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复合反应动力学共124页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绪论ppt课件

① 要注意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化学中
逻辑推理的前提就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例如热力学中热力学能和熵作为一状态函数存在是由热力 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种基本原理推理而得的,然后导 出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由此出发而得到一 系列很有用处的结论。这种方法在物理化学中比比皆是, 而且在推理过程中很讲究思维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都 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这些适用条件是在推理的过程中自然 形成的。这种逻辑思维方法如果能在学习物理化学过程中 仔细领会并学到手,养成一种习惯,则将受用无穷。
事实证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任何缺 乏理论观点指导的实验研究必然是盲目的研究,而更多的 是许多新的实验现象期待着新的理论来解释,因此,那种 认为物理化学是理论性学科,因而轻视实验研究的任何倾 向都是非常有害的。
绪论
8
§0.3 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如何学好物理化学这门课程,除了一般学习中行之有 效的方法如要进行预习,抓住重点和善于及时总结……等 以外,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绪论
3
物理化学所担负的主要任务:
①化学热力学——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伴 随发生的能量转换关系;
例如合成氨,常温常压下能否进行?产率?
②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上例理论上可行。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 途径(模拟生物固氮)。
③结构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 例如研究与氮分子有关的配合物的结构,以及它们 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就有利于常温常压下寻找固氮的 途径。
一般说来物理化学习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的;二是有些正文中所没有 介绍,但运用所学的内容可以推理出来而进一步得到某 些结论的;三是从前人的研究论文和生产实际中抽提出 来的一些问题,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
逻辑推理的前提就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例如热力学中热力学能和熵作为一状态函数存在是由热力 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种基本原理推理而得的,然后导 出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由此出发而得到一 系列很有用处的结论。这种方法在物理化学中比比皆是, 而且在推理过程中很讲究思维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都 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这些适用条件是在推理的过程中自然 形成的。这种逻辑思维方法如果能在学习物理化学过程中 仔细领会并学到手,养成一种习惯,则将受用无穷。
事实证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任何缺 乏理论观点指导的实验研究必然是盲目的研究,而更多的 是许多新的实验现象期待着新的理论来解释,因此,那种 认为物理化学是理论性学科,因而轻视实验研究的任何倾 向都是非常有害的。
绪论
8
§0.3 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如何学好物理化学这门课程,除了一般学习中行之有 效的方法如要进行预习,抓住重点和善于及时总结……等 以外,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绪论
3
物理化学所担负的主要任务:
①化学热力学——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伴 随发生的能量转换关系;
例如合成氨,常温常压下能否进行?产率?
②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上例理论上可行。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 途径(模拟生物固氮)。
③结构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 例如研究与氮分子有关的配合物的结构,以及它们 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就有利于常温常压下寻找固氮的 途径。
一般说来物理化学习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的;二是有些正文中所没有 介绍,但运用所学的内容可以推理出来而进一步得到某 些结论的;三是从前人的研究论文和生产实际中抽提出 来的一些问题,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电化学ppt课件

第七章 电化学
返回目录 退出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表7.3 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
c/ moldm-3
1000g水中 KCl的质量 (单位为g)
0.01
0.74625
0.10
7.47896
电 极
1
t
Q Q
u u u
t
Q Q
u u u
第七章 电化学
返回目录 退出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表7.2 25℃时一些正离子的迁移数
电解质 0.01
c /(moldm-3)
其中 (l/A)=电导池常数
的物理意义:电极面积各为1m2, 两电极相距1m 时溶液的
电导。
的数值与电解质种类、温度、浓度有关
第七章 电化学
返回目录 退出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七章 电化学
返回目录 退出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e
负 极
H2
e H+
(2) 界面上: 负极 2H+ +2e H2 正极 2Cl- 2e Cl2
2HClH2 +Cl2
e
Cl2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 即有 ⊿U=UB-UA=W+Q (封闭系统)
• 对于微小的变化过程: dU=W+Q (封闭系统)
-
25
热力学能(U)
• 热力学能: 以前称为内能,它是指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 • 包括:核、电子、振动、平动、转动等。 • 热力学能是系统自身的性质,即容量性质,具有状态函数的
特征。它具有能量的单位:J。
• Q和W只是能量交换的一种形式,不属于系统的性质。 • 因而对Q和W没有“变化”而言,只是量的大小而已。 • 如果系统发生的微小的状态变化,如与环境有能量交换,则Q和
W是“微小量”,不应是“微小变化量”。 • 为了区别全微分,以符号“”表示:W或Q 。
• Q和W具有能量的单位:J或kJ。-
24
热力学能(U)
• (2)Q>0,W=0,U>0 因为水从电炉丝得到热,而无 任何功的交换,水获得热量使热力学能升高。
• (3)Q=0,W>0,U>0 因为水和电炉丝均为系统,系统之间的热 交换是不计的。电源对系统做电功,系统热力学能增加。
• (4)Q=0,W=0,U=0 因为这是个孤立系统,系统之间的热、功 交换是不计的。
5
状态和性质
• 用宏观可测性质包括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 物质的量(n)、物种(i)等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状态,故这些性 质又称为热力学变量。
• 广度性质: 又称为容量性质,其数值不仅与系统的性质有关, 与系统的大小也有关. 如体积V, 物质的量n等. 在一定条件下广 延性质有加和性,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 强度性质: 数值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 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它在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
• 一般而言, 两个广度量的比值是一强度量,如
• 对于微小的变化过程: dU=W+Q (封闭系统)
-
25
热力学能(U)
• 热力学能: 以前称为内能,它是指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 • 包括:核、电子、振动、平动、转动等。 • 热力学能是系统自身的性质,即容量性质,具有状态函数的
特征。它具有能量的单位:J。
• Q和W只是能量交换的一种形式,不属于系统的性质。 • 因而对Q和W没有“变化”而言,只是量的大小而已。 • 如果系统发生的微小的状态变化,如与环境有能量交换,则Q和
W是“微小量”,不应是“微小变化量”。 • 为了区别全微分,以符号“”表示:W或Q 。
• Q和W具有能量的单位:J或kJ。-
24
热力学能(U)
• (2)Q>0,W=0,U>0 因为水从电炉丝得到热,而无 任何功的交换,水获得热量使热力学能升高。
• (3)Q=0,W>0,U>0 因为水和电炉丝均为系统,系统之间的热 交换是不计的。电源对系统做电功,系统热力学能增加。
• (4)Q=0,W=0,U=0 因为这是个孤立系统,系统之间的热、功 交换是不计的。
5
状态和性质
• 用宏观可测性质包括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 物质的量(n)、物种(i)等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状态,故这些性 质又称为热力学变量。
• 广度性质: 又称为容量性质,其数值不仅与系统的性质有关, 与系统的大小也有关. 如体积V, 物质的量n等. 在一定条件下广 延性质有加和性,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 强度性质: 数值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 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它在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
• 一般而言, 两个广度量的比值是一强度量,如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件07-0

主要参考书
印永嘉 王学琳 奚正楷 张树永等编《物理化学简 明教程》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1996.6 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杨,《物理化学解题指导》,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 王文清,高宏成,沈兴海编著,物理化学习题精解, 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99. 傅玉普主编,物理化学重点热点导引与解题训练,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李支敏,王保怀,高盘良编写,物理化学解题思路 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 朱文涛编著,物理化学中的公式与概念,清华大学 出版社,1998.
(2)多做习题,学会解题方法。很多东西只有通过解 题才能学到,不会解题,就不可能掌握物理化学。
(3)物理化学中出现的定理公式较多,学习时重要的 定理(定律)、公式及其使用条件、适用范围、 物理意义要牢记。抓住重点,自己动手推导公式。
(4)抓住每章重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注意章节 之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4)有机物蒸馏时加沸石或废瓷石以防止暴沸?
(5)夏天将室内电冰箱门打开可以降低室温吗? (6)硅胶为何能作干燥剂?人工降雨有何原理?
(7)为什么食品通常采用低温保藏法?
对我的要求和意见?
Email: liuwenping1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的要求和想法
考试和分数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30%+期末×70% 平时成绩包括: 1.出勤10%,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对象
一)化学变化的方向与限度问题----化学热力学
举例:(1)碳 ? 金刚石 2NH3 2H2O
(2)N2 + 3H2 (--化学动力学
举例:当代三大环境问题:“遮阳伞”破了,“棉 被”太 厚了,雨水变酸了。解决的关键:机 理
§0.1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多相平衡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8
例 NaCl-H2O系统 NaCl,H2O: S=2, R=0, R’=0, K=2 NaCl不饱和水溶液 S=3: Na+, Cl-, H2O, R=0, R’=1: [Na+]=[Cl-], 所以 K= 3– 1=2 NaCl饱和水溶液,有NaCl(s)存在 S=4:NaCl(s), Na+, Cl-, H2O, R=1: NaCl(s) = Na++ Cl-, R’=1: [Na+]=[Cl-], 所以 K= 4 – 1– 1=2
1.10105 226018 (T2 373) ln 5 8.314 373 T2 1.0010
解之得
T2=375K,即102℃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26
2. 固-气平衡
dp sub H m dT T subVm
14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例题1 碳酸钠与水可组成下列几种化合物 Na2CO3H2O, Na2CO37H2O, Na2CO310H2O
(1)p下,与Na2CO3(aq)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 (2)30℃时,可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 解 此系统由Na2CO3及H2O构成,K=2。虽然可有多种
p2 vap H m (T2 T1 ) 2260 18 (368 373) ln p1 RT1T2 8.314 373 368
=-0.1782
p2=(1.00×105× 0.8367) Pa =8.37×104Pa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25
(2)水在1.10×105Pa时的沸点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热力学第一定律169911394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21
1.热力学能(内能)的概念
(1)热力学能:除整体动能、整体势能以外的系统中一切形式的 能量(如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运动能及原 子核内的能等等)。
(2)热力学能是系统的状态函数。(证明见下页)
(3)热力学能是容量性质。 (4)热力学能的绝对值现在无法测量,但对热力学来说,重要的
W3 = – ∫nRT dV/V
= nRT ln(V1/V2)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0
比较三者大小(绝对值): 膨胀过程:以可逆膨胀做功最大; 压缩过程:以可逆膨胀做功最小;
但是,可逆过程的膨胀功和压缩功相等。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1
2. 可逆过程
系统恢复原状的同时,环境也恢复原状,没有 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这样的过程叫做可逆过 程。
Zn
定温定压下在烧 杯中进行
Zn
ZnSO4
Cu
CuSO4
定温定压下在原电 池中进行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16
4. 热力学平衡系统
系统与环境间 无物质、能量的交换,系统各状态性质均不 随时间而变化时,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
热力学平衡系统必须同时处于下列四个平衡: 热平衡;机械平衡; 化学平衡;相平衡
则环境也恢复原状,所以为可逆过程。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3
可逆过程的特点:
1.系统始终无限接近于平衡——准静态过程; 2.可逆过程无限缓慢; 3. p外=p±dp 推动力和阻力只差一个无限小; 4.可逆过程系统所做的功最大,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功最小。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_化学势582111435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24
以1mol该气体为系统,在一定温度下,
T, p*
T, p
(Gm )T ( p) ( p ) RT ln f / f
( p)
(T ) RT
ln
f p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25
从定义式出发
Vm=RT/p +α
dGm = Vmdp=(RT/p +α)dp
T , p,nCB
V
浓度 V水/cm3 V乙醇/cm3 V总/cm3
20.8% 150 50 195
44.1% 100 100 192
70.3% 50 150 193
单组份系统是 过原点的直线
nB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7
2.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积分式)
若是二组分系统,则 dX=XAdnA+XBdnB 如:A和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为VA ,VB, 则 ( )T,p dV=VAdnA+VBdnB 但VA,VB均为变量,不能直接积分。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29
2.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
(1)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在 任意浓度范围内都服从拉乌尔定律——称为理想 液态混合物。
(2)微观解释:同纯物质处境
理想液态混合物就是混合物中各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完全相同。以物质B和物质C形成理想混合物为例,混合 物中任何一种物质的分子B不论它全部为B分子所包围,或 全部为C分子所包围,或一部分为B分子另一部分为C分子 所包围,其处境与它在纯物质时的情况完全相同。
体单独占有混合气体总体积时的行为相同。所以理想气体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化学平衡ppt课件

第四章 化学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18
1. 化学反应的rGm和rGm
任意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可表示为
rGm rGm RT ln Qa
(1) rGm =BB :
T,p一定时,μ 一定,
rGm 是一常数,与实际压力无关
rGm =B B :
T,p一定时, rGm不是常数,与Qa有关
(2) (rGm)T,p (W’=0时)可指示反应能够进行的方向; rGm 即K 可指示反应的限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指示反应
g
pH / p
a
pB / p
h b
pB p
B eq
=常数=K
K表示标准平衡常数。 由上式可见,标准平衡常数K是无量纲的,仅是温度的函 数。
第四章 化学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9
令
gG hH aA bB rGm
即上式可表示为
r Gm
RTlnK RT ln
pB /
p
B eq
rGm:是指产物和反应物均处于标准态时,产物的吉布 斯函数和反应物的吉布斯函数总和之差,故称为反应的
返回目录
退出
12
范特霍夫(Van’t Hoff )等温方程
rGm RT ln K RT ln Qa
Van’t Hoff
Qa
a B B
B
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赋于aB不同的含义:
理想气体
aB ------- pB /p
实际气体
aB ------- fB /p
理想液态混合物
aB ------- xB
pH2 2O p
p2 H2
pO2
p2 H2O
1.55 107
(1.00 10 4 P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