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需遵循十大宗旨

合集下载

出家修道的标准

出家修道的标准

出家修道的标准
1.必须有出家的喜悦心,要自觉的放下世间的事物,把注意力放在增
长自己的内心力量上。

2.必须有教义的信徒,一定要有诚实、慈悲、信任、宽恕、谦和等品
德特质,具备善念和慈悲之心,具备认真研习经典的信心,具备严格节制
的意志力,具备慈悲普渡众生的心。

3.必须有精神的自我把握,心态的定力和智慧的慧根,能够看破红尘,求智慧,淡然处世,运用智慧解决一切问题和事情。

4.必须要有修行的具体措施,不睡懒觉,早起晚睡,坚持静坐、净辩、读经、行善等修学研习,以及注重自身身心的维护和改善。

5.必须有持重宗旨追求,要把握住修行的根本原则,即觉悟内心的真实,明白贪、瞋、痴的本性,看清欲望的虚幻真相,以“无所住无所作”
的精神对待一切事物,使自己的思想不偏不倚,获得境界之清净、安住之
自在。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

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

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则:“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

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则:“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

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4、道家第四原则:虚其心。

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

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

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

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到)。

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5、道家第五原则:“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

“反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

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考虑正反的转化。

学会:放弃掉(防止盛极而衰);继续挖潜。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

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

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

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

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

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

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

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

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

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败莫大于不自知。

”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佛教知识:修道的六大宗旨

佛教知识:修道的六大宗旨

佛教知识:修道的六大宗旨修道人要有择法眼,才能选择何为正法,何为邪法。

正法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是修道人的六大宗旨。

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见。

邪法就是有争、有贪、有求、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

有了这六种心,就是邪知邪见。

正邪的关键在于此,所以这是正邪的分水岭;向前流是正法,向后流是邪法。

这一点,大家要认清楚。

如果没有邪知邪见,不论魔王如何来扰乱,而你的定力坚固,不会动摇你的道心。

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

’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教你不要执著境界,就是佛来也不接受,何况是魔呢?在境界中的预兆,虽然有时很灵验,可是不要相信。

那么,要相信什么?就相信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

这六种宗旨,就是六把斩魔剑、降魔杵。

有了这种的正知正见之后,就算有天人现身来供养、来叩头,也不动心。

如果一动心,或生出欢喜心,欢喜魔便得其方便,乘机而入,来扰乱你修道,令你发狂。

若生忧愁心,那么,忧愁魔得其方便,乘机而入,来扰乱你的心,令你烦恼。

或者动了执著心,或者动了我慢心,都会受魔来扰乱,使思想不清净。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奇奇怪怪的境界,不要相信,不要动心。

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要明白自性能生万法,明白自性本来清净,明白自性本无染污,明白自性本不颠倒。

若能这样,还有什么可求呢?凡是有所求,就是染污。

有争、有贪、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都是染污。

无论什么法,可以用这六大宗旨来衡量、来观察,做为尺度。

合者是正法,不合者是邪法。

这六大宗旨,能破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见。

天魔外道所行所作,皆有所求。

总是在争、贪、求、自私、自利、妄语中打主意,一切为自己,而不为他人,这就是旁门左道的思想。

修道人,要行所无事,积功累行,不可执著。

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不可说:‘我有什么功夫,我有什么修行。

’或者‘我有什么境界,我有什么神通。

’就算是有的话,都是虚妄不实,不可相信,免上其当。

若相信异端神通,就不能成就正定正受。

修行者准则

修行者准则

修行者准则近来有数人询问,作为我的一名学子,或作为一名具格的修行者,应有什么样的内在品德和外在气质?我想如下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沉稳内敛:举止稳重不浮燥,需知处处爱表现、出风头的人,是很让人讨厌的。

佛曰凡夫之人皆为有漏之身,何以故?因凡夫之人,心为感官所牵,整日奔驰于外,精气神时时泄散,导致身心枯萎空虚。

自古圣贤教人,皆令吾等精神内敛,清心寡欲,如是方可与经典相应,与智慧相契。

二、温柔开朗:夫子曰温柔敦厚,君子之品也。

开朗之人,有超越之能,临事不迷,遇困不束;开朗之人,如春风化雨,能自发地为他人带来甘露般的清凉,能自然地让身边人的心灵满园春色。

三、是非分明:一个修行者,必定是一位是非分明之人,尤其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或众说纷纭下,务必知所进退,有所取舍。

恪守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之道。

耻于作墙头草,不屑于投机卖巧,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守望正义。

四、担当精神:每当遇到不如别人之时,不可虚荣自大,敢于肯切地承认我不如人之处。

一个行者,面对生活之责任,生命成长之义务,家国之使命和社会之荣誉,不借口,不推诿,有切实之担当。

修行者需有大丈夫精神和汉子气。

五、逻辑清晰:讲说不清一定源自思考不透,思考不透一定源自学习不精。

一个修行人一定是一位逻辑井然之人,说话有的放矢,表述层次分明。

不做作,不空洞,不无聊,不自欺。

六、常怀感恩:古人有一字之师,一饭之施,没齿不忘。

尤其对于自己的受业之师和根本上师,必定荣辱与共,视作生命之根,心性之源。

如是心行,道统心传方可落于实处。

七、看淡生死:修行之人须超越生死局限,不作生囚,不为死奴。

看淡生死是超越生死之前提。

真看淡生死者,境界和格局必得升华。

如是方有可能为法忘躯,杀身成仁,成就一番伟业,谱写一段辉煌。

八、博学百家:古之修行者,无不遍阅百家经论,历尽人世苍桑。

修行是世间第一等事,修行者是世间第一等人。

欲成就此第一等事,欲成为此第一等人,需有与此相应之魄力和学养。

看了几本地摊小书就以为什么都知道了;怀揣点小情绪小碎念,就以为有了人生阅历;学了点养生小术,就以为窃得了天地大道。

道的十大规律

道的十大规律

道的十大规律道的十大规律道是一种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倡导“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

在道的思想中,有许多规律需要遵循,下面将详细介绍道的十大规律。

一、顺应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道家看来,宇宙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运行方式和规律,人类应该尊重和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试图去改变或控制它们。

只有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强调不要过度干预事物的发展过程,而是让事物自己按照其固有的发展轨迹进行发展。

这种无为而治的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破坏。

三、追求内在平衡在道家思想中,追求内在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包括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平衡。

只有当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四、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也是道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道家看来,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受到尊重和关注。

只有当我们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社会和谐。

五、不断修身在道家思想中,修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包括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及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

通过不断地修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且更好地与外界互动。

六、追求真理追求真理也是道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道家看来,真理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的一种普遍规律。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这些规律,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和理解。

七、保持谦虚保持谦虚也是道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道家看来,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掌握宇宙万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八、注重内在品质注重内在品质也是道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道家看来,外在的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相反,只有通过注重内在品质,如善良、诚实、宽容等,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九、保持平衡保持平衡也是道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做人的修行:十大境界、十大原则、十大醒悟、十大心机、十大智慧

做人的修行:十大境界、十大原则、十大醒悟、十大心机、十大智慧

做人的修行:十大境界、十大原则、十大醒悟、十大心机、十大智慧一、古代圣贤做人的10大最高境界:老子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孟子的最高境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庄子的最高境界:物我两忘。

孔子的最高境界:随心所欲而不逾距。

佛的最高境界:眼里有佛,心中无佛。

道家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儒家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范仲淹的最高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郑板桥的最高境界:难得糊涂。

诸葛亮的最高境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二、做人的十大最高境界:婚姻的最高境界——和:婚姻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和谐,和睦,家和万事兴嘛!做人的十大最高境界——舍:做人,要懂得舍弃,有舍才有得,舍是为了得到。

择偶的最高境界——缘:择偶要讲究缘分,缘分到婚姻自然到,择偶的最高境界就是讲究一个缘分。

运动的最高境界——度:运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讲究一个度,不能过度,过度则伤身,起不到运动的效果。

修炼的最高境界——空:修炼到最高境界就是内心要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爱情的最高境界——容:爱情是美好的,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能够彼此宽容,要能够容纳对方。

养生的最高境界——寿: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高寿,养生是为了活得更加舒坦,养生就是为了延长寿命。

生活的最高境界——乐: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要快乐,内心要愉悦。

交友的最高境界——诚:要想交往到真诚的朋友,自己就要诚实,交友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诚字。

人生的最高境界——静: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静心,静才能修身养性,心静才能颐养天年。

三、做人的十大原则:保留意见: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认识自己: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则所有的人都会在某事显赫。

决不夸张:过高地评价自己是在说谎,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不好影响。

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每天展示一点的人会使人保持期望,不会埋没你的天资。

取长补短:学习别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

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待人。

修行心法十决

修行心法十决

修行心法十决大道至简,修行之人,通晓老子的心法十诀,足矣!1、忘字诀: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2、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3、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4、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5、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6、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

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7、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8、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

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9、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10、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

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

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道者需遵循十大宗旨
凡有心学道之人,心务必出于自然,心务必出于至诚,不可勉强习之。

莫问自身有没有道缘,心中有道祖,道存于心,尊崇神仙,爱国爱家,身正心诚者,皆可学习与修之。

而心不至诚,将信将疑,意志不坚,身无正气者,习道必无结果。

1.以爱国护民礼神敬祖为根本
修道者讲知恩图报,方为修道之本。

2.应养其慧觉洞察黑白
这里是指要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坚决的自觉地抵制反动邪教组织与封建迷信活动。

修道之人要懂得如何修为正道,邪法邪道修之不但于已无利,身心反受其害。

3.不可好色奸淫
如贪恋女色,则耗神漏精,精光枯干而气散魄乱,魔魅之邪气趁虚而入,身则阴邪,诸天神仙远离,所以要洁身自好。

4.内心正直思想高尚品德高雅
举凡心理阴暗自私,奸诈嫉妒,争强好胜,与人为恶者,三官上神所记其恶行,仙真弃置,邪鬼附身,其恶缘令魂沉九泉。

5.应戒酒戒毒
酗酒者与吸食毒品者,精气神之灵性均丧失殆尽,五脏六腑之神混乱,久之体内六神无主被拘于地狱鬼都六宫,寿命不长,何谈修道成真。

所以要求我们饮酒适量,远离毒品。

6.言行举止文明得体诚实守信
但凡行为不检点者,素质低下者,多不受人尊敬,满口脏话,与人斗嘴,言而无信者,则凡人自鄙视之,何况神仙乎?其上之缺点,致使自身魄离魂游,自招灾病,年寿颓尽,虽有勤学大道之意,也不免高圣贤真退避,独自空悲。

7.要谦虚谨慎
不可穷于表现,不可过份炫耀,要尊从师父教悔。

学道之人不可因学习到高深与灵验的道法道术,而处处卖弄,与人争强好胜。

不可以轻意泄露师父口授法门之秘,未经师父允许,不可以乱传于他人。

需知学道之人如拜师未满九年之功,尚未与天地结盟,若将道门之法乱显于凡人,不但道法不应,神仙反倒令其身死幽泉,七祖拷于酆都,万劫不复。

8.尊师重道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尊师重道者即为尊重一同修道之人,举凡修道之士皆相互称为道长,师长,老师之名,无论对错与否,绝不可轻视怠慢他人。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即为不可犯“盗道”之刑害。

举凡不为自己修道中所写、所感、所画、所做者,皆不可未经允许而擅用或变为己用,这是犯了“偷盗他人之道”的大忌,违之必受地狱之刑害,灭祖之刑害,修道无果,反受神罚。

9.保持仪表大方衣着整洁利落
修道之人穿衣戴帽要干净利落,大方得体,有威仪,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

面容不整,衣物肮脏,体味不雅,则道不降真,神仙不敢居其左右,秽气满身,污染体内精神,形神失光,五神进散,是故邪魔来攻,内外受殃,以此为道,道必不成。

修道之人不可生食猛禽异兽带血之肉,不可过多食用产生口臭食物,如违之,则膻腥充於脏腑,令体内秽气侵扰命门与天灵,魂魄混乱,久之身形气神自失真华,无法修心运行真气。

10.如学大道必当有师承关系
同时结天地之盟,方可学艺修道。

凡未经正式拜师者,无明师指点教导,不辨大道真伪优劣,则多是胡乱模仿学习,不知其
义之深与其施用之妙,得不到真传,道法自难成其体系。

不结天地之盟,神不降真,道法不解,术不灵矣。

拜师上表,以结天地之盟,方天庭有知,才可行诸道法道术。

名不正,言不顺,学之无名,道不成。

修真学道之士,要想有在修道方面有成就,必须要做到上述的十个方面。

在日常的修道学习中,一定要知行合一、专心致志、辨证分析、合理取舍、实事求是,付出多少才会双倍得到多少,这样才会有所得,大道方可修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