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家畜育种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疆农业大学姓名:***班级:动科126 专业:动物科学学号:*********家畜育种学试题(2014年12月5日)一、名词解释: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3、生长发育:家畜以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形态,不同机能的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个过程。
4、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体重和体尺,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5、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内家畜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6、经济成熟:指家畜经济利用状况为最佳的时期。
7、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机能开始正常活动,能够繁殖后代的时期。
8、生产力(生产性能):指家畜能产出合乎标准的,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的同时,对各种饲料和设备的利用能力。
9、性能测定:指确定重要经济性状,并对其表型值施行度量的过程。
10、群体遗传结构:指该群体各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同一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2、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上特定的基因型在该基因座全部基因型上所占的比率。
13、系谱:指某一种畜的父母亲及各祖先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等重要历史性资料所记载的文件。
14、自然选择:自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5、人工选择:指人类从家畜群体中,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乎标准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的方法。
16、表型选择:指根据家畜实际表现的好坏来进行选择的方法。
17、基因型选择:根据所得性状基因型的具体表现进行选择的方法。
18、育种值:影响数量性状累加基因的加性效应。
19、综合选择指数:把多个性状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而制定的一种指数。
家畜繁殖学考试题及答案

家畜繁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家畜繁殖学主要研究的是家畜的哪个方面?A. 生理结构B. 繁殖行为C. 遗传特性D. 饲养管理答案:B2. 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提高饲料转化率B. 提高繁殖效率C. 降低饲养成本D. 增加肉品产量答案:B3. 在家畜繁殖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胚胎移植的主要目的?A. 缩短繁殖周期B. 增加繁殖数量C. 改善遗传品质D. 增加肉品口感答案:D4. 家畜繁殖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受精率的因素?A. 精子活力B. 卵子成熟度C. 环境温度D. 饲料种类5. 家畜繁殖中,下列哪项不是胚胎发育的关键阶段?A. 受精卵B. 桑椹胚C. 囊胚D. 胚胎移植答案:D6. 家畜繁殖中,下列哪项不是提高受精率的措施?A. 选择健康公畜B. 选择适宜的配种时间C. 增加配种次数D. 减少饲料供应答案:D7. 家畜繁殖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胚胎存活的因素?A. 母畜的子宫环境B. 胚胎的遗传品质C. 饲养管理条件D. 公畜的年龄答案:D8. 家畜繁殖中,下列哪项不是提高繁殖效率的方法?A. 选择优良品种B. 优化饲养管理C.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D. 减少配种次数答案:D9. 家畜繁殖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繁殖性能的环境因素?B. 湿度C. 光照D. 饲料营养答案:D10. 家畜繁殖中,下列哪项不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措施?A. 选择健康母畜B. 选择适宜的配种时间C.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D. 增加饲养密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家畜繁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家畜的生殖生理B. 家畜的繁殖行为C. 家畜的遗传特性D. 家畜的饲养管理E. 家畜的疾病防治答案:A, B, C, D2. 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包括哪些?A. 提高繁殖效率B. 减少疾病传播C. 增加遗传多样性D. 降低饲养成本E. 提高肉品产量答案:A, B, C, D3. 家畜繁殖中,影响受精率的因素包括哪些?A. 精子活力B. 卵子成熟度C. 配种时间D. 饲养管理条件E. 环境温度答案:A, B, C, D, E4. 家畜繁殖中,影响胚胎存活的因素包括哪些?A. 母畜的子宫环境B. 胚胎的遗传品质C. 饲养管理条件D. 公畜的年龄E. 母畜的营养状况答案:A, B, C, E5. 家畜繁殖中,提高繁殖效率的方法包括哪些?A. 选择优良品种B. 优化饲养管理C.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D. 增加饲养密度E. 选择适宜的配种时间答案:A, B, C, 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家畜繁殖学是一门研究家畜繁殖行为和繁殖技术的科学。
(完整word版)家畜育种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18、培育新品种应含有:杂交创新阶段、自群横交固定阶段、扩群提高阶段、新品种的验收和推广。
19、记录分为临时性记录和永久性记录。
20、品系主要分地方品系、专门化品系、单系、群系、近交系。
21、品系繁育的程序有创造条件、明确目的、建立品系、利用品系。
5、家畜育种工作的特点: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
6、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
7、影响生产力的内在因素:性别、年龄与利用年限、个体大小。
8、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有基因突变、遗传源变、迁移、选择。
9、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选择差、遗传力。
10、选择可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防止近交的方法:(1)要严格选择与淘汰 (2)加强饲养管理 (3)血缘更新 (4)灵活运用远交
近交对生产有利的一面:(1)揭露有害基因 (2)保护优良个体血统 (3)提高畜群同质性 (4)固定优良性状
12、品系应具备的条件及品系繁育的重要作用?
答:应具备的条件:(1)品系应具有突出特点 (2)遗传性相对稳定 (3)应具有一定的数量
新疆农业大学
姓名:王国兴
班级:动科126
专业:动物科学
学号:220140020
家畜育种学试题
(2014年12月5日)
一、名词解释:
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四、计算题:
1、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
家畜育种学试题(A)

《家畜育种学》试题(A)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A A C C AB B A A B A B DC 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名词对比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 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 个体育种值与EBV: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 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 育种与保种:育种指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保种指人类管理和利用家畜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足未来需求的潜力。
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而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 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专门化品系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目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方面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
配套系指利用若干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1.与常规选择方法相比,MAS具有哪些优越性?(5分)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行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家畜育种学试题答案.doc

《家畜育种学》试题(A)参考答案适用专业年级:动物科学2007等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
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
(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
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
(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
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3. 培育配套系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步骤:(1)育种素材的收集与评估;(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3)开展杂交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组合;(4)配套杂交制度,将种畜禽推向市场。
家畜育种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物种2、品种3、品系4、家畜的体长5、狭义遗传力二、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说明:如果您认为下列说法是正确的,就在题号前的□中打“√”,否则打“×”)□1、家畜和家禽是驯化动物。
□2、驯养动物和驯化动物都属于家畜家禽。
□3、基因频率等于基因型频率。
□4、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的,表型是连续的。
三、说明题(每题5分,共20分)1.品种应该具备的6个条件是什么?2.肉用鸡的生长发育测定指标有哪3个?3.表型方差可以剖分为哪5个部分?4.猪的繁殖性能主要测定哪6个指标?四. 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 家畜的品系分为5类: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的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五. 计算题. (7分)计算个体X的近交系数和A与B之间的亲缘系数(结果用分数表示)。
A←───C←────E↙↖╱↖↖X F H↖↙╲↙↙B←───D←────G。
(整理)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整理)家畜育种学试题集.物种指具有不同的⽣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殖隔离,⼆倍体染⾊体数⽬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物集团, 是⽣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较⼀致的⼀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定的⾃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较符合⼈类的要求,是⼈类的农业⽣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④具有⼀致的⽣产性能-⼀个品种内可分为若⼲个品系-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⑤具有⾜够的数量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1、品种形成的原因:各地⾃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各地的⼩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出现差异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产⽅向的培育品种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ω形成不同⽤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业⾰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业⾰命之后: 城市→乳⾁蛋绒裘⾰等⽤途畜禽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要因素-⾃然环境条件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质、⼟质和⾷物结构等①专门化品种:在某⼀⽅⾯具有⽣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出现了专门的⽣产⼒。
②兼⽤品种:具有两个以上⽅⾯⽣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长(growth):同类细胞数⽬增加或体积增⼤,使个体由⼩到⼤,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产⽣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及答案

新疆农业大学姓名: 王国兴班级: 动科126 专业: 动物科学学号: 220140020家畜育种学试题(2014 年12 月5 日)一、名词解释: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3、生长发育:家畜以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形态,不同机能的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个过程。
4、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体重和体尺,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5、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内家畜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6、经济成熟:指家畜经济利用状况为最佳的时期。
7、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机能开始正常活动,能够繁殖后代的时期。
8、生产力(生产性能):指家畜能产出合乎标准的,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的同时,对各种饲料和设备的利用能力。
9、性能测定:指确定重要经济性状,并对其表型值施行度量的过程。
10、群体遗传结构:指该群体各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同一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2、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上特定的基因型在该基因座全部基因型上所占的比率。
13、系谱:指某一种畜的父母亲及各祖先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等重要历史性资料所记载的文件。
14、自然选择:自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5、人工选择:指人类从家畜群体中,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乎标准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的方法。
16、表型选择:指根据家畜实际表现的好坏来进行选择的方法。
17、基因型选择:根据所得性状基因型的具体表现进行选择的方法。
18、育种值:影响数量性状累加基因的加性效应。
19、综合选择指数:把多个性状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而制定的一种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⑤具有足够的数量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1、品种形成的原因: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ω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自然环境条件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
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
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生长系数(R):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生长加倍次数(n):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分化生长率: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当a=1时,表示局部与整体的生长速度相等。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大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晚熟部位。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小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早熟部位。
四、生长发育的规律性(阶段性、不平衡性)1、阶段性2、不平衡性:(1)体重增长的不平衡性。
(2)外形、部位增长的不平衡性。
(3)骨骼肌增长的不平衡性(胚期头部生长最快,出生后体轴骨生长最快)。
(4)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5)营养成分积贮的不平衡性。
生长波——生长强度有顺序地依次移行的现象就叫作生长波主要生长波——生长波从头部到腰部,从臀部到腰部,最后在腰荐结合部汇合,叫主要生长波。
次要生长波——从四肢骨下部到肩部和骨盘部,然后与体轴骨汇合。
生长中心——主要生长波与次要生长波汇合的地方。
六、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因素1. 遗传因素不同家畜品种有其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同一品种不同的选配方式,如近交和杂交后代,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不同类别基因对体型部位有不同影响。
2.母体大小胎盘大小、胎盘数量与密度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
母体越大,胎儿生长越快,胎儿的初生重就越大,从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生长。
母体大小对胎儿的影响在大家畜比小家畜更明显。
3.饲养管理因素营养水平、饲料品质、日粮结构、饲喂时间和次数等。
4.性别因素一般的哺乳动物,公畜生长发育较快,体型体重较大,对饲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饲料营养浓度的反应也明显;去势对公畜的生长发育也影响明显,如牛去势后,新陈代谢和神经敏感性降低,育肥性能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纹状较公牛好。
5.环境因素炎热地区的家畜与寒冷地区的家畜生长发育速度、体形外貌有一定的差别;海拔高度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及体形外貌上也有较大影响;光照对动物的生产也有影响,如鸡上应用延长光照的时间来提高产蛋率,猪在黑暗的环境中沉积脂肪的能力较高。
2.研究外形的意义:(1)可以鉴定不同品种与个体间的差异。
(2)可以正确判断家畜的健康状态及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
通过皮、毛状况察看家畜的健康。
(3)可以判定家畜的主要用途及生产力方向。
如肉用家畜与乳用家畜间的差别。
(4)可以判定家畜的年龄及生长发育情况。
如根据角轮数、牙齿状况来推断牛的年龄。
体质:是指在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下,动物有机体各部分机能和结构协调性的综合表现。
体况:动物的肥满度和营养状况。
决定于饲养管理及利用性质,“膘情”。
生产力:家畜在一定饲养方式下所表现出的生产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指标。
意义:(1)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2)作为饲养家畜的依据(3)作为评定生产性能的尺度(4)作为选择种畜的依据(5)生产力是育种工作的基础3. 影响家畜生产力的内在因素(1)性别(2)年龄(3)个体大小(4)利用年限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器官发育基本完善,开始具有繁殖能力。
同一家畜因品种、气候等条件不同,性成熟年龄也有差异。
一般家畜性成熟年龄为:猪3-8个月;羊6-8个月,牛8-12个月。
生理成熟:又叫发育成熟,指家畜生理上达到基本稳定的成年时期,此时动物的形态、机能及新陈代谢达到基本稳定。
猪2-3年,羊2-3年,牛4-5年。
体成熟:指家畜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具有成年家畜应有的形态结构。
体成熟年龄受品种、环境气候、饲养管理等条件的制约。
家畜在体成熟时才能配种。
猪体成熟年龄为8-12个月,牛1.5岁-2岁,羊1.5岁。
经济成熟: 指家畜可以达到作为某种经济利用的状况。
如肉用家畜.自然选择: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人工选择: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过程。
性状:是认识生物体遗传变异现象的起点,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统称为性状。
一、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二、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1、根据表型淘汰隐性纯合个体淘汰所有可识别的隐性纯合个体,开始能较快地降低群体中隐性基因的频率,但逐渐变缓,且很难降至0。
2、通过测交鉴定显性杂合个体淘汰全部隐性纯合个体,同时鉴定出显性杂合个体并予以淘汰,这样可很快在群体中清除隐性基因。
依据系谱信息 依据后裔信息与配母畜为隐性纯合体 5个后代 与配母畜为已知隐性基因携带者 11个后代 与配母畜为已知携带者的女儿 23个后代 与配母畜为被测公畜自己的女儿 同上与一母畜群随机交配 P (检验概率)=1-(1-0.5q )n (三)对伴性基因的选择四)采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检测质量性状基因 检验概率: 在后代中观察到至少有一个隐性纯合表型的概率1. 留种率——留种个体数与同期全群总数之比。
)1(1)(221q s q q s q q ----=2. 选择差(S) :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亦即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3. 选择反应(R) :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
代表了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4. 遗传进展(△G t) :平均每年选择反应,即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
5、选择强度:以表型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为标准化选择差,选择强度。
二、影响数量性状遗传进展的基本因素 1. 留种率数量性状在呈正态分布下,留种大小就决定选择差的大小。
即留种率愈高,选择差愈小;留种率愈低,选择差愈大。
2. 表型标准差( ) 表型标准差改变的是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同样的留种率,标准差大的性状,选择差就大。
3.世代间隔(GI )选择反应是一代所能获得的改进量,而年改进量不仅与选择反应有关,而且也受世代间隔的影响。
间接选择反应:指由于对X 性状选择而使与X 性状有遗传相关的y 性状在一代里所发生的变化,就叫做y 性状的间接选择反应。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统称为QTL 间接选择的实质就是早期选择顺序选择法: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只选择一个性状,待该性状得到改进后,再选择另外一个性状,依次进行选择。
2.独立淘汰法(独立水平法)①概念:在同一时期内选择几个性状,每个性状规定其选择标准,其中任一个性状达不到标准的,都应该淘汰掉。
3.综合选择法(最常用)Pσ)(22)(y p A y x x y xy h h i CR σγ⨯⨯⋅⨯=①概念:将几个性状的表型值,按其遗传力、经济重要性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进行加权而制定成一个综合选择指数,按照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称为综合选择。
四、选择的意义1. 选择能够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增加有利基因重新结合的机会,促使群体出现新的变异。
2. 选择可以改变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使群体出现新的性状。
3. 选择彻底的话可以使有利基因得到巩固。
4. 在前述三方面基础上,加上自群繁育可能导致种群特性发生分化,产生不同的亚种、变种或品种,甚至出现新的物种。
五. 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总体要求: 早选、选准和选好 1、早期选种:可降低种畜饲养成本、缩短世代间隔。
2、准确选种: 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3、从优选种:从优从严,选出遗传素质优秀的个体作种用。
育种值:将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此值的高低反映了它在育种上的贡献大小,因此 这部分效应也叫育种值。
估计传递力是估计育种值的一半:re 表示各次记录间的相关系数(即重复率)利用同胞信息估计育种值的优点: 可进行早期选种 可进行限性性状的选择i ini i n n n n P Ph P P h P P h P P h I i 2122222211211∑==+++=ωωωω可进行本身难以度量的性状的选择对低遗传率性状,同胞资料选种的可靠性大缺点:只能区别家系间优劣,不能鉴别家系内好坏制订选择计划的步骤:1、各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的估计;2、各性状经济加权值的确定;3、选择强度的估计;4、选择指数的制订和选择效果的估计;5、计算个体指数值,确定选择策略三、制订选择指数的注意事项强调经济加权值的制订:1、突出主要经济性状:2-4个为宜2、所选性状容易度量:3、尽可能是早期性状:早期选种4、对“向下”选择的性状,加权值为负5、对负相关的性状尽可能合并为一个性状来处理BLUP:最佳——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线性——估计值为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
选配——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决定公母畜的配对。
选配的意义和作用:(1)选配能创造必要的变异,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创造条件,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