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大理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3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3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__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镇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现状,特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我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和滑坡两种类型,全镇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有___个,包括滑坡___个、崩塌___个,分别占灾害总数的___%和___%。

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看,崩塌和滑坡大多发生于雨季内(5~___月)。

旱季发生的崩塌、滑坡,一般都发生在露采矿山的边坡、排土场和公路沿线等人为工程活动比较剧烈的地段。

(二)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简况我镇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___月,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主要是月山村、盖山村、虎山在汛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土方坍塌现象,我镇相关部门与所在地村(社区)委员会积极参与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较好的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汛前及时预报,及时疏散、转移群众。

由于措施得当,整个雨季中并未造成人员受伤。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⒈降雨趋势预测单点暴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我镇1~___月降雨量偏少;___月降雨量正常稍偏多,全年雨季在___月中旬前后开始;主汛期为6~___月;9~___月降雨量正常至偏多,有一般性的秋季连阴雨天气;雨季在___月中旬前后结束。

⒉人为致灾因素变化我镇近年来城镇发展迅速,房屋、公路、矿山及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逐年增强。

辖区内一些在建和拟建的大型工程,均可能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段。

磷矿采空区、采砂场、采石场也将是矿山地质灾害多发区。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特征及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预测,预测我镇地质灾害有如下特征:1.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类型仍以自然因素诱发的中小型山体滑坡和崩塌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公路建设、采矿等)诱发的崩塌、滑坡等灾害。

地质灾害防控方案

地质灾害防控方案

地质灾害防控方案•相关推荐地质灾害防控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灾害防控方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灾害防控方案1我市地处山西地震带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环境恶劣,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地震重点防御区和可能发生中强度地震值得注意的危险区。

为做好地震的防预工作,保护我校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害,结合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的主题“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

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开展疏散演练活动。

特制定(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及保障方案)。

一、地震应急领导机构地震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全体教师地震应急速报小组:(1)指挥组与向上级汇报组:校长及校委会(2)疏散组:教导处二、紧急疏散原则指挥得力、谨慎从容、全体动员、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地震临震应急反应(一)紧急避震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

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听到第一声钟响,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床腿。

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如下是有关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滑坡、崩塌、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有效地减轻其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常对这三类地质灾害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治,主要工程措施如下: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

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

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锚固板状、柱状和倒锥状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

锚固措施可使临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

(4)灌浆加固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

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

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6)削坡与清除削坡减载是指对危岩或滑坡体上部削坡,减轻上部荷载,增加危岩体和滑坡体的稳定性。

对规模小、危险程度高的危岩体可采用爆破或手工方法进行清除,彻底消除崩塌隐患,防止造成危害。

(7)软基加固保护和加固软基是崩塌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对于陡崖、悬崖和危岩下裸露的泥岩基座,在一定范围内喷浆护壁可防止进一步风化,同时增加软基的强度。

若软基已形成风化槽,应根据其深浅采用嵌补或支撑方式进行加固。

(8)线路绕避对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的地段,即使是采用坚固的建筑物,也经受不了大型崩塌的破坏,故铁路或公路必须设法绕避。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或绕到河谷对岩、远离崩塌体,或移至稳定山体内以隧道通过。

219529200_边坡治理方案比选

219529200_边坡治理方案比选

2023年 4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211边坡治理方案比选赵月耀1*,谭 喨2*,徐秉杰3(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00;2.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 昆明 650000;3.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在工程建设之前,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施工段的地形地貌特点,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对策,从根源上降低地质灾害问题发生的概率和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常见的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形式较多,但单独针对边坡开展的防治措施仍存在技术的不足,本文中笔者将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并结合实例,分析云南大理边坡治理方案比选的影响因素。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优化比选云南大理某中学边坡治理方案。

通过层次分析法从安全、技术、环境、经济以及其他五个方面确定最优方案为“预应力锚索桩板墙+人字形格构护坡+格构间植草+地表截、排水”,其稳定性均满足工程要求。

关键词:云南大理;边坡治理;层次分析法中国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8-0211-3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slope treatment plansZHAO Yue-yao 1*, TAN Liang 2*, XU Bing-jie 3(1.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Yunnan Nonferrous Geological Bureau,Kunming 650000,China;2.Yunn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itute,Kunming 650000,China;3.Southwest Nonferrous Kunming Explor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Inc.,,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Before project construction, relevant technicians ne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ite, understand the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section,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to possibl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disasters and adverse effects from the roo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common forms of quality disaster control technology, but there are still technical deficienci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arried out separately for slopes.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slope control schemes in Dali, Yunnan, based on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xamples.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affecting the slope stability i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on this basis, the slope treatment scheme of a middle school in Dali, Yunnan is optimized. 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optimal scheme is determined from safety, technology,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other five aspects as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pile sheet wall+herringbone lattice slope protection+grass planting between lattice structures+surface interception and drainage", and its stability meets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Keywords: Dali, Yunnan; Slope treatm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赵月耀,男,生于1986年,云南建水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灾害治理。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25•【字号】云政办发[2004]44号•【施行日期】2004.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44号)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前言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国土面积 39.4万平方千米。

全省设6个地级市、2个地区、8个自治州、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省会驻地昆明市。

2002年末全省总人口4333.1万人,平均每平方千米110人。

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47%。

云南省“十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3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4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5大支柱产业。

在“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推进云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受自然条件制约,云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危害最重的地区。

地质灾害的危害,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动地、有预见性地部署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讨论稿)》,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下水运动、地质构造、地貌发育等原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技术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预防地震、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角度,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预防地震灾害:1.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时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防护措施。

2.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震动。

3.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通过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4.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应对能力。

二、预防地面塌陷灾害:1.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力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动、地下空洞等危险因素,做好预警工作。

2.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实施土地整治和防控措施: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土地整治和防控,采取固结填土、地下排水等工程措施,增加地基稳定性。

4. 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开展地面塌陷防控培训,提高公众对地表下陷灾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地下水调查。

三、预防山体滑坡灾害:1. 加强山体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山体植被,防止大规模砍伐和过度开发,减少山体土壤侵蚀,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2. 建立山体滑坡监测体系:建立山体滑坡监测网络,通过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地下水位和地震等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已发现的山体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3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3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选3篇(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是指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灾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轻和预防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一般步骤和内容:1. 了解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地质调查和监测数据等资料,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规模。

2. 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结合地质环境和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定各类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3. 制定防治目标和策略: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策略,包括减灾、防灾和灾后恢复等方面。

4. 制定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案: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方案,确保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堤坝等,提高其抵抗地质灾害的能力,并加强维护和管理工作。

6.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7. 建立应急机制和救援力量: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机制和救援力量,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和速度,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 落实责任和监督机制: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9. 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合作,并通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灾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同时要注重科学决策和灵活应对,确保有效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选3篇(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措施,旨在减少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常见措施:1.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 利用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高危险区等级,并禁止或限制人口密集区、建筑工程等活动在这些区域进行。

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

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

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根据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我将详细回答以下问题。

一、大理地震的概况大理地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地震多发区。

大理地震活动主要源自南支地层构造的活动和滇缅板块的活动,包括活动断层带和活动构造带。

大理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并且可能发生较大的地震。

二、大理地震的影响范围根据安全评估报告,大理地震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表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等。

大理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因此,需密切注意地震消息和预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大理地震安全状况一般。

大部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且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和建筑物结构等。

因此,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

四、大理地震的安全措施为了提高大理地区的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建议采取以下几项安全措施:1.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与加固。

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对新建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施工。

2.优化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震活动带和构造带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口密集区。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地震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加强社会救援能力建设。

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组织地震演练和培训,加强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5.加强公众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知识,提高认识和防护意识。

五、大理地震安全评估的局限性安全评估报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评估报告基于过去的地震数据和建筑物信息,未来地震事件和建筑物变化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评估报告可能忽略一些地震活动的可能性和影响因素,导致评估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指出大理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提高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度大理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防止与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9年地质灾害预测(一)、蹦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1、大理苍山东麓地区:苍山东坡主要分布着古元界苍山群(pt2m、pt2z、pt21)和沟头箐组(ptls、ptlh)地层。

属半坚硬—坚硬层状结构岩体,一般不易滑坡,但每逢雨季则会发生以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2、南部山区:下关、凤仪、太邑地处泥盆系青山组(D1p)灰岩,属奥陶系向阳组,多为砂、泥岩、板岩类地层,稳定性差,地质环境脆弱,在挖山修路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下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东部山区:海东、挖色地质状况与南部山区相似,也因人为活动容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4、洱海北片区:上关、双廊小流域分布较多,以泥石流、洪涝灾害为主。

(二)、降雨趋势预测1、总趋势:预计2008年我市总降雨量属正常偏少,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

从全年各时段的降雨量及气温情况分析,预计春旱较明显,入春后,气温回升不稳定,会出现一般性低温霜冻,但无明显“倒春寒”天气,有初夏干旱,夏旱不明显,入汛后,局部暴雨、洪涝、雷暴、冰雹等灾害天气突出,水稻抽穗扬花期无明显低温冷害天气出现;9-10月“三秋”时期仍然会有一般性连阴雨天气,预计雨季开始期正常,结束期正常稍偏晚。

2、降雨量:预计2008年我市总降雨量为1000㎜—1040mm,属正常偏少。

春季(2-4月)雨量为70㎜—80mm;属正常偏少,5-6月雨量为250㎜—290mm,属正常稍偏多;初夏干旱较明显,雨季开始期预计在5月下旬中至6月上旬中,属正常;无明显夏旱; 7-8月雨量为400㎜—430mm,属正常至稍多;9-10月月雨量为220㎜左右,属正常至稍偏少;期间仍会出现一般性“三秋”连阴雨天气;主汛期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暴雨、洪涝、雷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预计雨季于10月中旬结束,属正常稍偏晚;11-12月冬雨为30㎜左右,属正常稍偏少,有冬旱出现。

3、平均气温:预计2009年我市年平均气温为14.9℃,属正常。

2-4月各月平均气温略高,春旱较明显,春温回升不稳,预计会出现一般性低温霜冻天气,但不会有“倒春寒”天气发生;水稻抽穗扬花期无明显低温冷害天气出现。

(三)、人为诱发因素大理市地质环境受人为因素扰动极为敏感。

2009年对地质环境扰动较为强烈的公路、铁路、采矿等各类开发建设工程较往年有较大增长。

这些建设工程如果削坡不合理,固坡和护坡等措施不力,随之而来的是坡体变形产生大量坍方和滑坡,加之工程弃土弃渣,为泥石流提供了固体物质。

部分建设工程还使已逐步稳定的泥石流沟和古滑坡复活,向恶化方向发展,成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人为诱发因素。

分布的区域:公路沿线多山体崩塌、泥石流;矿山分布集中区多地面沉降、地裂缝等,露天采矿特别是一些不法矿山乱采滥挖,废土、废渣随意堆放,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并诱发泥石流的发生;山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滑坡、泥石流。

据滑坡、泥石流特点,结合我市降雨趋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滑坡5-10月,泥石流6-9月。

二、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切实贯彻州、市政府“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四结合”原则。

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推进和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基础性调查,以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境内局部地区地质灾害活动分布密度大,活动频繁,据调查,全市纳入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9个,其中滑坡44个;泥石流沟15条;在各种地质灾害中,滑坡、泥石流是常见的两种地质现象,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最大,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治区域:1、下关镇七里桥凤阳邑新滑坡点、向阳村滑坡点、吊草新关魏公路滑坡点;海东镇松子登村滑坡点、上登滑坡点;太邑乡大保公路段滑坡、猴子岩滑坡点;凤仪镇锦阜滑坡点、东山滑坡点;喜洲镇古城墙滑坡、庆洞小干河泥石流、永兴滑坡点;银桥镇灵泉溪电站滑坡点;湾桥镇茫涌溪、阳溪泥石流;上关镇马甲邑滑坡点、大过涧泥石流;挖色镇海印村滑坡、高兴村泥石流;大城村泥石流、白柳箐滑坡点;双廊镇长育村洪沟泥石流。

2、大丽铁路沿线建设施工诱发的滑坡、泥石流、蹦塌。

3、矿山开采企业的弃渣、弃土堆放场。

4、列入重点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5、已实施治理工程的地质灾害点应做好工程运行监测。

6、集镇、农村建设、建房切坡导致边坡失稳等。

上述重点区域及灾害点在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巡查、落实监测措施。

四、防治措施1、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紧迫感。

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职能,切实履行好地质环境监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起领导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务必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

各乡(镇)政府与市有关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

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逐级签订防治责任书,将监测与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要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跟踪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在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

3、增强防灾能力。

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防治规划,编制好本地区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编好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认真查清地质灾害现状,对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调查摸底,提出防范措施。

国土资源、公安、民政、发改委、财政、规划建设、交通、水利、卫生、农业、林业、旅游、新闻办、气象、保险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协作,地质灾害发生后按照市、乡(镇)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能职责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4、加强宣传教育。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面贯彻落实。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全社会减灾防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期间,要着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灾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识灾、防灾避让能力,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工作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5、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一是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三为主”、“四结合”工作方针,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及汛期,组织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的巡查、排查;二是建立健全市、乡、村、组四级监测预报网络,做到“三落实”,即落实灾害监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落实防灾责任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六项制度”,即层层负责制度,汛期值班制度、“两卡”发放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四是抓实“三项措施”,即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

6、加强矿山监督工作。

切实治理整顿矿山安全生产秩序,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存在灾害隐患的矿山,该关闭的坚决关闭。

对需继续开采的,督促采矿权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并监督实施。

随着矿山开采活动的变化,在地表不同程度形成的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缝,在汛期易形成小型水库,影响矿山生产安全。

各地采矿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各采矿及有关人员对矿区周围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在汛期到来之前填充地裂缝和塌陷坑,防止雨水灌入井下,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露天矿坑采面高、边坡失稳、废石、废渣多且堆放随意性强,汛期易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对露天矿坑集中区域进行排查,对边坡失稳的及时治理,对废土、废渣堆垒护坡或摊平,避免暴雨中形成泥石流。

7、推进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鉴于我市地质环境条件的实际,各地城镇建设规划要认真开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严格执行危险性评估制度。

对于已经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建设项目,应监督其是否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说明书)的结论与建议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在编制城镇、集镇和村庄总体规划时,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避开易受泥石流、滑坡、河流、冲沟等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选址。

同时在规划中必须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确保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城乡规划时,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审查的重要内容;在审查建筑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抗震设防规范标准要求。

在各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切坡、高填方、深开挖等活动造成边坡失稳,有可能造成地质灾害。

在滑坡前缘削坡和后缘加载可能使滑坡复活。

各级各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8、进一步对中小学校区(舍)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和监测。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共同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在中小学校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防害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广大教职员工和中小学生预防各类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增强他们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检查中各乡(镇要)和村委会主任签发“防灾工作明白卡”,同时和学校校长签发“避险明白卡”,明确防灾责任。

9、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巡查、监测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汛期线路巡查,坚决查处铁路、公路沿线一切非法采矿活动和非法用地行为,在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易发区、危险区设立警示牌、设置警示标志,清理公路及其周边的堆积土,确保公路畅通。

新辟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危害的评估工作,制定部门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汛期游客的安全。

10、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1)重点防治区(易发区和较易发区)。

一是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以天然防护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做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林,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状况,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来减缓或控制地质灾害的发育活动;二是要做好以城市、城镇、经济开发区等为重点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并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集镇建设布局规划,避免将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