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整理)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⑤具有足够的数量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1、品种形成的原因: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ω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自然环境条件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
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家畜遗传育种学》 课程期末考试卷(A)

、、五类。
2.种畜系谱的格式有和两种。
3.具有普遍意义的三条遗传规律为、、。
4.家畜鉴定的方法有、、、四种。
5.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有、、三种。
6.杂交育种的方法有、、三种。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影响近交衰退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生长发育?生长与发育有何关系?
·
·
·
·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 数
评卷教师
·
·
·
·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甘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家畜遗传繁育》课程期末考试卷(A卷)
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
2.5.近交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3.选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4.保种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5.引入品种的选育措施有那些?
6.近交的遗传效应有哪些?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种畜X的系谱如下,计算其近交系数FX。
A
S
B
X
A
D
C
2、设A品系与B品系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计算杂种优势率。
组合
个体表型值
A×B
A×A
B×B
25 30 31 27 23 24
25 23 24 22 2021
26 22 25 27 24 23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阅卷人题分30 15 15 20 20 核分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D D DAA CBC A C BBA C C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
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
(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
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
最新《家畜育种学》试题a资料

《家畜育种学》试题(A)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动物科学2007等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选择差除以该性状的标准差称为( D )。
A 留种率B 选择反应C 世代间隔D 选择强度2.伴性快羽公鸡与伴性慢羽母鸡交配后,子一代的母雏为( D )。
A丝羽型 B 慢羽型 C 常羽型 D 快羽型3.选择指数法是针对( D )性状的选择方法。
A 单一B 质量C 抗病D 多个4.发源于一头优秀种公畜的畜群称为( A )A 单系B 品族C 近交系D 群系5.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扩展到商品群是通过( A )实现的。
A 繁育体系B 杂交C 选择D 繁殖6.下列交配类型中,属于种间杂交的组合是( C )。
A 太湖猪×长白猪B 水牛×黄牛C 马×驴D 山羊×绵羊7.下列那种措施是防止近交衰退最有效的措施( B )。
A 异质选配 B选择+淘汰 C 环境控制 D 后裔测定8.下面哪个因素不会影响选择反应( C )。
A 遗传变异B 选择强度 C世代间隔 D 留种率9.在下列品种中,属于原始品种的是( A )A 藏鸡B 新疆细毛羊C 荣昌猪D 四川白鹅10.一般配合力的遗传基础是基因的( C )效应。
A显性 B 上位 C加性 D互作11.纯合的相同等位基因来自同一个共同祖先的概率称为( B )。
A 亲缘系数B 近交系数C 相关系数D 回归系数12.如果A与B两个体间的亲缘系数是20%,且这两个个体均非近交个体,则这两个个体交配所生后代的近交系数是( B )A 40%B 10%C 20%D 12.5%13.在下列品系中,采用杂交的方法建立的品系是( A )。
A 合成品系B 近交系C 专门化品系D 群系14.同质选配的作用( C )。
A导致群体分化 B导致群体纯合C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创造变异15.( C )留种方式下群体有效含量最大。
家畜育种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疆农业大学姓名:***班级:动科126 专业:动物科学学号:*********家畜育种学试题(2014年12月5日)一、名词解释: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3、生长发育:家畜以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形态,不同机能的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个过程。
4、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体重和体尺,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5、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内家畜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6、经济成熟:指家畜经济利用状况为最佳的时期。
7、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机能开始正常活动,能够繁殖后代的时期。
8、生产力(生产性能):指家畜能产出合乎标准的,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的同时,对各种饲料和设备的利用能力。
9、性能测定:指确定重要经济性状,并对其表型值施行度量的过程。
10、群体遗传结构:指该群体各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同一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2、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上特定的基因型在该基因座全部基因型上所占的比率。
13、系谱:指某一种畜的父母亲及各祖先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等重要历史性资料所记载的文件。
14、自然选择:自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5、人工选择:指人类从家畜群体中,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乎标准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的方法。
16、表型选择:指根据家畜实际表现的好坏来进行选择的方法。
17、基因型选择:根据所得性状基因型的具体表现进行选择的方法。
18、育种值:影响数量性状累加基因的加性效应。
19、综合选择指数:把多个性状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而制定的一种指数。
家畜育种学(题库及答案)

家畜育种学一、选择题1、不能保持群体内有可利用的遗传变异的是(D)A.选育基础群保持一定的规律B.基础群内有足够的遗传变异C.基础群的组建应保持尽可能多的血统和较远的亲缘关系D.在育种群内经常估计非加性遗传方差2、发源于一头优秀种公畜的畜群称为(A)A.单系B.品系C.群系D.近交系3、下面关于阈性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阈性状的选择反应也取决于选择差B.群体性状具有潜在的正态分布C.阈性状的个体表型值为0或1D.阈值两侧表现为相反的连续的表现型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鸡蛋的品质属于质量性状 B料蛋比属于数量性状C.净毛率属于数量性状 D乳脂率属于数量性状5、群体有保持其遗传结构稳定的趋势,故要获得遗传改良,必须(B)A.选择B.打破群体平衡C.淘汰D.保持大群体6、关于遗传群体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影响群体结构的主要因素有:系统因素和非系统因素B系统因素包括选择、突变、迁移、交配方式等C系统因素引起的遗传结构变化方向和量都是不可预测的D非系统因素是指由于群体含量太小所导致的随机抽样误差,即遗传漂变作用。
7、下列关于选择的说法错误的是(a)A.针对维持群体均值而言,自然选择是离心选择B.自然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C.人工选择有明确方向性D.人工选择的过程相对较短,相对较快8、关于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错误的是(c)A.人工选择方向性强B.人工选择的性状变异单纯C.人工选择配合近亲交配,不能促进畜群的改良效果D.人工选择有可能依据基因型进行选择9、选择差与留种率之间呈(b)相关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偏相关10、下列不能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的是(d)A.提高遗传力估计的准确性。
B.校正环境效应对遗传力估计的影响。
C.扩大可利用的数据量。
D.改变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如选择指数法。
11、下列对数量性状的说法错误的是(d)A.数量性状一般受微效多基因控制B.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必须应用生物统计和数量遗传学原理C.其表现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数量庞大时,呈非正态分布12、两个半同胞个体间的亲缘系数是(a)A.25%B.50%C.12.5%D.6.25%13、关于世代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世代间隔是指群体中种用后代产生时父母按其子女加权的平均年龄。
家畜育种学课后答案

家畜育种学课后答案【篇一:《家畜育种学》试题b答案】ss=txt>a 合成品系b 近交系 c 专门化品系 d 群系动物科学专业《家畜育种学》课程考试(b)卷11. 发源于一头优秀种公畜的畜群称为(a )a 单系b 品族c 近交系d 群系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12. 在下列品种中,属于培育品种的是(b )a 藏鸡b 新疆细毛羊c 荣昌猪d 四川白鹅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13. 轮回杂交中母本群除第一次使用纯种外,以后各代均用( a )。
a 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b 杂种母畜c 上代亲本d 纯种母畜14. 杂种优势在(b )表现最明显。
a 亲代b 子一代(f1)c 子二代(f2)d 子三代(f3) 15. 选择差与留种率之间呈(b)相关。
注:1.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 偏相关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3.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16. 结合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进行的选择叫( d)。
a个体选择 b家系选择 c家系内选择 d合并选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7. 育种值是指基因的(a )。
1. 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可分为( b )。
a加性效应值 b显性效应值 c上位效应值 d互作效应值 a胎儿期和生后期b 胚胎期和生后期 c胚期和胎儿期 d胎前期和胎后期 18. 畜群大小一般用(c)表示。
2. 营养供不应求时,动物机体会分解自身某些组织以维持生命,其分解顺序为( a)。
a个体数 b实际含量 c有效含量 d公母比例 a脂肪→肌肉→骨→胚胎 b胚胎→肌肉→骨→脂肪 19. 选择的最大作用是( c )。
c肌肉→脂肪→骨→胚胎 d脂肪→肌肉→胚胎→骨 a选优去劣b打破了平衡 c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创造变异 3. 以下那种留种方式下的群体有效含量最大(c )。
a公母数量不等,随机留种 b公母各半,随机留种20. 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之间的关系是( b )。
(整理)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⑤具有足够的数量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1、品种形成的原因: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ω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自然环境条件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
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5 道大题,共 4 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二、判断正误(每题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入下表: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
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
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
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
(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
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
(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
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3.培育配套系选育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步骤:(1)育种素材的收集与评估;(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3)开展杂交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组合;(4)配套杂交制度,将种畜禽推向市场。
关键步骤为(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
4.何谓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杂交育种也叫育成杂交,是指利用多品种间杂交能使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
一般包括1)杂交创新、2)自繁定型、3)扩群提高三个阶段、4)推广应用。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根据下列系谱,计算:
(1)个体X的近交系数
(2)S和D两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S 2 6 13
X 1 7 8 9
D 3 4
(1)计算步骤
写出S到D间的所有通径(2分):S←1→D;S←2←7→3→D,S←2←6←8→3→D,S←2←6←13←9→4→1→D
写出近交系数计算公式(1分)并分析共同祖先的近交情况(1分): ,其中F A 是共同祖先的近交系数,本题中各条通径中共同祖先分别是1、7、8、9,根
据系谱可知共同祖先都不是近交个体,因此公式可以简化成:∑++⎪⎭
⎫
⎝⎛=1
2121n n x
F
正确代入数据计算并得出正确结果(1分): 因此,x 的近交系数是:
175781.0256
45
212121211
341
231
221
11==
⎪⎭
⎫ ⎝⎛+⎪⎭
⎫ ⎝⎛+⎪⎭
⎫ ⎝⎛+⎪
⎭
⎫
⎝⎛=++++++++X F (2)计算步骤
写出S 到D 间的所有通径(1分,写明与前面通径相同也可): 通径与第(1)小题相同;
分析S 和D 两个个体的近交情况,并计算近交系数(2分,或根据近交情况给出近交系数也可):
S 是近交个体,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其通经链是:2←6←13←9→4→1,可计算得到近交系数为。
写出旁系亲属间亲缘系数计算公式(1分):
A 和
B 是旁系亲属关系,亲缘系数计算公式为:
代入公式,计算出结果正确(1分):
因此,S 和D 间的亲缘系数为:()
()3488.0104065450164
112
12121217
542==++⎪
⎭⎫
⎝⎛+⎪⎭⎫ ⎝⎛+⎪⎭⎫ ⎝⎛+⎪⎭⎫ ⎝⎛=AB
R
2.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一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增加可利用的遗传变异 (2)提高选择强度
(3)增加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 (4)缩短世代间隔 (5)遗传率;
(6)性状间的相关性; (7)选择方案中目的性状数目;
(8)近交; (9)环境。
提高选择效果的措施(分,任意答对5点即可): (1)保持群体内有可利用的遗传变异 a 、选育基础群保持一定的规模;
b 、基础群内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基础群的组建应保持尽可能多的血统和较远的亲缘关系;
c 、在育种群内经常估计遗传参数,尤其是加性遗传方差;
d 、采用育种方法扩大群体的遗传变异:导入杂交:从外群体导入外血可引入有利基因和扩大群体的遗传变异度。
(2)提高选择强度
a 、建立足够大规模的育种群:强调地区间的联合育种
b 、尽量扩大性能测定的规模:目的:降低留种率
c 、实施特殊的育种措施,改善留种率:
d 、降低留种数量,增加后备个体数;
e 、缩短胎间距;
f 、分品系培育:强调父系亲本的选择;
g 、使用人工受精、胚移、胚胎分割等新技术以降低公畜需要量。
(3)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
a 、提高遗传率估计的准确性;
b 、校正环境效应对遗传率估计的影响;
c 、扩大可利用的数据量:强调系谱记录和性能测定记录
d 、改进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如BLUP 法。
(4)缩短世代间隔:
a 、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
b 、在保证选择的准确性的前提下,选用世代间隔较短的选种方法;
c 、实施早期选种措施:早期辅助选择、间接选择(遗传相关) (5)控制选择性状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