六)电子商务 (24)(七)网络金融 (25)(八)网上教育 (26)三、重点新网民的网络应用行为 (26)(一)城乡新网民的网络应用行为 (26)(二)女性新网民网络应用行为 (27)第四章新网民网络生活形态研究 (30)一、新网民总体网络生活形态 (30)二、不同应用深度新网民网络生活形态对比 (31)第五章趋势与建议 (34)图目录图12000-2008年中国网民增长规模与增长率 (8)图22008年城镇和乡村新网民规模对比 (9)图32008年新网民与网民总体性别分布对比 (10)图42008年城乡新网民性别分布对比 (10)图52008年新网民与网民总体年龄分布对比 (11)图62008年城乡新网民年龄分布对比 (12)图72008年新网民与网民总体学历分布对比 (13)图82008年新网民与网民总体职业分布对比 (14)图92008年新网民与网民总体职业分布对比 (15)图102008年新网民与网民总体上网场所对比 (17)图112008年新网民与网民总体上网设备对比 (18)图122008年宽带和窄带在新网民和网民总体中的普及率 (18)图13仅使用窄带接入的新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 (19)图14不同网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 (21)表目录表12008年新网民中学生和非学生群体各自的学历分布 (13)表2新网民与总体网民网络媒体使用率对比 (22)表3新网民与总体网民对互联网信息检索的使用率对比 (23)表4新网民与总体网民中网络通信的使用率对比 (23)表5新网民与总体网民网络社区的使用率对比 (24)表6新网民与总体网民网络娱乐的使用率对比 (24)表7新网民与总体网民电子商务的使用率对比 (25)表8新网民与总体网民网络金融的使用率对比 (25)表9新网民与总体网民网络教育的使用率对比 (26)表10城乡新网民网络应用对比 (26)表11不同性别新网民网络应用行为对比 (27)表12新网民对生活形态语句的总体认同度 (30)表13不同上网时长新网民对生活形态语句的认同度 (31)表14不同网络应用数量的新网民对生活形态语句的认同度 (32)前言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信息化工程的全面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的技术水平、网民人数规模等不断实现飞跃发展,中国步入信息时代。

青少年上网现象调查报告(汇编)

青少年上网现象调查报告(汇编)

青少年上网现象调查报告(汇编)第一篇:青少年上网现象调查报告青少年上网现象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互联网在引发青少年“学习、生活革命”的同时,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的青少年玩物丧志误入歧途。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1年1月19日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其中青少年学生以30.6%的比例成为最大的网民群体。

据了解,青少年上网的原因主要有:1、很多青少年对学习有厌倦心理,无心向学,经常利用上课时间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借此来消磨时间;也有些同学是通过朋友片面的宣传介绍,对网络产生好奇心,尝试上网。

由于青少年缺乏自制力,不能抵制网络的强大诱惑力,从而使自己沉迷网络,欲罢不能。

2、有些青少年的父母往往只顾着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变化,也没能及时地对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解答,甚至有时候会和孩子产生理念上的矛盾,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僵化,也容易造成青少年在情感上的孤寂。

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情感寄托时,往往会选择寄情于网络,用网络抒发内心的孤寂感。

3、学校对学生上网缺乏正确的引导。

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除了每周一节的信息课之外(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信息课),很少对学生传授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得很多青少年对网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得正确地使用网络。

4、当今社会对网吧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社会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黑网吧,对青少年去上网没有任何限制。

而黑网吧老板也只顾着赚钱,无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对青少年敞开网吧大门,甚至用种种优惠措施吸引青少年上网,这种糟糕的社会现象无疑也是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一大助推器。

上海市居民网络购药意愿及需求研究

上海市居民网络购药意愿及需求研究

上海市居民网络购药意愿及需求研究作者:范滢章瑞范君晖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7期摘要:为了了解居民网上购药的意愿与需求,分析居民网络购药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针对上海市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并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网络购药的意愿呈增长状态,且中青年群体正在成为网络购药群体中的中坚力量;消费者对非处方药、养生保健类、治疗慢性疾病药物需求较大,但仍有消费者对网售药品真假优劣存在疑虑。

可以通过加强网售药品监管、完善网络售药规范、规范网络处方药市场等方式推动我国医药电商的健康有序发展,以满足上海市居民的购药需求。

关键词:网络购药;意愿;影响因素;处方药中图分类号:F713.36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089-03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网络零售获得爆炸式增长,不断颠覆传统零售业态。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发展以“互联网+医药”为模式的医药电商更是有着先天优势[1]。

互联网渠道与传统零售药店的互动融合,打通了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方面业务模块,实现了健康管理闭环。

消费者不仅可以从网上药店获取日常用药,还能获得健康管理,实现从传统线下药店“买完即走”的一次性消费模式向健康服务管理模式的转换。

伴随相关政策标准的发布落地,医药电商门槛进一步降低。

2017年9月29日,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证公布取消。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信息共享,打通在线开方、药师审核、第三方药品配送流程,加快实现医疗保障在线支付和“一站式”结算。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2—2018年医药电商销售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5.5%,医药电商占药品终端市场的比例年均复合增长率也高达37.6%。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网上药店整体销售占全国药品总体销售额的比重还比较低,网络购药用户人数也仅占总网络购买人数不到10%;与美国药品网购渗透率已达33.3%相比,我国药品网购渗透率仅为7.4%。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一)近期,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占青少年总体的71.8%。

其中一路捞导航网因其前卫、高端、国际的特点,成为青少年上网最新的时尚选择。

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向低龄群体渗透加大近年来,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继续攀升。

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5.8%的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较x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延续增长之势。

其中,对12岁以下青少年群体的渗透进一步加大。

今年,6-11岁年龄段网民在青少年网民中的占比为11.6%,相比去年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

一路捞导航网导航全球,使用16种语言,能够学习外语也是青少年愿意使用这个网站的原因之一。

手机成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上网终端,使用比例高于整体网民手机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终端。

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种上网设备的比例分别为86.3%、71.2%和51.2%。

手机是青少年上网使用最多的设备且使用热度持续上升,相比去年,今年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在三种上网设备中使用比例增加最多。

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2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8个百分点,增长率高于去年。

青少年网民中手机上网比例为86.3%,高出整体网民中手机上网比例(81%)5.3个百分点。

pc端、手机端、pad端,一路捞导航网可以无障碍跨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便捷了青少年上网。

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不断加深青少年各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时长均有所增加。

中国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7小时,较x年增加了2.3小时。

其中,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非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长分别增加了3个、6.1个、2.3个和2个小时。

除电子商务类应用,青少年网民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上的使用率均高于总体网民。

网民健康状况、线上医药及家庭医生需求现状及商机预测分析报告


6 6
中国网民健康状况概览
网民主要通过饮食和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状态
从网民的日常生活状态看,大部分网民都能在饮食、睡眠、心理及运动方面保持良好的习惯,从而维持身体健康。但是与 饮食及心理调节相比,网民在睡眠及运动方面表现相对较差。
2016年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状态
饮食:注意合理饮食,保 证三餐规律,营养均衡
非常关注 36.6% 65岁以上
2016年中国各年龄段网民对健康的关注度
31.3% 44.4% 40.1% 32.3% 36.3% 45.8% 26.7% 0% 20% 非常关注 36.7% 40% 比较关注 60% 一般 68.8% 51.1% 43.1% 52.0% 48.1% 41.0% 30.0%
工作压力
2016年中国网民心理压力情况
很大 10.4%
N=2000
N=1050
68.4%
比较大
42.2%
经济压力
65.2%
一般
39.0%
家庭压力
48.7%
比较小
6.5%
社交压力
32.3%
无压力 0%
2.1% 20% 百分比(%) 40% 60%
学习压力
0%
21.3% 20% 40% 百分比(%) 60% 80%
无疾病/ 虚弱
心理 健康
无疾病/ 虚弱
心理 健康
健康
健康
社会 适应
道德 健康
社会 适应
道德 健康 本报告中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3 3
中国网民健康状况概览
健康、亚健康及慢性病网民是本报告关注重点
根据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中国网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健康网民、亚健康网民、疾病网民(含慢性病网民和传染性疾病 网民)。 亚健康(Suboptimal health)目前没有权威的界定,于80年代由布赫曼提出,一般认为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 功能低下的状态,有不少人认为亚健康是个伪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在相关报告中使用过suboptimal health的 概念。本报告中亚健康特指体检大部分指标正常,但常容易感到疲劳,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慢性病根据世 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又称非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病程较长,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且通常情况下病程 发展缓慢,慢性病的四种主要类型为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 本报告中重点关注健康网民、亚健康网民及慢性病网民,疾病网民中的传染性疾病网民暂不涵盖。其中,本报告中健康网 民及亚健康网民统称为非疾病网民。

中国网民健康力报告

想做好互联网医疗,就必须了解网民。

网民健康状况如何?是否愿意在线上问诊和购药?不愿意的原因?想法是否可以扭转?我们无法窥测人心,但我们可以看数据。

中国网民生病诊治近六成非疾病网民在过去1年生过病,慢性病网民中高血压占比较高在健康网民及亚健康网民中,最近1年有近六成的人生过病,其中,从常患病类型看,感冒发烧用户占比最高,为75.2%, 上火发炎的用户有40.2%,另外也有超过三成的用户得过呼吸类及肠胃类疾病。

从慢性病人群患病类型来看,慢性病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占比47.3%,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占比超过三成,另外有超过二成的人群患有高血脂、糖尿病及脑血管病。

样本:N=2000;于2016年2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研获得样本:N=2000;于2016年2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研获得线下药店依然是网民生病时的重点购药渠道从网民生病时购药渠道看,有超过七成的用户选择线下药店购药,也有接近四成的用户在诊所/卫生室购药。

从人群对比看,慢性病网民对网上药店的使用占比最高,接近4成慢性病人群会通过线上购药。

从整体上看,与养生保健品超过60%的用户线上购买占比相比,只有26.2%的用户会在线上购买药品。

这主要受药品本身特性影响,消费者对治疗病痛的医药产品的购买相对比较谨慎。

为让更多用户尝试线上购买药品,医药电商企业需要加大对市场的教育,扩大医药电商在用户中的影响力。

样本:N=2000;于2016年2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研获得六成网民会担心药品质量,但仍有近八成愿尝试线上购药从网民对线上购药的顾虑看,超过六成的用户担心医药产品品质,近四成的用户认为无法满足及时需求,超过三成的用户不习惯网上购药。

从整体上看,加大对用户的市场教育,培养网民的线上医药购买习惯仍然是医药电商企业需要发力的重点。

虽然网民对线上购药有一些顾忌,但是从网民的使用意愿看,仍有接近八成的用户愿意尝试在线上购买药品。

样本:N=2000;于2016年2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研获得样本:N=2000;于2016年2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研获得近九成用户愿在线上购药平台尝试在线问诊服务从线上购药平台在线问诊服务使用意愿来看,整体上看,用户的使用意愿较高,近九成的用户都愿意在线上购药平台尝试问诊服务。

消费者网络购药行为调查分析

消费者网络购药行为调查分析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消费者网络购药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消费者个人基础信息、网络购药基础情况,对网上药店的了解程度和对网络购药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网络购药行为的因素,为我国网上药店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统计分析法对本文展开研究。

目前消费者网络购药行为不频繁;影响消费者网络购药行为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越长者网络购药行为越少,文化水平越高者越趋向于网络购药,上网频率较高者网络购药次数较多;消费者对网上药店了解程度较低;消费者对网络购药安全知识储备不足;关键词:消费者;网络购药;网上药店;影响因素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sumers' Online DrugPurchase Behavior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online drug purchase in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alysis consumer personal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purchasing medicine basic situation,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online pharmacies and the cognition to the network to buy medicine safety knowledge, analyzes the influential elements of the network to buy medicine behavior, provides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China’s online pharmacies. This paper is mainly studi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t present, consumers’ online drug purchasing behaviors are not frequent, an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s’ online drug purchasing behaviors.Among them, the older people are, the less online drug purchasing behaviors they have.The more educated people are, the more likely the are to purchase drugs online.Consumers have a low understanding of online pharmacies;Consumers’ knowledge of online drug safety is insufficient;Key words consumers Online drug purchase Online pharmacies factor affecting目录1 前言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目的 (8)1.3 研究意义 (8)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9)1.4.1 研究内容 (9)1.4.2 研究方法 (10)2 文献综述 (1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1.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消费者网络购药特点分析 (15)3.1 调查问卷落实 (15)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5)3.2.1 年龄对网络购药行为的影响 (16)3.2.2 消费者信任分析 (17)3.2.3 购药消费渠道分析 (18)3.2.4 网络购药动机 (18)3.2.5 消费者网络购药物流期许 (19)3.2.7 网络购药相关教育 (20)3.3 消费者网络购药影响因素分析 (21)3.3.1 消费者网上购药并没有成为主流 (21)3.3.2 网络购药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 (22)3.3.3 教育水平、年龄影响因素 (22)3.3.4 信任影响因素 (23)3.3.5 价格影响因素 (23)3.3.6 上网频率影响因素 (24)3.3.7 物流影响因素 (24)4 对我国网上购药行为推进的建议 (1)4.1 完善网络购药定价机制 (1)4.2 积极利用正向在线评论 (1)4.3 提升消费者药品质量安全意识 (2)4.4 加强对网上药店的药品监督 (3)4.5 加强网络购药指导 (4)4.6 完善医药物流 (4)4.7 加强网络购药相关教育 (5)4.7.1 我国网上购药消费者教育的主体 (5)4.7.2 开设网络购药线上课程 (6)4.7.3 多方面加强网络购药教育 (6)4.8 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7)4.9 创建专业网络购药软件 (7)5 结论 (1)附件 (3)前言1.1 研究背景最近这些年,国内电子商务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线上购物代替线下购物行为,伴随着这股网上购物潮流,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通过网上药店的开设实现了开端,但是发展形势却远远未达到预期。

互联网医疗服务用户需求调研报告

互联网医疗服务用户需求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了解用户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将总结这些数据,并提出一些有关互联网医疗服务用户需求的观点。

一、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普及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我国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

近六成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里通过互联网平台咨询过医生。

其中,年轻人群体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比例更高,其中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年龄在25岁至40岁之间。

二、用户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认可度用户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认可度较高。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大家提供了更方便的医疗保健途径。

用户普遍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够节省就诊时间和成本,并且提供了更多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资源。

三、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目的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咨询慢性病管理和常见病的治疗。

此外,互联网医疗服务还被广泛用于在线问诊、药品购买、体检预约等方面。

用户普遍追求服务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四、用户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受访者普遍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大多数用户表示,他们对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医生交流的效果感到满意,并且愿意再次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

用户对医生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有较高的认可,但也有少数用户表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效果提出疑问。

五、用户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隐私和安全的担忧虽然用户普遍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持认可态度,但也有部分用户对其隐私和安全表示担忧。

这些用户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会被泄露,或者担心在线诊断会出现差错。

因此,提高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隐私和安全性,加强用户信息保护,成为吸引更多用户的关键。

六、用户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敏感度用户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敏感度不一。

有部分用户表示,他们更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以获取高质量的在线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心糖尿病的“特殊面孔”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典型临床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可是,近来医学研究发现,有3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是不典型的。

同样是糖尿病,出现的临床症状却大不相同。

由于糖尿病常伴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有些患者首先表现为并发症的症状,因而其表现各不相同,有时很难看清其庐山真面目,甚至连医生也会“看走眼”。

若按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习惯来诊治,就非常容易误诊误治。

(摘自《保健与生活》)
最易忽略的三种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性肾脏病
由于肾脏的细微结构发生病变,患者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良等,很容易被误诊为单纯性肾炎,而忽略糖尿病。

糖尿病性胃肠
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病因在糖尿病,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

另外,酮症酸中毒常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失去抢救时机。

糖尿病性神经炎
糖尿病会引起马尾病变,虽然这种病例比较罕见,但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麻木症状的却不少见,往往被简单地诊断为神经炎,却忽略了糖尿病。

专家介绍,常见的糖尿病的“特殊面孔”主要有以下几种:
糖尿病性眼病
有些中老年人不明原因地出现视力减退,视觉模糊,对远或近的物体看不清或出现白内障、青光眼,并且发展很快,经过全面检查才发现患了糖尿病。

其实,中老年人视物模糊不清或视力减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

通常糖尿病病程越长,眼疾越重。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有些患者因极高的血糖引起高渗性昏迷,酮体引起的酮症酸中毒,酷似脑血管病。

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气中有烂苹果味,到晚期时各种生理反射迟钝甚至消失、昏迷。

此外,有些患者因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病变引起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
表现为动脉硬化发生早,发生范围广,病情重,进展快。

冠心病也是如此,甚至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不齐、休克和以心力衰竭为特征的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
肺结核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染上结核后,结核扩展迅速,蔓延广泛,抗肺结核药疗效差,而糖尿病也难以控制。

糖尿病患者易得肺结核,反之亦然。

糖尿病性胆石症
糖尿病患者胆石症发生率高,据研究,他们要比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发病率高3倍。

其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胆囊排空不良、某些激素分泌失调等有关。

糖尿病性肾脏病
由于肾脏的细微结构发生病变,患者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良等,很容易误诊为单纯性肾炎,而忽略病根在糖尿病。

糖尿病性胃肠炎
有些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病因在糖尿病,常误诊为“慢性结肠炎”。

如有腹痛、恶心、极度口渴、四肢无力,很有可能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却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失去抢救时机。

糖尿病性排尿困难
又叫“糖尿病性膀胱病”,其症状主要为:下腹膨胀、尿急、尿频、小便淋漓不尽、排尿时间延长、尿线无力、排尿与中断交替出现,症状酷似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患糖尿病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膀胱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排尿过程便不能正常进行,进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糖尿病性神经炎
曾有一位40岁的女患者,因两下肢针刺样疼痛,逐渐不能行走,跑了多家大医院,CT、磁共振、脑电图、腰穿做了多次。

最后,一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专家查出为糖尿病引起的马尾病变,这虽属罕见病例,但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麻木症状的却不少见,开始为阵阵发作,以后转为持续性,还会伴有针刺样疼痛,往往简单地诊断为神经炎,却忽略了糖尿病。

糖尿病性癫痫
糖尿病性癫痫发作多为局限性,表现为一侧上肢、面部,局限性运动发作。

每次发作1分钟至数分钟不等,全身大发作较少见。

单纯癫痫治疗法很难有效,用降糖药物却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性癫痫的发作。

糖尿病性脊髓病
糖尿病性脊髓病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夜间不能行走,双脚有踩棉花样感觉,双下肢麻木乏力,肌力减退,重者双下肢截瘫,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尿失禁、阳痿等,其病变大多数是不可逆的,积极治疗能防止病变的发展。

糖尿病性脑神经麻痹
糖尿病以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者约占19%,但糖尿病性脑神经麻痹比较少见,最常累及的脑神经是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

糖尿病的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者占有一定比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复视及视力障碍,一般为单侧,也可为双侧眼球外斜、上下活动受限,常伴眼痛等。

糖尿病性胃瘫
糖尿病性胃瘫临床表现与典型糖尿病患者易饥多食表现相反,部分患者表现为胃内容物排空延迟,上腹不适,食欲减退,饭后饱胀感,甚至还有恶心、呕吐等。

糖尿病性肥胖
糖尿病初始时,体胖者较多,病情较重又未能控制者,拖延日久便渐渐消瘦。

上文将种种“特殊面孔”分开来说是为了叙述方便,实际生活中,常常是多种组合,甚至同时出现多种“面孔”。

症状越多,越应怀疑糖尿病是“元凶”。

以上症状从临床角度看,并非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些已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因此,应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