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的建筑特色

合集下载

孔庙的描述

孔庙的描述

孔庙的描述孔庙,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孔庙街,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孔庙。

孔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而建立的,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之一。

孔庙的建筑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是孔庙街和升学门,中部是大成殿和明伦堂,后部是东西配殿和大成门。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

孔庙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采用传统的中国木结构,以黄色为主色调,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也是孔子祭祀的地方。

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四面环廊,中心为三间大殿,左右两侧各有一间配殿。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神像,周围陈列着孔子的文物和各种奉祀品。

每年的孔子祭祀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都会前来参加,庄重而隆重。

明伦堂是孔庙的第二大建筑,是供奉孔子弟子的地方。

明伦堂也是一个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内部有七座石碑,上面刻有孔子弟子的名字和事迹。

明伦堂是研究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的重要场所,吸引了许多学者和爱好者前来学习和参观。

孔庙的东西配殿分别是南门和北门,是连接孔庙和外界的重要通道。

配殿的建筑风格与大成殿相似,也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但规模较小。

南门和北门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匾额,写着“孔庙”和“成庙”,彰显着庄重和威严。

孔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

在孔庙的建筑群中,不仅供奉着孔子和他的弟子,还有许多孔子的言论和教诲。

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教育制度,感受到孔子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除了供奉和教育,孔庙还有其他的功能。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六至初八,孔庙会举办盛大的孔子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参观者。

文化节上有各种传统的表演和活动,如舞狮、舞龙、戏曲演出等,使人们更加亲近传统文化,了解孔子的思想。

孔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孔子的纪念地,更是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的象征之一。

宗教空间孔庙建筑赏析

宗教空间孔庙建筑赏析

孔庙建筑的实用功能
祭祀与纪念
孔庙建筑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 具有纪念和缅怀孔子的功能,是 人们表达对孔子敬仰之情的场所 。
教育与启示
孔庙建筑不仅是祭祀场所,同时 也承担着教育的功能。通过参观 孔庙,人们可以了解孔子思想、 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从中获得 启示和教益。
旅游与文化交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孔庙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 观游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旅游 发展。
则更加细腻秀美。
时代风格鲜明
不同朝代的孔庙建筑风格也有所 不同。早期的孔庙建筑简洁质朴 ,后期的孔庙则更加华丽繁复, 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工
艺水平。
民族融合特色
在多民族融合的背景下,孔庙建 筑也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 。例如,藏族地区的孔庙建筑就 融入了藏传佛教的特色,具有浓
厚的民族色彩。
孔庙建筑的艺术价值
05
孔庙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孔庙建筑的现状与保护
孔庙建筑现状
许多孔庙建筑面临年久失修、自 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威胁,保护 工作刻不容缓。
保护措施
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加强对孔庙建 筑的监管,制定保护规划和措施 ,确保孔庙建筑得到及时修缮和 维护。
孔庙建筑的保护措施
01
02
03
文物认定与登记
对孔庙建筑进行认定和登 记,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文化交流与推广
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将 孔庙建筑文化推向世界, 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 力。
THANKS。
03
孔庙建筑的构造与布局
孔庙建筑的构造特点
木结构为主
孔庙建筑多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出轻盈、灵活的建 筑特点。

曲阜孔庙建筑赏析

曲阜孔庙建筑赏析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 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 得十分幽深。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 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 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 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 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
石”。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 (公元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 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 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 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
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此院东西各有一所独立的院落,名曰“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员在此戒 斋沐浴。东院是“衍圣公”的斋宿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此沐浴, 又称“驻跸”。现举界有孔子生平事迹展览。西院是从祭官员的斋宿所,清代中 期就已废弃,仅存院落.清道光年间,孔子七十一代孙孔昭薰将孔庙内宋、金、 元、明、清五代文人谒庙碑130余块集中镶嵌在院墙上,改称“碑院”碑碣或流 畅奔放,飘逸自如;或丰润温雅,神采飞动;或端庄典雅,质朴古拙;精品众多 蔚然大观.。
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驵从仰高门进庙。
弘道门 壁水桥北为弘(hóng )道门,是明洪武十年 (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 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 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 元碑两块很高。 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 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大中门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孔子的祭祀场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祭祀中心之一。

以下是孔庙的历史文化特点:
1. 孔庙的历史悠久: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古代庙宇之一。

2. 孔庙的建筑风格:孔庙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包括宏伟的门楼、庭院式的布局、辟邪的牌坊、大殿和配殿等。

3. 孔庙的文化意义:孔庙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价值观,强调人伦道德、孝道、修身治国等重要思想。

4. 孔庙的教育功能: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还是中国古代的一所教育机构。

在孔庙内设有学宫,供学生学习儒家经典,培养儒家学问。

5. 孔庙的祭祀仪式:孔庙每年举行多次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春季祭孔大典、秋季祭孔大典等。

这些仪式以郊祀的形式,表达对孔子贡献的敬意。

6. 孔庙的影响力:孔庙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它成为士人学问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之一。

总之,孔庙作为孔子的祭祀场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的建筑特色孔庙殿宇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

空间环境的布局,沿轴线平面延伸,由层层院落组成的序列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引导展开,空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由低而高。

为了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在体量和形制上、尺寸上、色彩和装饰上,使它和周围依次区分,以表现主次和秩序。

儒家学说强调“和”,孔庙建筑群堪称为“和”的建筑美学观的一个杰出作品。

孔庙建筑的形制特点孔庙的大规模兴建在唐贞观之后,太宗诏令各州县学普立孔庙,因此除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属家庙性质外,各地孔庙均为庙学结合、亦庙亦学的综合体,或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位置不一。

孔庙建筑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混用的形式。

建筑中普遍运用斗拱,一为承托上部建筑构件,二为装饰美观,体现等级规格。

中国孔庙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均为庭院式廊庑建筑组合。

按纵轴线上的庭院数量可划分为三进院落、五进院落、七进院落和九进院落,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云南建水文庙为七进院落,规模仅次于曲阜,其他孔庙则多为三进院落。

孔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制如下:“万仞宫墙”是曲阜孔庙前的明故城墙,许多孔庙因此也建“万仞宫墙”作为孔庙建筑之始,有的又称其为“数仞宫墙”。

其名出自《伦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一仞”为七尺,数仞,足以言其高。

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此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在各地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东西有门坊(或木或砖),其式样或牌楼或门道,其坊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其意言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有的则书“金声”、“玉振”,其寓意为儒家思想通过祭孔的礼乐而传遍各地。

也有的为“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

作为文庙侧门,也有的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为牌楼式木质或石结构建筑。

孔庙建筑介绍

孔庙建筑介绍

孔庙建筑介绍
曲阜孔庙又名至圣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陵墓和祭祀场所。

曲阜孔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完备、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曲阜孔庙始建于公元前551年(孔子去世后第二年),是为了纪念孔子而修建的。

为中国历代祭祀孔子的场所。

元、明、清三代均有扩建和维修。

孔庙以“天圆地方”为基本设计理念,四周城墙围合,占地面积达六万平方米。

其中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圣时门和四配建筑组成了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曲阜孔庙布局严谨,金碧辉煌,由泮池、大成殿、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四配建筑组成。

泮池为方形水池,又称“泮池”,用于放置荷花等植物;大成门是进入大成殿内的正门,也称“棂星门”。

大成殿是孔庙中最大的建筑,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两侧排列着东、西两庑。

—— 1 —1 —。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的建筑特色孔庙殿宇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

空间环境的布局,沿轴线平面延伸,由层层院落组成的序列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引导展开,空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由低而高。

为了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在体量和形制上、尺寸上、色彩和装饰上,使它和周围依次区分,以表现主次和秩序。

儒家学说强调“和〞,孔庙建筑群堪称为“和〞的建筑美学观的一个杰出作品。

孔庙建筑的形制特点孔庙的大规模兴建在唐贞观之后,太宗诏令各州县学普立孔庙,因此除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属家庙性质外,各地孔庙均为庙学结合、亦庙亦学的综合体,或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位置不一。

孔庙建筑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混用的形式。

建筑中普遍运用斗拱,一为承托上部建筑构件,二为装饰美观,表达等级规格。

中国孔庙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均为庭院式廊庑建筑组合。

按纵轴线上的庭院数量可划分为三进院落、五进院落、七进院落和九进院落,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云南建水文庙为七进院落,规模仅次于曲阜,其他孔庙那么多为三进院落。

孔庙建筑的根本布局形制如下:“万仞宫墙〞是曲阜孔庙前的明故城墙,许多孔庙因此也建“万仞宫墙〞作为孔庙建筑之始,有的又称其为“数仞宫墙〞。

其名出自?伦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一仞〞为七尺,数仞,足以言其高。

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此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在各地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东西有门坊〔或木或砖〕,其式样或牌楼或门道,其坊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其意言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有的那么书“金声〞、“玉振〞,其寓意为儒家思想通过祭孔的礼乐而传遍各地。

也有的为“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

作为文庙侧门,也有的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说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为牌楼式木质或石结构建筑。

北京孔庙国子监景点介绍

北京孔庙国子监景点介绍

北京孔庙国子监景点介绍[北京孔庙国子监景点介绍]一、引言北京孔庙国子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心和儒家文化的象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群。

这座古代学府不仅是北京乃至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一步一步为您介绍北京孔庙国子监的风貌、建筑特色、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风貌概述北京孔庙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占地面积14340平方米,分为南部的孔庙和北部的国子监,两个部分相互呼应协调。

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格局严谨有序。

一进入大门,便能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跨入了古代士子学习的殿堂。

三、建筑特色北京孔庙国子监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宫殿建筑和南方园林建筑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精华。

孔庙主体建筑包括大成门、大成殿、东西配殿、午门、碑廊等。

国子监主体建筑包括进士堂、廷试场、册封殿等。

1. 大成门:大成门为孔庙的正门,是一座两层石牌坊式的门楼,高大庄重,门额上刻有“大成至圣先师之庙”七个大字,彰显孔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大成殿,占地面积682.15平方米,采用明正黄色琉璃瓦覆盖,整体建筑气势恢宏。

3. 东西配殿:东西配殿位于大成殿两侧,是清代修建的,主要供奉孔子的追僧和嫡孙之灵。

4. 午门:午门位于孔庙院内,是通往国子监的必经之路。

午门以黄色琉璃瓦为顶盖,门额上刻有“午门”两个大字。

5. 进士堂:进士堂是国子监的核心建筑,是古代进士科举考试的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之一。

进士堂高耸宏伟,内部设有考场、讲堂等区域,现在已改造成了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教育历史文物。

四、历史背景北京孔庙国子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由于北方没有孔庙,元朝政府将南方的孔庙搬迁到北京,从此成为中国历代王朝举行祭孔大典的地方。

明清两代,北京孔庙国子监得到了迅速扩建和完善,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庙的建筑特色孔庙殿宇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

空间环境的布局,沿轴线平面延伸,由层层院落组成的序列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引导展开,空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由低而高。

为了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在体量和形制上、尺寸上、色彩和装饰上,使它和周围依次区分,以表现主次和秩序。

儒家学说强调“和”,孔庙建筑群堪称为“和”的建筑美学观的一个杰出作品。

孔庙建筑的形制特点孔庙的大规模兴建在唐贞观之后,太宗诏令各州县学普立孔庙,因此除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属家庙性质外,各地孔庙均为庙学结合、亦庙亦学的综合体,或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位置不一。

孔庙建筑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混用的形式。

建筑中普遍运用斗拱,一为承托上部建筑构件,二为装饰美观,体现等级规格。

中国孔庙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均为庭院式廊庑建筑组合。

按纵轴线上的庭院数量可划分为三进院落、五进院落、七进院落和九进院落,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云南建水文庙为七进院落,规模仅次于曲阜,其他孔庙则多为三进院落。

孔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制如下:“万仞宫墙”是曲阜孔庙前的明故城墙,许多孔庙因此也建“万仞宫墙”作为孔庙建筑之始,有的又称其为“数仞宫墙”。

其名出自《伦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一仞”为七尺,数仞,足以言其高。

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此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在各地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东西有门坊(或木或砖),其式样或牌楼或门道,其坊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其意言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有的则书“金声”、“玉振”,其寓意为儒家思想通过祭孔的礼乐而传遍各地。

也有的为“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

作为文庙侧门,也有的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为牌楼式木质或石结构建筑。

汉以后,“凡祭天,先祭灵星”,建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兼具“取士得才”之义。

棂星门前或棂星门内设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这是孔庙的一种特有形制。

“泮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

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称为辟雍的学宫,四周环水,平面呈玉璧形,称为“辟雍”,诸侯所立国学,水只环半圈,呈半璧状,称为泮池(或“半璧池”)。

秦废诸侯分封之制,后世遂以州县文庙比拟诸侯泮宫而设泮池。

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

棂星门之内是大成门。

大成门之称,出自《孟子• 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

大成门又称仪门,俗称戟门,因为宋以后孔庙门列棨戟,故有此称。

宋徽宗时,曲阜孔庙大成门列二十四戟,与天子宫殿、宗庙规格相等。

大成门一般有三门,为表示对文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中门,平时均以两腋门出入。

大成门内为大成殿和两庑,为了排列一百多名孔门弟子和历代贤儒的神主,两庑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这就形成了不同于四合院的廊庑院布置形式。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殿,明清时期,其建筑规格都比较高,常用五间或七间的重檐建筑。

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规格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

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及四配及十二哲的塑像,地方孔庙一般则立牌位。

孔庙大成殿之后设崇圣祠。

明嘉靖时诏令天下文庙立启圣祠以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谕封孔子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号,并准其入祀,因此将启圣祠改名为“崇圣祠”,所以现存孔庙多仅有崇圣祠。

除以上祭祀用主体建筑外,孔庙还有以下配套建筑:奎文阁,或称奎星楼、御书阁、藏书楼、尊经阁等。

汉代《孝经授神契》记有“奎主文章”,因此奎文阁表明了地方孔庙所具有的学校性质。

碑亭,放置石碑的建筑。

石碑主要刻有记载孔庙修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文献。

有各地文庙常见的建庙记事碑,如西安府文庙的《重修宣圣庙碑》;昆明文庙的《战后修复孔子庙碑记》;有记载皇家有关孔庙祭祀、建设等内容的“御碑”,如曲阜孔庙十三个碑亭内陈列的各碑,有的“御碑”为各地文庙普遍摹制立于“御碑亭”;也有与科举考试有关的碑记,如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还有记载当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功碑,如哈尔滨文庙《张学良碑》等。

此外,地方孔庙中沿中轴线(在大成殿后)还设有学官视事和生员集会用的“明伦堂”,安放明嘉靖御制《敬一箴》刻石的“敬一亭”等建筑物。

两侧则布置祀当地有政绩的地方官的“名宦祠”,祀当地出身的著名官员的“乡贤祠”和师生教学用房。

有些文庙还设神厨、乐器库、礼乐亭、省牲所、会馔厅、更衣亭等进行祭祀活动需用的配套建筑。

另外,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戏楼、忠孝祠、节烈祠等建筑在一些孔庙中也有出现。

宋明二代,学宫还多设射圃,供生员练习弓矢之用,至清代孔庙射圃已不多见。

以上这些配套建筑在孔庙组群中的位置并不十分明确,但不能出现在中轴线上,而是分布在两侧。

孔庙建筑特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比较历经两千多年历代的重修扩建,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

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曲阜孔庙的整体部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

孔庙建筑发展所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来完成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其完整理论的高深博大。

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载体。

因此,曲阜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

每个殿、堂、楼、门、亭等都充分地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

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

曲阜孔庙建筑的特点就在于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

(1)封建皇统政治色彩突出曲阜孔庙采用了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

经历了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在每一次较大的扩建时,都必然会受到前代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及建筑格局等因素的约束和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保持了它总体上的完整性,而且能够全面地将封建统治者所要体现的皇统政治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

这首先说明了历代统治者修建孔庙是为封建统治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封建统治者推崇孔子及儒家思想并非是以儒家思想为本,而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采取的手段和治国方略,尊孔是方略而不是目的。

因此,孔子才得以以儒家学派创始人被推到了圣人的宝座上。

孔庙的修建也就理所当然地由统治者以统治目的为出发点,自始自终贯穿了王者宗庙、宫庭皇统等因素来作为修建孔庙的基本指导思想。

如天子五门之制,从前到后有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并设九进院落以显大数。

王城角楼之制,孔庙角楼建于宋元时期,而宋元时期孔庙的规模仅到现在的大中门,大中门两侧的角楼和孔庙后面的两角楼的建筑形制就是仿王城所建造的。

还有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

东西华门的设立也是皇城制度的仿效。

弘道门前的璧水桥,棂星门两侧的下马碑、包括明代城墙的万仞宫墙城门,都在体现着曲阜孔庙的皇统政治色彩。

古代黄色为皇家专用,龙凤图案亦为皇家的基本标志,而孔庙中路的大部分建筑都覆以黄琉璃瓦,奎文阁、大成殿、寝殿的建筑等级为仅次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歇山式重檐建筑规格,且均配以龙凤图案。

这事实上是用皇家的规格来突显孔庙的品位。

杏坛的建筑采用十字结脊、四面悬山的古代建筑的最高规格,亦是用皇家的形式来表彰孔子在教育上的卓越功绩。

(2)儒家思想特色突显建设孔庙的本身是标榜孔子及儒家思想。

因此,孔庙的建设也就处处体现了儒家思想理论博大精深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首先体现的是中正思想。

孔庙的历代扩建,自始至终遵守着一条中轴线,无论哪一个时期的哪一次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的目的。

如德侔天地坊与道冠古今坊的对称、快覩门与仰高门的对称、明代御碑的位置对称、东西斋宿的对称、东西华门的对称、承圣门与启圣门的对称、神厨与神庖的对称等等。

特别是金丝堂,金丝堂本身是为纪念孔子九代孙孔鮒藏书而建的,原址在孔庙东路,宋真宗天禧年间扩建孔庙时有“正殿东庑门外曰燕申门(现在的承圣门),其内曰斋厅,厅后曰金丝堂,堂后则家庙”(清乾隆版《曲阜县志》)的记载,明弘治年间扩建孔庙,因金丝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等纪念性建筑的纪念始因均发生在孔子故宅附近,而孔庙西路则建筑物较少,为达到东西对称的目的,将金丝堂改建于启圣殿之前,又建乐器库以达到与诗礼堂东配房相对称的效果。

宋元时期的孔庙正门称中和门,后改名为大中门,其本意亦是标榜中庸之道。

其次是礼仪思想的体现。

孔子提倡人类社会应平衡于一定的等级秩序中,用一定的礼仪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孔庙的建筑形制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如庙前两侧的下马碑、斋宿、诗礼堂等建筑;大量的礼器祭器的陈列;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的掩映相称,从祀者严格的等次排位,等等,均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第三是大同思想的体现。

整体建筑格局的完美性亦体现出这一思想。

特别是以奎文阁为主体的前后一组建筑群体,前为大中门和同文门,尤其是同文门,本意取自《礼记》“书同文,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统一文化、统一思想,使整个人类思想统一到儒学思想上来。

如同队伍行军,须得步调一致。

奎文阁前有四幢明代御碑,后为唐、宋、金、元、清等朝代御碑五十余幢,以孔子思想的感召力将历代的帝谕帝诰有序地统一在奎文阁的周围,象征着朝代更替和否定造成的基本思维的隔阂在孔子大同思想下的化解。

召示着人类走向大同的追求和向往。

第四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体现。

孔庙建筑重点突出了孔子在教育上的突出业绩。

在孔庙的中心院落即大成殿院的最中心建造建筑规格最高的“杏坛”,其作用就是烘托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庙的每个个体建筑,其规模、式样、结构、等级标准等,既考虑到它的特殊作用,又考虑到它所处的环境因素,以达到整体的协调和显示它特殊作用的效果。

杏坛位于大成殿院内正中,主体建筑大成殿座落在高台之上,特别高大突出,两边用东西两庑相配,前有大成门及“金声”、“玉振”二门与两庑相连,后有寝殿及两侧门与两庑相连,一百间长廊连接着大成门和寝殿形成一个严谨的廊庑院落,在这个院落中祭祀着孔子、孔门弟子及历代先儒们,均尊孔子为祖师,中间配以杏坛,尽管它不是主体建筑,但确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孔子伟大成就之核心。

第五是体现儒家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

孔庙的第一道石坊称“金声玉振”坊,句意出自孟子语“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万章下》)。

孟子以完美无缺的乐曲来比喻孔子思想,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

孔庙内大成殿、大成门均出此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