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11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快速自行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

快速自行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

快速自行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硬膜下血肿随着颅脑损伤诊治经验的积累及伤后动态头部CT检查的重视,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有快速自行消散现象。

对于临近手术指征的患者,如果在病情观察中发现有血肿消散减少征象,将使患者免于手术创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快速自行消散病例相对很少,本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快速自行消散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10~68岁,平均45.6岁。

加速伤4例,减速伤10例。

车祸伤8例,跌落伤3例,打击伤3例。

伤后至就诊0.5~3h。

入院时GCS13~15分9例,9~12分4例,GCS8分1例。

所有病例伤后3h内均行头颅CT 检查证实有硬膜下血肿,额颞部血肿7例,额颞顶部血肿5例,颞项部血肿2例,血肿量大多在15~30ml,中线移位≤10mm。

同时伴有脑挫裂伤8例,弥漫性脑肿胀1例,颅盖骨骨折6例,颅前窝骨折2例,颅中窝骨折8例。

1.2治疗血肿量在35ml及40ml2例患者拟行手术,但家属拒绝。

全组病例给予止血、降颅压、营养神经脑保护等对症治疗,注意观察生命体征、GCS评分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伤后24h内行动态CT复查,伤后6h内至少复查头部CT1次,对于血肿量在20~30ml患者积级做术前准备。

2结果14例中有8例在伤后8h内CT复查已显示血肿部分或完全吸收,同时有的可见广泛蛛网膜下腔积血。

本组中24h内完全自然消散7例,其中1例最短时间为3h,48h内3例,72h内4例。

3例72h后检查头部MR患者见硬膜下薄层血肿。

3例患者出现双侧硬膜下积液,保守治疗均自行吸收。

本组1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3讨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大多伴有大脑皮质小动脉出血及较为严重的脑挫裂伤,病情变化急剧,发展迅猛,常于伤后数小时内昏迷加深,颅内压急剧增高,短时间内脑疝形成,预后很差,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一般>30ml均需手术,血肿量少无手术适应症者一般于伤后7~10d逐渐开始吸收。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10例分析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10例分析

择一般状态较好 的患者 行保 守治疗 , 严密 观察病 情变 化 , 综合
治疗 , 可取得 良好 的效果 。 急性硬 膜下血肿快速 自然消散 的机 理 , 目前多认 为与 以下
因素有关 :1 由于急性脑 肿胀 和颅 内高 压使 积血 在硬膜 下重 ()
新分布 l 。急性硬膜下 血肿 在脑 压的作用下 重新分 布于整个
12 治疗及结 果 .
本组 全部 患者 均收住 IU病 房 , C 床旁 监测
生命体征及 密切 观 察 神 经 系统 体征 变 化 。绝 对 卧 床 , 氧气 吸
硬 膜下 腔 , 形成很薄 的薄 层 , 以致 因 C 分 辨率 达不 到辨别要求 T 而造成完全吸收 的假象 。() 脊液对血 肿的溶解 稀释 。由于 2脑
河 北 医药 20 年 3月 第 3 卷 第 6 09 1 期
H biMe ia o r a ,0 9, l3 rNo. ee dc lJ un l 2 0 Vo 1 Ma 6

70 7


临床 研 究 ・
急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快 速 自然 消 散 1 分 析 0例
分 1 。 伤 后 至 就 诊 时 间 均 <3h 临 床 表 现 :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例 。 均 头 痛 、 吐 , 度 偏 瘫 4例 , 抵 抗 3例 , 理 征 阳 性 3 。所 有 呕 轻 颈 病 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 脑损 伤常见 的继发 性损 害 , 由于病情 危重 , 病死 率高 达 5 % ~8 %【 。传 统上 , 颅血 肿清 除是 其 0 0 2 J 开
管 。其 中 伤 后 1 2h内 C T显 示 血 肿 部 分 或 完 全 吸 收 5例 ,4~ 2 4 8h内 3例 ,8 2h内 2例 。在 血 肿 消 散 同时 c 显 示 广 泛蛛 4 ~7 T 网膜 下 腔 出血 。所 有 病 例 均 行 腰 椎 穿 刺 引 流 脑 脊 液 至 清 亮 。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研究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研究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研究赵中甫;郑鲁【摘要】目的对临床上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自行消散现象进行研究,为临床上今后对该病症进行处理提供可靠方案.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就诊的急性硬膜血肿患者病例20例,该20例患者的血肿均为快速自行消散.对20例患者的血肿的自行消散原因进行研究性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能够使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的主要原因是由急性脑肿胀及颅内压增加所导致,或是积血被蛛网膜破裂的脑脊液多冲洗并进行再分布.结论研究结果有对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自行消散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18【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临床研究【作者】赵中甫;郑鲁【作者单位】461000,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71031,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在颅脑损伤病症中,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是其中最为常见一种继发性的损害, 占所有颅内血肿病症的一半左右, 由于该病来势凶猛,病情危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制死率可高达50%以上[1]。

但有些该病患者的在患病后,出现血肿自行快速消散现象。

为了对临床上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自行消散现象进行研究,为临床上今后对该病症进行处理提供可靠方案我们进行本次研究。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诊急性硬膜血肿患者病例20例,该20例患者的血肿均为快速自行消散。

对20例患者的血肿的自行消散原因进行研究性总结。

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诊急性硬膜血肿患者病例20例,该20例患者的血肿均为快速自行消散。

其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在51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67.5岁。

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时间自然吸收报告

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时间自然吸收报告

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时间自然吸收报告作者:何波车广前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03期[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自然吸收[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41-01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不少见,但血肿在短期内自然消退者鲜见。

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2月~2007年1月共发现1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在48 h内自然消散,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12~71岁,平均38岁。

车祸伤10例,坠落伤5例,跌伤3例。

入院时GCS评分7分1例,8分2例,9~12分7例,13~15分8例,平均10.83分。

伤后4 h行头部CT检查,均发现硬膜下血肿,全位于幕上,其中,左侧8例,右侧10例;额颞区10例,额颞顶区6例,颞顶区2例,血肿量18~25 ml,平均23.60 ml,中线移位≤10 mm,12例合并脑挫裂伤,6例伴有脑萎缩。

1.2方法全部病例均在严密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并在伤后48 h内动态CT复查以了解血肿的变化。

2 结果所有的血肿均在48 h内消失,13例在伤后6 h内就已部分或大部分吸收,18 h内完全消退13例,24~48 h内5例,最短时间为7 h。

复查CT显示:随着血肿的消退,代之硬膜下广泛薄层高密度影像,并有蛛网膜下腔积血征;特别是伴脑萎缩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更加广泛。

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

3 讨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挫伤、颅内血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及脑灌注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受压、扭曲、痉挛而缺血,可引起脑梗死。

由于严重脑外伤脱水治疗的加强,血液黏滞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ATP酶活性下降,早期微血栓形成,也是脑梗死形成原因之一。

临床治疗方法[1~4]:①早期手术。

侧裂区域对冲性损伤,脑组织受伤一般较重,水肿重,硬膜下易出血,挫伤脑组织易出血,中线移位程度常超过硬膜下血肿厚度。

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分析

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分析

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分析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血肿在72h内明显缩小甚至消失[1]。

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发展快,伤情重,尤其是特急性病例,死亡率高达50%~80%,一经诊断,刻不容缓,应争分夺秒,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但在早期颅脑动态CT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有自行快速消散的现象,可采取保守治疗,减少开颅手术,避免手术创伤。

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发现7例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2~63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击打伤1例。

伤后至本院就诊时间为0.5~4h。

2.临床表现: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4例有短暂的昏迷史,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5例,9~12分2例。

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7例均有硬膜下血肿,合并有脑挫裂伤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底骨折1例。

血肿位于额颞部3例,颞顶部2例,额颞顶部2例。

血肿量<10ml 3例,10~20ml 2例,20~30ml 2例。

脑中线结构移位<5mm 5例,移位5~10mm 2例。

4.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止血、脱水等治疗,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动态复查头颅CT,做好手术准备。

5.结果 1例于伤后6h内血肿消散,2例6~24h消散,4例24~72h消散。

患者平均住院2周,出院时无神经功能缺失。

二、讨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由于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我们在治疗中发现一部分病人,在严密观察病情及动态CT复查下,经保守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有快速消散的现象。

本组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有以下特点:(1)入院后病情相对较轻,GCS评分≥9分;(2)伤后早期头颅CT检查示血肿量不超过30 ml,中线移位≤10 mm;(3)血肿主要位于侧裂血管附近的额颞或颞顶部;(4)均在伤后72 h内血肿消散,中线结构恢复;(5)患者在观察期间无明显意识障碍加重。

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现象及相关分析

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现象及相关分析

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现象及相关分析目的剖析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现象的伤因、病理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对2006年2月~2012年1月我院12例短时自动消散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动态CT扫描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12例患者均采取非手术治疗,头颅CT显示血肿均在3 d内消失,4例患者伤后5 h以内血肿完全吸收,5~24 h以内血肿吸收患者3例,第2天血肿吸收患者3例,第3天血肿吸收患者2例,吸收时间最短为4 h,中线结构恢复,脑室、脑池清楚,出院后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结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是血液的重新分布,不但跟血肿形态、部位、密度和血肿量有关,而且受蛛网膜破裂、适当的高颅压、脑萎缩和伴有硬膜破裂的颅骨骨折等相关因素影响。

标签:颅脑损伤;动态CT;血肿消散;及时诊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脑皮质与硬脑膜或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多由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破裂出血,血液聚集脑皮质与硬脑膜之间所致,属复合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5%,占所有颅内血肿的40%,其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率最高,占硬脑膜下血肿60%~70%,外伤性硬模下血肿病情变化较快,死亡率较高,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行钻孔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颞肌减压等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死率。

颅脑CT扫描动态检查中发现少数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有短时自动消散的现象,这部分患者原发脑损伤程度较轻,病程发展相对较慢,采取非手术治疗获的成功,从而也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极大痛苦。

2006年12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12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患者,现将体会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9岁,平均45岁;加速伤3例,减速伤9例;车祸伤9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1例。

头部外伤着力点均为额部、额颞部。

伤后至就诊我院时间0.5~3.0 h。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临床分析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临床分析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临床分析
周川;商建军;韩战庆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2(25)2
【摘要】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
的报道逐渐增多。

现将我院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ASDH的临
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7~60岁,平
均34岁;其中车祸伤6例,坠落伤3例。

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

1.2临床表现头痛、恶心8例,呕吐5例,脑脊液耳漏2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病理征(+)3例。

【总页数】1页(P159)
【作者】周川;商建军;韩战庆
【作者单位】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神经外科;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
院神经外科;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
【相关文献】
1.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临床分析 [J], 余全明
2.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23例临床分析 [J], 尹惠广;董耀荣;叶浩光;刘德宝;吴东洲
3.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23例临床分析 [J], 尹惠广;董耀荣;叶浩光;刘德宝;吴东洲
4.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13例临床分析 [J], 闫洪生;丁玉珀;陈平
5.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临床分析 [J], 方黎晓;陈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分析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分析
C T检 查 : 有 病 例 伤 后 3h内行 头颅 C 所 T检查 , 发 现均有 硬膜 下血 肿 , 出血 量 1 3 l中线 移 位 ≤ 5~ 0m , 1 0mm, 血肿 位 于 额 颞 或 颞 顶 区域 。有 2例伴 有 轻 度 脑挫 裂伤 , 未见有 广泛 脑挫 裂 伤及严 重脑 肿胀 , 但
ii 量约 2 l nl l, 5m , 入院后对症治疗 , 伤后 3h头颅 C T
复查 , 发现 血肿 明显缩 小 , 续 监 护 治疗 , 继 伤后 1 2h
度的脑肿胀致挤压限制血肿增大有关 。②脑脊液对 血肿 的溶 解稀 释 。蛛 网膜撕 裂使 得硬 膜 下腔与 蛛 网 膜下腔得 以沟通 , 脑脊液经蛛 网膜破 口进入硬膜下
本 组男 8例 , 1例 , 龄 1 7 女 年 6~ l岁 , 均 4 平 O
病 例 2, ,1岁 。车 祸 外 伤 后 伴 意 识 模 糊 入 男 4
院。查体 : 意识模糊 , C 评分 l 分 , GS 2 双瞳孔等大等 圆 , 径 2 5m 对 光反 射存 在 , 直 . m, 四肢活 动无 殊 。伤
3 1中线 向左移 位 7mm。伤后 4h头 颅 C Of , n T复查 , 发 现 血肿 明显 缩小 , 继续 保守 治疗 ,2hC 7 T复查 , 发 现 硬膜 下血 肿 已完全 消失 , 者治 愈 出院 。 患
头痛 、 恶心 、 呕吐, 抽搐 3例 , 伴脑 脊液鼻漏 、 耳漏 1 例, 颈抵 抗 6例 , 病理 征 阳性 2例 , 头皮 血肿 3例 。 伴
渐 开始 吸收 ¨ 。急性 硬膜 下血 肿快 速 自然 消散 的机 j
伴血肿侧线性骨折 3 。治疗方法 : 例 全部病例在严 密 动态 观察 生命 体征 和神 经 系统体 征 的前提 下采 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11例临床分

作者:吴晓明,杨旭明,夏风行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机理及其促进因素。

方法对过去5年来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1例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及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血肿于伤后6h内已部分吸收或大部分吸收4例,18h内完全消退6例,24~48h内3例,48~72h内2例。

结论对意识障碍轻、病情平稳、血肿量小、脑损伤轻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动态观察下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急性;颅脑损伤
外伤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在短期快速自然消散,以往文献中报道不多。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1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13~68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1例。

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7例,9~12分3例,5~8分1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抽搐3例,伴脑脊液鼻漏、耳漏1例,颈抵抗7例,病理征阳性3例,伴头皮血肿3例。

1.3 CT检查
所有病例伤后3h内均行头颅CT检查,发现均有硬膜下血肿,血肿量大多在15~30ml,中线移位≤10mm,血肿位于额颞或颞顶区域。

有2例伴有轻度脑挫裂伤,但未见有广泛脑挫裂伤及严重脑肿胀,伴血肿侧线性骨折3例。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倒均在严密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前提下采取非手术治疗。

①住重症监护病房,绝对卧床,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记录1次GCS;②常规应用渗透性脱水剂、利尿剂、止血剂、保护胃粘膜药物;③病情稳定后行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CSF)至澄清,并根据腰椎穿刺术测定脑脊液压力调整脱水剂用量。

1.5 典型病例
病例1,女,21岁。

车祸外伤后伴短暂昏迷入院。

查体:嗜睡,GCS评分13分,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Ⅴ级,伤后1h头颅CT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中线向右移位5mm,量约25ml,入院后对症治疗,伤后3h头颅CT复查,发现血肿明显缩小,继续监护治疗,伤后12h复查CT见硬膜下血肿消失,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病例2,男,41岁。

车祸伤后伴意识模糊入院。

查体:意识模糊,GCS评分12分,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活动无殊。

伤后2h头颅CT示:右额颞顶硬膜下血肿,量约30ml,中线向左移位7mm。

收住ICU,积极术前准备,伤后4h头颅CT复查,
发现血肿明显缩小,继续保守治疗,72h CT复查,发现硬膜下血肿已完全消失,患者治愈出院。

2 结果
所有血肿均在72h内消失,4例在伤后6h内就已部分或大部分吸收,18h内完全消退6例,24~48h内3例,48~72h内2例,最短7h。

在血肿消散的同时存在广泛蛛网膜下腔积血,治疗中行腰椎穿刺术见脑脊液呈血性。

本组11例血肿自然消散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失。

随访半年未发现外伤性脑积水患者。

3 讨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占颅内血肿的40%左右[1]。

传统上,开颅血肿清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并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死率[2]。

选择一般状态较好的病人保守治疗,血肿一般于7~10天逐渐开始吸收[3]。

随着CT的应用、发展和普及,诊疗技术的提高,一部分患者在CT动态观察和严密监护下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成功。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机理,目前多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由于急性脑肿胀和颅内高压使积血在硬膜下重新分布[4~6]。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脑压的作用下重新分布于整个硬膜下腔,形成很薄的薄层,以致CT因分辨率达不到而造成完全吸收的假象[7]。

本组11例中,18~40岁者5例,以青壮年为主,这说明自行消散可能与患者脑相对饱满,脑搏动好,且发生外伤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肿胀,挤压限制了血肿增大有关。

②脑脊液对血肿的溶解稀释。

蛛网膜撕裂,使得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得以沟通,脑脊液经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