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 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 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 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1 4× 1 2-------------2 套书的本数← 2 8……14×2 的积10 套书的本数←1 4 0……14×10 的积(个位的 0不写)---------------1 6 8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梓林小学徐喜教学内容:教材 63 页例 1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在算法探究和问题解决中,体会策略的多样和优化,体会笔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层乘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12 本新书,每本 24 元,应该付多少钱呢? 2、列式: 2412 那究竟是多少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虽然我们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但你能将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方法来的。
试试看,写在本子上。
1 / 4二、探究笔算,沟通算理㈠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教师巡视,收集方法板演预设方法:估算、连乘、拆数、笔算㈡沟通算理 1、整体反馈:这些方法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而且都运用了旧知 2、分层次沟通,让板书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① 这些方法都合理吗?(出现估算的情况下,否则省略)② 将连乘、拆数系统反馈(如果学生只出现 2 本和 10 本的分法,教师没有必要继续引导出其他的分法再比较感知简便,可直接联系到笔算;倘若出现拆分 24 元的情况,可放在两道练习后,让学生对 1224 进行笔算,再进行沟通,分析比较中体会笔算的必要性)板书:24112421观察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3、数形结合,理解竖式(课件梳理笔算过程) 48 怎么来的?很奇怪,这个 24 和 48 怎么这么对的?(24 表示 24 个十, 0 省略不写, 4 要和十位对齐) 2 4 1 2 板书:4 8 242=48(元) 2 本书 2 4 2410=240(元) 10 本书 2 8 8 48+240=288(元)12 本书课件梳理笔算过程,同桌交流 4、12 本书的价格我们都会算了,那如果买 11 本呢?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来吗?24112421规范书写(顺序)集体练习(理解第二层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分别及时反馈,注---------------------------------------------------------------最新资料推荐------------------------------------------------------意横式后面答案的书写(三)归纳小结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笔算分几步?哪三步?(先再最后)三、巩固和应用(一)尝试练习:2313 4121 1、展示对的,说说怎么算的(脱离具体情境) 2、出示错的,找出错在哪里,分析原因(如果出现第二层乘积末位对齐个位的错误,可用上面的情境来帮助理解说明) 3、学生订正,同桌检查(二)选择填空:①2134= A、 574 B、 905 C、 712 D、 714用眼睛观察,不计算,你能选出正确答案吗?②3223= A、 716 B、 726 C、 736 D、 746 只用观察还能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吗?那怎么办?(意图:体会口算的局限性,笔算的通用性)(三)解决问题图:三字经每本 12 元长袜子皮皮每本 22 元三(1)34 个小朋友准备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你有什么建议吗?算算一共要多少钱? 5、计算大比拼33313212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411= 2412=288(元)2421= ↙↘10 本 2 本学生板演处:3 / 4。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推荐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11×5= 110×5= 110×50=30×20= 30×200= 300×20=2、笔算:24×4= 39×2=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揭题示标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该怎样计算呢?2.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46页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过程。
思考:1、笔算14×12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2、再用()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位数相乘时不进位的概念和原理。
2.能够应用不进位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2.教师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卡片。
3.学生准备活页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知道,两个两位数相乘时,我们平时是如何计算的?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2.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与引导。
探究:1.教师出示一个例子:23×46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例子,并询问学生:你注意到什么规律了吗?请描述一下。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没有进行进位?4.教师带领学生使用现代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显示情况。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什么情况下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记录在黑板或白板上:当两位数相乘的两个个位数字的乘积不超过9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卡片,要求学生使用不进位的方法计算出乘积,并将答案写在活页纸上。
2.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1.学生自行检查并纠正答案,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并进行讲解。
2.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以及如何确定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
拓展:1.教师出示更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不需要进位的情况下计算出乘积,并将答案写在活页纸上。
2.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自行检查纠正答案。
归纳:1.请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和原理,并将归纳结果写在活页纸上。
小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2.学生提问并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作业: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2.阅读与乘法相关的文献材料。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优秀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6页笔算乘法例1教学目标:1、结合点子图,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3、体会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开火车)14×4= 150×6= 23×4= 18×10= 310×30= 请生说说23×4和310×30的计算方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练习。
1 42 1 3× 2 × 4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上学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爱看书吗?老师准备到书店去给大家买书,请看。
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会列算式吗?为什么用乘法算?(二)利用点子图,探究算法。
1、合作探究:师:14×12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得多少呢?大家想不想自己想办法求14×12等多少?出示学习提示:(1)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
想办法求出14×12=?(2)把想法在点子图上圈出来,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
(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发现特色算法。
)2、学生结合点子图,展示算法。
预设生1:12行分成2个6行 14×6=84 84×2=168生2:12行分成3个4行 14×4=56 56×3=168生3:12行分成9行和6行 14×9=126 14×3=42 126+42=168生4:12行分成10行和2行 14×10=140 14×2=28 140+28=1683、探究算法实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秒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口算13×3=11×2=21×2=13×30=11×40=21×30=390+39=440+22=630+42=学生练习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
(出示书店一角)二、探索新知(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3、揭题: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4、估算: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5、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12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通过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在探究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根底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考虑的问题。
〔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醒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根底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考虑,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六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
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3= 12×10= 12×13=?
师:前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第三道题学过吗?
生:没有。
但是我们可以用前两道题的结果算出第三道题目。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
生:把13分成3和10,12×13就分成了12×3和12×10。
再把两次、结果相加。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什么方法呢?
生:先分后和。
师:不错,利用先分后和的方法我们解决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难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探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周末,老师和饶岚一起去书店给同学们买课外书。
何老师买了12套,1套14本,你能帮老师算一算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吗?
1、怎样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了,能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吗?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点子图,利用点子图来帮助你们计算。
(介绍点子图)
三、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借助学具完成。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学生汇报。
(预设)
生:利用点子图,可以把12行分成2个6行,先算一个6行是14×6,再乘2.(学生汇报同时教师在ppt上演示)
生:可以把12行分成10行和2行,分别算14×2和14×10再把两次结果相加。
生:可以把14列分成2个7列。
用12×7×2.(对能想到独特分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
刚才同学们利用点子图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不管你们利用哪种方法,用到的数学思想都是先分后合。
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有2步或者3步计算。
如果每一次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都这样做,大家觉得麻烦吗?有没有比这书写起来要简单的做法了?
生:用列竖式的方法。
师:对了,这位同学已经提前预习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四、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竖式 1 4
×1 2
师:在刚才的点子图部分同学把12分成了10和2,现在我们把12分成1和2,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
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24。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先将1遮住,竖式就变成了
1 4
× 2
师:这个竖式大家熟悉吗?(生答)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计算方法用2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4和2。
(课件同时出示点子图,14×2表示先算前2行的点子数。
)
师:十位上的1怎么去乘呢?先想这个1在点子图中表示后面10行的数量,14×10=140,所以再用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4和1,结果是14。
(教师故意将14末尾的4和上面积的末尾对齐,引出疑问)
生:数位对错了。
师:怎么错了呢?
生:十位上的1×14表示14个十,而不是14个一,所以4要和第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14后面的0要写吗?
生:不需要。
(课件先特殊字体出示末尾的0,再强调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课件删掉0。
)
师:我们已经分两次乘了,结果出来了吗?(没有)
师: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结果再相加。
也就是说老师一共买了168本书。
教师在黑板上再次板书竖式,边说边写。
强调每一次乘的过程和其中一种分点子图的道理是一样的,借此强调竖式计算是把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统一到一个竖式中,且这样更加简便计算。
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感受新知识的简洁性。
2、学生回顾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教师引导。
3、比较今天学的新知识和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四、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小小神算家。
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到“智慧岛”上玩一玩吧。
课件出示教材46页做一做4道笔算题目,分别请学生上台板演。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
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习题,指出错误。
4、有几棵大树生病了,谁愿意当医生帮它们治一治了?
课件出示教材47页第三题3道改错题。
分别请同学汇报。
大树爷爷病好了,它要组织大家打打羽毛球锻炼身体,可是它遇到了个数学问题,你能帮帮它吗?
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47页第4题。
五、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请大家谈一谈在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
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重点明确: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先从个位乘起,当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六、作业设计:
1、做书本P47 第
2、5两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14×12=1688(元)
1 4
× 1 2
2 8 (2)×(14)的积
1 4 (10)×(14)的积
1 6 8 (28)+(140)的和
答:一共买了168套书。
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构建了新旧知识的大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循序渐进而不是凭空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
但是这个过程学生刚开始不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花费了较长的时间,使得留给同学们的练习时间比较少,不能暴露学生的更多问题,这也是本节课不到位的地方。
在涉及到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多加提示,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让学生能很快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同时,在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要从个位算起时,没有强调第二个因数中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同样要从个位算起,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十位乘十位积写在十位上,十位乘个位后积写在个位或百位的错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