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用植筋代替预留拉结筋的弊端
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程序与问题探讨

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程序与问题探讨引言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填充墙砌体植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也由于质量监管部门把关不严,施工部门程序出错,植筋结构胶质量低劣,施工人员责任心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植入的钢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给建筑留下安全隐患。
本文就填充墙砌体植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施工控制的欠缺部分,提出了加强施工保障的措施,以期得到有效的采纳。
一、填充墙砌体“植筋”的特点“植筋”在施工填充墙拉结筋,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主要应用在剪力墙或者框架结构的建筑。
也就是说起承重作用,这样其余的砖墙的功能也就仅限于分割或者围护。
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填充墙砌体植筋方法具有准确定位的特点,混凝土的表面仍然的完整的,可以反复利用。
另外填充墙植筋方法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高,适合操作。
在施工过程中,用植筋法对填充墙施工时,对于结构柱处理时不需要进行拉结筋预埋,也不用事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当中设置埋件,只需要按砌块模数设置位置,预埋方法则需要模板钻孔穿筋。
相比较下,植筋法避免了因为振捣而产生的预埋位置不准确,剔凿过深或者面积过大等失误。
二、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程序(一)准备工作一是结构胶进行验收、按要求存储、调配结构胶;二是对钢筋进行预处理,除锈、除油、除污等。
(二)植筋工序认真标定钻孔位置-合理实施钻孔行为-对于钻孔进行清洁处理-保持钢筋表面清洁-调配结构胶-植筋施工-固化养护措施-检验查收。
(三)关键工序1.清孔。
应先用空压机或者气筒将孔内的碎渣或粉尘彻底吹净,再用丙酮擦拭孔道,清洁完毕后要保证孔道干燥。
2.钢筋处理。
将两端因为切断造成的挤压变形恢复原状,用丙酮擦洗锚固区段,直到能看到金属光泽。
3.双组份调配结构胶。
调制结构胶时,必须做到现用现配,具体的配胶比例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4.标定钻孔位置。
在植筋前应该确定准确的孔位,这关系到植筋的位置是否准确,深度是否合适。
5.钻孔。
在确定的准确孔位上进行钻孔操作,确保钻孔位置准确,深度合适。
填充墙砌体拉结筋“植筋法”解析

填充墙砌体拉结筋“植筋法”解析一、工艺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墙)施工时不进行拉结筋或其埋件的预埋,在填充墙砌体砌筑前采用“植筋法”进行拉结筋的后植入(锚固)施工,在墙体拉结筋位置钻孔、注胶柱(墙设计(验收位,设计无要求时,孔深按≥15d考虑,一般采用100mm,孔径按d+2~4mm控制,一般采用10mm。
钻孔时要使用冲击钻垂直于结构表面均匀钻入,以便控制钻孔的垂直。
孔深用冲击钻上顶杆控制,如钻孔时遇到柱(墙)主筋,可把钻孔位置水平平移一个钢筋直径的位置,重新钻入,原钻出的未成型废孔用1:1水泥砂浆筋钻孔位置有可能重合,则需根据砌块模数适当调整箍筋或混凝土墙体水平筋,根据灰缝大小适当调整钻孔位置,废孔仍采用前面所述方法进行处理。
(3)清孔。
钻孔完成一个结构面后,可进行清孔操作。
清孔的目的是要吹清内粉尘,采用专用毛刷和吹风机(橡皮气囊、手推式气筒或手动、电动吹风机)配合进行。
清孔时用“四吹三刷”法,即先吹清孔浮尘,然后用专用毛刷清刷孔壁,清刷时毛刷在孔内抽拉转动,如此反复吹刷,清理干净孔内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拉结质量,清孔,设计,,出(约10秒种)。
(5)注胶。
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具体方法。
一般液体状胶可用手持式自动压力灌浆器进行注胶操作。
拉动拉杆,将配好的植筋胶拌合物吸入内囊,注胶时要注意排除钻孔内的空气,将注胶咀伸入钻好的植筋孔中约8cm左右,推动拉杆使胶料注入孔内,边推拉杆边向孔外拔灌浆器,直至灌浆器注胶咀抽出至离孔口1/3孔深(约3cm左右)时方可停止注胶,以植入拉结筋后胶液略有被挤出为度。
一次配好的植筋胶拌合物注胶完成后,应把套筒、弹簧、拉杆用丙酮清洗干净,以利再用。
“固立特拉结筋用植筋胶”不需用灌浆器注胶,只需将泡好的植筋胶放入待植筋孔内,剂量多少以钢筋植入时微有溢出为准。
(6)植筋。
植筋应在注胶完成后立即进行。
为保证胶体饱满,注胶完成后,将加工缓缓插分种和1筒、手动或电动吹风机)、铁桶或塑料桶(配胶容器),搅拌棒、手持式自动压力灌浆器、钢丝刷、脱籽棉球等。
浅析砌体填充墙拉结筋化学植筋法质量通病预防

浅析砌体填充墙拉结筋化学植筋法质量通病预防作者:祝威张宝华朱佐军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砌体填充墙拉结筋化学植筋法质量通病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植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通过工程实践证明,采取措施后植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对同类工程施工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拉结筋;化学植筋;质量通病;预防中图分类号:TU973+.16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近年来,化学植筋法作为一种混凝土结构砌体填充墙拉结筋连接技术,与传统的“拉结筋预埋法”比较,“化学植筋法”不用事先在混凝土结构上留置拉结筋钢筋或预埋件,不用在模板上钻孔,减少模板的损耗,可以按照砌体的模数来设置拉结筋位置,定位准确、施工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
但在一些工程中发现,拉结筋化学植筋施工存在植入的钢筋松动现象,锚固钢筋拉拔试验时直接将钢筋拔出,观察钢筋植入端发现,植筋沿锚固胶与钢筋接触面拔出或植筋沿锚固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拔出。
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工程的结构安全,降低了工程的抗震性能,给工程留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2 发生原因分析2.1 操作人员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墙体拉结筋化学植筋施工时,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且未经培训合格就上岗,作业人员的施工能力低,操作工艺不规范,使得化学植筋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2 材料的原因2.2.1 拉结筋钢筋存在锈迹、油污未清除干净,植筋前没有对钢筋植入端进行除锈处理,影响钢筋与锚固胶之间的粘结力。
2.2.2 材料进场验收不严,锚固胶原材料质量良莠不齐,质量低劣,锚固效果差,导致拉结筋拔出。
2.3.1 植筋前,标定钻位置没有按照砌体材料的模数、皮数及灰缝厚度来确定,造成植筋位置与砌体皮数不符,导致砌筑时拉结筋任意弯折,破坏了拉结筋的锚固强度。
2.3.2 植筋钻孔时,未按设计和锚固胶性能的要求确定锚固深度,钻孔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致使钢筋的锚固力不足。
2.3.3 钻孔后,孔内的灰尘及混凝土碎屑没有清理干净,孔内残留碎屑及灰尘就进行下道植筋施工,影响孔壁与锚固胶之间的粘结力。
浅析植筋技术在某框架结构工程中的运用

浅析植筋技术在某框架结构工程中的运用[摘要]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的连结常采用后植筋技术进行施工,包括填充墙中的拉结筋、构造柱等。
本文主要对植筋技术的工作原理、施工工艺、植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分析,以共同交流。
[关键词]填充墙植筋影响因素[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nchorage technology work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chorag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analyzed, for common exchange.[Keywords]: fill the walls; anchorage; influencing factors引言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产生,植筋技术在工程施工当中逐步推广,运用越来越普遍。
由于植筋技术免去了预埋插筋的种种麻烦,操作过程中不仅具有施工简便灵活、操作面小、工作效率高,而且适应性强、锚固后结构的整体性能良好、造价低廉等优点,所以在工程施工中被广泛采用。
植筋技术主要运用在老房子加固、局部补强、两种结构的连接等。
本文主要探讨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与原混凝土结构的连结。
该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局部为三层,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墙体拉结筋和构造柱采用后这后植筋技术进行施工。
一、工作机理分析植筋技术是一种后锚固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是在原有结构、构件上采用机械钻出施工需要的孔径和孔深的空洞,然后填满专用的植筋胶,利用粘接材料自身的锚固力,使钢筋与基材有效地锚固在一起,其产生的粘接强度与机械咬合力来承受受拉荷载,当植筋达到一定的锚固深度后,植入的钢筋就具有很强的抗拉拔力,从而保证了锚固强度。
植筋新技术也称为钢筋锚固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与混泥土结构产生较大的握固力,从而达到预埋效果,免除了前期进行钢筋预埋留设的麻烦,保证了预留钢筋位置的准确性。
填充墙砌体植筋规范

填充墙砌体植筋规范篇一:植筋规范关键词] 植筋技术;非破损检验;破坏性检验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φ8φ18φ22φ25植筋数量(根)366 116 48 106钻孔深度(mm)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以下简称GB50367-2006)所替代, GB50367-2006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关于框架柱内预埋拉结筋弊病的分析与防治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填充墙墙体连接时,必须按照规定在混凝土柱内埋置拉结筋,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柱内预埋拉结筋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漏埋。
施工图纸中对拉结筋设置要求,一般不在图纸中一一标明,施工过程中,稍不注意极易漏埋,通常后砌墙更容易被忽略。
2、移位。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拉结筋一般按间距500mm设置,而浇柱混凝土柱时,砌块的皮数杆尚未确定,所以在柱内预埋拉结筋时,仅能按通常规定的大致位置预埋,而实际砌筑时,往往不能和砌体水平灰缝相一致。
(2)框架柱拉结筋多采用水平贯穿柱中锚固,在浇注混凝土时由于下料、振捣等原因致使拉结筋松动,下滑造成偏离、脱开,甚至被埋在柱内。
3、补设方法不符合要求。
在现场施工中有些混凝土柱没有预埋拉结筋,只得在柱混凝土浇柱后打入膨胀螺栓,焊上铁板,再把拉结筋焊在铁板上,这种做法不符合要求,无法保证施工过程中锚固、焊接等工序施工质量,降低甚至失去设置拉结筋的作用。
4、不加区别统一设置,有些柱子附近设有门窗,拉结筋无需按规定设置,由于统一下料,不加区别地设置,以致在安装门窗框前不得不剪去多余的拉结筋,费工费料。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避免发生类似的现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浇注钢筋混凝土柱时应确定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上标明拉结筋的位置。
这样既可保证拉结筋不漏放,又可使拉结筋与砌体水平灰缝一致。
2、采用正确、可靠的预埋方法。
(1)采用植筋法。
植筋是近年来推广使用的一种安全便捷的施工工艺,原来因造价、施工技术要求等因素主要用于工程结构加固。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锚拉筋植筋已普遍为大家认可。
采用植筋法埋设前期结构施工中无需考虑拉结筋的问题。
至后砌墙施工前(采用化学胶植筋一天前,采用物理胶体植筋两天前),根据砌块模数,确定皮数杆后根据需要位置,用电锤打孔后注胶埋设,施工方法简单,劳动强度低,可有效解决拉结筋无法与水平灰缝位置相一致的问题。
(2)紧贴模板内侧,拉结筋在与柱等宽处弯折时,弯成小于90°,在支模时再拉结筋压弯成90°,并使其紧贴在模板内侧,这样拆模后拉结筋即隐现在柱表层内极容易拉出调直。
对墙体拉结筋采用化学植筋方式的质疑

7 4一
维普资讯
建设监理
20 年第8 08 期
止 将浸润透的碳纤维布铺平粘贴到加固部位,用滚 ÷ 鎏 : 曼 要 笙 堡 再 . 曼 润 , 要
。
。 ;
,素.土程害修加[1出 韩芳 凝工病与补固] …’ 混 、 M 洋版 _ 海 … ………… …… … …… … …
样大量 的清孔工 作中能否保证 每一个孔 都达到如此要 求 。笔者 曾对现场 植筋效 果的检查 中发现 ,刚开始 ,
以及 发现 与受力钢 筋发生冲突 后再重新 定位 打孔的方
式,一点点 的漏 浆根本不算 什么 。再说 ,混凝 土表面
一
尤其 是试植筋 的时候 ,植筋质 量还是可 以的 。但一进 ( 下转第 7 页) 7
中图分类号:F 0 . 4 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 - 14 (08 8- 7 -2 0 74 0 2o )0- 04 0 0
最近 几年 ,墙体拉 结筋采用化学 植筋的方法 , 由
于其相 对于传统 的预 埋设置方法 ,在 定位的准确性 、
的一 点漏浆 对结构 内部和整体来说 根本不会产 生什 么
发生冲突 后再重新 改变 定位 ,那么整个 柱子有 可能变
成千疮 百孔 ,并 且不能保证重新 定位 后 ,就不会 和原 结构 中的受力钢筋 发生冲突 。尤其 是那些受力钢 筋、 箍 筋 比较密 的柱 子 ,会有较 多的重新定位 。有 人说传 统 的预埋会对模板 产生破坏 ,影 响重复使用 ,且在模 板孔洞 处会 出现漏 浆对混凝土 的密实度产 生影响 。笔 者认 为相对于在柱 子上打孔对 原结构混凝 土的影响 ,
! 去 减 芝 大L 我 的 凝 强 妻 登口 当 .且 们 土 苎 渐, 而  ̄ l, 璧 是 场 削:力 笔 在 耄 . rr 耋 现 罗 L 置 双 组分锚 固剂 , 种 曼 孽 翌 种 同分 锚 军 两不 成 的 固 型 内 例 行 , 后 规 时 使妻 差堡 说 矍骨 然在 定
填充墙砌体拉结筋“植筋法”施工技术分析及质量通病预防

填充墙砌体拉结筋“植筋法”施工技术分析及质量通病预防【内容提要】“植筋法”施工填充墙拉结筋,拉结筋定位准确,方便墙体砌筑。
不直接预埋拉结筋,也不需事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墙)中设置埋件,而且可以按砌块模数进行位置设置,与预埋方法比较,不需模板钻孔穿筋,而且避免了因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振捣等原因而造成的预埋件位置不准确,拉结筋施工时剔凿过深或面积过大,影响主筋保护层和削弱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等问题。
“植筋法”施工拉结筋,不用为寻找焊接拉结筋的埋件而剔凿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观感质量,做到文明施工。
与传统工艺相比,“植筋法”施工填充墙拉结筋,施工操作简便,拉结质量可靠,速度快、效率高;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化施工工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不高,还能有效地解决拉结筋与水平灰缝位置相一致的问题,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填充墙拉结筋植筋植筋胶混凝土结构后砌填充墙拉结筋虽不是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筋,却连接混凝土构件与后砌填充墙,起拉结作用,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而传统的预埋做法常常产生一些质量问题:1)采用在模板上钻孔预埋拉结筋时,对模板的损坏较大,减少了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加大了成本;当孔径过大时,易漏浆,使拉结筋周围的混凝土出现麻面;另外,预埋筋不易固定,浇筑混凝土时易使钢筋移位,出现钢筋埋深不够,或钢筋埋置过深留出长度不够。
2)为了不损坏模板,将拉结筋整体预埋在混凝土里,拆模后再将其剔凿出,会破坏墙柱面混凝土,影响观感质量;拉结筋易移位,而且工效较低。
3)采用浇筑混凝土时在墙柱内预埋铁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虽然对墙柱混凝土面无破坏,但增加了施工成本;另外浇筑混凝土时铁件易移位,不能保证拉结筋的位置正确;且经现场调查,拉结筋与预埋铁件的焊接质量较差,不能保证拉结质量。
4)采用浇筑混凝土后,在混凝土上钻孔埋设锚栓,再将拉结筋与锚栓焊接时,也由于焊接质量差及焊缝长度不够,而无法保证拉结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用植筋代替预留拉结筋的弊端现在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图省事,不按图纸和规范要求在框架柱上预留框架和砖墙的拉结钢筋,而是在框架填充墙拉结筋的施工中采用后植法施工,即将拉结筋用化学锚固剂植入框架柱中,方法是:在混凝土柱上打孔——注入锚固剂——将拉结筋插入孔内。
从表面看施工方法既保证了拉结筋的准确位置,又方便了施工,是一种理想的施工方法,但是我们冷静地思考后会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填充墙的拉结筋应从框架混凝土柱“预留”出,一些标准图集中标注的拉结筋是从混凝土柱、墙中预埋出,其目的就是要确保拉结筋与柱的可靠拉结。
平常情况下,拉结筋在整个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像框架柱、梁受力筋那么明显、主动,但当地震出现时,它对填充墙的案例性就将直至至关重要作用,纯然是一受力筋,因此这种植筋方法一定要有成熟的设计依据、可靠的锚固材料、完善的施工措施做保证。
2、目前使用的一些化学锚固剂主要是环氧树脂一类,其脆性较强,当其受外力挠动后易变酥,大大降低它与混凝土及钢筋的粘结力。
由此不难设想,当地震出现时,填充墙受到地震波的作用,拉结筋要承受垂直它的平面内剪切力的往复作用,锚固剂受到挠动而变酥,不可能再保证拉结筋与混凝土柱的可靠连接,也就无法满足承受拉力的要求。
3、化学锚固剂毕竟是一种化学结剂,它具有一定的时效
性,即随着时间变化,它的一些化学性能发生变化,而不像混凝土那样有着永久的稳定性。
我们知道一般建筑的使用寿命在50年-70年或更长,如果施工中,我们只是通过拉拔试验法到拉力值的要求,就肯定它能满足设计要求和案例保证,那么建筑工程在使用几十年后随着化学锚固剂的变化,它还能保证拉结筋达到案例要求?显然是不能肯定的。
我们知道,化学锚固剂在我们建筑工程中确实留下了它的身影,如混凝土构件加固植筋、隧道坑壁插筋等。
但不难看出这些锚固剂的运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只是受力构件施工中的一种起非永久性作用的辅助施工措施,在构件中并不起主导受力作用,与填充墙拉结筋充当的角色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