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的康复

合集下载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后康复流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后康复流程

依据骨科术后康复指南,结合康复新技术,展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后的康复流程概述: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畸形。

脊柱侧凸研究协会( collosis researcn Society, SRS)提出,应用Cob法测量站立位下全脊柱正位x线片的脊柱侧方弯曲,如Cobb角≥10°并且伴有椎体旋转,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

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占脊柱侧凸的80%。

它是指发生在10-18岁青少年中的不明原因的脊柱侧向弯曲。

国际上AIS患病率约为2%~3%,而在我国脊柱侧凸患病率为0.11%~5.29%,这种差异多是因为纳入筛查对象的年龄和地区不同,此外,还与选用的筛查方法、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2015年有荟萃分析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1.02%。

目前AIS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手段,Cobb角超过50°可进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有支具、运动疗法、手法等,其中支具是目前最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率,而运动疗法在控制脊柱侧凸进展方面也初步得到验证。

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脊柱侧凸的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AIS患者,帮助阻止或减缓其进展,,降低手术率。

AIS的诊断以及随后的相应治疗由患儿的侧凸弧度和骨骼发育成熟水平所决定。

AIS一经诊断,医生必须明确其进展风险,主要通过以下两个因素来决定:弧度要素:侧凸弧度大小(Cobb角)和弧度类型生长要素:骨骼成熟水平和残余生长潜能概述:Cobb 角:头侧端椎上缘的延长线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的延长线垂线的夹角。

既适用于治疗前的诊断,也适用于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Cobb 角小于10°为阴性,10-20°为阳性,大于20°为明显阳性)若Cobb 角<25度,无需手术治疗,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姿势矫正的动作训练,每隔4~6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动态观察;若25度<Cobb 角<50度,建议支具治疗;若Cobb 角>50度,建议手术治疗Cobb 角Cobb 角头侧端椎►尾侧端椎►脊柱侧弯的分型及特点C:颈椎、 T:胸椎、 L:腰椎、H:髋•以胸椎侧凸方向作为运动分型的命名方向。

施罗特脊柱侧凸三维治疗

施罗特脊柱侧凸三维治疗

阅读感受
《施罗特脊柱侧凸三维治疗》这本书,无疑是对我近期的阅读选择的一份厚礼。 作为一名对医学特别是对人体结构与治疗方式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为我打开 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脊柱侧凸这一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对 施罗特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施罗特的方法强调了三维治疗的重要性,这不仅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治疗方法可 能忽视的方面,更让我明白了治疗脊柱侧凸不能只从单一的角度或层面去思考。 人体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构造,任何一个部分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体的功能, 而脊柱作为支撑整个身体的重要结构,其健康更是关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内容摘要
施罗特医生认为,每个患者的脊柱侧凸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通过评估 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侧凸的角度、类型、进展速度等,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康复训 练计划。 《施罗特脊柱侧凸三维治疗》这本书为脊柱侧凸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施罗 特三维治疗方法,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以纠正脊柱侧凸,恢 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这对于那些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无疑是 一种福音。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施罗特脊柱侧凸三维治疗》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脊柱侧凸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结构畸形,单纯的冠状位或矢状位矫形往往不能 完全纠正其三维畸形,必须从三维矫形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综合治疗。”
《施罗特脊柱侧凸三维治疗》是脊柱侧凸治疗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对施罗特 方法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本书中,作者强调 了脊柱侧凸治疗的复杂性,并指出单纯从冠状位或矢状位进行矫形是不足够的, 必须从三维角度出发,全面考虑,综合治疗。

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

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

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脊柱侧凸,也称为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其主要特征是脊柱的侧弯和扭转。

对于患有脊柱侧凸的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改善姿势、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讨论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方法。

1. 理疗理疗是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理疗方法包括牵引疗法、按摩疗法和电疗法等。

牵引疗法通过应用外力来拉直脊柱,减轻脊柱的压力和张力,有助于改善脊柱的姿势。

按摩疗法可以缓解紧张的肌肉,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电疗法通过电流的刺激来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特定的锻炼来改善脊柱的姿势和功能。

常见的功能锻炼包括脊柱侧凸矫正体操和背部肌肉强化训练。

脊柱侧凸矫正体操包括一系列的伸展、扭转和拉拉伸动作,旨在改善脊柱的姿势。

背部肌肉强化训练可以增强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力量,为脊柱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3. 矫形器矫形器是一种非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方法,通过外力的施加来改善脊柱的姿势。

常见的矫形器包括脊柱矫形带和脊柱支撑器。

脊柱矫形带是一种贴合紧身的背带,通过施加外力来拉直脊柱。

脊柱支撑器是一种类似背心的装置,可以为脊柱提供支撑和稳定。

使用矫形器需要医生的指导和调整,因此在使用矫形器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中起辅助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指导,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总结: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包括理疗、功能锻炼、矫形器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改善姿势,提高脊柱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应个体化。

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最后,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指导。

脊柱侧弯(凸)的治疗方法及矫形器支具的配置

脊柱侧弯(凸)的治疗方法及矫形器支具的配置

脊柱侧弯(凸)的治疗⽅法及矫形器⽀具的配置脊柱侧弯(凸)的治疗⽅法及矫形器⽀具的配置2007-11-06 19:44脊柱侧弯(凸)是⼀种病理状态。

当脊柱的⼀段或⼏段出现侧⽅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盆,严重者影响到⼼肺功能,甚⾄累及脊髓,造成截瘫。

重度侧凸需⼿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的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是⽀具治疗可以防⽌或减少畸形的发展。

【治疗措施】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类,即⾮⼿术治疗和⼿术治疗。

早期病例多采⽤⾮⼿术治疗,包括:体操疗法、电刺激疗法、牵引疗法、⽯膏矫形治疗及⽀具治疗等。

⽽侧弯在青春期发展较快,Cobb⾓在40°以上的特发性侧凸,或⾮⼿术治疗⽆效的僵硬型先天性侧凸,均应给以早期⼿术治疗。

现重点将⾮⼿术治疗和常⽤的⼿术治疗介绍如下:⼀、⾮⼿术治疗(⼀)矫正体操疗法矫正体操对脊柱侧凸的疗效尚有争议。

但根据作者对20°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采⽤矫正体操治疗结果,治疗组侧凸消退率为%,⽐没有治疗,单纯观察组的消退率明显⾼。

矫正体操的作⽤原理是有选择地增强脊柱维持姿势的肌⾁。

通过凸侧的骶棘肌、腹肌、腰⼤肌、腰⽅肌,调整两侧的肌⼒平衡。

牵引凹侧的挛缩的肌⾁、韧带和其他软组织,以达到矫形⽬的。

矫正体操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有不同的效果,特别对少⼉或青春前期轻度特发性侧凸、可屈性好尚⽆明显结构性改变者,体操疗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结构性改变明显及先天性侧凸很难单独通过矫正体操矫形,需与其它⾮⼿术治疗特别是⽀具治疗结合应⽤。

因此,体操疗法仍为⼀种必要的辅助疗法,可防⽌肌⾁萎缩及其他因制动引起的废⽤性改变。

下⾯介绍作者编制的⼀套矫形体操。

按患者不同情况可选择其中⼏节重点练习。

全套体操共九节:1.前、后爬⾏患者肘膝卧位,⽤肘膝向前及向后爬⾏(图1)。

图1 前、后爬⾏2.左、右偏坐患者跪位,双⼿上举,先臀部向右侧偏坐(a),然后再向左侧偏坐(b、c),反复交替练习(图2)。

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治疗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观察重点

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治疗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观察重点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轻度; 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 康复 基金项目:上海 市 科 委 中 医 重 点 项 目 ( 13401903400) ; 上 海 市 卫 生 计 生 系 统 重 要 薄 弱 学 科 建 设 项 目 (2015ZB0406) ;上海市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
【 Key words】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coliosis;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und program: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of Shanghai ( grant 13401903400) ; Key Developing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Program (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 grant 2015ZB0406) ; Academic Leader Plan of the Shanghai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s System for Cultivating Excellent Rehabilitation Individuals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康复干预对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 效。 方法 将 30 例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康复治疗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 康复治疗组患者给予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治疗,每周训练 2 ~ 3 次,每次治疗 60 min,共治疗 12 周。 比较 治疗前、后 2 组患者躯干旋转角度、冠状面 Cobb 角、椎体旋转角度、静态平衡功能( 跌倒指数) 、骨强度[ 包 括桡骨远端声速( SOS) 、Z 值、百分位等指标] 、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肺功能[ 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用 力呼气量 ( FEV1) 、 用 力 肺 活 量 占 预 计 值 百 分 比 ( FVC / Pred%) 、 第 一 秒 用 力 呼 气 容 积 占 预 计 值 百 分 比 ( FEV1 pred%) 、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 / FVC%) ]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结果 与治疗前比 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 Cobb 角显著增大( P< 0.01) ,治疗前、后躯干旋转角度、椎体旋转角度、跌倒指 数、SOS、Z 值、百分位、FVC、FEV1、FVC pred%、FEV1 pred%、FEV1 / FVC% 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后顶椎水平竖脊肌凹侧激活率均显著小于凸侧激活率( P< 0.01) 。 康复治 疗组治疗前、后躯干旋转角、最大 Cobb 角、椎体旋转角度、跌倒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 骨强度 SOS、Z 值、百分位、FVC、FEV1、功能活动维度得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 P< 0.05) ,治疗前顶椎水 平竖脊肌凹侧激活率小于凸侧( P< 0.05) ,治疗后双侧顶椎水平竖脊肌激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早期进行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可阻止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 者侧凸畸形进展,提高骨强度,改善肺功能,减少双侧竖脊肌肌肉运动控制差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疗 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现状与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现状与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现状与进展王莉;黄晓琳;谢凌锋;徐群【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5页(P249-253)【关键词】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作者】王莉;黄晓琳;谢凌锋;徐群【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687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的脊柱和躯干扭转异常,包括在冠状面上的侧方弯曲,水平面上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改变[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为2%~3%[1],最新调查显示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5.2%[2]。

目前AIS病因尚未明确,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基因、不良姿势、某些激素水平等相关[3-4]。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脊柱增长迅速,如不及时诊治,脊柱侧凸的程度可能会随生长发育的进行逐渐加重,继而出现背部疼痛、心肺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脊柱侧凸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支具、运动疗法、牵引、手法治疗、电刺激等。

关于AIS的治疗,2011国际脊柱侧凸矫形和康复治疗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Society on Scoliosi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SOSORT)指南推荐:Cobb角<10°时只需观察随访;Cobb角10°~20°时,一般选择特定性运动疗法;Cobb角20°~45°时,推荐支具治疗,同时配合运动疗法;Cobb角>45°时可考虑手术治疗[1]。

脊柱侧凸康复治疗

脊柱侧凸康复治疗
影响心理:脊柱侧凸可能导致患 者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脊柱侧凸的诊断 与评估
2
诊断方法
01 临床检查:观察患者的
姿势、步态、脊柱活动
度等
02 X光片检查:观察脊柱
的弯曲程度、椎体旋转
情况等
03 CT扫描:观察脊柱的
立体结构,了解椎体、
椎间盘、韧带等组织的
情况
04 MRI检查:观察脊柱的
神经、血管、肌肉等软
1
确定脊柱侧凸 的类型和程度
3
考虑患者的家 庭和经济状况
2
评估患者的年 龄、身体状况
和治疗意愿
4
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包 括手术治疗和
非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的康复 治疗
3
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按 摩、牵引、热敷等 方法,帮助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
运动疗法:通过特 定的运动和锻炼, 增强脊柱周围的肌 肉力量,改善脊柱 的稳定性。
脊柱侧凸可以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种,结构性脊柱 侧凸是指脊柱本身存在畸形,非结构性脊柱侧凸是指由 于肌肉紧张、姿势不良等因素导致的脊柱弯曲。
脊柱侧凸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Cobb角来衡量,Cobb 角是指脊柱侧凸中最大弯曲角度的度数。
脊柱侧凸的分类
01
结构性脊柱侧凸:由 于骨骼畸形或肌肉失
衡引起的脊柱侧凸
实施康复计划: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运动疗法、理 疗、药物治疗等,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康复计划:根据治疗效果,调整康复计划,以 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康复治疗效果
1
改善脊柱 侧凸程度
2
减轻疼痛 和不适
3
提高生活 质量4预源自并发 症脊柱侧凸的预防 与护理
4

原发性脊柱侧凸康复临床路径

原发性脊柱侧凸康复临床路径

原发性脊柱侧凸康复临床路径一、原发性脊柱侧凸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脊柱侧凸(弯)(ICD-10:M41.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1)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女性较多。

(2)脊柱畸形(3)心肺功能(4)脊神经根受挤压或牵拉产生相应症状。

2、体征(1)双侧肩胛、骨盆、腰凹等处不对称(2)触诊可见某些节段棘突偏离颈部棘突至臀沟连线3、影像学检查: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

(三)康复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7-8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1.脊柱姿势2.关节活动范围评定3.肌力评定4.步行能力评定5.心肺功能评定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7.社会参与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运动疗法:包括矫正体操、不对称爬行、肌力不平衡的矫正训练、姿势训练、矫形器内体操、改善呼吸运动的训练。

2.侧方表面电刺激疗法3.牵引治疗4.矫形器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作业治疗(五)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1.1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部X线片、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5)骨科X线检查: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像、卧位左右弯曲像、骨盆正位像、全脊柱动力位片(过伸过屈,左侧屈右侧屈)、双下肢X片;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畸形部位脊柱CT扫描+三维重建;(2)MRI检查;(3)脊髓造影及造影后CT检查;(4)神经电生理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治疗
矫形器治疗--作用原理
三点力或四点力系统 矫正脊柱侧凸;三点 力系统用于单纯胸腰 段侧凸或腰段侧凸, 四点力系统应用于双 侧凸。
康复治疗
矫形器治疗
颈胸腰骶矫形器 (CTLSO)
胸腰骶矫形器 (TLSO)
腰骶矫形器 (LSO)
康复治疗
矫形器治疗
康复治疗
矫形器治疗
密尔沃基式:适用 于顶椎在T6以下, Cobb角为20°~ 50°,处于发育期的 中度特发性脊柱側 凸的患者。
穿戴矫形器、矫正体操、姿势治疗、侧方体表电刺激 手术治疗、矫正体操、姿势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
姿势训练
中医传统康 复疗法
牵引治疗
侧方体表电 刺激
矫形器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挺胸运动 仰卧,两腿伸直,将左上肢上举并挺起胸部,10秒,重复10次。
康复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矫形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
波士顿式:适用 于顶椎在T9以下, Cobb角为20°~ 45°,处于发育 期的中度特发性 脊柱側凸的患者。
康复治疗
矫形器治疗
色努式:适用于 顶椎在T6以下, Cobb角为20°~ 50°,处于发育 期的中度特发性 脊柱側凸的患者。
康复治疗
矫形器治疗--注意事项
穿戴 方法
穿戴时 适应性 间 练习
刺激强 度及时

从30~40mA开 始,每日半小时, 逐增加,2周后 达到60~70mA, 每日8小时。
康复治疗
矫形器治疗--适应症
Cobb角20°~45°、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 Risser征<1°,cobb角<20°患者,如有5°以上的进展应使用矫形器 Cobb角>45°的患儿,术前穿戴矫形器
50%以内 出现为2°
75%以上出现为4°, 但骨骺未与髂融合
全部融合 为5°
功能障碍
心理障碍 工作能力和生活 质量下降
结构异常
肺功能下 降
疼痛
感觉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作用
Cobb角 <10°
治疗方法 姿势治疗、矫正体操、定期随访
10°~20° 姿势治疗、矫正体操、侧方体表电刺激
>20° >45°
康复评定
脊柱侧凸程度评定
康复评定
脊柱旋转程度评定
凸侧椎弓根与对侧并紧 贴锥体边缘,为无椎体 移位;椎弓根离开椎体 缘向中线移位为1°旋转; 移至中线附近为3°,1° 和3°之间为2°,越过中 线为4°。
康复评定
骨成熟度评定
髂棘骨骺 未出现0°
外侧25%以内出 现骨骺为1°
75%以内 出现为3°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第九节 肘膝位抬头及左臂运动 肘胸位,头尽量上抬,左臂上抬,维持10秒,重复10次。
第十节 腕膝位抬左腿运动 腕膝位,头抬起,左腿抬高,维持10秒,重复10次。
康复治疗--方法
姿势训练--骨盆倾斜训练
卧位训练
立位训练
康复治疗--方法
姿势训练--骨盆倾斜训练
卧位训练
A屈曲髋和膝关节,下腰部紧贴地 面 B维持上述姿势 C利用腹肌、腘绳肌和臀肌,提起
骨盆以减少腰椎前凸。
康复治疗--方法
姿势训练--骨盆倾斜训练
直立位训练
A患者倚墙站立,下腰部紧贴墙面 B骨盆前倾,减少腰椎前凸 C颈部紧贴墙面,以减少颈椎前凸,伸 长脊柱; D两膝屈曲,足跟离墙面10-20CM, 待适应后,两足跟紧贴墙面,两膝伸直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抬左腿运动 仰卧,两腿伸直,将左上肢上举,起左腿,10秒,重复10次。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康复治疗--方法
矫正体操(用于胸椎右凸腰椎左凸)
康复治疗--方法
姿势训练--姿势对称性训练
康复治疗
侧方表面电刺激法
适应症
儿童和青少年 的轻度特发性 脊柱侧凸
原理
电刺激作用于 脊柱侧凸凸侧 的肌肉群,使 之收缩,产生 对脊柱侧凸的 矫正力。
康复治疗
侧方表面电刺激--方法
刺激部 位
侧凸顶椎相连 肋骨与腋后线 及腋中线交点 作为中心参考 点,此点上下 5~6cm作为 电极板放置的 位置。
定期复 查
皮肤护 理
康复治疗
牵引治疗
作用:脊柱侧凸的术前准 备
牵引方法:颈牵引、卧位 反悬吊、cotrel牵引
脊柱侧凸
定义
脊柱侧凸又称为脊柱侧 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 内偏离枕骨中点至骶骨 连线的弯曲畸形,常伴 有椎体旋转、椎体楔形、 生理弯曲改变或胸廓变 形等畸形。
概述
病因与病理
遗传因素
生物力学 因素
神经系统平衡 功能失调
脊柱前柱和后 柱生长不对称
神经内分 泌异常
病因与病理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女性较多,早期畸形不明显,自身 可 无症状,且无结构变化,易于矫正;后期可出现明显 脊柱侧弯畸形,胸廓畸形。
脊柱外观畸形,棘突偏离中线,双肩高低不一,胸廓不对 称,一侧腰部皱褶皮纹,剃刀背征;由腹部或背侧观察, 能发现由脊柱旋转所致的肋骨或椎骨旁肌的异常隆起;由 侧方观察,可见双侧肩胛骨高低不一,脊柱前屈位更明显。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康复评定
脊柱侧凸程度评定
若Cobb角<25度,无需 手术治疗,可以在康复治 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姿势矫 正的动作训练,每隔4~6 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动态 观察;若大于25度,建议 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